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空間美
書法的空間美指欣賞作品時所獲得的藝術空間感受。書法裡線條的枯溼濃淡,長短粗細、正斜俯仰以及結體、布局,給人以立體、深度、流動、虛靈之感,造成一種東方情調的空間之美。
近人宗白華《中西畫法所表現的空間意識》中說:中國畫裡的空間構造,既不是憑光影的烘染襯託,也不是移寫雕像立體及建築裡的幾何透視,而是顯示一種類似音樂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間感型。
確切地說就是一種書法的空間創造。又《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和實》:由舞蹈動作伸延,展示出來的虛靈的空間,是構成中國繪畫書法戲劇,建築裡的空間感和空間表現的共同特徵,而造成中國藝術在世界上的特殊風格。
《老子》說:知其白,守其黑。黑因白出,白隨黑留,虛起實結,實起虛結,互為制約而又相得益彰,方可形成顧盼多姿,讓就傳情,黑白對應,虛實相生的藝術妙趣。所以,空白絕不是空虛,它是經過書家匠心布局所造成的章法上的一種為靈氣所往來的特殊的審美感知。
如同樂曲中的停止,戲劇中的靜場,電影中的空鏡頭一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表面靜默世界,令人感到筆已盡而意仍在,目力雖窮而情脈不斷。
形美
書法藝術造型美的簡稱,指字的結體形態優美多姿。中國書法的創造意識,是博採眾美,因物構思,是在生活感受的基礎上,對字的藝術加工和美化。
許慎《說文解字》序中作為造字原則六書之一的依類象形與謝赫《古畫品錄》作繪畫六法之一的應物象形,是不謀而合的。但書法的造型美,不能機械地模仿客觀物象而去描鶴畫龍,而是一種特殊的藝術轉化,是一種無形之相的抽象和造型運動的美。
今人茹桂說古代書家們一致主張: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行行要有活字,字字須求生動,隨形而綽其態,審勢而揚其威,說寫出的字要如人坐臥立行,奔趨挹讓,歌舞擗踴,醉狂顛憂,各盡其意態方為有得。
清宋畝《書法約言》甚至認為倘一點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畫失節,如壯士之折一肱。晉王羲之《筆勢論》足見其對書法結字造型的嚴格要求。
書法的有力之美
對書法用筆及點畫線條的審美要求。今人茹桂認為:線是書法藝術的主要審美因素,書法藝術可以說是集中地體現著我國傳統造型藝術高度發達了的線條美。線條美,主要在於有力。筆力,不僅是一種技巧和智慧之美,而且是作者內在精神的表露,筆力的強弱好壞,直接影響著一件書法藝術作品的生命力。要想獲得這種有力之美的藝術效果,首先取決於作者駕馭毛筆這一特殊工具的技能。
用筆精熟而得法,點畫線條才能有力,墨也才會沉著不浮,這就是所謂力透紙背。只有透入紙背,才能脫然出紙,顯示出書法的色澤風神,表現出生命的節奏和動律,給人以奇異之觀的美感享受和鼓舞。
漢蔡邕《九勢》藏頭露尾,力在字中,下筆有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衛夫人《筆圖》: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書法作品的力,是充分發揮線條的智慧,並受感情所驅使的一種巧力,即書家創造出的具有,骨力和內勁的各種點畫形態。清劉熙載《藝概》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之力筋也。清《書筏》人知直畫之力勁,而不知遊絲之力。古人有天地之精英、而陰陽剛柔之發也。認為陽剛與溫柔都是剛健渾厚是力、輕盈柔婉也是力。力是點畫形態中自然煥發出來的某種氣質。書法作品應當、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所謂百鍊鋼化為繞指柔。做到剛勁如刀斬斧載,輕柔似水流花放,而無處不有力在。
文/申國超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