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美學》之四——書法的空間美、有力美

2021-01-15 單立人教育

書法的空間美

書法的空間美指欣賞作品時所獲得的藝術空間感受。書法裡線條的枯溼濃淡,長短粗細、正斜俯仰以及結體、布局,給人以立體、深度、流動、虛靈之感,造成一種東方情調的空間之美。

近人宗白華《中西畫法所表現的空間意識》中說:中國畫裡的空間構造,既不是憑光影的烘染襯託,也不是移寫雕像立體及建築裡的幾何透視,而是顯示一種類似音樂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間感型。

確切地說就是一種書法的空間創造。又《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和實》:由舞蹈動作伸延,展示出來的虛靈的空間,是構成中國繪畫書法戲劇,建築裡的空間感和空間表現的共同特徵,而造成中國藝術在世界上的特殊風格。

《老子》說:知其白,守其黑。黑因白出,白隨黑留,虛起實結,實起虛結,互為制約而又相得益彰,方可形成顧盼多姿,讓就傳情,黑白對應,虛實相生的藝術妙趣。所以,空白絕不是空虛,它是經過書家匠心布局所造成的章法上的一種為靈氣所往來的特殊的審美感知。

如同樂曲中的停止,戲劇中的靜場,電影中的空鏡頭一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表面靜默世界,令人感到筆已盡而意仍在,目力雖窮而情脈不斷。

形美

書法藝術造型美的簡稱,指字的結體形態優美多姿。中國書法的創造意識,是博採眾美,因物構思,是在生活感受的基礎上,對字的藝術加工和美化。

許慎《說文解字》序中作為造字原則六書之一的依類象形與謝赫《古畫品錄》作繪畫六法之一的應物象形,是不謀而合的。但書法的造型美,不能機械地模仿客觀物象而去描鶴畫龍,而是一種特殊的藝術轉化,是一種無形之相的抽象和造型運動的美。

今人茹桂說古代書家們一致主張: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行行要有活字,字字須求生動,隨形而綽其態,審勢而揚其威,說寫出的字要如人坐臥立行,奔趨挹讓,歌舞擗踴,醉狂顛憂,各盡其意態方為有得。

清宋畝《書法約言》甚至認為倘一點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畫失節,如壯士之折一肱。晉王羲之《筆勢論》足見其對書法結字造型的嚴格要求。

書法的有力之美

對書法用筆及點畫線條的審美要求。今人茹桂認為:線是書法藝術的主要審美因素,書法藝術可以說是集中地體現著我國傳統造型藝術高度發達了的線條美。線條美,主要在於有力。筆力,不僅是一種技巧和智慧之美,而且是作者內在精神的表露,筆力的強弱好壞,直接影響著一件書法藝術作品的生命力。要想獲得這種有力之美的藝術效果,首先取決於作者駕馭毛筆這一特殊工具的技能。

用筆精熟而得法,點畫線條才能有力,墨也才會沉著不浮,這就是所謂力透紙背。只有透入紙背,才能脫然出紙,顯示出書法的色澤風神,表現出生命的節奏和動律,給人以奇異之觀的美感享受和鼓舞。

漢蔡邕《九勢》藏頭露尾,力在字中,下筆有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衛夫人《筆圖》: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書法作品的力,是充分發揮線條的智慧,並受感情所驅使的一種巧力,即書家創造出的具有,骨力和內勁的各種點畫形態。清劉熙載《藝概》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之力筋也。清《書筏》人知直畫之力勁,而不知遊絲之力。古人有天地之精英、而陰陽剛柔之發也。認為陽剛與溫柔都是剛健渾厚是力、輕盈柔婉也是力。力是點畫形態中自然煥發出來的某種氣質。書法作品應當、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所謂百鍊鋼化為繞指柔。做到剛勁如刀斬斧載,輕柔似水流花放,而無處不有力在。

文/申國超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鄧以蟄的《書法之欣賞》
    中國書法史上,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的, 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論家鄧以蟄先生 (1892—— 1973) 。這位清代書法家鄧石如的五世孫, 與朱光潛、宗白華同為現代中國早期從事美學研究的安徽籍同鄉, 和宗白華並稱「南宗北鄧」的著名學者, 早在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 , 即擬撰寫一組總題為《書法之欣賞》的書法美學專題論文 。
  •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
    對此,林語堂先生在《吾民吾土》中就這樣讚嘆過:「在書法上,也許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某些美學鑑賞範疇,如對參差不齊之美的尊崇,對那些乍看搖搖欲墜,細看則安如磐石的結構的尊崇,這些美學範疇會使西方人大為吃驚,如果他們知道這些範疇在中國藝術的其他領域中並不容易看到,他們就會驚嘆不已。」
  • 有人這樣論書法《書法美學》之一
    德國古典美學有三個基本命題:美是真與善的橋梁,美在自由,美是無目的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書法美學正文書法藝術美學的簡稱。是藝術美學的一個分支。是專門研究書法藝術美的本質、特徵及其審美規律的科學。它著重研究書法藝術如何按照美的規律,運用特定的藝術手段,在點畫線條、形體結構與勢能動態中,生動曲折地展露審美感情;以筆情墨趣與豐富多彩的形式美,滿足欣賞者的審美要求,引導欣賞者提高審美水平、趣味和情操;同時幫助創作者探求創造美的規律。中國書法美學理論有悠久的傳統和極為豐富的遺產。漢揚雄認為「言」與「書」都是心靈感情的表現,書法能動情,亦可區別出作者的不同情趣。
  • 書法的「美學」體現在哪裡?
    過去,人們議論起美學來,總未免有點摸不著邊際,有一層神秘感和縹緲感。其實,美學離不開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社會環境,離不開生產實踐,離不開應用和創新。是經常與之接觸的觀念、形態和學問。 書法藝術美與繪畫、音樂、舞蹈、戲曲、雕塑、建築等藝術美,在共性上是一脈相通的。
  • 以美學原理和常識「啟蒙」書法美育
    但很多時候,認知美學原理和美學常識又最難,也最易被忽略。之所以提出這個命題,是緣於對書壇美學現狀的觀照與反思。我們的美學思維,有時易從一個極端滑到另一個極端,要麼追求妍媚過甚,要麼追求醜拙過甚。譬如針對妍媚過甚,有人提出「審醜論」以救之,依據是傅山的「四寧四毋」(寧醜毋媚、寧拙毋巧、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
  • 書法草稿:追求飽滿的原始之美
    然而蕭翼這個人替唐太宗「賺取」「蘭亭序」書法名作的故事,的確在民間流傳很久了。唐代何延之寫過《蘭亭記》,敘述唐太宗喜愛王羲之書法,四處搜求墨寶真跡,卻始終找不到王羲之一生最著名的作品--「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 什麼是書法結構美?
    中國書法藝術裡這種空間美,在篆、隸、真、草、飛白裡有不同的表現。在書法美的固定思維裡常常以線條及運筆為美、為書法的本質,對結構美的研究似乎較少關注, 甚至書法被理解為 「 線條 的藝術 」,這種理解太偏面,書法除了用筆外,結字同等重要,而且從某種意義講,結字還是首要的。
  • 書法藝術的中和之美——吳松巖
    書法作品入展:海峽兩岸書法家交流上海展「書香杯」全國第二屆楹聯書法展「千年宋詞」全國書畫第二屆專題藝術展全國第五屆、第八屆重陽書畫展法國「羅浮宮」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全國書法小品名家精品展等展項,一帶一路2016中國書畫名家赴杜拜藝術展入編《中國書畫名家大辭典》(2008年版)榮獲2015年中國書畫500強百家人物作品:毛澤東詞《西江月·井岡山》
  • 什麼是書法的「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顧名思義,就是中正和諧的美感,它應該是屬於書法鑑賞範疇的概念。很多人覺得寫書法就應該體現中和之美,但是往往在論證的時候要麼只看到中和之美這一種風格,偏於狹隘,要麼是只著眼於楷書書法的中和之美,而沒有看到楷書之外各種書體的美感所在。因此,我將從書法的鑑賞講起,詳細論述「中和」之美。
  • 書法作品有很多的美,形象美、藝術美、造形美,你喜歡哪一個
    (衛恆 《四體書勢》)另一方面,對於不懂漢字的西方人,他們更不可能認識我國書法作品所書寫的文字內容,但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也能欣賞我國書法藝術的美。這說明,我國的書法藝術能給人們以美的愉悅。正如沈尹默所說,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的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示出驚人的奇蹟,無色而有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使欣賞者心暢神怡。
  • 書法美學述要(下)
    書法美學述要(下)三、 書法的藝術特性書法藝術形象是「形」、「勢」、「義」統一的文字造型形象。其「形」是以漢字形體為基礎的抽象形象。漢字形體具有豐富多樣的造型審美條件,書法文字形象是具象與抽象的統一體。其「勢」決定了書法形象的時序性的定向連續空間。書法的空間形式具有時間性、運動性。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嶽川書法的正大氣象之美
    專訪中國書協理事、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王嶽川【人民藝術】大境之美文|潘呈傑 石豪王嶽川對於書法的熱愛,源自家庭的國學薰陶。王嶽川五歲習字,臨遍諸體,早年專攻顏楷,後轉向研習「二王」、懷素、王鐸等諸大家,自成一家。
  • 徐文秀:群鴻戲海,舞鶴遊天的書法之美
    徐文秀作品對於自身的書法,徐文秀是這樣認為的:「持久耐心的堅持下去,是成功最起碼的一點。三十多年的書法裡程,加之自身刻苦,不斷的豐富個人哲學知識,用兼容並蓄的胸懷去學習各美學思想,最終才能夠形成個人視角去思考。」
  • 如何理解書法力度之美
    書法美於筆法,美於筆勢,美於力度。「筋」和「骨」是線條具有力度美感的重要因素。那麼什麼是書法線條美的力度,又如何去表現呢?書法的力度之美線條的力度是通過指力、腕力、臂力三個方面體現出來的。線條之美,首先在於有力量,這種力量是生命的力量。歷來書法家講究中鋒運筆、萬毫齊力。
  • 中國書法的結體美
    伯遠帖中國書法的結體美中國書法漢字是世界文字林中的一朵奇葩,與其他文字比較而言,具有很強的空間塑造能力和抽象美的基因,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文字都是難以與漢字的藝術氣質相抗衡的同時書法家們又從自然界感受吸取有用的東西,來充實自己的筆法和感情,從而創造了具有豐富表現形態的漢字書法。漢字具有很強的塑造空間的能力,它和建築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建築是用物質材料在塑造立體空間,而書法是用毛筆線在平面上塑造空間,這種塑造並不是隨心所欲的,它源於自然,同時又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結構規律。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但是,作為一幅書法作品來講,最基本的字法、筆法、墨法、章法都要有美的體現,整幅作品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我把這「四法」稱為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當然了,涉及到書法創作,有很多原則和因素,但這四法是最基本的,有了這四法,才能稱其為作品。
  • 有人這樣論書法——《書法美學》之二
    書法家「意在筆先」「立象盡意」,通過點畫線條的組合搭配,將頭腦中的審美意象物化為美妙多姿的造型;欣賞者欣賞書法作品,也總是帶著主觀的情意進入作品裡的造型王國。這樣,從書家到作品,到欣賞者,三方面都離不開意與象的結合,這是藝術美的創造活動與審美欣賞的東方特有現象。意象美有寬泛性與飄忽性的特點。既意態可掬又虛無縹緲。
  • 練習書法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字鐵骨錚錚、蒼勁有力,筆畫不肉?
    網上學員問:練習書法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字鐵骨錚錚、蒼勁有力,筆畫不肉?這個問題很專業,涉及書法上的一個重要名詞叫做「骨法用筆」。麓風軒認為,唯有「骨法用筆」才能把字寫得鐵骨錚錚、蒼勁有力,否則就很容易軟綿綿的立不起來,甚至形如墨豬!
  • 辦公室書法四字名句 字美詞更美
    辦公室用書法裝飾,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書法四字名句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化底蘊和內涵,該怎麼選擇好的書法內容,選擇哪位書法的字,正是企業老闆所關注的事情。書法是文化的瑰寶,書法藝術內涵豐富、博大精深,蘊自然的性靈、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人們在欣賞時,可以得到審美的享受、哲思的啟迪、心靈的美化。
  • 書法之理源於自然之美——對書法創作的一點思考
    原標題:書法之理源於自然之美——對書法創作的一點思考 那麼,什麼是書法的原理呢?書法之理是書法家自覺熟練運用和自然演變的規律及揭示自然美的過程,書法結體構成被固定下來已經成熟,再行突破,為所不易。然書法藝術的章法,卻不受古之約束,像于右任草書所取得的藝術成就,成為書法發展的豐碑。書法規律是如何使書者在遵循自然演化法則的基礎上,駕馭筆墨,去法由韁,少走彎路,準確的把握和展示自然美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