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驟降,文採飛揚。今年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成立110周年,也是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為緬懷新中國建立之初的四位一級教授,在去年為古文獻專業奠基人魏建功先生舉辦銅像安放揭幕之後,11月21日,北大中文係為楊晦、遊國恩、王力三位先生銅像安放揭幕。
揭幕儀式現場
楊晦銅像揭幕
楊晦先生是著名作家、文藝理論家,1919年積極參加「五四運動」,為火燒趙家樓領導者之一。作為「沉鍾社」的發起人和主要成員,楊晦先生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和西方文學的傳播做出了顯著貢獻。楊晦先生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誰的罪》《來客》《屈原》等劇本;羅曼·羅蘭的《悲多汶傳》、莎士比亞的《雅典人臺滿》等譯著;《文藝與社會》等文藝評論集。
遊國恩銅像揭幕
遊國恩先生是著名楚辭研究專家、文學史家,畢生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對中國古代文學,特別是對《楚辭》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遊國恩先生有關楚辭研究的論文,生前有兩次結集,一次為193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讀騷論微初集》,一次為1955年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後改為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楚辭論文集》。《楚辭註疏長編》是遊國恩先生凝聚畢生心血而在生前未能見其成果出版的一項楚辭學研究的基礎工程。此外,遊國恩先生對中國文學史學科建設的貢獻也是居功至偉。
王力銅像揭幕
王力先生是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詩人,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一直從事語言科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漢語語法學、音韻學、詞彙學、漢語史、語言學史等方面碩果纍纍,為發展中國語言科學、培養語言學專門人才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在語言學方面的專著有40多種,論文近200篇,共約1000萬餘字,內容幾乎涉及語言學各個領域,諸多學術成果具有開創性。這些論著正彙編為《王力文集》,20卷,1985年已出版前3卷。王力捐獻這部書的稿費,設立「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金」,自1986年開始評選、頒發。其代表作有《中國音韻學》《中國現代語法》等等。
銅像安放儀式現場
今年恰逢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本次銅像安放揭幕儀式暨王力學術研討會,被納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建系110周年和廣西博白縣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當中。此次銅像安放揭幕儀式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和中共博白縣委員會、博白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北京廣西文化藝術促進會承辦。
參加揭幕儀式的嘉賓
當天,北大教授、王力弟子唐作藩,北大教授、王力學生陸儉明,北師大教授王寧,北大教授、王力助手張雙棣,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黨組書記、主任羅榮莉,廣西博白縣委副書記、縣長孫國梁,楊晦之子楊鑄,王力之子王緝志,王力之女王緝慈等嘉賓,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參加王力學術研討會的著名專家學者共約50人共同見證了楊晦、遊國恩、王力半身銅像的安放揭幕儀式。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教授杜曉勤主持揭幕儀式,羅榮莉、孫國梁、楊鑄、王緝志和中文系常森教授在銅像揭幕上分别致辭。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黨組書記、主任羅榮莉致辭
羅榮莉在致辭中強調,「講好王力故事,就是講好廣西故事」,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助力北京大學中文系打造王力學派和博白縣實施文教強縣戰略,擴大博白縣在全國的文化影響力,推動廣西文化自信,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
廣西博白縣委副書記、縣長孫國梁致辭
「博白的水土養育了偉大的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孫國梁介紹說,從2002年開始,博白縣就將王力故居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持續進行保護,還在博白客家書香小鎮建立了王力書院,今年10月已正式落成。
王力之子、四通打字機發明人王緝志致辭
王緝志就外界關注的「什麼是王力精神」,用「繼往開來、勇於創新、爭分奪秒、龍蟲並雕、謙虛謹慎、奉獻社會」24個字做出總結和概括。王緝志說,父親運用所學到的語言學研究方法創立了中國的語法理論,把「獲得新的知識作為樂趣」,創新是父親人生最重要的一個特點。
參加活動的嘉賓合影
(來源:文旅中國,作者:賓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