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錢玄同小傳:我鼓勵魯迅寫出狂人日記,推行國語羅馬字
【1939年1月17日】79年前的今天,推行普通話,簡化漢字的先驅錢玄同病逝
錢玄同(1887年9月12日-1939年1月17日)浙江湖州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漢字改革的先驅。鼓勵魯迅寫成《狂人日記》。
【拜章太炎為師的憤青】
1887年9月12日,出生於今浙江湖州,父親是清朝同治年間進士。
1904年(17歲),剪掉辮子,與朋友共辦《湖州白話報》,封面上只寫「甲辰年」、不寫光緒三十年。
1906年,赴日本留學,入早稻田大學。拜章太炎為師,與黃侃、魯迅、周作人等人結識,加入同盟會。
【鼓勵魯迅寫出《狂人日記》】
1910年(23歲),回國後任中學教員。1913年到北京,在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任教授,長達二十餘年,同時長期在國立北京大學兼課。
1917年(30歲),他向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雜誌投稿,倡導文學革命,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揭幕人之一。隨後兩年,錢玄同是《新青年》的輪流編輯之一。
在這期間,他曾動員魯迅給《新青年》寫文章。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就是錢玄同催促他寫出的第一篇作品,並且第一次用「魯迅」作筆名。
【致力於國語運動】
1917年(30歲),錢玄同加入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致力國語運動。會長是蔡元培。該會宗旨是研究本國語言選定標準,以備教育界採用。他所著的《文字學音篇》是中國高等學校最早的音韻學教科書,數十年來,影響頗大。
1919年,他成為「國語統一籌備會」的常駐幹事。同年,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出版了《國音字典》,最終由教育部公布成為教育標準,其中錢玄同起了關鍵作用。
【國語羅馬字】
1922年(35歲),錢玄同提出了《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1925年,錢玄同與黎錦熙一起創辦《國語周刊》。「國語統一籌備會」於1928年改組為「籌備委員會」,於1935年又改組為「國語推行委員會」,他都一直任常務委員。
國語羅馬字由林語堂倡議,錢玄同、趙元任擬定,1928年9月26日由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
該方案使用複雜的拼寫規則來標示聲調,雖使用不廣,但直至今天在某些場合下仍被使用,如為區別山西與陝西,將陝西寫作Shaanxi。華人姓名也常用到,如陳省身(Shiing-Shen Chern)、馬英九(Ma Ying-jeou)、蔡英文(Tsai Ing-wen)等。
【推行簡化字】
1934年(47歲),錢玄同又提出《搜採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並自己起草了「第一批簡體字表」,共2300多字。1935年,大學院公布了其中的324個字。這是歷史上由官方公布的第一批簡化漢字。為新中國推行「簡化字」立下先例。
不過,此次簡化卻引起了軒然大波。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尤為反對。戴季陶說:「簡化漢字十分荒謬,破壞了中國文化」,並三個月拒絕參加國民黨會議。1936年2月,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
【文字改革的先驅】
此外,錢玄同還倡導使用新式標點符號、阿拉伯數字、公元紀年法、漢字橫行書寫等。
可以說,建國以後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務: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錢玄同早在半個世紀以前就做過很多堅實的奠基工作,稱得起是文字改革工作的前驅。
1939年1月17日(52歲),錢玄同忽然右腦部溢血,在北京的德國醫院逝世。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是他的兒子。
【四十歲該槍斃】
錢玄同說話喜歡直來直去,從不轉彎抹角。他以為中年以上人大都是固執而專制的,曾經激憤地說:「人到四十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
但是他自己過了四十歲還沒有死。到了他四十一歲生日的時候,胡適便給他作了一首《亡友錢玄同先生成仁周年紀念歌》。內容是:
該死的錢玄同,怎麼至今未死。一生專殺古人,去年輪到自己。可惜刀子不快,又嫌投水可恥。這樣那樣遲疑,過了九月十二。可惜我不在場,不曾來監斬你。今年忽然來信,要作成仁紀念。這個倒也不難,請先讀封神傳。回家先挖一坑,好好睡在裡面。用草蓋在身上,腳前點燈一盞。草上再撒把米,瞞得閻王鬼判。騙得四方學者,哀悼成仁大典。年年九月十二,到處念經拜懺。度你早早升天,免在地獄搗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