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人才是關鍵;驅動產業轉型升級,人才是引擎。
過去的一年,對於全市人才工作來說,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對「雙招雙引」的艱巨任務,面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市委、市政府將「雙招雙引」作為「一號工程」,舉全市之力推進。市委書記佘春明同志多次對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並就人才公寓建設、子女入學、配偶隨調等具體問題提出要求,全市上下齊抓招才的認識更深、尊才重才的氛圍更濃。
雙進啟動部署會議
這一年,全市人才工作以萬名大學生、千名碩博士進濱州「雙進」工程為統領,亮點頻出、活動不斷,人才總量不斷增加,創業創新活力不斷增強,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這一年,密集出臺多項重磅政策,著力構建更具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
人才是城市的未來和活力之源,政策則是「撬動」人才的有力槓桿,是吸引人才的「敲門磚」。
濱籍人才回鄉交流會
一年來,我市牢牢抓住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這個根本,積極推動政策創新,先後制定出臺了高質量「雙招雙引」二十條、開展「雙進」工作的《實施意見》2個綜合性政策,以及引進高層次人才操作規程、人才醫療保健、大學生生活和租房補貼、碩博士購房補助、引才工作站等15個配套性文件和操作細則,貫穿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激勵、服務全過程,涵蓋實訓、就業、創業、生活、購房各方面,構築起了較為完備的政策體系,形成了強有力的「政策磁場」。比如,重獎高端產業領軍人才,對入選國家重點人才工程、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的,分別給予專家200萬元、100萬元補助,其中創業類的再提高20%;加大基礎人才支持力度,對來濱企業工作或自主創業的博士、碩士、本科生,每月分別給予5000元、2000元、1000元的生活、租房補助,連續發放3年;同時,對來濱首次購房的博士、碩士,再分別給予20萬元、5萬元的購房補助,等等。力度空前的政策體系,讓更多人才享受到最大的政策紅利,也得到了廣大人才的由衷點讚。
這一年,全方位構築引才平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集聚人才。
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雙輪驅動」,著力構建「雙向互動」的引才平臺,拓寬人才引進渠道。
2019:渤海英才·博士故鄉行
人才項目籤約
主動「請進來」對接合作。舉辦「2019:渤海英才博士故鄉行」活動,邀請海內外70多名專家學者、500多名碩博士和大學生參加,推介政策、洽談合作。開展山東省「高層次人才魯西行」濱州專場活動,舉辦山東省高層次人才發展促進會現代農業專委會年會,分產業組織專家與我市企業開展人才項目對接。以省級以上重點人才項目申報為抓手集聚領軍人才,培養入選和全職引進省級及以上人才工程39人,同比增長21.9%。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過項目合作、短期兼職等方式,柔性引進省級及以上領軍人才同比增長15%。
積極「走出去」宣傳推介。舉辦「贏在濱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首次在濟南、北京、上海、濱州四地設立分賽區,面向全國遴選高科技項目、高層次人才,已落地項目10個,確定落地19個,正在對接、有落地意向的21個。開展「萬名大學生進濱州」高校行活動,自10月開始,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等26所重點高校開展招聘活動。曾曉黎、潘青等市領導分別帶隊赴齊魯工業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宣講政策。今年以來,市、縣兩級舉辦各類招才活動130餘場,近11000名本科以上大學生成為「新濱州人」,其中碩博士接近1500人,分別約是去年的1.9倍、2.8倍。
「贏在濱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決賽籤約儀式
贏在濱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專家與企業對接
這一年,積極完善人才引育機制,培育人才發展新高度。
校地戰略合作洽談會
對外,建立多元化引才機制。注重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主動對接高端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與中智(山東)、智聯招聘(山東)等建立合作關係,用專業化方式助力引才。用好高層次人才編制「蓄水池」,組織事業單位通過面試評議方式一次性引進聘碩博士245人,選調濱籍在外工作人員14人。加強與高校溝通合作,與全國20多所高校合作成立校地戰略合作聯盟,在山東大學、江南大學、東華大學等11所高校設立「引才工作站」,建立引才長效機制。
對內,完善人才梯次培育機制。以實施「渤海英才」培育工程為載體,評選「渤海英才·傑出貢獻專家」33名,「渤海英才·N十佳」優秀人才140名,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突出貢獻技師等實用型、技能型人才130名,著力構建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後備人才等合理分布的梯次結構,培養儲備一批助推產業發展的生力軍。鼓勵支持用人單位選派優秀人才外出進修培訓,2019年為59名外出進修人才發放補助130餘萬元。
校地聯盟成立
這一年,著力在服務和保障上下功夫,全力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
水積而魚聚,林茂而鳥集。良好的環境是吸引凝聚優秀人才的關鍵要素。一年來,我市用心用情做好企業和人才服務工作,努力讓人才紮根濱州、企業安心發展。2019年,市級財政兌現人才和用人單位獎勵3400餘萬元。
濱州高層次人才項目對接大會
最大力度為人才發展賦能解憂。為便於人才享受各項政策,本著實用、簡明的原則,專門制定了《人才政策指南》,明確政策內容、主管部門等,在市級媒體公開發布,打通人才政策落實「最後一公裡」。同時,暢通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發放「渤海英才服務卡」,為人才提供24個方面的精細化服務事項。建立黨委聯繫服務專家、人才服務專員、健康查體、休假等常態化服務制度,不斷提升人才發展環境,吸引各方人才來濱創新創業。
最大力度為企業發展引才助力。制定出臺《組織部門服務企業發展十項承諾》,每季度開展一次企業人才需求調查,並通過相關高校網站、專業招聘網站等平臺和我市在外「引才工作站」發布。選取「十強」產業骨幹企業,開展「百企引智」示範引領行動,建立服務企業「直通車」制度,推進市縣部門與企業信息直通、政策直達。利用「渤海英才博士故鄉行」「海納工程出彩濱州」等活動載體,先後組織1100餘家次企業參與招才活動,幫助企業引才5600餘人,為企業引才發放補助1600餘萬元。
數據詮釋著底蘊與活力,成績彰顯著拼搏與進取。成績的背後,折射出的是全市上下深入實施人才強市發展戰略、打造人才高地的不懈努力,是廣大人才擼起袖子加油幹的身影,是新時代奮鬥者揮灑汗水勇向前的足跡……在人才強市戰略的推動下,濱州以海納百川的胸懷、開放包容的氣度,聚天下英才、融世界智力。今日的濱州,正成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成就夢想的優選之地。
回顧2019,共同奮鬥、碩果纍纍。展望2020,蓄勢待發、信心滿滿。下一步,我市將聚焦「十強」產業發展需求,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探索推出一批有力度、突破大的政策措施,深入實施萬名大學生、千名碩博士進濱州「雙進」工程,多維度發力、多路徑創新、多措施突破,全面提升招才引智工作精準度,為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集聚人才,用人才優勢匯聚起推動「富強濱州」建設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