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程靖
(圖說:武漢一家醫院內,一名女子身穿防護服在病房取藥。圖/Reuters)
近日,美國調查新聞網站「灰色地帶」(Grayzone)刊文,駁斥了《華盛頓郵報》近期一篇有關「新冠病毒或來自武漢實驗室」的評論文章。
4月14日,《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喬什·羅金(Josh Rogin)撰文稱,美國國務院內部電訊曾警示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實驗室存在安全風險,根據是美國駐華大使館於2018年1月傳回的兩篇「電訊」。
(圖說:4月14日,《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文章《美國國務院電訊警告武漢實驗室研究蝙蝠冠狀病毒的安全性問題》。)
儘管羅金在文章開頭段指出「目前(關於病毒來源問題)尚無定論」,但全文暗指武漢病毒所實驗室或武漢疾控中心病毒實驗室與如今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大爆發有關。
羅金的評論文章一經刊出,便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一些媒體界人士似乎接受了羅金「煞有介事」的分析,但也有許多科學界人士實名反對羅金的「陰謀論」,稱現有的科學證據表明,新冠病毒來源於動物而非人造。
該文章刊發兩天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病毒學家拉斯穆森博士在社交媒體上指出,羅金對武漢病毒所實驗室有「安全風險」的指控「極其模糊」,其文章中引用的美國國務院電報並沒有指出病毒實驗的明確風險。
(圖說:拉斯穆森與金德拉楚克在社交媒體上互動,後者發布表情包,指記者忽略真正的病毒學研究,而是通過2年前的國務院電訊寫文章。)
同樣在16日,美國猶他州州立大學醫學院的病毒學家戈德斯坦因博士也在社交媒體上指責羅金的文章依賴於「沒有支撐的含沙射影」,有「多個重大的科學漏洞」,文章還嚴重缺乏病毒學家的說法。對此,羅金回應稱,戈德斯坦因「不懂記者的工作」,稱自己對話過多位科學家(包括病毒學家),只是沒有將他們的說法寫進文章。
4月17日,加拿大曼尼託巴大學病毒病理學副教授金德拉楚克博士在《福布斯》網站發文,再次駁斥了羅金關於「病毒人造論」的指控,指出目前並無科學依據表明新冠病毒是從實驗室洩漏的。
對於金德拉楚克博士要求公開「國務院電報」內容的聲音,羅金表示拒絕。
此外,「灰色地帶」報導還指出,羅金的評論文章引用的唯一一名「科學研究者」是一名就職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反華活動人士,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網絡媒體和當代政治,並非病毒學、醫學或公共衛生專家。
羅金還在文章中提及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有關中華馬蹄蝠攜帶的冠狀病毒的研究項目,並聲稱美國政府早在2014年便暫停對此類「功能獲得性研究」的撥款,並引用《自然》期刊2015年發表的文章予以支撐。但被羅金引用的《自然》期刊上有關實驗風險的文章,實際上針對的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領導的一項傳染病研究,該團隊10名研究人員都來自美國的大學,石正麗只是13名合著者之一。
(圖說:2020年3月,《自然》網站在2015年發表的文章前增加了說明。)
而躺槍的《自然》期刊也表明了態度——3月20日,《自然》網站編輯在這篇發表於2015年的《人工合成病毒引發有關高風險研究的辯論》前增加了一段話:「我們注意到,這篇論文被用以支撐未經證實的』新冠病毒人造論』。但沒有證據表明人造論的真實性,科學家們認為,冠狀病毒最有可能來源於動物。」
「灰色地帶」指出,美國媒體上首次出現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陰謀論」,是在今年一月底右翼報紙《華盛頓時報》上刊發的一篇文章,但彼時只在中國國內爆發的疫情尚未波及美國,少有公眾對此展開討論,而美國媒體界和科學界都對陰謀論持反對態度。
2月19日,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一封由來自8國的27名公共衛生專家籤署的公開信,聲援中國抗疫的醫護人員、公共衛生工作者和科學家,對「新冠病毒人造陰謀論」表示譴責,並表示,「至今的科學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能夠得出新冠病毒起源於野生動物的結論。」
3月17日,《自然》醫學期刊發表的一篇論文回顧了從基因組數據分析推斷出的新冠病毒起源,稱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並非實驗室構建、也非人為改造的病毒。該論文作者包括美國「病毒獵手」、著名病毒學家伊安·利普金。
報導稱,到了4月,面臨著早期防疫不力導致的流行病大爆發,川普政府採取了轉移注意力的「甩鍋」策略,致使「新冠病毒人造論」沉渣泛起,從相對小眾的媒體圈和醫學圈子被推向了大眾視野。
(圖說:紐約新澤西州的一座新冠病毒檢測點,截至4月26日,美國因感染新冠病毒累計病亡數超過53000例。圖/The New York Times)
「灰色地帶」將川普政府引導「新冠病毒人造論」的做法稱之為「針對中國的輿論戰爭」,將當下的陰謀論比作小布希政府在發動伊拉克戰爭前鼓吹的「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論調,並將喬什·羅金比作當年《紐約時報》的記者朱迪思·米勒。米勒為《紐約時報》所做的一些伊拉克報導後來被證實「消息源不準確」,她本人也在2005年因拒絕透露採訪線人而被認定「藐視法庭」,被判處18個月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