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的結體美

2020-12-22 丹青中國
伯遠帖

中國書法的結體美

中國書法漢字是世界文字林中的一朵奇葩,與其他文字比較而言,具有很強的空間塑造能力和抽象美的基因,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文字都是難以與漢字的藝術氣質相抗衡的。這是因為中國文字來源於生活,來源於象形。我們的祖先從原始時代與大自然的搏鬥中,就開始了觀察自然界、表現自然界的文化活動,從生活勞動的需要出發,記錄了形象,創造成文字。漢字的形成就是象倉頡那樣的有智慧的祖先延續發展的結果。

文字在不斷的發展,原有的表現外物美的因素在逐漸消退,點畫的抽象形態逐步被固定下來,擺脫了直接體現自然形態美的原始要求,開始借重於意象,把人們從自身和大自然中獲得的美感,概括到書法形象中來,表現反映物物之間、物我之間的種種內在規律美,以便更切合文字符號的抽象特徵。

同時書法家們又從自然界感受吸取有用的東西,來充實自己的筆法和感情,從而創造了具有豐富表現形態的漢字書法。漢字具有很強的塑造空間的能力,它和建築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建築是用物質材料在塑造立體空間,而書法是用毛筆線在平面上塑造空間,這種塑造並不是隨心所欲的,它源於自然,同時又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結構規律。

物字

一、方型重心穩定

中國漢字與其他文字有著截然不同的外形,每一個字,特別是印刷品上的字,在紙面上都佔有同樣大小的方形空間,筆畫無論多少,都容納在這方寸之內。字的構形猶如中國的傳統建築的四合院,一個方塊字就是一個造型單位,一個重心。古人曾有論述:「字有九官,九宮者,每字為方格,外界極肥,格內用細畫界一井字,以均布其點畫也。凡字無論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結之處,是字之中宮」。可見,重心在漢字結體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漢字有各種有各種各樣的間架結構,筆畫也有多有少,最少的只有一橫,最多者有50多個筆畫,但無論結構如何變化,筆畫有多少,都有精神挽結之處,這就是字的重心。一般來說,即初學楷書者常用「九宮格」或「井字格」的正中那一格。重心為全字的核心。

一個字有了重心,各個筆畫,各個部分就有了向外伸展或內收緊的依據。圍繞這個重心配置排布,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長或短,或斜或正,或簡或繁,都能做到均衡、合度。不僅在篆、隸、楷一類規整的書法中需要重心,就是在流動行書和草書中,重心依然要穩定。因此,在漢字書法特別是草書中,字與字的距離完全可以打亂,任意縮短或拉長,可以橫寫,也可以豎寫,都不會損傷結構規律。而拼音文字則只能進行橫向組合,它們不能被任意進行處理,如果把拼音文字斷開寫,或者把單詞豎著寫,就會像天書一樣,使人不知所云。

書字

二、點畫形態豐富

中國漢字和拼音文字相比,有比別種文字多得多的點畫樣式,以楷書來說,有點、橫、豎、折、鉤、提、撇、捺等基本筆畫,而每一個基本筆畫又可細分出許多不同式。例如「點」畫,除了單個的「點」之外,還有相向的兩點、相背的兩點、左右兩點、上下兩點、開三點、合三點、拗兩對點(如「泰」下半部的四點)等十數種樣式。撇、捺、鉤、折畫等也有許多種,筆畫之間還有各種排列組合形式,這在拼音文字中是極少見到的。漢字書法中的點畫形態之豐富和中國繪畫中某些技法十分相似,比如山水畫的皴法,有大斧劈皴、小斧劈皴、荷葉皴、解索皴、披麻皴、米點皴、雲頭皴、牛毛皴等。還有種種點葉法,如介字點、胡椒點、小混點、梅花點、鼠足點、菊花點、垂藤點、松葉點、柏葉點、梧桐點等等。

和書法點線不同的是,繪畫中的皴法和點法是用象形的線條來表現石、樹的質感。只講究作品中物象的具體、生動、傳神,而不問作成這些藝術形象的程序,畫山畫水,畫石畫樹,誰先誰後,都無定規。筆墨線條的走向,也是隨需要和意趣來決定,上下、左右、下上、右左,怎麼行筆可以。一筆畫出之後,還可以對線條的長短、粗細,色彩的種類、深淺、乾濕進行修改和加工。所以,欣賞者從畫面上很難看到作者運筆的先後。而書法家筆下的點畫線條是按照漢字的筆順、字序以及筆畫的不可逆性、不可改變性、不可重複性等書寫規則,形成一個有始有終、有先有後、向前逐步推移的過程。

於是,人們從靜態的點畫中看到運動的態勢,在結果的美中又增添過程的美。空間的造型和布置中呈現出流轉靈活、綿延不斷、趨向明顯的「勢」之美。書法點畫形態的豐富還表現在運筆上各有不同的特點,通過中國書法特有的工具毛筆性能,可以使點畫呈現出輕重、粗細、剛柔、迅遲、乾濕等各種空間變化。用筆的變化,使點畫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同樣是豎畫,有懸針,有垂露,還有長短、向背等區別,不同筆畫之間也會表現出不同的質感。不僅如此,點畫還是表現書法風格的重要標誌。不同風格書法家的點畫,具有不同的造型,同樣是楷書,顏真卿和褚遂良的書法就有截然不同的風格。顏字的點畫,線條飽滿、雄壯,具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扛鼎之美,褚字的點畫線條纖細、秀挺,如三春楊柳,搖曳多姿,充滿了飄逸、娟秀之美。同樣是草書,懷素的草書和黃庭堅的草書點畫的形態也是不一樣的。兩人的草書線條都是屬於瘦挺型的,但懷素的線條瘦中兼圓,盤曲較多,中段變化較少,而黃庭堅的草書線條瘦中帶奇,長槍大戟,縱橫開合,尤其是點的形態多種多樣,形成具有鮮明特點的個人風格。

書法作品

三、布局安排精當

一個漢字就像一座建築物,不同的漢字有著不同的外觀結構,有單體的、有合體的、有左右並列的、有上下合層的、有半包圍的、有上大下小的、也有下大上小的,等等。在各個字的內部,有各種點畫的排列組合,穿插避讓,形成多種多樣的構築式。漢字結構的長寬之比是十分科學的。從甲骨文、鐘鼎文以來的各種書法作品,其字形都近似於黃金分割法的比例,即字的長寬之比(以及寬長之比)為3:2,或5:3,或8:5……。這絕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書法「肇於自然」的一個證明。

我們知道,黃金分割的形式美的比例廣泛存在人類自身和自然界中。首先是看人的自身,人在站立時雙腿微微分開,全身的外形輪廓便呈高高的長方形;人在行走、跑動、舞蹈、勞動時,其畫面高和寬的外廓大體上也呈符合黃金分割的長方形;人們的臉部及眼、耳、鼻、口等器官的長寬比也是這樣的長方形。自然界中,許多動、植物的外形的高和寬的比例也基本符合黃金分割比例。先人們在造字的過程中,在書法藝術不斷推進的歷程中,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了這種的比例尺寸。

首先發現黃金分割原理的古代希臘人指出,幾何學上的黃金分割公式又可用於雕塑、繪畫、建築藝術方面,以造成特殊的美感。中國古代的書法家們雖然還不知道黃金分割法的定律,但是他們在實踐中已成功地運用了這個定律。除了字形的比例以外,在筆畫上,大多數漢字也是橫畫多於豎畫,這是因為橫更多的字更容易寫成長形,符合黃金分割的原理。漢字總體布局框架比例是美的,其內部結構也是多姿多彩,組合搭配十分巧妙並且和諧統一。

書法作品

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其結構布局具有如下特點:首先是點畫得所。點畫好像人的五官,五官的位置必須擺正確,不可隨意移動,否則就醜陋無比。點畫在一個字中也有最恰當的位置,擺得好,字形就美,擺得不好,字形就不美。孫過庭曾說:「一點成一字之規」,指出了點畫在結構中的重要作用,一點的擺放位置及動勢,決定了全字的成敗。

比如三點水偏旁,開頭的一點是關鍵,它既要與下面相呼應,又要和右邊的筆畫相聯繫,大小要適中,左右要兼顧。如果寫得太大、太小或太偏,就影響了全字的布局。點畫在一個字中處於局部的位置,全字的結構是整體,局部必須服從服務於整體,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可因小而失大。其次是疏密得宜。疏密是表現字體空間美的重要因素,是空間黑白分布的具體體現。

古人書論中有「計白當黑」之說,就是在書寫時,不僅是要法意墨線(實處)的分布,更要注意無墨處(虛處)的分布,要造成和諧合理的黑白空間。漢字的筆畫有多有少,布白上要求疏密勻稱,這兩者似乎是一對矛盾,但處理好了,更加體現書寫的美感,增強藝術感染力。最後是爭讓得勢。書法是表現生命的藝術,生命是充滿活力的,書法漢字的結體也要充分體現出生命的意味。因此,結體布局上要在穩中求不穩,又在不穩中求穩,布白處處呼應,揖讓避就,長短錯落,疏密相間,靜中求動,動中求靜,勢如斜而反直,融平正和險絕於一體,充分體現生命的韻律。

中國漢字結體的爭讓,是一種動勢的隨機處理,其道理就像挑擔人的爭道,在一定範圍內挑擔人都要通過一條道路,那就必須善於利用空間進行穿插,做到有爭有讓,有時你佔地方多一些,對方少一些,而有時對方佔多一些,你佔少一些,這樣通過合理地避讓,就能順利通過。字中的點畫繁簡不同,內部組成也不完全相等,不能平均分布位置,就同擔夫一樣,也必須學會伸縮和避讓。一般地說,就是以短讓長,以窄讓寬,以小讓大,以少讓多。另外,要注意長短穿插。一個字裡,筆畫不能一樣長短,一樣了就顯得呆板。如「三」字,上橫適中,中橫稍短,下橫最長。總之,要使疏密長短的布置在整齊中具有參差的變化。

丹青中國

相關焦點

  • 怎麼看鋼筆字寫得好不好:線條美,結體美,章法美和風格美
    這藝術性不外乎線條美,結體美,章法美和風格美四個方面。 鋼筆書法的線條美,概括表現在鋼筆的特性,點畫的形態,用筆的節奏上。試拿楷書「永」字來說,線條流利、挺拔、肯定,具有鋼筆的特性:點如墮石,撇如蘭葉,勾如鐵釘,點畫分明,各具形態;用筆有輕有重,輕細重粗,速度有快有慢,快駿慢沉,富有節奏感。唯其如此,「永」字的八種筆畫才有力度、動態、韻味,線條很美。
  • 《書法美學》之四——書法的空間美、有力美
    書法的空間美書法的空間美指欣賞作品時所獲得的藝術空間感受。書法裡線條的枯溼濃淡,長短粗細、正斜俯仰以及結體、布局,給人以立體、深度、流動、虛靈之感,造成一種東方情調的空間之美。確切地說就是一種書法的空間創造。又《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和實》:由舞蹈動作伸延,展示出來的虛靈的空間,是構成中國繪畫書法戲劇,建築裡的空間感和空間表現的共同特徵,而造成中國藝術在世界上的特殊風格。《老子》說:知其白,守其黑。黑因白出,白隨黑留,虛起實結,實起虛結,互為制約而又相得益彰,方可形成顧盼多姿,讓就傳情,黑白對應,虛實相生的藝術妙趣。
  • 鄧以蟄《書法之欣賞》:論筆畫、結體、章法
    論筆畫:鍾繇論筆法曰:「筆跡者, 界也, 流美者, 人也。」書法之筆畫, 即自人流出者……書法者, 人之用指、腕與心運筆之一物以流出美之筆畫也。骨與筋可謂筆畫之實質矣, 但欲達到骨與筋之境也, 則為表現之事也, 骨與筋者, 自其本體言, 本已為筆法上之表現而非形式。
  • 小美女趙今麥書法了得,結體特色引網絡熱議,網友:真正美女學霸
    ,那就是書法結體到底該如何去構造?我們一般的書法寫作中,人們習慣於將書法的結體以某種藍本為基礎,照貓畫虎,看似寫的很漂亮,其實卻缺乏個性,缺乏自己的色彩,說白了相當於複製。趙今麥硬筆書法大家看趙今麥的書法結體,就會發現她喜歡將漢字的筆畫在結構中適當地縮短,或者是改變一些筆畫的鋒勢
  •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對此,林語堂先生在《吾民吾土》中就這樣讚嘆過:「在書法上,也許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某些美學鑑賞範疇,如對參差不齊之美的尊崇,對那些乍看搖搖欲墜,細看則安如磐石的結構的尊崇,這些美學範疇會使西方人大為吃驚,如果他們知道這些範疇在中國藝術的其他領域中並不容易看到,他們就會驚嘆不已。」
  • 著名書法家於長海,傑出啟體書法作品欣賞,結體嚴謹、功底深厚
    於長海字很美,且功底深厚,結體嚴謹合理,充滿美感。 這樣的字才能流傳千古。而當今中國書協各專業委員會的所謂自詡的大家都是醜書滿滿,他們就是自我標榜專業,美。 不管是楷書,還是草書,篆書或隸書,一律以醜為佳。
  • 書法作品有很多的美,形象美、藝術美、造形美,你喜歡哪一個
    (衛恆 《四體書勢》)另一方面,對於不懂漢字的西方人,他們更不可能認識我國書法作品所書寫的文字內容,但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也能欣賞我國書法藝術的美。這說明,我國的書法藝術能給人們以美的愉悅。正如沈尹默所說,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的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示出驚人的奇蹟,無色而有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使欣賞者心暢神怡。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丹青中國我們在欣賞一幅書法作品時,一般而言,都是先從整體著眼,一眼看去,整篇作品給人的印象如何,是美?還是不美?然後再看,墨色是不是舒服啊?用筆是不是流暢啊?
  • 中書協副主席陳洪武書法:單字鬆散,整篇亂如麻,結體章法一般化
    中書協副主席陳洪武書法:單字鬆散,整篇亂如麻,結體章法一般化。陳洪武在書法界的名氣不是特別響亮,應該是因為他的書法造詣不是非常高,遠遠達不到技高一籌的水準。就書法資歷來說,陳洪武先生早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書法本科專業,雖然沒有讀到書法博士的學歷高度,但仍舊是歐陽中石和沈鵬等等這些書法前輩的門生,師傅為尊,學生得益,所謂宰相僕人官七品嘛,所以在書法非常講究師生傳承的傳統背景下,一個人的書法修煉要跟對老師,走對門派,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因此,陳洪武作為歐陽中石和沈鵬等等書法老先生的門生,得到少許職業升級的便利或是推薦也算是近水樓臺,天然而得吧。
  • 什麼是書法結構美?
    中國書法藝術裡這種空間美,在篆、隸、真、草、飛白裡有不同的表現。在書法美的固定思維裡常常以線條及運筆為美、為書法的本質,對結構美的研究似乎較少關注, 甚至書法被理解為 「 線條 的藝術 」,這種理解太偏面,書法除了用筆外,結字同等重要,而且從某種意義講,結字還是首要的。
  • 簡論結體中主筆的虛與實
    樹有主杆猶如字有主筆,主杆支撐和決定著樹形,恰似主筆讓書法漢字形體得以明晰的確立。自然的啟示,使突出主筆成為結體成功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主筆存在「虛」與「實」兩種方式,正如也有花樹,主杆並不明晰,書論對此很少提及,本文試簡論之。
  • 徐文秀:群鴻戲海,舞鶴遊天的書法之美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寧夏書法家協會理事,吳忠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吳忠市書畫院副院長、吳忠市利通區政協委員。徐文秀作品對於自身的書法,徐文秀是這樣認為的:「持久耐心的堅持下去,是成功最起碼的一點。三十多年的書法裡程,加之自身刻苦,不斷的豐富個人哲學知識,用兼容並蓄的胸懷去學習各美學思想,最終才能夠形成個人視角去思考。」欣賞徐文秀作品時會感受到字裡行間之中隱忍的力量。當一氣呵成的豪邁之情來時,徐文秀下筆如注,姿態橫生,一發而不可收拾;當暢意恣肆的飄逸之情來時,書法結體內斂而倔強,灑脫而剛毅。
  • 女書法家嚴曉明,行草書法真跡展覽,筆法妍美遒勁、結體風姿綽約
    古代文人士大夫可是人人都寫書法,稍微差點的也早被會歷史時光拋棄,能夠流傳到現在,並且可以被歷代書家都奉為圭臬的作品,自然是有它的一番道理的。我相信王羲之柳公權這些人即使狀態不在巔峰,隨隨便便寫的作品應該也有8分。而對於鑑賞者來說,更多的是能看到文字背後的故事。就好像很多讀者都關心作者的私生活一樣,希望在文字中間看到作者本人的影子。欣賞王羲之柳公權的字,最好的還是他們的碑帖。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
    【丹青中國】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吳昌碩篆書中國書法的歷史演變過程,書法的各種形態以及書法的趣聞軼事。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書法五種字體的練習方法,以便於使那些想學書法的人,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這個書法之「門」如何走進。篆書是漢字之「祖」、書體之「源」。篆書屬於古文字,自隸書等今文字出現以後,篆書的實用性就降低了,但藝術性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仍然是人們從事書法藝術的創造時重要的一種字體。象其他的如隸、楷、行、草等種種書體均是由篆書繁衍派生出來的。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與篆刻,書同文字
    《新那虎符》上的書法是標準的秦小篆。秦小篆以政治高壓強行推廣,是中國歷史上生命最短的文字。西漢篆書傳世殊少,王莽時期各種器物上的篆書,無不精美絕倫,尤以《新莽嘉量銘》為最,文字結體縱長,筆畫布局上緊下松,垂腳較長,給人以舒展之美。用筆方折瘦硬,裝飾性強,有一種特殊的感染力。東漢篆書佳品頗多《袁安》、《袁敞》兩墓碑,書法出自一人之手,寬博溫雅,風骨遒勁,有富麗典雅之氣。
  • 寫書法這麼多年,你知道楷書的書法結體原則嗎
    字體形狀的安排叫間架,字中筆畫的組織稱結構,二者統稱結體、結字。用筆是研究怎樣把筆畫書寫好,結體則是研究怎樣把筆畫安排好。隋代僧智果曾著《心成頌》,開楷書結體理論之先河;唐代歐陽詢曾撰《三十六法》,對字的結體更不乏真知灼見:明代李淳曾寫《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對前人的結構理論作了規律性的總結;清代黃自元所著《楷書結構九十二法》,更是楷書結構集大成者。近人充分吸收了古代書論的成果,從中總結出更加貼近楷書結體實際的結體法。
  • 中國的書法文字講究的是是這個,居然很多人不知道!
    中國的古詩詞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中國的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他的意思是詩言志,詩傳情。所以,我們學習古詩不僅豐富學生的知識,還是要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與審美情趣。
  • 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等級考試簡章
    中國書法家協會設立書法考級中心,負責中國書協書法考級日常工作。     13(專業三)級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考級中心按照中國書法家協會年度工作計劃組織考試。     省級書法家協會會員可直接報考11(專業一)級。二、考級評審監考人員須持《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考級監考證》監考。
  • 張旭、徐渭狂草結體比較——「外緊內松」與「內緊外松」
    在書法的三大要素中,用筆體現的是書家的功力,章法則較為宏觀,往往和作者的審美理想和藝術修養聯繫在一起,只有結字是最能體現書家聰明才智和藝術情趣的,也最能體現書家的個性差異。對於書風面貌的形成來說,結體是體現其個性風格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不同書家因為不同的取法、不同的審美和不同的修養,其結體必然會各不相同。因此,結體理所當然的應該是因時、因人相異。
  • 中國書法之最
    中國書法之最 值得一看 1 中國最早的可識別文字其書法字體多取長方形,體勢整肅,端莊凝重,筆力穩健,石與形,詩與字渾然一體,充滿古樸雄渾之美。 3 最早的大書法家 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