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中 的ESG思考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中 的ESG思考

作者: 孫明春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在軟硬體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人工智慧產業在全球快速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在給人類帶來效率提升、福利改善的同時,也帶來諸多挑戰,例如衝擊就業、加劇不平等、侵犯個人隱私、濫用數據等,甚至令人類深陷道德和倫理困境。因此,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早期階段,需高度重視相關議題,做前瞻性規劃,致力發展「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令技術進步服務於公眾福祉的改善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在全球範圍內,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學術界和企業界紛紛推出關於人工智慧道德規範和倫理標準的指引與倡議。中國政府也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倫理風險分析報告》等報告,以應對人工智慧技術應用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雖然各界已就人工智慧倫理原則的重要性達成共識,但具體法規、政策的制定仍處於研究探索階段。

發展「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是全社會的課題,需要政府、商界、學界及所有利益相關方共擔責任,協力推動。作為技術應用與推廣的主體,企業負有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特別是在現階段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的情況下,企業的自律自治尤為重要。

企業應將ESG理念融入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的各個環節,識別其中的環境(E)、社會(S)和公司治理(G)方面的風險與機遇,建立相關的政策、制度和措施,確保技術向善。

在環境領域(E),一方面,人工智慧技術可通過改善氣候數據模型、提高交通效率、優化能源使用、創新低碳材料等多方面幫助人類治理汙染和應對氣候變化;另一方面,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將產生大量電子廢料,增加能源消耗,給環境帶來壓力。雖然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對環境的整體影響尚未有定論,但企業應秉持綠色發展理念,趨利避害,儘可能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綠色應用,降低其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在社會領域(S),人工智慧技術的廣泛應用有可能引發失業、隱私洩露、偏見和歧視、安全隱患、道德倫理失範等社會問題。例如,人工智慧技術將令部分人力工作被自動化取代,使部分勞動者面臨永久性失業,加劇貧富差距;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可能加深對性別、種族、民族、宗教、健康狀況等方面的歧視性待遇,加劇社會不平等;人工智慧的發展還給系統安全、數據安全、技術安全帶來新挑戰。人工智慧的高度發展還將涉及更深層次的倫理問題,比如高度智能的機器人背離設計初衷對人類造成危害、人體植入晶片和腦機接口等涉及到的人體實驗技術的潛在風險和倫理悖論等。為降低隱患,作為設計者,企業應將「安全可控」作為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和設計的首要原則;作為使用者,企業有責任了解人工智慧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各類安全隱患,審慎評估並慎重選用人工智慧技術。

在公司治理領域(G),面對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就業、隱私保護、安全、倫理及環境等各方面挑戰,企業應將以上問題納入公司治理框架(如在董事會層面設立「人工智慧倫理委員會」等),評估潛在風險,及時採取應對措施,確保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以人為本」。

(作者系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中的ESG思考丨明言ESG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在軟硬體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人工智慧產業在全球快速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在給人類帶來效率提升、福利改善的同時,也帶來諸多挑戰,例如衝擊就業、加劇不平等、侵犯個人隱私、濫用數據等,甚至令人類深陷道德和倫理困境。
  • 人工智慧產業加速發展 應用前景廣闊
    人工智慧是引領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各國紛紛出臺相關政策舉措,力促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與傳統經濟融合,助推人工智慧產業加速發展。
  • 蘇州工業園區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背景
    2019 年,園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2743 億元,同比增 長6%,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四連冠,在國家高新區考評中綜合排名上升至第五位。2017 年,為打造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人工智慧產業集聚高地,園區在全國率先出臺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圍繞提升高端產業集聚力、加快成果轉化應用、建設公共開放平臺、布局終端智能應用、優化產業生態環境等多方面提出具體目標任務。
  • 人工智慧產業迎重要關鍵期 產業發展前景如何?
    12月12日消息:「十四五」將至,我國人工智慧產業迎來重要關鍵期,將迎來那些技術突破,產業發展前景如何?近日,在建投書局舉辦的「JIC講堂·科技投資系列」活動上,上海紐約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學術休假)、亞馬遜雲服務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張崢與《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輯吳晨,以「人工智慧產業的未來與挑戰」為主題,為現場和在線觀看直播的各界觀眾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當今,新一代人工智慧正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能,並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 正略諮詢:透視人工智慧的產業格局與發展機遇
    這些都表明,人工智慧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新曙光。據Gartner預測,2022年,人工智慧驅動的商業價值將高達3.9萬億美元。中國智能經濟時代的全新產業版圖已經初步顯現,人工智慧技術正在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商業落地」已成為人工智慧發展的主旋律。人工智慧是全國各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競爭高地,各地均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投注巨大的資源加以支持。
  • 張敬華調研軟體和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鄒偉)12月2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專題調研軟體和人工智慧產業鏈強鏈補鏈有關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要求,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加快推動軟體和人工智慧產業自主可控、高質量發展,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為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撐。調研中,張敬華來到江北新區規劃展覽館、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南京安元科技公司,了解新區產業布局、產業人才培養、軟體企業發展等情況。
  • 2019-2020年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深度報告
    初期國內政策偏重網際網路領域,行業發展追求速度,資金投向追捧 易於變現的終端應用。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較為「浮躁」,導致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大、 見效慢的基礎層創新被市場忽略。「頭重腳輕」的發展態勢導致我國依賴國外開發工具、 基礎器件等問題,不利於我國人工智慧生態的布局和產業的長期發展。短期來看,應用終 端領域投資產出明顯,但其難以成為引導未來經濟變革的核心驅動力。
  • 重慶市人工智慧職教集團2020年會暨人工智慧時代產業發展與IT人才
    融合·共贏·創新·發展重慶市人工智慧職教集團2020年會暨人工智慧時代產業發展與IT人才需求論壇在重慶科創職業學院舉行12月11日上午,重慶市人工智慧職教集團2020年會暨人工智慧時代產業發展與IT人才需求論壇在重慶科創職業學院隆重舉行
  • 助推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寒武紀布局多元戰略
    (原標題:助推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寒武紀布局多元戰略)
  • 上海交通大學校友會成立人工智慧分會並舉行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高峰...
    1月1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校友會人工智慧分會成立大會暨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陳瑞球樓100號報告廳舉行。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安勝,黨委常委、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毛軍發,人工智慧產業及相關領域校友代表、學校校友會、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人工智慧研究院等相關部門及院系師生代表共近500人出席會議。
  • 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聚焦AI前沿領域
    人工智慧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深刻地影響著整個市場和產業格局。「2019人民網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於2019年8月9日在廈門隆重舉行,本次高峰論壇由工信部、網信辦、公安部指導,人民網、廈門市工信局主辦,人民創投、廈門市湖裡區工信局承辦。
  • 人工智慧正從AI產業化向產業AI化發展 發展之前亟需解決生態問題
    打開APP 人工智慧正從AI產業化向產業AI化發展 發展之前亟需解決生態問題 guoyj 發表於 2019-12-03 09:03:27
  • 中美兩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全面解讀:中國需加強人工智慧人才培養
    騰訊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報告《中美兩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全面解讀》指出,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儲備方面具有優勢,中國應加強相關人才的培養。   《中美兩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全面解讀》顯示,到2017年6月,美國有1078家人工智慧企業,員工數量為78700名;中國有592家人工智慧企業,員工數量為39200名。
  • IEEE Fellow 蔡自興教授:人工智慧產業化的戰略思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9/391634.htm  在首日的OFweek(第二屆)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大會主論壇上,IEEE Fellow 、國際導航與運動控制科學院院士、紐約科學院院士蔡自興教授為現場嘉賓發表了以「人工智慧產業化的戰略思考」為主題的精彩演講,針對我國新階段的人工智慧如何產業化進行了具體探討
  • 騰訊研究院發布《中美兩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全面解讀》:中國AI產業...
    雖然美國和中國都在國家層面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研發促進機制,整體推進人工智慧發展。但在應用系統中,美國走的較遠,已經開始將AI裝備到軍事領域。美國在人工智慧基礎研究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中國在基礎算法和理論研究方面和美國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 積攢內力,上海馬橋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重點發展「四智」產業
    兩個月後,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推進上海馬橋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提出要匯集全球先進的城市發展理念和科技元素,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技術主導權的人工智慧特色產業集群,創建「智生產、智生活、智生態」的產城共生家園,成為特色主導產業推動區域整體開發的創新試驗區。
  • 人工智慧的創新發展與社會影響
    學習、思考、決策和行動等能力。很顯然,在當下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的歷史浪潮中如何選擇中國路徑特別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探討。因此,本報告最後就我國人工智慧發展態勢、存在問題和對策建議也進行了闡述。五、我國人工智慧的發展態勢與思考我國當前人工智慧發展的總體態勢良好。中國信通院聯合高德納諮詢公司(Gartner)於2018年9月發布的《2018世界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藍皮書》報告統計,我國(不含港澳臺地區)人工智慧企業總數位列全球第二(1040家),僅次於美國(2039家)。
  • 界面·召集令|2020年度人工智慧產業峰會
    在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的進程中,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並滲透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人工智慧等科技正在快速發展,隨著中央對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作出部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已經成為產業升級進化的重要引領力量之一,正在為我國經濟高質量增長創造更多新機遇。
  • 第二屆光谷國際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論壇盛大舉行!
    7月6日,第二屆光谷國際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論壇,主題為人工智慧與精準教學,在光谷凱悅酒店隆重召開,來自政府、企業、高校、投資機構、光谷創業圈、新聞媒體等200餘位嘉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此次
  • 人工智慧驅動產業升級的三種模式
    對新興產業領域而言,以各種基於人工智慧的場景應用為牽引,通過「智聯網+」的融合效應,孵化和湧現出全新的產業運行模式,有助於催生新業態,實現顛覆式創新。當前基於人工智慧的自動駕駛技術,正在催生一系列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改變現有的汽車產業發展路徑。在人工智慧的實際應用領域,我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人工智慧在各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