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左傳》和《周禮》等書裡,有討論文字的記載,戰國時各地文字的雜亂,有學者提出書同文的建議,這便是最早的文字學雛形。琅琊臺刻石裡敘說「秦始皇之功」記載有「同書文字」。可見,文字學的出現推動了當時的社會變革。到《爾雅》《說文解字》成書,標誌著文字學已成為一門成熟獨立的學科。
每一個漢字具有三個部分:字型;字意;字音。這也是文字學的基本範疇。形和義是一對孿生兄弟,除獨體字外,形和義卻實是密不可分的。聲音部分則獨立於形義之外,形聲音的義與音也沒有必然的聯繫。
著名文字學家唐蘭就把文字的「音」,從文字學裡獨立出來,另叫「聲韻學」,得到普遍的贊同。可以說,文字學本身就是字型學。
對文字意的研究不外一個字和詞的本意和延伸意,對於字意是固定的也是發展的。人類的生產生活本身就是發展,文字也當然隨著生產生活的發展而發展。比如,「粉絲」本是一種食品,細而長,而在現在網絡詞彙裡「粉絲」指通過現代媒介關注他人的人。
對於字形的研究,可以說是文字學的重點內容了。造字術、字的變遷與沿革都在字形裡有可尋的蹤跡,六書算是對這方面最具體的總結了。後來有人把六書分成了十九類,就更加細緻了。
字形之美,就是書法了。可以這麼說,書法也是文字學的範疇。楷書的端莊之美,魏碑雄強大氣,行書的典雅秀麗,草書的宛轉奔放,都是字的外形賦予人的感觀之美。
中國古人在造字這方面太聰明了,漢字之美與日月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