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結構,又稱布白,因字由點畫連貫穿插而成,點畫的空白處也是字的組成部分,虛實相生,才完成一個藝術品。中國書法藝術裡這種空間美,在篆、隸、真、草、飛白裡有不同的表現。在書法美的固定思維裡常常以線條及運筆為美、為書法的本質,對結構美的研究似乎較少關注, 甚至書法被理解為 「 線條 的藝術 」,這種理解太偏面,書法除了用筆外,結字同等重要,而且從某種意義講,結字還是首要的。
在不同時代書法結構的不同表現,像商周的篆文、秦人的小篆、漢人的隸書八分、魏晉的行草、唐人的真書、宋明的行草,各有各的姿態和風格。古人曾說:「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態」,這是人們開始從字形的結構和布白裡見到各時代風格的不同。
書法結構美大致可從平正、變化、連貫這三方面體現出結構的美。這三條不僅適合楷書,同樣適用於篆隸草行。
第一,平正法則
平正是漢字書法結構美的最基本法則。歷代書法作品沒有一樣不將平正列為學習結字的第一原則。在孫過庭的《書譜 》裡說:「 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橫不能平,豎不能直 ,腕不能展 ,目不能注,分布終不能工整等等,書法家們均很在乎從平穩字的外形和重心體現書法的結構的美。第二,變化法則
從結字角度而言,變化有兩層含義 。一是在一字之中諸多點畫要力避重複。王羲之說過「若平 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便不是」在他的書作品《蘭亭序》中體現出了一個「之」就有多種寫法。二是通篇之內,字與字之間在風格統一的基礎上結體要力求多樣的變化。這個簡單的理解就是整幅作品字與字之間整體配合體現美,比如攲測寫法看著每個字不是平整但整體作品結構很美。
第三,連貫法則
指字的筆畫之間、偏旁之間有相互呼應、映帶、牽連、貫通的關係。字 的結構連貫有兩 種方式 ,一是無形連貫,二是有形連貫。 無形連貫一般看作是構字筆畫間相互呼應, 有形連貫整個字一氣呵成,筆勢連綿一貫到底。
當然漢字書法結構美的規律還有其他一些 ,但平正、變化 、連貫三條 法則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三者之間關係密切,互為辯證的整體。平正是變化與連貫的基礎 前提,變化、連貫是平正之美的手段和途徑。
人類是依據美的規律來創造的,書法就遵循這樣的規律線條及結構布置體現出古代的美感和美學思想。謝謝朋友們支持關注點讚,我是書法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