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和胡適,誰的字更好?

2020-12-11 騰訊網

胡適與魯迅,「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兩大旗手,兩人都曾經希望用「新文化的力量」改變四萬萬國人的舊國民性,然後在國民性改造的基礎上,改變中國的命運。

魯迅

魯迅1881年-1936年),名周樹人,「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中國翻譯文學的開拓者。魯迅先生在書法方面也頗有建樹,我們看看他的書法:

魯迅對毛筆書法情有獨鍾,雖然他也說鋼筆寫起字來到底快些並在南京、日本學習時用過鋼筆,但終究還是改用毛筆。

魯迅早年書風如何,現在已難考辨。李小龍、小舟二先生認為魯迅在三味書屋時期最流行的習字範本是歐體,而壽鏡吾先生又是「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因此他選用的範帖「大約應該是歐陽詢法書」。考之《魯迅手稿全集·日記第一冊》,1912年大多數字都狹長秀挺,略似歐陽詢行書,魯迅的歐書為底當是可信。

魯迅在北京寄寓紹興會館,他在《吶喊》自序中說「許多年,我便寓在這裡抄古碑」,足見其對古代碑帖之用功。1917年魯迅書風基本體格確定後,多年裡文稿小字變化並不大,只是愈後更顯隨意、用筆也更圓融些。

看完魯迅,咱們看看胡校長的。

胡適

胡適18911217日—1962224日)字適之,徽州人。曾任北京大學校長、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

胡適因提倡文學改良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致力於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五四運動的核心人物,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胡適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書法、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白話文學史》《胡適文存》《嘗試集》《中國哲學史大綱》等書。進入正題,看胡適書法:

中國近現代史上,很少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書法家,但是,卻出現了一批國學功底深厚、兼融中西、橫跨古今的大學者大文人,如王國維、章太炎、沈尹默、梁啓超、于右任、魯迅、胡適、錢玄同、馬一浮、董作賓、丁文江、白蕉、謝無量、陸維釗等,這些學者文人,對書法都有很精深的造詣,他們並不以書法名世,然而,他們的書法卻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文化內蘊和文獻收藏價值。胡適也是裡面的佼佼者。

胡適娟秀字體,灑脫、圓潤、穩健、凝練,也是理想化的體現。他在自己的書法創作中,極力地追求內心的舒緩、超脫與釋然,追求個體的自由與放達,這些都是在現實的政治社會中難以實現的。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相關焦點

  • 魯迅罵胡適10多年,為何後者從不還口?晚年胡適:魯迅是我們的人
    總體來說,胡適對魯迅始終都很尊重,年輕時寫日記都不忘誇上「最」高級,說什麼「周氏兄弟最可愛,他們的天才都很高」(《胡適日記》1922年3月10日)。魯迅出書,胡適更不吝施以「彩虹屁」,譽之為「開山的創作」。檢遍胡適所有作品、所有言論,你我看不到他非議魯迅的一句一字。但魯迅對胡適,開始敷衍,很快就破口責罵。
  • 魯迅先生罵胡適「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胡適怎麼看魯迅?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顯然,這並不是魯迅一次怒懟胡適。事實上,就在同年3月20日,也就是胡適剛剛對記者喊話後的隔天,魯迅先生就撰寫了一篇《文攤秘訣十條》,其中魯迅先生故意將「文壇」二字寫作「文攤」,意在嘲諷將文學作品當成商品出售的作家們,這篇文章中他已對胡適進行了一番含沙射影的冷嘲熱諷。文章發表後,大概魯迅先生覺得這篇寫得太過隱晦,懟得不夠過癮,所以才又寫了《出賣》。
  • 胡適與魯迅在古典文學研究間的借重與援手
    接下來在「魯迅先生的主張是」下面,胡適一口氣將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有關該小說各種版本的分析,內容介紹,盡數引出(僅節略去《水滸傳》原文及涉及「胡適」的字眼),大約有兩千字左右。也許在胡適看來,因為看重,所以多引。錄畢之後,胡適說明引用的理由:「魯迅先生之說,很細密周到,我很佩服,故值得詳細徵引。」接下來,他又將魯迅研究的內容,加以概括,形成七點認識。可以看出,他是頗為信任魯迅研究成果的。
  • 魯迅多次譏諷胡適,為什麼胡適不還嘴,還對魯迅贊口不絕
    魯迅不但會寫文章,而且會罵人,在他看來,不管是文章,還是罵人,都是要罵醒麻木的中國人,所以民國的很多大師都被他罵過。在這些作品中,胡適多次被魯迅諷刺。不過,有趣的是,胡適為什麼不但罵人,而且對魯迅推崇備至呢?說的是,魯迅和胡適也是志趣相投,有過蜜月期。
  • 孫悟空的原型是誰?魯迅、胡適他們竟然為此吵了100年
    孫悟空的原型是誰?魯迅、胡適他們竟然為此吵了100年。魯迅嚴肅發問:孫悟空的原型是誰?我們都知道《西遊記》的作者是明朝時期的吳承恩,從他成書到民國已經經過了數百年的歷史,但是就是沒有一個人提出"孫悟空"到底姓甚名誰的問題,難道是古人都沒有好奇心?還是大家都知道悟空是誰?
  • 魯迅罵胡適10年,為啥胡適從不還口?胡適:魯迅是我們的人
    說到魯迅,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在中國近代史上,魯迅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位作家,當然他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到揭露社會的黑暗以及作品中所傳達的力量。熟悉中國近代史的讀者,應該知道魯迅與胡適在文學成就方面有著非常高的造詣。
  • 魯迅胡適點評
    淺談胡魯方法論(駱慧敏)我十分認同作者的觀點,無論是新時代,抑或是舊時代,我們既需要胡適,又需要魯迅。
  • 魯迅曾經公開譏諷胡適,為何他從來不還口呢
    第三,對於這兩個人的「交鋒」,不應該歸結為個人性格的差異,也不能以誰更有「風度」來評判。一,魯迅和胡適,曾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這個「戰壕」,就是「五四」新文化運動。陳獨秀、胡適和李大釗,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
  • 魯迅罵了胡適10多年,為啥他從來不還口?胡適:因為他是我們的人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也是一位特別會「罵人」的人,而且他罵起人來,是一針見血、毫不留情,他便是魯迅,當年魯迅罵了胡適10多年,胡適硬是沒有還過嘴,甚至還在魯迅出書時,大力誇讚魯迅,後來魯迅去世,胡適還積極地幫他出版作品,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胡適看不上的「小報鼻祖」是誰?
    早在1925年,因女師大風潮,魯迅已斥胡適「醜態而蒙著公正的皮」「催人嘔吐」。1926年,胡適寫信勸魯迅與陳源停止筆戰,魯迅未回信。1927年時,顧頡剛在給胡的信中說:「這幾年,周氏兄弟假公濟私,加以伏園、川島們的挑撥,先生負謗亦已甚矣。」  在此背景下,胡適仍這麼寫,原因有二:  一是平生推重《儒林外史》,曾說《紅樓夢》的思想見地與文學技術皆不如它。
  • 罵徐志摩,懟胡適郭沫若,「平頭哥」魯迅為何越罵越讓人敬佩?
    不論是誰,只要被他罵過,一定「名揚萬裡」,其中當屬民國時期的文人最悽慘,大多都遭遇過「文化界平頭哥」魯迅的口誅筆伐,被他罵得體無完膚,那麼,當年哪些文化名人被魯迅先生「噴」過呢?
  • ...的傳奇愛情 魯迅胡適錢鍾書沈從文都走了 他們的子女如今在哪裡
    說到民國的文壇伉儷,很多人都能信手捏來,就算不知道具體的細節,也能說出幾對極有名氣的來,比如魯迅和張兆和,胡適和江冬秀,還有錢鍾書和楊絳,沈從文和張兆和。如今,我們早已只能從他們的文字中去追尋其深邃思想和生活軌跡,支離破碎之中,倒還能嗅到那個時代的陳年味道。
  • 面對諾貝爾獎推選,魯迅堅決反對,胡適模稜兩可
    1927年,瑞典文學院擬提名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委託臺靜農去信徵詢魯迅的意見。9月25日,魯迅回信說:「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諾貝爾賞金,梁啓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
  • 【新國民·新國家·新世界】王人博:如何側身面對魯迅和胡適 是個...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時間:2014年1月5日  地點:清華紫光國際交流中心  第二場:「國家」中的「國民性」——以胡適和魯迅為中心大家都知道,魯迅已經從中學的語文課本裡面滾蛋了,而胡適本人在官方的正式文本裡也沒有一個正當的表述和闡釋,所以我們今天如何側身面對這兩個人物,本身就是個問題。而且這倆人很有意思,雖然都是中國近代以來被強烈符號化了的,但是他們的生命樣態又呈現得完全不一樣。
  • 與魯迅胡適相比,林語堂的文化之旅更凸顯跨國性
    與魯迅胡適相比,林語堂的文化之旅更凸顯跨國性 《林語堂傳》努力勾勒出一個全面的林語堂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攝影報導>關於林語堂,不少人是通過魯迅的文章,知道他與魯迅關係不睦,甚至「吵架」。錢鎖橋教授認為,林語堂為中國全球時代現代性之路鋪墊了新的範式,相比魯迅和胡適的知識遺產,林語堂的心路歷程在三個層面上尤為突出。首先,和胡適、魯迅一樣,林語堂視「批評」為現代知識分子標識。但作為一個自由主義批評家,林語堂捍衛「賽先生」最為得力、最為堅定、最為雄辯。再者,作為新文化運動倡導者之一,林語堂遠沒有像胡適、魯迅那樣反傳統。
  • 「胡適談魯迅原聲」中的誤記、誇飾和輕詆
    這雖不是我第一次聽到胡適先生的原聲,但卻是第一次聽到比較完整的一段錄音,很喜歡胡適先生的聲音和語調(或許也是因為他和淨空法師的口音很像,所以覺得親切)。但這兩分多鐘的錄音裡所說的話,其實在史實敘述上問題還挺多的。胡適先生這是脫稿演講,脫稿演講重在趣味和主旨,不像寫文章、作報告,重在嚴謹準確。
  • 胡適導演「悼念活人錢玄同」鬧劇,魯迅也來起鬨,男主:呵呵一笑
    胡適和錢玄同,在新文化運動中是一個戰壕的親密戰友,何以胡適會作出這樣的歌呢?胡適做這首歌的緣由,是源自錢玄同曾經說過一句出了名的話「人到四十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這話怎麼來的呢?錢玄同的很多親友和學生看到了,都信以為真,於是紛紛發函悼念,表達哀思,結果就上演了一場「悼念活人」的鬧劇。到了第二年,大概胡適還覺得這個「紀念活動」不夠成功,就在錢玄同41歲生日時,又寫了上面那首打油詩。錢玄同讀了,只是呵呵一笑。
  • 魯迅只用3個字,就把林徽因寫到極致
    魯迅用了3個字,把林徽因寫到極致。文|歷史匠在中國近代史的文壇當中有許多偉人,其中一位不得不提的大師就是魯迅了,魯迅在整個民族都沒有站起來時,以筆為武器鼓舞了許多人;而另一位則是許多人都公認的才女,林徽因。
  • 胡適可愛 正因為他「不深刻」
    最近讀手頭一本邵建的《胡適與魯迅——20世紀的兩個知識分子》,總會笑出來。為什麼呢?我的感覺,他將這本書寫得比較合乎學術的「公允」,比如第一部分在大致描述這兩位知識分子時,說的話還算中正平和,自身的情緒也沒有透過文字跳出來,但越到後面,就越是藏不住自己的情感態度。當然,我也不是說邵建是一個「主題先行」者,他的研究和表達方式,都是合乎嚴謹的學術著作的研究規範的。
  • 民國電梯不能隨便坐,魯迅、胡適等名家都遇到過乘電梯遭拒的尷尬
    魯迅晚年住在上海,與美國女作家史沫特萊有些交往,也就有了拜訪這位洋人的機會。當時,史沫特萊住在上海相當講究的華懋飯店。一次,魯迅穿著平常的衣服去拜訪她。看門人上下一打量,直截了當地說:「走後門去!」這家飯店的後門是為運東西和供下人們用的。魯迅繞了一個圈子,從後門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