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武雪花,生於1976年8月,小巴拉蓋村人,高中未畢業就參加了工作。2000年通過自考取得專科學歷,專業漢語言文學。1993年至今一直在小巴拉蓋小學從事數學教學工作,所帶的班級曾被評為級區先進班集體,由於成績突出,被評為東河區「優秀教師」。
「瑞雪兆豐年」。雪是今冬的景,來年的希望,沒有誰不喜歡那漫天飛舞的雪花。武雪花,一個平凡的女子,一名默默奉獻在鄉村基礎教育一線的老師,她用自己的熱愛和執著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讚歌。她就是一片晶瑩的雪花,用自己的青春滋潤著學生的心田。
1993年的一個普通日子,對武老師來說記憶猶新,她被小巴拉蓋小學的胡志君校長聘為民辦代課教師。懷著興奮與忐忑的心情,她開啟了自己的教學生涯。那時的她剛剛20出頭,比學生也大不了多少,但她深感肩頭的責任重大,總是虛心向老教師請教,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比別人多。在她的教學生涯中,她總是第一個走進校園,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多少個晚上燈光明亮,武老師一絲不苟批改學生的各類作業,用心去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作業本上那無數個紅勾勾就是武老師的心血結晶!
在孩子們眼中武老師就是一位美麗的天使,她心地善良純潔,對每個學生一視同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盡心盡責。她課前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課上精講多練,課下輔導學困生。她的練習也是精心設計,有針對性,有關聯性,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她在課上儘可能讓每位學生學會新知識,課下還要再給學困生補一補,從來不求回報。學生們說武老師為了教會他們一個知識點,有時急得都掉眼淚。她看到學生們的作業視頻中出現錯題,就會利用休息時間通過視頻一一講解、給出點評。
九十年代的鄉村教師,有一少半是民辦代課教師,像她這樣身份的老師,小巴拉蓋小學就有十多個,她們的工資待遇微薄。武老師剛參加工作時的工資一個月僅60元,每年只在年底才發全年的工資,但武老師走上講臺後從沒有想過待遇問題,她愛這份工作,愛這些父老鄉親的孩子們,正是這份樸素的情懷讓她工作熱情倍增。
在學校進行的教學改革中,她又大膽進行了嘗試。她根據學生的自身因素分組留作業,這樣既能讓優等生吃得飽,又讓學困生吃得好。分層留作業雖然給老師增加了工作量,但孩子們期末考試得高分的人數明顯增多。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所帶的班級年年數學成績名列前茅,她也猶如一匹黑馬脫穎而出。2019年,她所帶的畢業班,數學成績位居全東河區第一,超出了市區的公園路小學等名校,受到家長們高度讚揚。
武老師教過的學生大多對數學感興趣,而且像吃了仙丹妙藥腦洞大開。學生們怎能不把這位老師深深地記在心裡呢?家長們又怎能不為這位老師點讚呢?能遇上這樣的老師是學生們的幸運。在家長們的心中——武老師就是一朵純潔無暇的雪花,融化了自己,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靈。
她就是這麼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師,沒有什麼高深闊論,也沒有多少榮譽,但她始終秉承著一種信念,就是不讓每一位學生落後,對得起家長對她的信任!
隨著教育的改革深化,學校辦學條件的提高,全國的教師專業隊伍也逐漸壯大,可在農村師源依然短缺,很多鄉村教師調入城裡了,但武老師卻沒有走,她捨不得走,因為這所學校需要她,學生們敬愛她,家長們佩服她。在這片土地上,她播種了希望,灑下了勤勞的汗水。她要靜待百花爭豔,綠樹成蔭,直到「桃李滿村莊」!
好在「好人有好報」,2012年武老師通過全市統一考試,以數學組總分第一的成績轉成正式公辦教師。在此,我以一首小詩表達自己對武老師誠摯的謝意:
二十餘載榮與樂,
三尺講臺耘沃土。
滿面春風人和氣,
教書育人不言苦。
桃李不言下成蹊,
師德師風在玉壺。
辛勤授業塑人品,
不叫心田變荒蕪。
情系家鄉父老託,
願做衷情一紅燭。
梅蘭竹菊添雪花,
純潔無瑕漫天舞。
2021年元月26日
作者簡介:
段永娥 1982年1月出生於土默特右旗,2000年畢業於內蒙古工程學校,被土右旗三間房中學聘任為英語教師,後辭職嫁入小巴拉蓋村。現居住在小巴拉蓋村,在家開辦了近八年的英語輔導班,成績顯著,受到村民們的尊重。她喜愛音樂,擅長演奏古箏,熱愛繪畫。最喜歡的格言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最喜歡的書《Black Beauty》(譯名:《黑駿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