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意外與驚喜並存。很多名校在多地出現了斷檔現象,其中以廈門大學最為嚴重,中南大學、山東大學、香港地區的大學等排名及分數在各地區降幅較大。
這種「大小年」現象讓部分考生收穫了意外之喜,但也讓更多的考生感到不解和失落。
廈門大學是老牌985了,往年在各地沒有650分(理科)想都不要想,但今年一位考生卻以407分(超本科線5分)的成績喜提廈大,讓無數考生羨慕得不要不要的。
據悉,這位考生報考的是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該校屬於廈門大學全資所有,學生修滿學分後,獲得的畢業證書與廈門大學本部完全一致。不知這位考生在得知錄取結果時,心裡是一番什麼樣的喜悅。
眾所周知,河南作為高考大省,歷年來高考競爭之激烈超過了大多數省份。對於很多河南考生來說,能考上一所211就很不錯了,更不要說985了。
有一位河南考生以639分(僅比投檔線611分超了28分)而撿漏中南大學。要知道,今年河南一批次分數線比2019年上漲了42分,而且河南今年600+的學生達到4萬多名,就連國家專項也要650多分。
這位考生抱著隨便衝一衝的想法,第一志願選擇了中南大學,當時根本就沒報什麼希望。誰知卻被這個幸運彩蛋意外砸中,這種被幸福砸暈是什麼感覺?
除了中南大學,今年在河南還出現了不少的斷檔大學,比如理科有:西交利物浦大學、揚州大學、西南大學(榮昌校區)、北京林業大學;文科有:北京石油、北外、北語、西交利物浦等。
在河北也有斷檔現象。以北京交通大學(威海校區)為例,2019年理科投檔分數594分,排名19433,而2020投檔分數則為592分,排名降至36906。雖然分數相差不大,但排名卻相差1.7萬多名。
不僅如此,讓考生感到更最幸福的是,今年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竟然出現了斷崖式下降。一位河北理科考生僅435分,超本科線20分,本來報民辦二本都傷腦筋成績,竟然讓他在「妄想」中被北師港浸大錄取,成為撿漏大軍中幸運的一員。
再來看看黑龍江,這裡羅列部分高校今年的錄取分數以及與去年的分數差值,大家可以從中了解一二。
理工類:
中國計量大學:479,-93;中南林業科技大學:456,-85;溫州肯恩大學:458,-68;
北京工業:538,-66;北京語言:542,-57;東華理工大學:486,-52;蘇州大學:553,-49;東北林大(聯辦):488,-43;北京體育:533,-42……
文史類:
北京林業大學:512,-70;江南大學:508,-70;西南財經大學:532,-68;寧波諾丁漢:494,-61;北京外國語:575,-44;溫州肯恩大學:488,-44;安徽師範:514,-34;大連民族:514,-31;成都中醫藥大學:534,-30……
今年不僅在一批次有大量機會,而且在提前批也能撿大漏。提前批作為0批次招生形式,一直為對某所大學或專業情有獨鐘的學生所喜愛,所以填好提前批,往往能讓理想照進現實。
我們來看看中國兩所著名985今年的提前批錄取情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提前批:
北航在很多考生心目中無疑是理想的象牙塔,歷年為優質生源所追捧。正是因為該校「」威懾力」太強,加之本科提前批的招生人數有限,競爭一直非常激烈。
但今年抱著這樣想法的人就「吃虧」了。在貴州,就是因為這樣想的考生太多,大家紛紛把目標瞄向了其她高校,反而讓一位僅534分的考生撿了漏。534分,可是比去年足足低了將近100分啊。以一分壓倒1000人計算,這100分將壓倒多少人?這次撿漏,能讓這位考生至少少奮鬥10年。
廈門大學提前批:
同樣的,廈大一直以來都是很多高考學子們追求的理想大學。廈大不僅地理位置好,而且其會計、經濟類專業一直領先全國。令人意外的是,今年廈大提前批在江蘇遭遇斷檔:文科投檔線最低只需367分,理科最低只需365分。
江蘇高考不同於其他省市,總分只有480,之所以說廈大提前批分數在江蘇斷檔,大家看看在江蘇另外兩所211大學的錄取線就明白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的分數線都是385分,她們竟然比廈門大學的投檔線還多出20分。
今年斷檔現象在多個省市出現,這裡就不再一一例舉了。「大小年」讓膽大的考生賺笑了,保守的考生腸子都悔青了。然而,不管怎麼說,在錄取規則下,這就是高考,這也是人生。
今年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小編認為主要是緣於以下原因:
1.疫情帶來的影響。
今年由於新冠疫情,讓部分地區的高校招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比如說香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以往深受內地學生喜歡的大學,在今年的招生錄取中明顯不同於往日。以香港大學為例,前些年有不少的狀元都會選擇該校,然而近年來已經連續數年沒有狀元報考了,尤其是今年,不要說狀元,就是那些榜眼、探花也甚至選擇港大,而是把目光放在了省內優質985。
2.新高考改革無前例可循。
繼浙江、上海之後,今年北京、山東、海南、天津等省市也開始實施新高考改革。改革帶來的不僅是對選科的影響,還有面對高考志願填報無參考數據的現實。
沒有往年的數據參考,學生就只能依據新高考改革之前的情況來衡量。但由於考生普遍存在滑檔的擔憂,很多考生在填報志願時都很謹慎,不敢輕易選報好的大學。當這種想法的考生多了的時候,漏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3.高校投放的招生計劃太少。
一般說來,優質高校在各省投放的招生計劃都比較少,加上這些高校歷年的招收分數居高不下,這讓部分考生在謹慎的心態下選擇了迴避。
還是以廈大為例,今年該校面向青海省理科的提前批投入了6個招生計劃,然而居然只有一個學生填報該校。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位考生只有476分!這個驚喜,這個意外,碎掉了一地下巴。
廈大錄取分數夠低了吧,可同樣位列985名校的中南大學居然比廈大還要低21分,只需要455分就能讓青海的考生夢圓中南大學。這個結果出來後,不知會讓多少考生嘆惋和失眠。
寫在後面:
自從實行平行志願以來,這種因斷檔被稱為「大小年」的現象,已經消失了多年,但今年卻是意外地又出現了。斷檔現象在多省出現,讓很多考生在無意中撿了大漏的同時,也刷新了大家對高考志願填報重要性的認知。
以後還會有類似的漏可撿嗎?小編以為,隨著高考志願填報越來越成熟,這種「大小年」的情況不會長期存在。畢竟平行志願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讓每個學生浪費分數,儘可能地實現高考成績的最優化。
如果要說這種斷檔現象還會發生的話,多半也是由於新高考改革。目前全國僅有6個省市實施了新高考改革,以後還有25個省市將陸續跟進。每一次改革總會蘊藏著新的機會,尤其是對於首年實施改革的省市,由於參考數據的缺失和考生的謹慎心理,仍會在一些優質名校出現撿漏的情況。
作為還未實施新高考改革省份的學生及家長,不管現在是讀高中還是初中,一定要多留一個心眼,平時多作了解,多作準備,說不定下一個漏就屬於你。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