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被批「崇洋媚外」?「無釐頭批判」何時休?

2021-01-11 飛魚勸學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即將惹上「麻煩」。昨天,在網絡上有一篇叫做《北大教授發表不當言論,這樣的學者,能留在大學校園嗎?》的文章引起網友們的關注。但是沒過多久,這篇文章題目又被改為《北大教授發表不正當言論,諷刺國家,網友:清理出教師隊伍》。

北大教授被質疑「三觀不正」

在這篇文章裡面,作者指責孔慶東作為北京大學的一位著名教授,竟然發表「三觀不正」的不當言論,質疑「這樣的學者,還能夠留在大學校園嗎?」,最後作何還提議將這樣的發表不當言論的教授「清理出教師的隊伍」。

作者認為孔慶東教授「三觀不正」的證據,即是5月19日孔慶東教授在網絡帳號上發布的一段留言,該條留言內容為「美國是個很適合旅遊的國家,地大物博,氣象萬千,特別是你戴不戴罩罩,都沒有那麼多卑鄙無恥的道德閒漢,伸長了鴨脖子來管。」

這段話似乎「有所指」,但又確實「未明指」。因此,從表面上來看,這個孔慶東教授的確好像又說出了一段「不當言論」,又可以被人們抓出來「批鬥」好一陣子了!

「無釐頭批判」

這篇文章甚至明確指出孔慶東教授「從骨子裡都是崇洋媚外」,作者故意營造這種「節奏感」,讓很多人加入到對孔慶東教授的「無釐頭批判」當中。

所謂「無釐頭批判」,就是指部分人捕風捉影地批判某些人的言行,加上一些「無中生有」的罪名,讓不知真相的群眾在這部分人的帶領之下,對批判目標進行狂轟濫炸式的猛烈批判。批判者一知半解地加以批判,而被批評者則被「莫須有」的罪名加以指責。我將這種「為了批判而批判」的思維,稱為「無釐頭批判」。

如果僅僅從「你戴不戴罩罩,都沒有那麼多卑鄙無恥的道德閒漢,伸長了鴨脖子來管」這句話就判定孔慶東教授「三觀不正」「崇洋媚外」的話,那麼這就太可怕了,生活中有太多說這類似話的人,難道我們的周圍全是些這樣「三觀不正」「崇洋媚外」的人嗎?

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也太令人感到可怕了!

孔慶東,何許人也?

在這裡我們對他做一個簡單介紹:孔慶東,他是北京大學中文系非常有名的一位教授;也是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是孔子的第73代傳人。

孔慶東教授所講的學術涉及眾多領域,但是他所主攻的現當代文學領域裡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個內容是:一個是講金庸,一個講魯迅。

在講金庸的時候,他提到金庸作為通俗作家竟未能被文學史所認可,這是極為不合理的現象;金庸的武俠小說,無論是從文學主題、小說語言,還是人物設計、寫作能力方面,都當之無愧地應該進入文學正史當中。孔慶東教授,是第一個深入研究金庸武俠小說的教授,學生們非常喜歡聽他講金庸的武俠小說研究。

在魯迅研究方面,孔慶東更是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將魯迅精神傳遞下去的責任。孔慶東是錢理群教授的學生,而錢理群又是魯迅研究影響最大、最權威的教授。孔慶東承接了錢理群教授的思想繼續研究魯迅,他一直以來都反對將魯迅作品從課文中刪除。

「三觀不正」和「表達不同意見」兩者應該區分出來

從種種跡象來看,孔慶東對中國文化的研究可以說是非常深入的,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尤其是受魯迅影響很大,從「卑鄙無恥的道德閒漢」這幾個詞中就可以見出魯迅思想的影子。

但是,這樣一位教授,僅僅因為一句話就被指責為「三觀不正」,然後又被帶入大家都一致反對「崇洋媚外」的節奏,被狠狠的批判,甚至被要求「清理出教師隊伍」,這的確有點匪夷所思!

客觀地講,我們不反對「對有罪之人」進行批判和定罪,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捍衛「表達不同意見」的權利,人們的「不同意見表達權」一旦被徹底否定,那麼這個社會將會是千篇一律的「說謊者」!

網友態度:

生活中,也確實不乏真正的「崇洋媚外」者,但是我們對這些人鑑別和批判,絕不能停留在一兩句心情說說上,應該縱觀其言其行,拿出真實確鑿的證據,令人無可辯駁。

我們應該反對捕風捉影的質疑和無釐頭的批判,因為這種只有「頭腦發熱」而沒有「理性思考」的批判,只會更容易被人利用,更容易撕裂我們這個社會本來的文化認同!

對此,有網友表示「堅決徹底的把教師中的渣人清理乾淨,吃著國家和人民的,喝著國家和人民的,還要賣國求榮,吃裡扒外!成何體統?收拾乾淨!」

但也有網友表示支持教授,「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為啥就只能一種聲音?」「他的語言裡感覺不到暗諷國家,他只是暗諷一些過敏的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網友們,你們怎麼看待這事兒呢?

【特別聲明】:本平臺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謝絕公眾號商業轉載!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
    陳曉明陳曉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中國當代文學主潮》獲2010年度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德希達的底線》2011年獲第北京大學十一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獲2012年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人文社會科學)。中國民主同盟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北京政協委員,民盟中央文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等職。《中華英才》雜誌稱其為「領軍後現代」。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小凡:課比天大 做人第一
    電話聯繫李小凡教授時,他說。拗不過記者再三請求,他答應見記者一面。   李小凡是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學教授,研究方向為漢語方言學,「研四方之言,究漢語之變」是他的工作。在這一領域裡,他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專家。   在靜雅幽深的人文學苑6號樓一間辦公室裡,坐在桌前的李小凡,瘦削得猶如一張剪紙。他為記者倒上一杯茶,卻給自己倒了半杯。「胃被全部切除後,每次喝不了太多水。」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嶽川:大國崛起 傳遞中國文化最強音
    本期嘉賓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文論室主任、教授王嶽川。王嶽川,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師從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長期從事文藝美學、西方文藝理論、當代文化批評和文化戰略的最新研究和教學。作為著名的書法家,王嶽川堅持書法是中國文化輸出的第一步,他所堅守的文化書法在理論和實踐中,向世人彰顯出中國美學精神的力量。
  • 北大中文系教授徐通鏘逝世
    北大中文系教授徐通鏘逝世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1-28 8:56:11 ·來源:新京報  一生致力於語言學研究和創新  本報訊 (記者張弘)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徐通鏘先生因病於2006年11月25日19時50分辭世,享年75歲。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嶽川書法的正大氣象之美
    王嶽川四川省安嶽縣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院副院長,國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當代中國書法「文化書法」理論的創始人。
  • 北京大學中文系12位知名學者國圖主講中國古代文學
    3月16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北京大學中文系聯合主辦的「風雅·風骨·風趣——中國古代文學名家名作講座」開幕式暨首場沙龍在國家圖書館舉行。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杜曉勤等領導專家出席活動。
  • 北京大學中文系簡介
    北大中文系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中文系,目前也是全國中文學科中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總體實力最強的系,同時也是北大文科歷史悠久的名牌大系。  本系本科設4個專業:中國文學、漢語語言學、古典文獻學、應用語言學(中文信息處理),是教育部最早確認的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
  • 金庸讀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被證實 網友曬畢業證
    北大中文系原系主任陳平原教授昨天向記者證實,金庸先生這幾年確實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中央文史館館長、北大國學研究院院長、北大中文系教授袁行霈。他(金庸)應該不用到學校上課。」金庸北大博士導師袁行霈,1936出生,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記者昨天從北大得到證實,金庸先生確實從2009年秋季學期開始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袁行霈教授。
  • 北大中文係為王力等三位一級教授銅像安放揭幕
    今年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成立110周年,也是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為緬懷新中國建立之初的四位一級教授,在去年為古文獻專業奠基人魏建功先生舉辦銅像安放揭幕之後,11月21日,北大中文係為楊晦、遊國恩、王力三位先生銅像安放揭幕。
  • 一位資深教授的中肯建議:北大中文系,該醒醒了!
    (孫紹振:1936年生,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先後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華僑大學中文系任教,現為福建師大中文系教授,本文為2012年孫紹振教授紀念吳小如教授的文章。)吳組緗先生認為「吳小如學識淵博,小學功夫與思辨能力兼優」,甚至有「無出其右者」之贊語,哥倫比亞大學權威教授夏志清曾言「凡治中文者當人手一冊」。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改革開放形勢下,這位當了30年講師的「講師精」,被歷史耽誤了,人所共知;又有吳組緗、林庚先生推薦其直接提升為教授,應該順理成章一路綠燈。但是,煌煌北大中文系,居然不能通過,差一點被慧眼識珠的中華書局引進。
  • 最強中文系換屆!杜曉勤就任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
    「TOP大學來了」小編,1月15日,中國語言文學系召開新一屆行政班子宣布會,北京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寧琦宣讀了《關於中國語言文學系行政班子任職的通知
  •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讀中文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其實,決定出國念中文系的我們,也曾徹夜難眠,輾轉反側,對自己、對專業、對學校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去新加坡讀中文系真的好嗎?」很多人對中文系的刻板印象就是「肯定很會唱《生僻字》吧?」「文章肯定寫得很好吧?」「讀中文系的普通話怎麼會說不好呢?」「真好,你們肯定天天就是讀讀小說,看看電影吧!」
  • 北大中文系教授一行到訪學而思,竟是忙活這事?
    2018年11月8日,好未來旗下品牌學而思大語文與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以下簡稱「北大中文系」)達成戰略合作。近日,北大中文系教授們來兌現「承諾」啦!北京大學中文系李宗焜等四位老師蒞臨學而思大語文,與大語文教研團隊一起,對學生們的上課教材進行嚴格審定!
  • 作家出自中文系?北大教授:「本專業不培養任何作家」
    還有一件類似的事情是發生在北京大學校園裡的,著名作家李健吾當年考入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在開學第一節課點名的時候,因為李健吾在入校前就已經是小有名氣的作家,曾經在多份報刊上發表文章。因此老師在點到李健吾的名字時特意停了下來,問他是不是自己在報紙上經常看到的那個李健吾?
  • 講座| 北大中文系教授:我們今天為何要讀《韓非子》?
    近日,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大博雅講壇」以「我們今天為什麼要讀《韓非子》」為主題,邀請北京大學中文系邵永海教授、孫玉文教授分享了自己讀《韓非子》的感受和體會,並以邵永海教授「讀古人書」系列圖書第一部《讀古人書之〈韓非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為具體案例,同讀者一起探討了我們今天讀《韓非子》等古代經典的意義、細讀古代原典的方法以及值得注意的一些問題。
  • 留學新加坡|來新國大讀中文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很多人對中文系的刻板印象就是「肯定很會唱《生僻字》吧?」「文章肯定寫得很好吧?」「讀中文系的普通話怎麼會說不好呢?」「真好,你們肯定天天就是讀讀小說,看看電影吧!」中文系之龐大之複雜之精深,是一般人所不能夠知道的。中國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是中文系最被大家所熟知的兩種叫法。
  • 【零距離看北大】為什麼要選擇北京大學中文系?
    北京大學一直是優秀學子心中的聖地與奮鬥的目標。她是一所怎樣的大學?如何選擇一個理想的專業?在北京大學進行四年學習後,有怎樣的發展前景?近日,北大招生辦公室和北大新聞網聯合推出「零距離看北大」專題,全面介紹北京大學各院系特色,展示院系的風採與魅力,幫助考生和家長了解北京大學在教學、科研、國際交流、校園文化等方面的情況。為什麼要選擇北京大學中文系?
  • 北京大學燕京學堂「中國與世界:關注、探討與展望」高端學術論壇開幕
    論壇開幕式由香港城市大學比較文學與翻譯講座教授、北京大學燕京學堂特聘教授張隆溪主持,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和燕京學堂院長袁明在開幕式上致辭。林建華在致辭中向與會來賓表示歡迎。他指出,當今世界局勢紛繁複雜,國際格局深度調整。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發展過程中從世界全球化進程中獲益,現在也與世界其他國家一同面臨著各種問題和挑戰。
  • 魯迅說中國文化就是「吃人」的文化 | 北京大學王守常教授
    太湖大學堂·校長公益講座《中國文化的特質》——王守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國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秘書長等)魯迅說中國文化就是「吃人」如果這樣成立,那我們就來分析中國近現代
  • 北京大學王嶽川教授在韓國「世界書法全北雙年展」上獲得金獎
    2019年10月12日,在韓國全州舉辦的「世界書藝全北雙年展」上,北京大學王嶽川教授獲得了第一名金獎。王嶽川教授是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文論室主任,教授、博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兼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北京書法院副院長,(教育部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副會長,國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