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係為王力等三位一級教授銅像安放揭幕

2020-12-09 國智智庫傳媒網

瑞雪驟降,文採飛揚。今年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成立110周年,也是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為緬懷新中國建立之初的四位一級教授,在去年為古文獻專業奠基人魏建功先生舉辦銅像安放揭幕之後,11月21日,北大中文係為楊晦、遊國恩、王力三位先生銅像安放揭幕。

揭幕儀式現場

楊晦銅像揭幕

楊晦先生是著名作家、文藝理論家,1919年積極參加「五四運動」,為火燒趙家樓領導者之一。作為「沉鍾社」的發起人和主要成員,楊晦先生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和西方文學的傳播做出了顯著貢獻。楊晦先生一生著作頗豐,主要有《誰的罪》《來客》《屈原》等劇本;羅曼·羅蘭的《悲多汶傳》、莎士比亞的《雅典人臺滿》等譯著;《文藝與社會》等文藝評論集。

遊國恩銅像揭幕

遊國恩先生是著名楚辭研究專家、文學史家,畢生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對中國古代文學,特別是對《楚辭》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遊國恩先生有關楚辭研究的論文,生前有兩次結集,一次為193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讀騷論微初集》,一次為1955年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後改為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楚辭論文集》。《楚辭註疏長編》是遊國恩先生凝聚畢生心血而在生前未能見其成果出版的一項楚辭學研究的基礎工程。此外,遊國恩先生對中國文學史學科建設的貢獻也是居功至偉。

王力銅像揭幕

王力先生是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詩人,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一直從事語言科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漢語語法學、音韻學、詞彙學、漢語史、語言學史等方面碩果纍纍,為發展中國語言科學、培養語言學專門人才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在語言學方面的專著有40多種,論文近200篇,共約1000萬餘字,內容幾乎涉及語言學各個領域,諸多學術成果具有開創性。這些論著正彙編為《王力文集》,20卷,1985年已出版前3卷。王力捐獻這部書的稿費,設立「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金」,自1986年開始評選、頒發。其代表作有《中國音韻學》《中國現代語法》等等。

銅像安放儀式現場

今年恰逢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本次銅像安放揭幕儀式暨王力學術研討會,被納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建系110周年和廣西博白縣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當中。此次銅像安放揭幕儀式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和中共博白縣委員會、博白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北京廣西文化藝術促進會承辦。

參加揭幕儀式的嘉賓

當天,北大教授、王力弟子唐作藩,北大教授、王力學生陸儉明,北師大教授王寧,北大教授、王力助手張雙棣,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黨組書記、主任羅榮莉,廣西博白縣委副書記、縣長孫國梁,楊晦之子楊鑄,王力之子王緝志,王力之女王緝慈等嘉賓,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參加王力學術研討會的著名專家學者共約50人共同見證了楊晦、遊國恩、王力半身銅像的安放揭幕儀式。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教授杜曉勤主持揭幕儀式,羅榮莉、孫國梁、楊鑄、王緝志和中文系常森教授在銅像揭幕上分别致辭。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黨組書記、主任羅榮莉致辭

羅榮莉在致辭中強調,「講好王力故事,就是講好廣西故事」,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助力北京大學中文系打造王力學派和博白縣實施文教強縣戰略,擴大博白縣在全國的文化影響力,推動廣西文化自信,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

廣西博白縣委副書記、縣長孫國梁致辭

「博白的水土養育了偉大的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孫國梁介紹說,從2002年開始,博白縣就將王力故居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持續進行保護,還在博白客家書香小鎮建立了王力書院,今年10月已正式落成。

王力之子、四通打字機發明人王緝志致辭

王緝志就外界關注的「什麼是王力精神」,用「繼往開來、勇於創新、爭分奪秒、龍蟲並雕、謙虛謹慎、奉獻社會」24個字做出總結和概括。王緝志說,父親運用所學到的語言學研究方法創立了中國的語法理論,把「獲得新的知識作為樂趣」,創新是父親人生最重要的一個特點。

參加活動的嘉賓合影

(來源:文旅中國,作者:賓陽)

相關焦點

  • 王力先生銅像在北京大學揭幕!
    11月21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和中共博白縣委員會、博白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北京廣西文化藝術促進會承辦的北京大學中文系三位一級教授銅像安放揭幕儀式暨王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
  • 王力銅像安放揭幕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
    人民網北京11月23日電 11月21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和中共博白縣委員會、博白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北京廣西文化藝術促進會承辦的王力銅像安放揭幕儀式暨王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隆重舉行。
  • 北大召開學術研討會紀念語言學宗師王力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王力先生是真正能稱得上我國承上啟下的語言學宗師,稱得上國學大師。」11月21日,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詩人王力先生(1900-1986)誕辰120周年之際,王力雕像在北京大學落成,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陸儉明在會上如是說。
  • 北京大學召開學術研討會紀念語言學宗師王力
    「王力先生是真正能稱得上我國承上啟下的語言學宗師,稱得上國學大師。」11月21日,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詩人王力先生(1900-1986)誕辰120周年之際,王力雕像在北京大學落成,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陸儉明在會上如是說。  2020年是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
  • 一代宗師丨王力: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
    > 他就是北大教授王力 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 他的學術道路 是隨著中國語言學的現代化而展開的
  • 中國巨型機之父慈雲桂教授銅像在國防科大揭幕
    中國軍網長沙電司宏偉、曾廣福報導:今天上午,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隆重紀念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主要創始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第一任主任、銀河計算機事業的開創者慈雲桂教授誕辰95周年。國防科大校長楊學軍、政委王建偉為慈雲桂教授銅像揭幕,國防科大政治部主任周建設,慈雲桂教授長子、原第二炮兵裝備研究院院長慈林林教授,以及計算機學院黨委全體委員、三級以上教授參加了銅像揭幕儀式。  矗立在計算機學院銀河樓大廳的慈雲桂教授銅像目光如炬,栩栩如生,銅像兩側擺滿了紀念花籃。
  • 一位資深教授的中肯建議:北大中文系,該醒醒了!
    ,先後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華僑大學中文系任教,現為福建師大中文系教授,本文為2012年孫紹振教授紀念吳小如教授的文章。)吳組緗先生認為「吳小如學識淵博,小學功夫與思辨能力兼優」,甚至有「無出其右者」之贊語,哥倫比亞大學權威教授夏志清曾言「凡治中文者當人手一冊」。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改革開放形勢下,這位當了30年講師的「講師精」,被歷史耽誤了,人所共知;又有吳組緗、林庚先生推薦其直接提升為教授,應該順理成章一路綠燈。但是,煌煌北大中文系,居然不能通過,差一點被慧眼識珠的中華書局引進。
  • 北大中文系教授徐通鏘逝世
    北大中文系教授徐通鏘逝世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1-28 8:56:11 ·來源:新京報  一生致力於語言學研究和創新  本報訊 (記者張弘)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徐通鏘先生因病於2006年11月25日19時50分辭世,享年75歲。
  • 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馮堯敬銅像揭幕
    佛山日報全媒體訊 記者 駱蘇豔攝影報導:27日中午,順德旅港鄉親馮堯敬先生銅像在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馮堯敬紀念醫院)揭幕,以此永久紀念馮堯敬先生對家鄉醫療衛生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
  • 北大中文系的「老主任」楊晦
    一個多月後,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北大,指定音韻學家魏建功先生臨時擔任中文系主任,維持「過渡時期」的工作。魏建功做了一年多,便由楊晦先生接任,那是1950年7月,可謂百廢待興的時期,教學很不正常。他當系主任後即遇上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的大調整,那是新政權的要求。中文系的任務確定為「培養學生充分掌握中國語文的能力和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思想,使成為文藝工作和一般文教工作的幹部。」
  • 千秋一脈,四海文心:北大中文系的110年
    千秋一脈,四海文心:北大中文系的110年 2020-11-22 2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作家出自中文系?北大教授:「本專業不培養任何作家」
    中文系不會培養思想天馬行空、文筆自由灑脫、充滿感性的作家,而是致力於培養學富五車、邏輯思維嚴謹、充滿理性的學術研究者。而這也是當初以博斯年為代表的學院派創立中文系的根本目的。所以中文系其實是更偏向理論教育、學術研究的學院派科系。
  • 朱子銅像揭幕!
    9月15日上午,我校舉行朱子銅像揭幕儀式。出席儀式的有江西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朱虹,校黨委書記王喬,副校長闕善棟、袁雄,豫章師範學院副院長彭元,江西恆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校友朱星河,江西恆大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校友胡恩雪,江西朱氏文史委員會秘書長朱新國,MBA校友會秘書長劉志鵬。儀式由袁雄主持。
  • 北大中文系教授一行到訪學而思,竟是忙活這事?
    根據合作,北大中文系將為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的大語文應用研究中心提供堅實的學術資源支撐,為大語文課程內容注入「北大」基因。近日,北大中文系教授們來兌現「承諾」啦!北京大學中文系李宗焜等四位老師蒞臨學而思大語文,與大語文教研團隊一起,對學生們的上課教材進行嚴格審定!
  • 馬英九為長庚紀念醫院創辦人王永慶紀念銅像揭幕
    華夏經緯網10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馬英九今天出席長庚紀念醫院創辦人王永慶紀念銅像揭幕典禮,馬英九表示,王永慶不但是經營之神,且重視照顧弱勢族群,期許長庚團隊繼續傳遞他勤勞樸實的理念。據報導,馬英九前往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情人湖院區醫療大樓大廳,與王永慶的三房李寶珠一起為臺塑創辦人王永慶的紀念銅像揭幕。
  • 孫穗芳捐贈第九十九尊孫中山先生銅像在開平揭幕
    孫穗芳捐贈第九十九尊孫中山先生銅像在開平揭幕   中新網廣州9月16日電 據廣東僑網消息,9月10日,開平一中隆重舉行孫穗芳博士捐贈的第九十九尊孫中山先生銅像揭幕儀式。
  • 北大中文系,該醒醒了!一位老校友的中肯建議
    (孫紹振:1936年生,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先後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華僑大學中文系任教,現為福建師大中文系教授,本文為2012年孫紹振教授紀念吳小如教授的文章。)原載《南方周末》。在當時能讓他這樣一個講師上中文系的講臺,可以說是某種歷史的弔詭。初進北大中文系,一眼就可以看出,不要說講師、副教授,就是不太知名的教授也只能到新聞專業去上課,一般講師只能上上輔導課。當然,剛剛從保加利亞講學歸來的朱德熙副教授似乎是個例外。
  • 王平將軍銅像落成揭幕儀式在陽新一中舉行
    12月17日,開國上將王平將軍銅像揭幕儀式在陽新一中至真樓一樓隆重舉行。將軍的親屬悉數參加了本次揭幕儀式。
  • 中文系110周年系慶|《光明日報》:我與北大中文系
    而且北大的精神是「創造」,它就像魯迅所說的那樣,是「常為新」的,是要創新、要走新路的,這也與我自己的精神是一致的:總是要創新,不能老是說人家說過的話、做人家做過的事。現在北大還有很多年輕教師,在創新上做得比我好,這對我來說就是最高興的事。
  • 馬萬祺銅像 在南海中學落成揭幕
    珠江時報訊(記者/羅熾嫻通訊員/秦昭昭)昨日上午,馬萬祺銅像落成揭幕典禮在南海中學舉行。馬萬祺之子、全國政協常委、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有禮一行參加儀式,並參觀了解南海中學當前辦學情況。佛山市政協副主席鄭燦儒、南海區副區長冼富蘭、南海區政協副主席區志星等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