漢語拼音文字——《國語羅馬字》

2021-02-13 哲學與語言

在中國,上過學的朋友都系統學習過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是我們從小學習漢字的非常有力的工具,假如一個漢字我們不懂其讀音,可以查字典後用拼音把它讀出來。電腦普及後,漢字拼音又一次成了漢字輸入電腦的強有力的工具。雖然漢字輸入電腦還有其它各種辦法,如五筆字形法、筆劃法等,但是,進行五筆輸入還要進行複雜的額外學習,筆劃輸入沒有點擊來得方便、快捷,再加上很多時候,我們只記住了漢語詞彙的讀音及意義,卻忘記了漢字的字形,這些缺點都可以直接用拼音來解決。

 

在漢字輸入電腦的過程中,我們實際是用漢字拼音法進行了一次對漢字的轉換;同樣我們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在頭腦中進行了一次對漢字從字音到字形的轉換過程並把它寫了出來。於是我想,我們是否可以把這種漢字拼音再設計得完美一些,直接作為一種拼音文字來使用,就像英語、德語那樣。這樣的話,我們使用自己的語言就更加方便、有效、快捷了。其實在上世紀初,在中國的學界有一批語言學、文學、歷史學等等方面的專家就研究過這樣的問題,並且發明了一套比較科學的漢語拼音文字系統,這就是國語羅馬字。

實際上,我們都知道的周有光發明的我們現在使用的這套漢語拼音基本就是在國語羅馬字系統上轉換而來的。現在很多朋友都把「漢語拼音」叫做「漢字拼音」,這是錯誤的。1958年定型的拼音系統是拼漢語普通話語言的,而不是拼單個漢字的。周有光對於漢語拼音有「三不拼」的說法:漢字不拼、文言文不拼、方言不拼。漢字作為文字中的發音部分,其實也是有語音系統的,只是沒有直接的拼音系統來的直觀、顯現、簡單、有規律和科學。

漢語拼音堅持「三原則」,拉丁化、音素化和口語話。只要你普通話講的清楚的,用拼音把話寫出來也就一定能夠看的懂。拼音文字是一種帶有聲音密碼的文字,在看的時候,你只要能轉化成「時間流的」聽得懂的聲音,你也就能看懂了。漢字本身不帶有聲音符號系統,你之所以一看就知道漢字的讀音,那是你在學習漢字的時候,反覆記憶達到機械熟練的程度,對拼音文字的練習,也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而且要比象形的漢字容易的多得多。

漢語是帶有聲調的語言,所以漢語拼音用「ˉ、ˊ、ˇ、ˋ」表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這既不好看也不方便。如果漢語拼音文字不表調的話,很多同音的詞就會容易引起誤會。比如,中國的兩個同音不同調的省名「山西」(shanxi)和「陝西」(shanxi)。所以在中國的很多路牌上的地段名把「陝西」的拼音寫成了「Shaanxi」,這是借用了「國語羅馬字」中用字母的變化來表示聲調的傳統用法,而不是寫錯了。

國語羅馬字是一套漢字拉丁化方案,曾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標準。它和通字方案一樣使用複雜的拼寫規則來標示聲調,不像其他方案要用到調號或數字。

 

因為以拼寫來標調,國語羅馬字的拼音中不少字母也用來標示聲調,而不代表實際的音節。例如漢語拼音和威瑪拼法的ai,在國語羅馬字可寫成ai、air、ae,或ay(分別表示國語的四聲)。這裡的r不發聲,僅標示陽平聲。但陽平聲不一定以r代表,就像國語羅馬字的iou、you、yeou,或yow,對應漢語拼音和威瑪拼法的you。

 

歷史

 

國語羅馬字由林語堂倡議,趙元任作主要研究,從1925年到1926年獲國語推行委員會協助,1928年9月26日由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

 

 

聲調規則

 

標示聲調是藉由加入或改變字母(替換另一字母),多為更動元音或雙元音。元音指 a、e、i、o、u、y 等字母(iu部分變化較特殊);濁音聲母則指 m、n、l、r 等字母。

 

陰平聲

 

同無聲調之拼法;例如:花 hua、烏 u。但濁音聲母(m、n、l、r)則在聲母後加 h;例如:貓 mhau、拉 lha、扔 rheng。 

 

陽平聲

 

(1) 在韻母(包含ong)的元音後面加 r;例如:茶 char、同 torng、神 shern。

(2) 韻母為 i、u 開頭者改為 y、w;例如:羊 yang、黃 hwang。

(3) 韻母僅有單一元音 i、u 時則改為 yi、wu;例如:宜 yi、胡 hwu。iu 改為 yu;例如:徐 shyu。

(4) 濁音聲母(m、n、l、r)則同無聲調之拼法;例如:民 min、泥 ni、連 lian、人 ren。 

 

上聲

 

(1) 韻母中僅有一個元音,則將其雙寫;例如:起 chii、古 guu、反 faan。

(2) 將複合韻母中之 i、u 改為 e、o;例如:假 jea、管 goan、許 sheu、海 hae、好 hao。

(3) 韻頭韻尾都有 i、u 者,改韻頭不改韻尾;例如:鳥neau、拐 goai。

(4) ei, ie, ou, uo四韻則不改 i、u而是把 e、o 雙寫;例如:美 meei、口 koou、解 jiee、果 guoo。

(5) 如音節為 i、u 開頭時,則變音後在前加y、w;例如:雅 yea、五 wuu。但 ie、uo兩韻則改韻頭為 y、w;例如:也 yee、我 woo。 

 

去聲

 

(1) 韻尾為 -i、-u、-n、-ng、-l 者改為 -y、-w、-nn、-nq、-ll;例如:在 tzay、到 daw、半 bann、正 jenq、二 ell。

(2) 其他各韻(包含iu)在韻尾之後加 h;例如:世 shyh、地 dih。

(3) 如音節為 i、u 開頭時,應改為 y、w;例如:要 yaw、遇 yuh。但若 i、u 為唯一元音時則前加 y、w;例如:意 yih、映 yinq。 

 

輕聲

 

同無聲調之拼法,在音節前方加上一點;例如:的 .de。 

 

其他特殊規則 

兒化音

 

韻尾之 i、n 省去;例如:孩兒 hair-erl 寫作 harl,扇兒 shann-erl 寫作 shall,味兒 wey-erl 寫作 well。

y、i、iu 等韻加el,其餘加 l;例如:絲兒 sy-erl 作 syel、今兒 jin-erl 作 jiel、魚兒 yu-erl 作 yuel;明兒 ming-erl 作 mingl、後兒 how-erl 作 howl。

 

例外  

 

以下是規則的例外字詞:

「羅馬字」國際上的名字為Romatzyh(本應為Luomaatzyh),以配合羅馬的名字Roma。

雖然「一」、「七」、「八」和「不」字的聲調隨內文改變,它們的國語羅馬字拼法恆定,分別是 i、chi、ba和 bu。

上面規則可以總結在一張圖標裡:

使用狀況

 

如現今中國大陸雖使用漢語拼音標示地名,但是為區別山西省與陝西省,乃將陝西省寫作Shaanxi Province,元音雙寫即是受到國語羅馬字影響。另外部分華人姓名也會沿用元音雙寫表示三聲或-r表示二聲的規則,如著名數學家陳省身(Shiing-Shen Chern)以及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Ying-jeou Ma)。

  陳省身紀念碑

下表為國語羅馬字

漢語   ┌───  國語羅馬字  ───┐

拼音    一聲   二聲    三聲    四聲

a               a      ar       aa        ah      

ai              ai     air       ae      ay      

an             an     arn     aan     ann     

ang           ang    arng    aang    anq     

ao             au     aur     ao      aw      

ba      ba     bar     baa     bah     

bai     bai    bair    bae     bay     

ban     ban    barn    baan    bann    

bang    bang   barng   baang   banq    

bao     bau    baur    bao     baw     

bei     bei    beir    beei    bey     

ben     ben    bern    been   benn    

beng    beng   berng   beeng   benq    

bi      bi     byi     bii     bih     

bian    bian   byan    bean    biann   

biao    biau   byau    beau    biaw    

bie     bie    bye     biee    bieh    

bin     bin    byn     biin    binn    

bing    bing   byng    biing   binq    

bo      bo     bor     boo     boh     

bu      bu     bwu     buu     buh     

cha     cha    char    chaa    chah    

chai    chai   chair   chae    chay    

chan    chan   charn   chaan   chann   

chang   chang  charng  chaang  chanq   

chao    chau   chaur   chao    chaw    

che     che    cher    chee    cheh    

chen    chen   chern   cheen   chenn   

cheng   cheng  cherng  cheeng  chenq   

qi      chi    chyi    chii    chih    

qia     chia   chya    chea    chiah   

qian    chian  chyan   chean   chiann  

qiang   chiang chyang  cheang  chianq  

qiao    chiau  chyau   cheau   chiaw   

qie     chie   chye    chiee   chieh   

qin     chin   chyn    chiin   chinn   

qing    ching  chyng   chiing  chinq   

qiong   chiong chyong  cheong  chionq  

qiu     chiou  chyou   cheou   chiow   

qu      chiu   chyu    cheu    chiuh   

quan    chiuan chyuan  cheuan  chiuann 

que     chiue  chyue   cheue   chiueh  

qun     chiun  chyun   cheun   chiunn  

chong   chong  chorng  choong  chonq   

chou    chou   chour   choou   chow    

chu     chu    chwu    chuu    chuh    

chua    chua   chuar   chuaa   chuah   

chuai   chuai  chwai   choai   chuay   

chuan   chuan  chwan   choan   chuann  

chuang  chuang chwang  choang  chuanq  

chui    chuei  chwei   choei   chuey   

chun    chuen  chwen   choen   chuenn  

chuo    chuo   chwo    chuoo   chuoh   

chi     chy    chyr    chyy    chyh    

da      da     dar     daa     dah     

dai     dai    dair    dae     day     

dan     dan    darn    daan    dann    

dang    dang   darng   daang   danq    

dao     dau    daur    dao     daw     

de      de     der     dee     deh     

dei     dei    deir    deei    dey     

den     den    dern    deen    denn    

deng    deng   derng   deeng   denq    

di      di     dyi     dii     dih     

dian    dian   dyan    dean    diann   

diang   diang  dyang   deang   dianq   

diao    diau   dyau    deau    diaw    

die     die    dye     diee   dieh    

ding    ding   dyng    diing   dinq    

diu     diou   dyou    deou    diow    

dong    dong   dorng   doong   donq    

dou     dou    dour    doou    dow     

du      du     dwu     duu     duh     

duan    duan   dwan    doan    duann   

dui     duei   dwei    doei    duey    

dun     duen   dwen    doen    duenn   

duo     duo    dwo     duoo    duoh    

e       e      er      ee      eh      

ei      ei     eir     eei     ey      

er      el     erl     eel    ell     

en      en     ern     een     enn     

fa      fa     far     faa     fah     

fan     fan    farn    faan    fann    

fang    fang   farng   faang   fanq    

fei     fei    feir    feei    fey     

fen     fen    fern    feen    fenn    

feng    feng   ferng   feeng   fenq    

fo      fo     for     foo     foh     

fou     fou    four    foou    fow     

fu      fu     fwu     fuu     fuh     

ga      ga     gar     gaa     gah     

gai     gai    gair    gae     gay     

gan     gan    garn    gaan    gann    

gang    gang   garng   gaang   ganq    

gao     gau    gaur    gao     gaw     

ge      ge     ger     gee     geh     

gei     gei    geir    geei    gey     

gen     gen    gern    geen    genn    

geng    geng   gerng   geeng   genq    

gong    gong   gorng   goong   gonq    

gou     gou    gour    goou    gow     

gu      gu     gwu     guu     guh     

gua     gua    gwa     goa     guah    

guai    guai   gwai    goai    guay    

guan    guan   gwan    goan    guann   

guang   guang  gwang   goang   guanq   

gui     guei   gwei    goei    guey    

gun     guen   gwen    goen    guenn   

guo     guo    gwo     guoo    guoh    

……

wo      uo     wo      woo     woh

相關焦點

  • 漢語拼音語言——《國語羅馬字》
    於是我想,我們是否可以把這種漢字拼音再設計得完美一些,直接作為一種拼音文字來使用,就像英語、德語那樣。這樣的話,我們使用自己的語言就更加方便、有效、快捷了。其實在上世紀初,在中國的學界有一批語言學、文學、歷史學等等方面的專家就研究過這樣的問題,並且發明了一套比較科學的漢語拼音文字系統,這就是國語羅馬字。實際上,我們都知道的周有光發明的我們現在使用的這套漢語拼音就是在國語羅馬字系統上轉換而來的。
  • 國語羅馬字,精英階層再造文明的失敗嘗試
    但有一些知識分子仍然沒有放棄改革文字的要求。他們認為,注音字母是脫胎於固有漢字、富有民族色彩的文字輔助工具。按照當時的認識,獨體漢字的字母形式違背世界文字的主流發展趨勢;他們還認為漢字極其落後,應予廢除,「與其造世界未有之新字,不如採用世界通行之字母」,全面採用羅馬字來拼寫漢語。於是,精英階層發起了「國語羅馬字運動」,這部分人士後來被稱為「國羅派」。
  • 馮志偉|《漢語拼音方案》之前的拼音探索
    抑並廢中國語言乎」還值得研究,因此,他提出了「先廢漢文,且存漢語而改用羅馬字書之」的意見。這個意見得到了《新青年》同人的支持。胡適贊同陳獨秀的意見,他說,我以為中國將來應該有拼音文字,但是文言文中單音太多,決不能變成拼音文字。所以必須先用白話文字來代替文言文字,然後再把白話的文字變成拼音的文字。錢玄同也接受陳獨秀的意見,一同倡導國語羅馬字,開始了國語羅馬字運動。
  • 推普ing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早期的羅馬字母拼音方案羅明堅和利瑪竇合編《葡漢辭典》中的羅馬字注漢字音,是漢語最早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也是後世一切漢語拼音方案的鼻祖。「教會羅馬字」和「威妥瑪式拼音」1823年,在廣州傳教的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了一部《中文字典》,這是最早的漢英字典,拼寫廣東方言,實際上是一種方言教會羅馬字。1867年,英國大使館秘書威妥瑪出版了北京語音官話課本《語言自邇集》,他設計了一套用拉丁字母來拼寫中國人名、地名及事物名稱的拼寫法,叫「威妥瑪式拼音」。
  • 《切韻序》國語羅馬字轉寫(普通話音系)
    國語羅馬字(Gwoyeu Romatzyh)系統是一套官話漢字拉丁化轉寫方案,由林語堂提倡,趙元任作研究,並在1928年推出。
  • 地名文摘 | 漢語拼音是實現我國地名拼寫單一羅馬化的唯一途徑
    其實,關於中國地名的羅馬字母拼寫問題,我國政府早在1978年9月26日就下發文件,要求在全國使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此後,《地名管理條例》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都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將這項規定加以確定。
  • 歷史 | 漢語拼音的來源
    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根據這套規範寫出的符號叫做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也是國際普遍承認的現代標準漢語拉丁轉寫標準。
  • 《漢語拼音方案》是如何誕生的
    學習漢語拼音,是每個中國人讀書識字的起點,它構成了我們對語言世界最初的印象。然而漢語拼音並非古而有之,它經過了幾代人漫長的探索與研究,在新中國文字改革的進程中,才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樣子。我國本來沒有拼音字母,傳統上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
  •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頒布實施
    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出,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漢字不是拼音文字,筆畫繁多,字體結構非常複雜,所以不僅書寫起來十分困難,而且認讀也非常不方便。為了解決漢字的注音問題,我國古代曾經使用了多種注音方法,比如直音、讀若、反切法等。直音、讀若法雖然簡易明了,然而如果沒有同音字可注,或用來注音的字更加深僻、複雜時,就發揮不了作用。
  • 日語中的羅馬字與羅馬音與漢語拼音有什麼區別?
    此外,在《文字及活字文化振興法》中已將「日語」與「國語」同等看待(第三條第二款:「要振興文字及活字文化,必須充分的體認到『國語』是日本文化的基石。」、第九條:「國家,應當儘可能...(中略)...支援將『日語』的出版物翻譯為外國語言...」)。此外,各級學校的「國語科」所教授的內容是日語。
  • 漢語拼音很實用,但是你了解它形成的前生嗎?
    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主任王理嘉說過:「漢民族標準語是在19世紀末期興起的對中華民族的社會、科學文化的發展產生過巨大影響的語文現代化運動中逐漸建立起來的。
  • 從漢字到羅馬字
    內容摘要:《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的制定,既是新文化運動的一項重要成就,也是我國漢字改革史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並對後來的拉丁化新文字運動的興起以及《漢語拼音方案》的形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為加深對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興起的漢字改革運動與國語羅馬字運動背景的理解,促進對漢字改革的發展方向與漢語拼音的發展前途等問題的思考,論文分甲午戰爭前、甲午戰爭至二戰、二戰之後三個時段,對日本歷史上先後出現的「平文式」「日本式」「訓令式」等多套日語羅馬字拼寫法的發展演變過程及其最終結局進行了考察,並在此基礎上指出:日語羅馬字運動明顯帶有民族主義色彩,其矛頭最初指向的是中國,後來則轉向了美英等國。
  • 新·起點5|《漢語拼音方案》是如何誕生的
    學習漢語拼音,是每個中國人讀書識字的起點,它構成了我們對語言世界最初的印象。然而漢語拼音並非古而有之,它經過了幾代人漫長的探索與研究,在新中國文字改革的進程中,才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樣子。我國本來沒有拼音字母,傳統上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
  • 錢玄同小傳:我鼓勵魯迅寫出狂人日記,推行國語羅馬字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錢玄同小傳:我鼓勵魯迅寫出狂人日記,推行國語羅馬字【1939年1月17日】79年前的今天,推行普通話,簡化漢字的先驅錢玄同病逝錢玄同【致力於國語運動】1917年(30歲),錢玄同加入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致力國語運動。會長是蔡元培。該會宗旨是研究本國語言選定標準,以備教育界採用。他所著的《文字學音篇》是中國高等學校最早的音韻學教科書,數十年來,影響頗大。1919年,他成為「國語統一籌備會」的常駐幹事。
  • 漢語拼音的由來及現代漢語拼音方案發展過程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該方案。
  • 此國歷史上曾以漢字為例創造本國文字 但最後卻使用羅馬拼音
    雖然現代越南文已全以羅馬字母拼寫,但在歷史上長達兩千餘年的歷史,越南丟是以漢字為主的文字書寫體系,越南的史書全部是漢字書寫,現代越南人如果要熟悉本國歷史必須通過學習漢字來學習寫史書。喃字與漢字對照不過漢字在記載越南語言時,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語言和文字不統一,跟日語、韓語相同,越南語不但跟過去的漢語是兩種語言,連語言系屬都完全不同,語言中的漢越詞還可以直接照著漢字寫,但純越南語就傷腦筋了,這也讓他們必須想新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語言。
  • 周有光懷念《拼音小報》:它是「拼音啟蒙運動」前哨
    1928年「國語羅馬字」太繁複,向來沒有進入小學。1933年的「拉丁化新文字」太簡單,它是民間設計,沒有學術界和政府的認可。1958年的《漢語拼音方案》是第一個國家法定的羅馬字方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公布當年的秋季開始在全國小學教學。這是建設現代化國家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奠基工作。
  • 解放前的漢語拼音運動、簡化字運動、國語運動
    陳獨秀的答覆是:贊成廢除漢字,不贊成廢除漢語,認為"惟有先廢漢文,且存漢語,而改用羅馬字母書之。"胡適則表示"極贊成" 陳獨秀的意見。認為"凡事有個進行次序。我以為中國將來應該有拼音文字,但是文言文中單音太多,決不能變成拼音文字。所以必須選用白話文字來代替文言文 字,然後再把白話文字變成拼音的文字。"
  • 漢語拼音60年︱人人爭做倉頡的激情年代
    它在中國文字改革運動中起過重要作用,是漢語拼音的前身。與先前其他拼音方案,如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可見《澎湃新聞·翻書黨》2017年4月28日《20世紀上半葉最有名的漢英字典,收錄了12種方言的讀音》一文)、國語羅馬字(可見《澎湃新聞·私家歷史》2018年1月12日《國語羅馬字,精英階層再造文明的失敗嘗試》一文)不同,它不是指單獨的拼音方案,它是數個方案的總稱。
  • 漢語拼音到底是誰發明的?
    他在1626年寫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資》的書中,首次準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記錄了漢字的讀音。他在中國期間結識了韓雲、王徵等人,並在他們的幫助下,在利瑪竇等傳教士漢語注音的西書《西字奇蹟》基礎上,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彙。  拼音由來古代 古代沒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兩個認識會念的字,取第一個的聲母,取第二個的韻母,拼合起來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