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江蘇無錫,一名拍攝寫真的女孩不慎跌落到蓄水池水溝內。等待救援時,女孩問媽媽幾點了,媽媽說12點40分,女孩哭喊:「我還要回去寫作文呢!」(5月31日中青網)
這並非孩子的「職業精神」多麼優秀,而是小小年紀已經形成了作業焦慮,這種焦慮甚至會把生命安全、親人的擔心都放到了後面。更讓人擔心的是,這不是孤例。
3月5日,福建莆田多輛電動車著火,引燃一輛轎車。消防員及時趕到救火,現場傳出一名小孩的聲聲吶喊:「叔叔!能幫我把後面的作業拿出來嗎?」;今年2月,有人在機場遺失寒假作業,並投訴機場。@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也是祭出大招:各位旅客,如果您不慎將寒假作業遺失在機場內或機艙內,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第一時間內幫您找回;去年11月,成都一名派出所民警加完班搭乘計程車回家,發現後排座位上有一遺落的小書包。他當即請司機調轉車頭回派出所,根據課本上的名字,通過各種渠道查詢到小主人,並為其深夜送到家中。看來這也是一個對孩子作業深有感觸的家長。
在這些新聞中,網友們的留言多以調侃對之——明天老師問:你作文為啥沒寫!答:我掉井裡了!老師:你繼續編;「可能是借了喜歡的女同學的作業抄,怕給人燒了哈」;「飽受作業的毒害,但還是要保護作業」……並非網友們不疼孩子們,反而是太疼孩子們了,才表現出這種形式的無奈。
2013年9月,教育部的《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再次徵求意見,其中備受關注的第四條「小學生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修改為「減少作業」:即一至三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四至六年級要將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1小時之內。至今《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千呼萬喚不出來,一至三年級書面家庭作業仍是我行我素。而一些學校的素質教育又淪為技藝培訓的套路。
按照教育規律,在小學階段成才教育不是主要的,學會做人的教育才是主要的。一項專業調研顯示,父母如果過於看重孩子的學業成績和課外榮譽,而忽視了對人與人之間的友善、正直的重視,會傷害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以及生活滿意度。相反,如果父母把人際之間的友善、正直看得比成績更重,或者持平,孩子則顯示出更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和更好的學業成就。
如果孩子不管什麼事,只關心自己的作業,而根本想不到生命安全親友擔心等更重要的事,這樣的孩子即使學習再好,誰能保證將來會不會成為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如果家長和老師對孩子作業的態度大於對孩子做人素質的要求,這到底是愛孩子還是誤孩子?
5月31日,最高檢未檢辦副主任史衛忠透露稱,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提請批准逮捕的校園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988人,經審查批准逮捕1180人;受理移送審查起訴3911人,經審查起訴2449人。而不夠受理條件的校園凌辱更是時常發生。這不能不說與生命教育、親情友情教育的不足有關。
我們不希望看到兒童安全的意外事件,但如果不得不看到,我們更希望聽到的是:「媽媽,不用擔心,我在水溝裡沒事」,「叔叔,注意安全」,「叔叔,不用太著急,作業本丟了就丟了吧」。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