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即將惹上「麻煩」。昨天,在網絡上有一篇叫做《北大教授發表不當言論,這樣的學者,能留在大學校園嗎?》的文章引起網友們的關注。但是沒過多久,這篇文章題目又被改為《北大教授發表不正當言論,諷刺國家,網友:清理出教師隊伍》。
北大教授被質疑「三觀不正」
在這篇文章裡面,作者指責孔慶東作為北京大學的一位著名教授,竟然發表「三觀不正」的不當言論,質疑「這樣的學者,還能夠留在大學校園嗎?」,最後作何還提議將這樣的發表不當言論的教授「清理出教師的隊伍」。
作者認為孔慶東教授「三觀不正」的證據,即是5月19日孔慶東教授在網絡帳號上發布的一段留言,該條留言內容為「美國是個很適合旅遊的國家,地大物博,氣象萬千,特別是你戴不戴罩罩,都沒有那麼多卑鄙無恥的道德閒漢,伸長了鴨脖子來管。」
這段話似乎「有所指」,但又確實「未明指」。因此,從表面上來看,這個孔慶東教授的確好像又說出了一段「不當言論」,又可以被人們抓出來「批鬥」好一陣子了!
「無釐頭批判」
這篇文章甚至明確指出孔慶東教授「從骨子裡都是崇洋媚外」,作者故意營造這種「節奏感」,讓很多人加入到對孔慶東教授的「無釐頭批判」當中。
所謂「無釐頭批判」,就是指部分人捕風捉影地批判某些人的言行,加上一些「無中生有」的罪名,讓不知真相的群眾在這部分人的帶領之下,對批判目標進行狂轟濫炸式的猛烈批判。批判者一知半解地加以批判,而被批評者則被「莫須有」的罪名加以指責。我將這種「為了批判而批判」的思維,稱為「無釐頭批判」。
如果僅僅從「你戴不戴罩罩,都沒有那麼多卑鄙無恥的道德閒漢,伸長了鴨脖子來管」這句話就判定孔慶東教授「三觀不正」「崇洋媚外」的話,那麼這就太可怕了,生活中有太多說這類似話的人,難道我們的周圍全是些這樣「三觀不正」「崇洋媚外」的人嗎?
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也太令人感到可怕了!
孔慶東,何許人也?
在這裡我們對他做一個簡單介紹:孔慶東,他是北京大學中文系非常有名的一位教授;也是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是孔子的第73代傳人。
孔慶東教授所講的學術涉及眾多領域,但是他所主攻的現當代文學領域裡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個內容是:一個是講金庸,一個講魯迅。
在講金庸的時候,他提到金庸作為通俗作家竟未能被文學史所認可,這是極為不合理的現象;金庸的武俠小說,無論是從文學主題、小說語言,還是人物設計、寫作能力方面,都當之無愧地應該進入文學正史當中。孔慶東教授,是第一個深入研究金庸武俠小說的教授,學生們非常喜歡聽他講金庸的武俠小說研究。
在魯迅研究方面,孔慶東更是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將魯迅精神傳遞下去的責任。孔慶東是錢理群教授的學生,而錢理群又是魯迅研究影響最大、最權威的教授。孔慶東承接了錢理群教授的思想繼續研究魯迅,他一直以來都反對將魯迅作品從課文中刪除。
「三觀不正」和「表達不同意見」兩者應該區分出來
從種種跡象來看,孔慶東對中國文化的研究可以說是非常深入的,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尤其是受魯迅影響很大,從「卑鄙無恥的道德閒漢」這幾個詞中就可以見出魯迅思想的影子。
但是,這樣一位教授,僅僅因為一句話就被指責為「三觀不正」,然後又被帶入大家都一致反對「崇洋媚外」的節奏,被狠狠的批判,甚至被要求「清理出教師隊伍」,這的確有點匪夷所思!
客觀地講,我們不反對「對有罪之人」進行批判和定罪,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捍衛「表達不同意見」的權利,人們的「不同意見表達權」一旦被徹底否定,那麼這個社會將會是千篇一律的「說謊者」!
網友態度:
生活中,也確實不乏真正的「崇洋媚外」者,但是我們對這些人鑑別和批判,絕不能停留在一兩句心情說說上,應該縱觀其言其行,拿出真實確鑿的證據,令人無可辯駁。
我們應該反對捕風捉影的質疑和無釐頭的批判,因為這種只有「頭腦發熱」而沒有「理性思考」的批判,只會更容易被人利用,更容易撕裂我們這個社會本來的文化認同!
對此,有網友表示「堅決徹底的把教師中的渣人清理乾淨,吃著國家和人民的,喝著國家和人民的,還要賣國求榮,吃裡扒外!成何體統?收拾乾淨!」
但也有網友表示支持教授,「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為啥就只能一種聲音?」「他的語言裡感覺不到暗諷國家,他只是暗諷一些過敏的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網友們,你們怎麼看待這事兒呢?
【特別聲明】:本平臺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謝絕公眾號商業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