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導演「悼念活人錢玄同」鬧劇,魯迅也來起鬨,男主:呵呵一笑

2020-12-18 杜豆豆萬卷好書讀書會

文/杜豆豆

1928年9月12日錢玄同41歲壽辰的時候,胡適做了一首題為「亡友錢玄同先生成仁周年紀念歌」的歌,歌中是這麼寫的:

「該死的錢玄同,怎會至今未死!一生專殺古人,去年輪著自己。可惜刀子不快,又嫌投水可恥,這樣那樣遲疑,過了九月十二。可惜我不在場,不曾來監斬你。今年忽然來信,要做「成仁紀念」。這個倒也不難,請先讀《封神傳》。回家先挖一坑,好好睡在裡面,用草蓋在身上,腳前點燈一盞。草上再撒把米,瞞得閻王鬼判,瞞得四方學者,哀悼成仁大典。今年九月十二,到處念經拜懺,度你早早升天,免在地獄搗亂。」

胡適和錢玄同,在新文化運動中是一個戰壕的親密戰友,何以胡適會作出這樣的歌呢?

胡適做這首歌的緣由,是源自錢玄同曾經說過一句出了名的話「人到四十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

這話怎麼來的呢?

原來,錢玄同是民國時期的憤青,和他的老師章太炎、師兄黃侃一個脾氣,都有一股子恃才傲物的勁兒,經常言語過激。這句話,原是他在五四文化運動時,怒懟封建遺老們的保守思想的。

錢玄同40歲生日前夕,胡適等著名文人想起了這位好友曾說過的這句話,都等著看笑話,結果發現錢大先生活得很滋潤,根本沒有槍斃自己的想法。

於是,他們就打算為這句話搞個紀念活動,在當時的《語絲周刊》上「惡搞」了個專號,集體發表賀詞集《錢玄同先生成仁專刊》。後來,因為當時北方政治氣氛緊張,《語絲周刊》沒發出來,被南方某雜誌刊登了出來。

錢玄同的很多親友和學生看到了,都信以為真,於是紛紛發函悼念,表達哀思,結果就上演了一場「悼念活人」的鬧劇。

到了第二年,大概胡適還覺得這個「紀念活動」不夠成功,就在錢玄同41歲生日時,又寫了上面那首打油詩。

錢玄同讀了,只是呵呵一笑。

後來1932年左右,魯迅也曾因為錢玄同討厭辯證法課,借這個話寫過一首諷刺詩:

「作法不自斃,悠然過四十。何妨賭肥頭,抵當辯證法」。

魯迅這麼諷刺錢玄同,固然是因為他和錢玄同觀念不同,但多少還是讓人覺得過分了些。想當年,魯迅之所以能用「魯迅」的名字名滿天下,那還要感謝錢玄同呢!

1918年,還是錢玄同勸告魯迅寫的《狂人日記》。魯迅在《自敘傳略》中說:

「初做小說是在1918年,因為我的朋友錢玄同的勸告,做來登在《新青年》上用的。這時才用『魯迅』的筆名。」

別看錢玄同對維護舊學的保守派們總是言語偏激,但對總是諷刺他的魯迅,他卻並不記恨在心。

1936年10月19日,魯迅病逝於上海。錢玄同專門發表了一篇《我對於周豫才君之追憶與略評》。

文章回憶了他與魯迅的交往,他在文中說:「周氏兄弟的思想,是國內數一數二。」

他還說,魯迅「治學最為謹言」,「絕無好名之心」,「有極犀利的眼光,能抉發中國社會的痼疾,如《狂人日記》《阿Q正傳》《藥》等小說及《新青年》中他的《隨感錄》所描寫所論述的皆是。這種文章,如良醫開脈案,作對症發藥之根據,於改革社會是有極大的用處的。」

對於魯迅的短處,他講得也頗為客觀。他說魯迅有三個短處:多疑、輕信和遷怒。

而魯迅所提倡的「小品文」和「幽默」文學,他則有所擔心。他認為這種深刻冷峭的文風的發展,容易將青年引導到「冷酷」和「頹廢」的路上去。

相對來講,錢玄同對魯迅還是蠻厚道的,並不像他對自己的師兄黃侃那般,動不動就一句「混帳」懟回去。

大師們之間的嘴仗,實在是扯不清。有文化罵起人來也就是不一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民國亂成一團粥,擋不住讀書人的亂中找樂。不過,也恰恰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才有了有趣的歷史。

後記: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錢玄同(1887年9月12日-1939年1月17日),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魯迅是老大哥,和錢玄同同是「80後」,胡適是「90後」。原來,那個時代,90後就開始「肆無忌憚」地調侃80後了.....

(本文結束)

傾一生之力,讀經典好書,寫有厚度的文字,過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謝您的關注。

作者簡介:杜豆豆,IT從業20餘年,曾先後研修英語、計算機、美學和心理學專業。早年創過業,後就職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現工作於某研究院。書痴一枚,閒時碼碼字。兼任多家平臺籤約作者,簡書會員合伙人,萬卷好書工作室、萬卷好書讀書會創立人。

相關焦點

  • 錢玄同:「人到四十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胡適:「怎麼還不死」
    至少他們自身的異質性能應付時代的發展,如錢玄同、黃侃、胡適、魯迅等。在錢玄同的激進看法之中,他只說了一句"人到四十歲就要死了,如果他不死,就應當被槍決。這是原話,與胡適的記錄的略有不同。錢玄同說這話時,才三十出頭。然而,忽然間到了1927年。9月12日,他的40歲壽辰。
  • 胡適很皮:好友錢玄同在世時,胡適就為他「辦理後事」
    在這些大師中,已經去世80周年的錢玄同,是繞不過的一位。 「該死的錢玄同」,「死」了三次 1927年9月12日,錢玄同四十周歲生日,但胡適、周作人、劉半農等人在緊鑼密鼓地為錢玄同準備「後事」,計劃要在《語絲周刊》上發一期《錢玄同先生成仁專號》。由此來看,「被去世」這種惡作劇的確是有淵源可溯的。
  • 錢玄同與魯迅,從知己到路人
    周作人先於魯迅在《新青年》發表文章,魯迅還沒有文章送來,錢玄同有些急了,「我常常到紹興會館去催促,於是他的《狂人日記》小說居然做成而登在第四卷第五號了。自此以後,豫才(魯迅)便常有文章送來」。 《狂人日記》  魯迅在《自敘傳略》中說:「初做小說是在1918年,因為我的朋友錢玄同的勸告,做來登在《新青年》上的。
  • 錢玄同的「四十而不惑」,與魯迅亦敵亦友,怒罵皆文章!
    這次論戰的結果,是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安排下,奉魯迅為左聯即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盟主,同時派遣成仿吾到國外遊學。所謂「納妾」,指的是魯迅沒有與原配妻子朱安正式離婚便與許廣平過上了同居生活。對於魯迅的左轉,錢玄同與周作人都是持反對態度的。1930年8月19日,錢玄同在致周作人信中,就是用「左翼公」和「左公」來稱呼魯迅的。
  • 魯迅和胡適,誰的字更好?
    胡適與魯迅,「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兩大旗手,兩人都曾經希望用「新文化的力量」改變四萬萬國人的舊國民性,然後在國民性改造的基礎上,改變中國的命運。 魯迅對毛筆書法情有獨鍾,雖然他也說鋼筆寫起字來到底快些並在南京、日本學習時用過鋼筆,但終究還是改用毛筆。
  • 魯迅罵胡適10多年,為何後者從不還口?晚年胡適:魯迅是我們的人
    總體來說,胡適對魯迅始終都很尊重,年輕時寫日記都不忘誇上「最」高級,說什麼「周氏兄弟最可愛,他們的天才都很高」(《胡適日記》1922年3月10日)。魯迅出書,胡適更不吝施以「彩虹屁」,譽之為「開山的創作」。檢遍胡適所有作品、所有言論,你我看不到他非議魯迅的一句一字。但魯迅對胡適,開始敷衍,很快就破口責罵。
  • 錢玄同邀魯迅為《新青年》寫稿 贊其翻譯忠實
    錢玄同讀了《域外小說集》,認為「他們思想超卓,文章淵懿,取材謹嚴,翻譯忠實,故造句選辭,十分矜慎」。  他印象很深,魯迅為使翻譯的文章更符合漢字的訓釋,特意向章太炎先生討教,「以期用字妥帖。」這樣,「《域外小說集》不僅文筆雅訓,且多古言古字,與林紓所譯之小說絕異。」  回國後,魯迅在教育部供職,錢玄同則執鞭教學。
  • 錢玄同的婚姻是父母包辦,朋友勸他找情婦,他的一句話說得真好
    不久,就有了錢玄同。兒子出生那年,錢振常已經60多歲。錢玄同十二歲那年,父親撒手人寰,長兄長嫂接過了教養之責。錢玄同長大後,對兄嫂格外尊敬。對於跪拜禮,他極為痛恨,但兄長在世時,每年年底他都會在哥哥家裡跪拜祖先。錢玄同是包辦婚姻的受害人。他們之間沒有感情基礎,經常鬥氣鬧彆扭。
  • 與《小親熱》同導演,男主是《微微一笑》的他
    這不,一關注,就發現芒果又有一部甜寵劇要來了!那就是從開機就備受關注的《站住!花小姐》了,如果有沒有關注到的小夥伴,那就要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咯,如果有已經關注到這部劇的話,那就更加要一起來重溫啦。而李現也因為這部劇爆紅,楊紫也因此被貼上了「旺男主」的標籤。但是這部劇獲得這麼好的成績,除了主演們飾演的很好之外,也有著參與作品的各位製作人員和導演們的功勞。而參與過《小親熱》的導演李青蓉,也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新劇的導演哦!這樣一說的話是不是忽然就有了定心丸,就更加期待這部新劇的呢?
  • 魯迅多次譏諷胡適,為什麼胡適不還嘴,還對魯迅贊口不絕
    魯迅不但會寫文章,而且會罵人,在他看來,不管是文章,還是罵人,都是要罵醒麻木的中國人,所以民國的很多大師都被他罵過。在這些作品中,胡適多次被魯迅諷刺。不過,有趣的是,胡適為什麼不但罵人,而且對魯迅推崇備至呢?說的是,魯迅和胡適也是志趣相投,有過蜜月期。
  • 湯志輝丨錢玄同致沈兼士未刊信札四封考釋
    「現在我編(筆者註:缺,原信部分遺失),究化學的方法來研究文字形,如•×+之類,是表一種意思的記號。」原信中間部分遺失,但從信件前後,並結合錢玄同此段時間的日記,可知錢玄同正在編《文字學講義》。[6]此前錢玄同已編有《文字學音篇》,這裡是想編關於文字學形體方面的講義,現在六卷本的《錢玄同文集》並沒有關於文字學形體方面的講義,只有他信中所說發表在《北京大學月刊》上的一篇文章,不知是錢本就沒有編完,還是已經遺失了。這裡透露一個重要信息,錢玄同想以研究化學的方法來研究文字形,也就說文字的字形諸如一些符號,表示一種意思。還提到魯迅也贊成此一觀點。此期,錢玄同常至魯迅處閒談,有時談至深夜。
  • 周作人:魯迅之外的另一個異端
    「對於學術研究而言,人們最大目的是想通過對周作人思想的研究來尋回一些我們早已丟棄卻又不該丟棄的東西,通過對周作人悲劇命運的研究來反思中國的現代史與知識分子的歷程。」孫鬱說。周作人與朋友相交終身錢玄同 忽冷忽熱向胡適周作人喜歡有趣的人,錢玄同、劉半農都是懂幽默的佼佼者,周作人還喜歡性情飄逸的人,胡適的學生徐志摩就深得周作人的喜歡。而相反,過於嚴肅而顯得乏味的人,則不討周作人的喜歡。周作人與錢玄同、劉半農是終身不渝的好友。
  • 罵徐志摩,懟胡適郭沫若,「平頭哥」魯迅為何越罵越讓人敬佩?
    但是,後來因為家國大義與個人原因他拋下日本妻子兒女獨自回到國內,或許文人每多桃花運,回國後郭沫若的愛情又來了,於是就娶了下一任妻子…… No.2 胡適被罵軟弱奴性 魯迅和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兩大扛旗人物,但五四運動後期,兩人因思想差異日漸分道揚鑣
  • 魯迅胡適點評
    淺談胡魯方法論(駱慧敏)我十分認同作者的觀點,無論是新時代,抑或是舊時代,我們既需要胡適,又需要魯迅。
  • 錢玄同小傳:我鼓勵魯迅寫出狂人日記,推行國語羅馬字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錢玄同小傳:我鼓勵魯迅寫出狂人日記,推行國語羅馬字【1939年1月17日】79年前的今天,推行普通話,簡化漢字的先驅錢玄同病逝錢玄同拜章太炎為師,與黃侃、魯迅、周作人等人結識,加入同盟會。【鼓勵魯迅寫出《狂人日記》】1910年(23歲),回國後任中學教員。1913年到北京,在國立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任教授,長達二十餘年,同時長期在國立北京大學兼課。
  • 胡適與魯迅在古典文學研究間的借重與援手
    一九二零年七月左右,為給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的新式標點的《水滸傳》作序,胡適卯足了勁,寫出一篇長達二萬餘字的《〈水滸傳〉考證》來。這篇大作,對《水滸傳》的流變,形成,進行了十分廣泛的討論,並對七十回本及百二十回本的形成與變化,作了深入分析。這些內容,後來作中國小說研究者當然不能略過。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就有數處借重。
  • 重讀胡適:胡適先生與白話文運動(下)
    胡適表示自己只是在文學體裁方面有所革新,而在文學內容則應首推周作人先生,他說:「我的同事周作人先生就認為光是主張由語言文體來產生文學是不夠的。新的文學必須有新的內容,他把這內容叫做人的文學。」後來胡適在其著作《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中明確指出,當時文學內容上的空白,主要是魯迅先生填補的。
  • 魯迅罵胡適10年,為啥胡適從不還口?胡適:魯迅是我們的人
    說到魯迅,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在中國近代史上,魯迅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位作家,當然他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到揭露社會的黑暗以及作品中所傳達的力量。熟悉中國近代史的讀者,應該知道魯迅與胡適在文學成就方面有著非常高的造詣。
  • 魯迅先生罵胡適「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胡適怎麼看魯迅?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顯然,這並不是魯迅一次怒懟胡適。事實上,就在同年3月20日,也就是胡適剛剛對記者喊話後的隔天,魯迅先生就撰寫了一篇《文攤秘訣十條》,其中魯迅先生故意將「文壇」二字寫作「文攤」,意在嘲諷將文學作品當成商品出售的作家們,這篇文章中他已對胡適進行了一番含沙射影的冷嘲熱諷。文章發表後,大概魯迅先生覺得這篇寫得太過隱晦,懟得不夠過癮,所以才又寫了《出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