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嶽川
四川省安嶽縣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院副院長,國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當代中國書法「文化書法」理論的創始人。
專訪中國書協理事、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王嶽川
【人民藝術】大境之美
文|潘呈傑 石豪
王嶽川對於書法的熱愛,源自家庭的國學薰陶。王嶽川五歲習字,臨遍諸體,早年專攻顏楷,後轉向研習「二王」、懷素、王鐸等諸大家,自成一家。不僅如此,王嶽川還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學者,他在文藝學研究領域亦有很大的影響力。在北京大學執教期間,王嶽川長期從事書法研究與實踐,博採眾長,使其書法在學養、品格、境界、經驗中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如今的北大,書法氣息濃厚,一種「文人書法」的潮流正悄然興起。
王維詩句《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魏徵語《 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
浩然正氣 文人風範
欣賞王嶽川的書法,總有一種非常開闊的精神氣象。龍蛇飛動,氣韻逼人。在王嶽川的居室內,能感受到一股筆墨交鋒的書香之氣撲面而來,一種文人式書風的形成,其實是家風、文脈在其心靈中根深蒂固的體現。
與其他書法家不同,王嶽川是非常純正的文人。他有著一種大視野,大精神,即「回歸經典、守正創新」。他對中國經典子集,推崇備至,且能在當下包容並進,將古典文學與書法心領神會、融會貫通,形成了一套別出心裁的書法美學理論體系。
王嶽川正是憑著這種「繼承傳統,立足當下,放眼世界」的鴻鵠之志,構建起一套「文化書法」的理論體系,在中國書法界形成一定的影響力。他在傳統與當代之間不斷探索,意古人之心,完今人之事。在中西方文化之間架起一座藝術的橋梁。作為學者型的書法家,王嶽川一方面追求個人書法的造詣,另一方面為傳統文化復興尋找道路。他所提出的「文化書法」「發現東方」「文化的輸出」均體現出了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情與責任。
多年來,王嶽川潛心研習書法。對於書法,很多人都只關注技法,很少去發現書法中的文化韻味。王嶽川認為,作為一個真正的書法家,一定是技與道的統一,「道」其實就是文化意味。
杜甫《春夜喜雨》
回歸經典 正大氣象
作為一個在文藝研究領域有著自己藝術主張的藝術家,王嶽川一直在踐行著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精神使命。他對書法的鐘情,體現出了一個學者型書法家的遠大抱負。王嶽川的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能神會古人的文化意味,在行筆處,氣韻貫之,暢快之意淋漓盡致。王嶽川對經典子集的神會領悟,使其在書法上營造出「遊心於情,深會其道」的藝術境界。書法的靈魂就在於意境,而意境則是體現在行筆間的氣韻,但更多的還在心底裡的學養。
2015年7月18日,「正大氣象——王嶽川書法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的展覽就是「回歸經典」的一次有力的證明。他的作品主要以「經史子集」為主題,在文化上追求書法正脈,在美學上追求恢宏磅礴的大美,大幅作品給人以視覺上的藝術震撼力。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範迪安曾評論道,在王嶽川的作品中,那些經過思想和感覺過濾的線條,以其純淨的運行軌跡不僅訴諸視覺、也訴諸精神,那變化豐富、莫測端倪的線條的集合,其勢、其意、其味、其情難以窮盡。
王嶽川提到「文化書法」的概念,其實代表了文人心底裡最為純正的、關於書法的美好精神。在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的身上,中國人內在的靈性是最值得探討與傳承的。然而在當代的文化環境中,派系細分與媚外主義使傳統的文人觀衰退。其實書法的產生,不光是一個文藝現象,更是一種社會現象,所表達的是一種大文化的姿態。所以,王嶽川說,書法當下最關鍵的問題不是創新性,而是傳承與繼承的事情。書法的創新不是一種刻意,而是一種自然而為的事情。
王嶽川身上有一種傳統儒雅的文人風範。他對傳統經典的堅守與傳承,體現出了一個書法家最本真的生命姿態。如今他的書法愈顯成熟老練,會心處往往一揮而就,線條乾淨,氣韻升騰。
王嶽川書法的正大氣象之美
——向雲駒(中國藝術報社社長)
7月18日,《正大氣象:王嶽川書法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舉辦,不僅讓我們有機會系統全面地欣賞到嶽川教授多年來在書法創作上不斷提升、不斷思考的創作歷程和成就,讓我們系統全面地欣賞到他在書法創作上諸體兼擅、自成風貌的藝術風採,而且會引發我們對中國書法所面臨的時代課題、藝術挑戰、文化機遇的深層思考。
在當代和當下的中國書法創作群體中,王嶽川幾十年來的書法之路是與眾不同和難以複製的。他是具有一種特別含義的「獨闢蹊徑」的書家。
他八十年代以來曾經專治西學20年,對西方文論、西方美學、西方哲學與文化有深刻的領悟和十多部重要的學術著作,並且有到世界各國與西方學者對話、交流的豐富學術經歷。這為他建立起廣闊的學術視野和深刻的中西文化比較觀念,確定了一種全球和人類性的文化思想的高度。
他在北京大學又曾經追隨學術大師季羨林先生,為季先生做了8年的學術助手。這又是一段難得的學術經歷。季羨林先生學貫中西,是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學問大家。季先生可以說是當代學人中為打通中西學術文化絲綢之路的一位先驅和先賢。嶽川教授在這條學術的絲綢之路上幾十年間致力「發現東方」「文化輸出」、全力觀照「中國鏡像」、重新書寫「中國身份」,出版了四十幾部學術著作和主編上百卷著作,為弘揚中國文化創新理念,為向海外輸出和傳播中國文化,為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貢獻著一己的然而又是重要的思想和智慧。
王嶽川教授著作
我這裡還有一組關乎嶽川教授的數字。早在35年前的1980年,嶽川在大學就讀期間就獲得過四川省大學生書法比賽的一等獎,1981年獲全國大學生書法優秀獎。其後,多次獲全國書法獎項。早在20多年前,嶽川教授與北大著名學者金開誠先生主編出版250萬字的大著《中國書法文化大觀》,其後一起創辦了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近些年又一直主持書法所的工作,為傳承北大書法研究、研習、美育的傳統做出了巨大的成績,不僅培養了眾多的書法新秀、名家、學者,也為中國書法研究鞏固了一個學術重鎮和保留了一方學術淨土。在此期間嶽川教授還在書法學術上做了無數開拓性的工作。
比如,他曾經與國內外最著名的30餘位書法名家、學者開展對話、訪談,這種高端的、國際性的書法思想交流、文化對話、學術探討,觸及當代書法所面臨的種種問題,為中國書法發展打開了思想的天窗。迄今為止,書法界還沒有人可以複製這樣的工作。比如,他著述和出版了《書法文化精神》、《書法藝術美學》、《中國書法文化大觀》、《書法身份》、《書法文化十五講》、《美麗書法》等書法學術專著,提出「文化書法」的美學主張,強調「回歸經典、走近魏晉、守正創新、正待氣象」的文化書法發展道路,使沈尹默、宗白華、季羨林、金開誠、吳小如等著名學者建構的北大書法美學、書法學術、書法藝術學派和傳統得到新的傳承和弘揚。
中國書法是全世界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的藝術門類種類中最獨特、最另類、最傑出的藝術。它是一門需要深厚中國傳統文化修養的藝術,它也是一門需要大量時間投入和堆積才能慢慢悟透的藝術,它還是一門需要無窮練習和不斷臨摹的藝術。從古至今,這三道門檻把無數的書者擋在了大師的門外。
雖然今天的書法在技術上大有進步,恨不得24小時都在臨池的職業書家也數量可觀,熱愛和痴迷書法的學者、文人不乏其人,但能稱為真書家的人,能被學界、書界公認和公認的書家少之又少,罕有其人。
王嶽川:感悟書法與文化書法最高的書法境界是哲學
徐朝江筆下的小楷古樸秀逸法度嚴謹結構外舒內斂以獲氣勢開張之效
欣賞範曾徐裡書法,看看誰的書法更能體現書法的古意?
畫家邱漢橋的作品達到了一種壯闊、雄厚、具有大美精神的繪畫風格
黃建南筆下一幅幅的作品景色猶如仙境氣勢沉雄蒼鬱意境悠遠空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