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陳曉明

陳曉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和後現代文學理論批評等。

著有專著二十多部,發表論文評論近四百篇。主要著作有:《無邊的挑戰——中國先鋒文學的後現代性》(1993,2004修訂版),《解構的蹤跡:歷史、話語與主體》(1994)、《不死的純文學》(2007),《德希達的底線——解構的要義與新人文學的到來》(2009)、《中國當代文學主潮》(2009,2012修訂版)、《守望剩餘的文學性》(2013)等。

曾獲「華語傳媒文學大獎」2002年度評論家獎,2007年度魯迅文學獎理論評論獎,2014年獲騰訊首屆文學大獎年度批評家獎等獎項。《中國當代文學主潮》獲2010年度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德希達的底線》2011年獲第北京大學十一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獲2012年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人文社會科學)。

中國民主同盟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北京政協委員,民盟中央文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等職。《中華英才》雜誌稱其為「領軍後現代」。

相關焦點

  • 陳曉明寄語新青年|在北大中文系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長按二維碼訂閱《中華讀書報》中華讀書報同步刊出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教授的開學典禮致辭,求索中文學子的守正與創新。陳曉明教授在2016-2019年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上的致辭同時編發。「傳道授業解惑」,師者仁心,拳拳之意,殷殷之情,寄語新青年。
  • 畢業致辭|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中文人的精神和擔當
    【編者按】本文為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在北大中文系2020年畢業典禮上的致辭。澎湃新聞經微信公號「北大中文人」授權刊發。陳曉明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2020屆中文系畢業典禮,也有另一番風採。很顯然,這是非常特殊的一次畢業典禮,各位同學也是非常特殊的一屆畢業生。今年春天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我們的國家、給整個世界,都造成了嚴重的衝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因此而發生改變,包括在座的各位。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被批「崇洋媚外」?「無釐頭批判」何時休?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即將惹上「麻煩」。昨天,在網絡上有一篇叫做《北大教授發表不當言論,這樣的學者,能留在大學校園嗎?》的文章引起網友們的關注。但是沒過多久,這篇文章題目又被改為《北大教授發表不正當言論,諷刺國家,網友:清理出教師隊伍》。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嶽川:大國崛起 傳遞中國文化最強音
    本期嘉賓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文論室主任、教授王嶽川。王嶽川,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師從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長期從事文藝美學、西方文藝理論、當代文化批評和文化戰略的最新研究和教學。作為著名的書法家,王嶽川堅持書法是中國文化輸出的第一步,他所堅守的文化書法在理論和實踐中,向世人彰顯出中國美學精神的力量。
  • 畢業致辭|中文人的精神和擔當——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在中文系...
    陳曉明在中文系2020年畢業典禮上致辭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剛才大家收看了學校的畢業典禮,場面壯美,氣勢恢弘!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2020屆中文系畢業典禮,也有另一番風採。這絕不是盲目信任各位之優秀,還因為各位是北大中文系的畢業生。在各位即將離開這裡的時候,我希望再次提醒大家:各位在這裡學習的絕不僅僅是如何解讀一部文學作品或者一種文化現象,不僅僅是如何分析我們民族語言的複雜結構,也不僅僅是如何對那些古代典籍進行校勘與詮釋,更是要感受這種種具體的專業方法背後所蘊含的人文學的力量,一種令大家更為堅韌的力量。
  • 北大中文系教授徐通鏘逝世
    北大中文系教授徐通鏘逝世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1-28 8:56:11 ·來源:新京報  一生致力於語言學研究和創新  本報訊 (記者張弘)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徐通鏘先生因病於2006年11月25日19時50分辭世,享年75歲。
  • 畢業致辭|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中文人的精神和擔當
    本文為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在北大中文系2020年畢業典禮上的致辭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2020屆中文系畢業典禮,也有另一番風採。很顯然,這是非常特殊的一次畢業典禮,各位同學也是非常特殊的一屆畢業生。 今年春天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我們的國家、給整個世界,都造成了嚴重的衝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因此而發生改變,包括在座的各位。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小凡:課比天大 做人第一
    電話聯繫李小凡教授時,他說。拗不過記者再三請求,他答應見記者一面。   李小凡是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學教授,研究方向為漢語方言學,「研四方之言,究漢語之變」是他的工作。在這一領域裡,他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專家。   在靜雅幽深的人文學苑6號樓一間辦公室裡,坐在桌前的李小凡,瘦削得猶如一張剪紙。他為記者倒上一杯茶,卻給自己倒了半杯。「胃被全部切除後,每次喝不了太多水。」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嶽川書法的正大氣象之美
    王嶽川四川省安嶽縣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院副院長,國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當代中國書法「文化書法」理論的創始人。
  • 【零距離看北大】為什麼要選擇北京大學中文系?
    北京大學一直是優秀學子心中的聖地與奮鬥的目標。她是一所怎樣的大學?如何選擇一個理想的專業?在北京大學進行四年學習後,有怎樣的發展前景?近日,北大招生辦公室和北大新聞網聯合推出「零距離看北大」專題,全面介紹北京大學各院系特色,展示院系的風採與魅力,幫助考生和家長了解北京大學在教學、科研、國際交流、校園文化等方面的情況。為什麼要選擇北京大學中文系?
  • 郝平寄語110歲北大中文系:立足中國以建設文化強國為己任
    北大中文系老教授代表在紀念大會上接受獻花。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11月22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舉行建系110周年紀念大會,澎湃新聞從會上了解到,110年中,北大中文系共培養了全日制本科生9073人,碩士研究生2774人,博士研究生1473人,共計13320人。
  • 北京大學中文系12位知名學者國圖主講中國古代文學
    3月16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北京大學中文系聯合主辦的「風雅·風骨·風趣——中國古代文學名家名作講座」開幕式暨首場沙龍在國家圖書館舉行。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杜曉勤等領導專家出席活動。
  • 北京大學中文系簡介
    北大中文系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中文系,目前也是全國中文學科中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總體實力最強的系,同時也是北大文科歷史悠久的名牌大系。  本系本科設4個專業:中國文學、漢語語言學、古典文獻學、應用語言學(中文信息處理),是教育部最早確認的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
  • 金庸讀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被證實 網友曬畢業證
    北大中文系原系主任陳平原教授昨天向記者證實,金庸先生這幾年確實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中央文史館館長、北大國學研究院院長、北大中文系教授袁行霈。他(金庸)應該不用到學校上課。」金庸北大博士導師袁行霈,1936出生,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記者昨天從北大得到證實,金庸先生確實從2009年秋季學期開始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袁行霈教授。
  • 北大中文係為王力等三位一級教授銅像安放揭幕
    今年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成立110周年,也是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為緬懷新中國建立之初的四位一級教授,在去年為古文獻專業奠基人魏建功先生舉辦銅像安放揭幕之後,11月21日,北大中文係為楊晦、遊國恩、王力三位先生銅像安放揭幕。
  • 最強中文系換屆!杜曉勤就任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
    「TOP大學來了」小編,1月15日,中國語言文學系召開新一屆行政班子宣布會,北京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寧琦宣讀了《關於中國語言文學系行政班子任職的通知
  • 地球人的漢語言學習聖地:中國第一中文系,宇宙第一文學院
    在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星球上,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的最佳選擇是北京的2所超級大學,一個是被稱為「中國第一中文系」的北京大學中文系,另一個是被稱為「宇宙第一文學院」的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一個多世紀以來,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了一大批知名學者、教授、記者、劇作家等,對中國人文科學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按照教育部學科門類劃分,中國語言文學主要包括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8個二級學科。
  • 北大中文系教授一行到訪學而思,竟是忙活這事?
    2018年11月8日,好未來旗下品牌學而思大語文與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以下簡稱「北大中文系」)達成戰略合作。近日,北大中文系教授們來兌現「承諾」啦!北京大學中文系李宗焜等四位老師蒞臨學而思大語文,與大語文教研團隊一起,對學生們的上課教材進行嚴格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