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的原型是誰?魯迅、胡適他們竟然為此吵了100年

2020-12-20 文史研究所

中國古代有《四大名著》,其中《西遊記》以其奇幻的取經經歷和神通廣大的法術,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甚至,在近幾十年裡它還成為了最具有潛力的影視劇IP,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縱觀《西遊記》全文,人們最喜歡的還是強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很多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經典人物,人們卻對他的身世之謎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書中清清楚楚講到孫悟空來自於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女媧娘娘補天剩下的石頭當中。

但是,人們關心的是這樣一個傳奇猴子竟然有沒有原型?單單一個石頭裡蹦出來也確實難以服眾。孫悟空的原型是誰?魯迅、胡適他們竟然為此吵了100年。

魯迅嚴肅發問:孫悟空的原型是誰?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的作者是明朝時期的吳承恩,從他成書到民國已經經過了數百年的歷史,但是就是沒有一個人提出"孫悟空"到底姓甚名誰的問題,難道是古人都沒有好奇心?還是大家都知道悟空是誰?

因此,到了魯迅先生的時候,他終於在自己的《中國小說史略》中嚴肅發問了:孫悟空究竟是何方神聖?原型是誰?

之後,他給出了自己的見解,認為孫悟空就是無支祁。

無支祁是何方神聖,為什麼從來都沒有聽說過?別著急,無支祁其實也在小說中出現過。

唐朝時期有本書《古嶽瀆經》中這樣寫道;在某個地方有一個父母官,有一天一個漁民慌慌張張的說他在江蘇的河裡面發現了一條巨大的鐵鏈子,這條鐵鏈子又粗又長,不知道下面是什麼怪物。

這個父母官心想,在我的轄區裡竟然還有這等奇怪的事?於是他親自到了那個地方,然後下令徵調了當地五十多條耕牛,讓他們拖著鐵鏈拼命的往外拉,誰知道,隨著鐵鏈末端出來的竟然是一隻巨大的猿猴,這隻猿猴眼睛射出金光,很顯然他生氣了。

被拉上岸後這隻猿猴大吼一聲,周圍的群眾作鳥獸散,然後這隻猿猴一用力就把五十多條耕牛給拖回了水中,可想而知,這些牛可能就成為了他的午餐。

而這隻猴子就是無支祁,曾經在大禹治水的時候興風作浪、破壞莊稼,大禹看不下去就順便把它鎖在了這個地方,不過隨著時間的變遷,這支猴子最終變成了當地的水神。

而魯迅先生說他是孫悟空,根據的就是火眼金睛和被鎮壓的共同經歷,而且和大禹也有著某種聯繫,《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就是大禹治水的用具。

不過我們的胡適先生就不服了,他說:我懷疑這隻猴子可能不是國產的,而是印度進口的,原型是印度神猴,就連無支祁可能也是印度傳說的改編。

為什麼胡適先生說得如此有理有據?是因為印度經典《羅摩衍那》中描述的猴神哈奴曼和孫悟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他提出,印度的猴神也是經歷磨難幫助別人救人,而孫悟空幫助唐僧經歷磨難取得真經;哈奴曼曾經大鬧皇宮和城市,孫悟空大鬧天宮;哈奴曼能夠一躍千裡,而孫悟空也能夠憑著筋鬥雲翻個十萬八千裡;哈奴曼曾經背山救人,孫悟空也曾經背著大山追太陽。

由此可見,印度猴神哈奴曼和齊天大聖孫悟空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說不定倆猴以前可能還是親戚呢。

魯迅和胡適先生的說法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有科學依據的,而且種種巧合之下似乎都將某頭對準了孫猴子並不是原創的。於是有學者表示,其實孫悟空可能不是猴子,而是一個"胡人"。

孫悟空原型是人?

眾所周知,唐僧在歷史中確有其人,當年玄奘大法師告別了唐王之後,一個人就牽著馬出了西域,而就在這裡唐玄奘遇到了一個特殊的人,他的名字叫做石磐陀,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胡人,而且他和原著中描繪的孫悟空還是有點相似的。

那就是他姓"石",從前面胡適先生和魯迅先生的結論是"猴神"、"無支祁"中,確實找到了猴子的共同點,但是都沒有說明白他們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而《西遊記》中所說的孫悟空是從石頭中蹦出來的!因此胡適和魯迅先生的結論就仿佛有一些站不跟腳了。

而石磐陀不一樣,他有具體的出處,歷史上記載他的國家叫做"石國",而且我們的唐玄奘就是看中了他能夠帶路做嚮導的作用,才最終決定把他收為弟子的,看到這裡是不是都恍然大悟,好像離齊天大聖又更近了一步?

如果這樣說還是有點牽強,那麼再加入時代背景呢?當時的故事都是通過說書人的口口相傳,而且唐僧的故事到明朝已經過去了不知幾個一百年,然後有人看到了唐僧取經的壁畫,裡面的石磐陀滿臉腮絡胡,整個人看上去就像個"毛球",那麼當時的人理解成為一隻猴子似乎也沒有多大的問題。

而且"石磐陀"跟隨唐僧後就是"胡僧",那麼在代代口傳的情況下變成"猢猻"也並不是不可能,同時這個石磐陀的性格跟我們熟悉的齊天大聖還有非常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一開始非常的不服唐僧。

甚至有一次他害怕被唐朝的官兵們抓住,在一個晚上動了幾次念頭想要把唐僧一刀給宰了,不過最後還好沒下手,不然就讓我國的佛教損失一大高僧和一眾經典。

其實,不管《西遊記》的猴子到底是何許人也,他也已經徹底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和中華兒女的血液裡面,至於他的原型是誰,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相關焦點

  • 孫悟空的原型:一個來自印度,一個與大禹鬥過法,一個是唐朝高僧
    齊天大聖孫悟空印度猴神哈奴曼孫悟空的原型來自印度,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猴神哈奴曼,是民國學術大咖胡適提出的觀點。由於胡適考究到,他與孫悟空同為猴屬,身份差不多。《羅摩衍那》中,哈奴曼火燒羅剎宮殿,孫悟空大鬧天宮。更重要的一點是他與孫悟空都喜歡用鑽腹神術擊敵制勝,只不過,他鑽的不是鐵扇公主的腹,而是老母怪蘇拉薩的。對於這些材料的支撐,我們可能點頭贊同,但是仔細探究一下,哈奴曼尊神奉神,但孫悟空向來藐視諸神。骨子裡只追求自由,不講究服從,是個鬥爭分子。
  • 魯迅和胡適,誰的字更好?
    胡適與魯迅,「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兩大旗手,兩人都曾經希望用「新文化的力量」改變四萬萬國人的舊國民性,然後在國民性改造的基礎上,改變中國的命運。 魯迅 魯迅(1881年-1936年),名周樹人,「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中國翻譯文學的開拓者。
  • 魯迅罵胡適10年,為啥胡適從不還口?胡適:魯迅是我們的人
    兩人一生的理念與價值,精神氣質方面,比較算是同等重任,不管是從性情意志還是處事的理念,他們都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兩種類型。但是在某些態度方面,魯迅與胡適是非常不同的。文人都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謾罵一些不帶髒字的話題,其實在魯迅的作品中,我們時常能夠看到。
  • 大聖歸來:孫悟空是「進口貨」?
    「國貨說」:水怪無支祁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原型問題便引發了學者們的關注,最先考辨孫悟空原型形象的是魯迅和胡適。魯迅是本土來源說的代表,他認為孫悟空的形象來自唐傳奇《古嶽瀆經》中「狀若猿猴」、「神變奮迅」的水怪無支祁。
  • ...的傳奇愛情 魯迅胡適錢鍾書沈從文都走了 他們的子女如今在哪裡
    說到民國的文壇伉儷,很多人都能信手捏來,就算不知道具體的細節,也能說出幾對極有名氣的來,比如魯迅和張兆和,胡適和江冬秀,還有錢鍾書和楊絳,沈從文和張兆和。如今,我們早已只能從他們的文字中去追尋其深邃思想和生活軌跡,支離破碎之中,倒還能嗅到那個時代的陳年味道。
  • 胡適與魯迅在古典文學研究間的借重與援手
    他們是——胡適,魯迅。在胡適,上海亞東圖書館(按:出版機構)重新點校的多種古典小說出版,邀約其寫序,這給了他潛心研讀、考索以契機;古典小說研究於魯迅,大約主要是由於到大學授課,需有獨自專業,邊研讀邊寫講義,這就有了後來結集出版的《中國小說史略》。
  • 魯迅多次譏諷胡適,為什麼胡適不還嘴,還對魯迅贊口不絕
    魯迅不但會寫文章,而且會罵人,在他看來,不管是文章,還是罵人,都是要罵醒麻木的中國人,所以民國的很多大師都被他罵過。在這些作品中,胡適多次被魯迅諷刺。不過,有趣的是,胡適為什麼不但罵人,而且對魯迅推崇備至呢?說的是,魯迅和胡適也是志趣相投,有過蜜月期。
  • 魯迅胡適點評
    淺談胡魯方法論(駱慧敏)我十分認同作者的觀點,無論是新時代,抑或是舊時代,我們既需要胡適,又需要魯迅。
  • 魯迅罵胡適10多年,為何後者從不還口?晚年胡適:魯迅是我們的人
    總體來說,胡適對魯迅始終都很尊重,年輕時寫日記都不忘誇上「最」高級,說什麼「周氏兄弟最可愛,他們的天才都很高」(《胡適日記》1922年3月10日)。魯迅出書,胡適更不吝施以「彩虹屁」,譽之為「開山的創作」。檢遍胡適所有作品、所有言論,你我看不到他非議魯迅的一句一字。但魯迅對胡適,開始敷衍,很快就破口責罵。
  • 孫悟空的父母是誰,孫悟空的原型是誰,看懂了這個就看懂了西遊記
    孫悟空是貫穿整部西遊記的主角人物,取經之前到處惹是生非,十萬天兵無可奈何,然而在取經路上,上面派下來出公差的妖怪們隨便一個法寶就能輕易制服孫悟空,這裡邊究竟隱藏著什麼?孫悟空到底什麼背景,讓滿天神佛不敢對其下殺手呢?要全面了解孫悟空,就要全面分析孫悟空的出身,這樣才能透徹的了解孫悟空!了解了孫悟空才能知道孫悟空的原型是誰,才能真正讀懂西遊記!
  • 魯迅罵了胡適10多年,為啥他從來不還口?胡適:因為他是我們的人
    還有一次,孔子講課的時候,弟子宰予竟然當堂打瞌睡,孔子又罵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也!」直接說宰予就是朽木,就是糞土之牆,這孔聖人罵起人來,真是狠! 雖然性格上差異很大,但並不妨礙魯迅和胡適成為好朋友,因為他們對國家的熱愛,對文學的熱愛,都是一樣的,所以早在1919年,也就是五四運動期間,胡適與魯迅就已經成為同一戰線上的好友
  • 魯迅先生罵胡適「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胡適怎麼看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從這年(1918年)開始,胡適與魯迅間的交集漸漸多了起來,二人除了不時通信,偶爾約飯外,還常以《新青年》為陣地,相互作文呼應,彼此聲援向來「堅決革命」的魯迅先生當然不同意這樣的說法,於是在1933年3月26日寫了一篇題為《出賣靈魂的秘訣》的文章,文中以魯迅先生一貫犀利的筆鋒,以極為譏諷的語氣稱「胡適博士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
  • 齊天大聖孫悟空,孫悟空的師傅是誰,孫悟空大鬧天宮,孫悟空的性格...
    孫悟空百科為大家介紹關於孫悟空的相關知識,比如:孫悟空,齊天大聖孫悟空,孫悟空的師傅是誰,孫悟空大鬧天宮,孫悟空的性格特點,孫悟空原型,孫悟空的相關古典名著等關於孫悟空的相關知識!有媒體報導,專家通過對甘肅榆林石窟中的壁畫《唐僧取經圖》進行研究後發現,壁畫中一位緊隨唐僧的尖嘴猴腮的胡人正是孫悟空的原型。此文提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段文杰先生曾撰文指出,圖中的猴形人即孫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  6、哈奴曼  胡適認為其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
  • 女子自稱孫悟空後人,拿2件祖傳寶物去復旦驗DNA,結局如何?
    眾所周知,孫悟空乃是《西遊記》中的主角之一,無論提到金箍棒、緊箍咒還是筋鬥雲,大多數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孫悟空,可以說,他的形象已經十分深入人心了。不過,藝術是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的,既然唐僧的原型是唐代的玄奘法師,那麼孫悟空的原型是誰?
  • 三徒弟保唐僧是假,孫悟空卻真有原型,拜玄奘為師,保護他過西域
    但看過小說的人,總會希望那三個古靈精怪的徒弟,尤其是孫悟空,如果是真的有多好。其實,孫悟空也不完全是憑空杜撰出來的,歷史上還真有原型。在真實的玄奘取經歷程中,肯定沒有一隻名叫孫悟空的猴子,神仙鬼怪一個也沒有現身。而第一次加入類似孫悟空的元素,是宋代的文學作品,大量的想像成分被加入到唐僧取經故事中。
  • 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我眼中的胡適、錢穆,他們才是知識界的柱梁
    2013年獲首屆漢語人文學術寫作終身成就獎。2014年9月獲得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2018年1月21日,被評為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 。(源於百度百科)01現在知識界用以平衡魯迅的是梁實秋,是林語堂,是周作人。
  • 《山海經》中發現孫悟空原型,並且還被壓在山下五百年
    《西遊記》大家耳熟能詳,尤其是裡面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更是被很多人喜歡,更有痴迷者,還覺得孫悟空是真實存在的。儘管現如今很多人都會對這些人嗤之以鼻,認為孫悟空只是吳承恩筆下的一個虛構人物,不過如果他們讀過《山海經》,就會驚訝地發現,書中竟然真的有孫悟空的原型,而且這個原型也是被壓在山下500年!《山海經》記載:「水獸好為害,禹鎖於軍山之下,其名曰無支奇(無支祁)」,「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輕利倏忽。」
  • 魯迅曾經公開譏諷胡適,為何他從來不還口呢
    第三,對於這兩個人的「交鋒」,不應該歸結為個人性格的差異,也不能以誰更有「風度」來評判。一,魯迅和胡適,曾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這個「戰壕」,就是「五四」新文化運動。陳獨秀、胡適和李大釗,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
  • 孫悟空真的死了?
    不過,也有一種說法,「金箍棒」其實是一種需要幾億年才能形成的石灰石。我們常說有圖有真相,這似乎就是有圖有真相。蝸牛查了一下時間,好多新聞集中在去年發的,但具體被人發掘的時間卻沒有。其實在其它一些老師的著作中,就有這一些墓碑的記載。另外,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廟,並非考苦發現的。
  • 魯迅先生是否真的拒絕了諾貝爾獎?魯迅: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
    但不論觀點和立場再怎麼吵,魯迅先生所做的貢獻卻是實打實的,這也是為何在他去世後,胡適還會反過來幫他出《魯迅合集》的原因,吵歸吵,成就還是得認。 在當時的魯迅看來,什麼獎不獎都是虛的,他的目標是讓民眾覺醒,而不是讓他們自滿,一個諾貝爾獎,哪怕只是提名,都足夠讓一些有心之人膨脹,這並非他想看到的。同時魯迅也明白,當時這個諾貝爾獎與其說是給他,不如說是特地給中國人,給國際地位正在上升的中國一個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