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致辭|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中文人的精神和擔當

2020-09-14 錦繡語文大觀園

本文為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在北大中文系2020年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

剛才大家收看了學校的畢業典禮,場面壯美,氣勢恢弘!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2020屆中文系畢業典禮,也有另一番風採。很顯然,這是非常特殊的一次畢業典禮,各位同學也是非常特殊的一屆畢業生。

今年春天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我們的國家、給整個世界,都造成了嚴重的衝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因此而發生改變,包括在座的各位。我知道同學們幾乎都是在家裡渡過了畢業前的最後一個學期,在網上完成了學業的收尾工作,絕大部分研究生同學也是在線上完成了畢業答辯,這是史無前例的。六月初學校剛剛作出迎接畢業生返校的決定,北京突然反覆的疫情又讓防控收緊,大家回歸燕園的腳步被迫停下了。由於今年的特殊情況,你們在就業、生活等各個方面可能都會面臨更大的挑戰,你們從校園邁進社會的第一步或許會比你們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都更為沉重——這的確是一個「分享艱難」的年頭。

但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或許這個特殊的年頭、這樣特殊的際遇、這場特殊的畢業典禮,能夠給大家以特別的記憶與特別的收穫。孟子有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羅曼·羅蘭也告誡過:「對於那些不甘於平庸凡俗的真正偉大的人們來說,人生從來都是艱苦的,是無日無之的鬥爭。」疫情讓每個人都感到極大不安,因此煩惱、因此痛苦;但也因此,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生活、認識了生命、認識了人類的處境,也認識了這個世界的複雜,更認識了由我們每一個人構成的我們這個國家的力量。就此而言,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各位遭遇這樣特殊的時刻,或許也是「幸運」的。因為這會讓你們更加清醒和自覺地認識到你們未來必定會面臨的種種困難與艱險,並且更好地去應對它們。今年春天以來,疫情來勢兇猛,但在無數人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國家克服千難萬險,人民同舟共濟,在黨中央領導下,廣大醫護工作者和全國人民一起面對困難,竭盡全力去戰勝困難。我們這些老師也同樣相信各位同學,不管將來遇到怎樣的難題,都能夠富有創造性、同時又不失原則地去解決掉。這絕不是盲目信任各位之優秀,還因為各位是北大中文系的畢業生。在各位即將離開這裡的時候,我希望再次提醒大家:各位在這裡學習的絕不僅僅是如何解讀一部文學作品或者一種文化現象,不僅僅是如何分析我們民族語言的複雜結構,也不僅僅是如何對那些古代典籍進行校勘與詮釋,更是要感受這種種具體的專業方法背後所蘊含的人文學的力量,一種令大家更為堅韌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國家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無論是將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的政策制定,還是依靠基層群眾、發動全民抗疫的戰略部署,「以人為本」始終作為關鍵詞出現,「人」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以人為本」同樣也是所有人文學科最為內在的追求:追根溯源,人之何為與人生的意義何為是人文科學得以產生的最初的問題意識,它指向人與自我、人與現實的深層關係。而所謂學術,絕不僅僅是象牙塔內之物,它的意義從來不在於封閉的自我生產,而在於尋找一種對待現實的方式與態度,在於從內部把握時代的脈搏,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文學術其實不是一系列技能,而是一種精神。無論你們即將投入社會工作,還是繼續求學深造,這種精神都會對你們將來的人生道路產生重要影響:它要求你們「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富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與嚴謹踏實的實踐行為只有結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力量;它告訴你們「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被所謂「庸俗/高雅」「有用/無用」武斷劃分的各個學科在學術上都是平等的,人生的選擇也當作如是觀;它讓你們保持「發現問題」的好奇與敏銳,並對「解決問題」保有動力和熱情;更重要的是,作為人文科學核心的「人文精神」會始終伴隨著你們,向外關懷世事人心,向內「認識你自己」,在保持內心堅定的同時擁有開放的態度。

「人文精神」的力量當然不是只和個人有關。對於北大中文系來說,今年的畢業典禮還另有一點特殊:今年是北大中文系建系110周年。「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北大中文人的一貫堅持,它在新的時代被賦予了新的具體內涵。今天我們需要承擔的是建立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義,需要創造的是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高峰」型文章。我們是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淬鍊這樣的道義、書寫這篇文章,但是這絕不意味著它們就與危急時刻無關。所謂自信,正是意味著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情況,都有從容不迫的底氣。回望北大中文系110年的歷史,它的輝煌與成就不僅僅是承平時代的積澱,更是艱難時刻的光華:在老大帝國腐朽敗壞、強敵環伺的時候,我們發出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呼喊;在抗戰爆發、山河破碎的時候,我們在邊陲之地演繹了「西南聯大」的傳奇;那麼在今天全民抗疫同時又要扶貧攻堅奔小康的時候,我們又能夠為我們自己、為我們的民族提供什麼樣的精神力量呢?這就需要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去思考和踐行了。各位要知道,北大中文系的歷史可不僅僅是由我們這些身在中文系的老師們在這小小的院子裡創造的,更是由你們這些從中文系走出的,讓這些老師們倍感驕傲的學生,在更為廣闊的大地上書寫出來的!

今天,你們即將離開這小小的院子,走向廣闊的大地了。我謹代表中文系全體師生,真誠地祝賀各位順利完成本科或研究生的學業,開啟新的人生旅途。我要為你們的美好未來祝福,更要感謝你們願意與中文系共同成長。人們總是提起那句話:「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但我想補充的是,每一位「大學生」都是與「大師」同樣寶貴的財富。中文系的過去和未來因為有你們的參與而更加豐富,你們從這裡走入社會,也將把從中文系得到的知識和精神信念播散出去。你們或許很難想像,在你們即將離開的時候,包括我自己在內的你們的老師們,有多麼不舍,尤其在今天這樣特殊的情況下。你們當中只有一部分人來到了現場,更多人或許只能通過網際網路共享此刻,遠程畢業。有些人會感到慶幸,有些人不免遺憾。但不管是留戀地一再駐足,還是被迫只能提前出發,我都相信你們將會迎來更為令人振奮的未來。當然,北大中文系永遠是你們的家,永遠歡迎你們隨時回來。郝平校長已經在北大畢業工作部署大會上宣布,2021年的畢業季,歡迎2020屆畢業生返校,參加2021屆畢業典禮。中文系歡迎2020屆畢業生明年回系參加2021屆畢業典禮,或者參加以後任何一屆畢業典禮。穿上你們的學位服,戴上你們的學位帽,再看一看這座校園,再和老師們聊一聊你們的近況,彌補特殊時期特殊畢業難免留下的遺憾。在這個特殊的年頭,中文係為你們掛上的橫幅可能很多人看不到,但是卻顯得格外動人,在此我將它獻給你們,作為祝福與期待:「莫負經世文章,待鵬擊水;記取當年皓月,照燕歸園。」

再次祝福你們!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畢業致辭|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中文人的精神和擔當
    【編者按】本文為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在北大中文系2020年畢業典禮上的致辭。澎湃新聞經微信公號「北大中文人」授權刊發。陳曉明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人文精神」的力量當然不是只和個人有關。對於北大中文系來說,今年的畢業典禮還另有一點特殊:今年是北大中文系建系110周年。「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北大中文人的一貫堅持,它在新的時代被賦予了新的具體內涵。今天我們需要承擔的是建立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義,需要創造的是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高峰」型文章。
  • 畢業致辭|中文人的精神和擔當——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在中文系...
    陳曉明在中文系2020年畢業典禮上致辭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剛才大家收看了學校的畢業典禮,場面壯美,氣勢恢弘!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2020屆中文系畢業典禮,也有另一番風採。「人文精神」的力量當然不是只和個人有關。對於北大中文系來說,今年的畢業典禮還另有一點特殊:今年是北大中文系建系110周年。「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北大中文人的一貫堅持,它在新的時代被賦予了新的具體內涵。今天我們需要承擔的是建立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義,需要創造的是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高峰」型文章。
  • 陳曉明寄語新青年|在北大中文系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長按二維碼訂閱《中華讀書報》中華讀書報同步刊出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教授的開學典禮致辭,求索中文學子的守正與創新。陳曉明教授在2016-2019年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上的致辭同時編發。「傳道授業解惑」,師者仁心,拳拳之意,殷殷之情,寄語新青年。
  • 天下如皋人 | 110歲北大中文系迎新掌門!如皋籍古代文學專家杜曉勤履新系主任~
    寧琦就本次換屆的相關情況進行了簡要說明,她指出,陳曉明老師帶領的上屆班子為中文系建設和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得了教職員工的高度評價,希望新一屆行政班子繼往開來,將院系工作帶上新的臺階。她代表校黨委組織部對即將卸任的系主任陳曉明、副系主任張輝表達由衷的感謝。王博副校長代表學校向陳曉明、張輝贈送了專門製作的感謝牌。
  • 郝平寄語110歲北大中文系:立足中國以建設文化強國為己任
    北大中文系老教授代表在紀念大會上接受獻花。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11月22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舉行建系110周年紀念大會,澎湃新聞從會上了解到,110年中,北大中文系共培養了全日制本科生9073人,碩士研究生2774人,博士研究生1473人,共計13320人。
  • 中文系110周年系慶|《光明日報》:我與北大中文系
    北大中文系的精神必須是博古通今,要博學多識,要繼承國學傳統,也要吸收西方先進經驗。博古通今,這大概就是我們的優點。(郭錫良,1930年生,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評獎委員會主任)袁行霈:學者最重要的就是格局和眼光我入校時正值1952年院系調整後的第二年,清華、燕大兩校中文系都合併到北大中文系了。
  • 北大中文系的「老主任」楊晦
    一個多月後,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北大,指定音韻學家魏建功先生臨時擔任中文系主任,維持「過渡時期」的工作。魏建功做了一年多,便由楊晦先生接任,那是1950年7月,可謂百廢待興的時期,教學很不正常。他當系主任後即遇上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的大調整,那是新政權的要求。中文系的任務確定為「培養學生充分掌握中國語文的能力和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思想,使成為文藝工作和一般文教工作的幹部。」
  • 110歲北大中文系迎新掌門:古代文學專家杜曉勤履新系主任
    會議由中文系黨委書記賀桂梅主持。北京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寧琦宣讀了《關於中國語言文學系行政班子任職的通知》,經學校研究決定,任命杜曉勤為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宋亞雲、金銳、程蘇東為副系主任。寧琦就本次換屆的相關情況進行了簡要說明,她指出,陳曉明老師帶領的上屆班子為中文系建設和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得了教職員工的高度評價,希望新一屆行政班子繼往開來,將院系工作帶上新的臺階。她代表校黨委組織部對即將卸任的系主任陳曉明、副系主任張輝表達由衷的感謝。王博副校長代表學校向陳曉明、張輝贈送了專門製作的感謝牌。杜曉勤教授代表新一屆行政領導班子作履新發言。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
    陳曉明陳曉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和後現代文學理論批評等。著有專著二十多部,發表論文評論近四百篇。
  • 我與北大中文系
    陳平原:建立學術自信是我們該有的精神氣度 陳平原,1954年生,2008年—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 20世紀80年代我到北大念博士,那時北大的博士課程剛剛建立,第一屆只有我和溫儒敏兩個博士。
  • 曝89歲金庸北大博士畢業證 中文系主任不了解細節
    昨日,有自稱北大學生的網友上傳了一張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的照片,而證書的主人正是查良鏞(金庸原名)。北大中文系原系主任陳平原教授也向華西都市報記者證實,金庸先生這幾年確實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中央文史館館長、北大國學研究院院長、北大中文系教授袁行霈。看到這張照片,很多網友好奇:89歲高齡的金庸先生是如何修滿學分,完成博士學業的?
  • 華師大中文系主任畢業致辭:文學撕開傷口,讓我們直面慘澹的人生
    來源:ECNU中文之窗(ID:ECNUzwzc)作者:朱國華,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長江學者,知名文藝理論家。
  • 知天下,也知其不可而為之 | 陳曉明教授在北大中文系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今天,我們滿懷收穫的喜悅在這裡舉行2017屆中文系畢業典禮,共同見證在座的同學們順利完成學業。我代表中文系全體師生員工,向畢業生同學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想四年前,或二年三年前,有些同學應該是五年六年前,我是指有多位特別不捨得離開北大中文系的博士生同學,數年前,你們帶著金榜題名的榮耀,帶著對北大中文系的厚愛,走進北大的校園,那時你們的心情一定是帶著欣喜和激動,還帶著奮發和憧憬。今天,經過數年的寒窗苦讀,繞著未名湖走了一圈又一圈,你們的人生上了一個臺階,又要走進你們的新時代。
  • 北大中文系畢業典禮:「小時代」是錯覺,你們在大時代
    今天,你們畢業了。一個來得有點遲的社會成人式。今天,在這裡,我們送你們離去,送你們登程。當然,你們早已成人。大學的歲月,老師的工作是扶你們上馬,牽馬送你們一程。羨慕你們,你們成長於中國崛起的時代,你們不必再如先輩那樣痛切地嘆息:「我多麼痛苦地憶起我是一個中國人」,你們不會再如我們曾有的那樣低吟:「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如今你們可以坦然而自在地行走在地球之上,你們可以輕鬆而不無驕傲地做一個來自中國的世界公民。你們擁有近乎無限定的選擇和可能。生命正在你們的前方展開。
  • 畢業致辭|復旦中文系主任朱剛:註定被歷史所記憶的畢業典禮
    因為疫情的關係,本屆的畢業典禮註定比較特殊。本文為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朱剛在6月23日2020屆中文系畢業典禮上的致辭,澎湃新聞經作者授權刊發,標題為編者所擬。朱剛在復旦大學中文系2020年畢業典禮現場畢業生同學們、老師們,以及所有在線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 千秋一脈,四海文心:北大中文系的110年
    >百十年間,時光流轉,地址遷移北大中文的底蘊與擔當未變以文筆承載智識以道義修身兼濟守護一方精神沃土中文系、新聞系併入北大中文系1955年中文系漢語文學專業、語言學專業學生畢業合影守正創新,繼往開來1978年北大中文系成立國內高校首個當代文學教研室
  • 北大中文系慶建系110周年 百餘年培養英才上萬名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陳曉明表示,育人是大學的根本,北大中文系110年來所培養的諸多人才,尤其應該成為值得珍視的財富。數據顯示,110年來,北大中文系培養了全日制本科生9073人,專科生675人,碩士研究生2774人,博士研究生1473人,共計13995人,其中外國及臺港澳學生1875人。
  • 北大中文係為王力等三位一級教授銅像安放揭幕
    今年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成立110周年,也是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為緬懷新中國建立之初的四位一級教授,在去年為古文獻專業奠基人魏建功先生舉辦銅像安放揭幕之後,11月21日,北大中文係為楊晦、遊國恩、王力三位先生銅像安放揭幕。
  • 劉洪濤北大畢業典禮致辭:在骨感中走向豐滿
    中文系畢業典禮  搜狐娛樂訊 6月30日,在北京大學中文系2014畢業典禮上,開心麻花總裁劉洪濤作為傑出系友代表向畢業生致辭致辭全文如下——  在骨感中走向豐滿  ——2014北大中文系畢業典禮系友代表致辭  各位敬愛的老師、可愛的師弟師妹,上午好!  感謝你們讓我來分享生命中重要的時刻,這是我的榮幸!  畢業是結束,更是開始,從此你們將走進一個全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