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通車]職業教育為折翼天使打開一扇窗

2020-12-11 新華教育

  這是一群折翼的「天使」。有的看不見「雪化後的那片鵝黃、新鮮初放芽的綠」,有的聽不到「燕在梁間呢喃」,有的不知何謂「人間四月天」。

  可是,愛、暖、希望一直都在。多年來,安徽省亳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幫助殘障學生掌握一技之長,助力特殊群體孩子終身發展。

  培技以就業,融入社會生活

  開闊的大教室裡,近80臺縫紉桌順次擺放,形成了一個小車間。這是亳州特教學校服裝專業的實訓場,聽障學生正在裡面縫製衣料,一個個針腳從縫紉機下走過。技術指導教師黃超華說:「他們善於動作模仿,對標準化的學習接受能力很強。由於聽力障礙,做事也會更專注。實操課上,學生製作了帽子、包、工作裙、旗袍、褲子等,其中演出服16套、床上用品120套。」

  亳州特教學校成立於1959年,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特教學校之一,現有25個教學班,在校生490人。剪紙裝裱專業是學校的龍頭專業,極具亳州地方文化色彩。目前,學校的剪紙作品種類達200多種,年產量上萬幅,在各類比賽中成績斐然。作品不僅作為亳州市的旅遊文化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還成為市委、市政府的外事禮品,交流到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學校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開設了計算機、服裝製作與生產管理、工藝美術等3個專業,增設茶藝、書法、按摩、計算機等課程。

  盲人推拿按摩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年年達百分之百,有效解決了皖北盲人就業問題;學校和市區周邊服裝廠進行了校企合作,輸送服裝製作專業畢業生近120人,每年寒暑假組織學生到服裝廠學習實踐,實訓期間享有報酬。

  培智以自立,減輕家庭負擔

  「老師,前天我和孩子的爸爸加班很晚,孩子一人被反鎖在家,回到家,發現孩子餓得直哭,看著他無助的眼神,我真恨自己無能……」學生家長的哭訴,讓在場的教師為之動容。歷年培智生畢業即回歸家庭,大多不能就業,成為家庭負擔。

  如何才能培養智障學生的自理、自立能力,真正為家長排憂解難?

  今年秋天,學校開設了烹飪課,每天兩節課,每周10節課,配備一名專業烹飪教師。課堂上,烹飪教師李恆芝手把手地教授培智生做「宮保雞丁」「紅燒排骨」等基礎菜品。學生們熱情高漲,在實踐中認識了瓜果蔬菜、烹飪材料、廚具的種類及使用,在動手操作中學會了清洗、切菜、調味、開火、翻炒、收汁、擺盤等。

  學校還開設了烘焙和家政課。烘焙課上,西點教師帶領學生打雞蛋、放糖、稱面、量油……製作出了甜甜圈、麵包、蛋撻、紙杯蛋糕、餅乾、棗糕等甜品。今年中秋,學校發動職訓班的聾生與智障生,製作了2316個月餅,並以班級為單位逐生派發。

  能夠做熟飯、炒好菜、幹家務,成為家裡的好幫手,這些看似簡單的技能卻是智障學生「考清華、北大」級別的學習難度,也飽含了家長最迫切的希望。

  培德以互助,實現自我價值

  「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看看。」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聽力障礙者逐步走出家門,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然而,景區內適合他們的公共設施、手語解說資源等嚴重匱乏,為特殊群體提供的專業旅遊服務幾乎空白。

  2018年3月,學校成立了愛德基金會手語文化推廣小組,制定了詳細的項目實施計劃,為期3年,其中就包括以本地著名景點為載體,拍攝手語講解視頻。

  拍攝前,學校通過實地參觀、開展歷史講座、手語講解文字稿商討會等多種形式幫助參加活動的12名聽障學生了解景點的歷史背景、典故、發展與作用等;拍攝當天,教師葉青擔任總導演,尋找最佳拍攝角度,設計視頻架構,趙慶春、周鳳榮等教師進行實時手語指導,糾正學生手語表達;後期,項目組成員以座談會形式開展視頻修校工作,逐字逐句對視頻內容進行斟酌。目前,學校已順利完成《華祖庵》《曹操運兵道》手語講解視頻的製作。

  聽障學生小雅表示:「參加了手語景點講解視頻的拍攝,不僅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開拓了視野,而且對通用手語也有了新認識。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成為回報社會的有用之材。」

  今年,學校成立了趙慶春(特殊教育)首席專家工作室,完成人民教育出版社聾校數學新教材的編寫、審讀、試教工作以及教參編寫工作;開展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相關手語故事比賽及錄製活動;利用帶班時間,指導住校生研究無人機,嘗試航拍,用俯拍的角度記錄新校區的嶄新面貌;輻射帶動亳州市4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共同成長……

  「特殊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教育,教學生掌握一門實用技能比基礎文化課更重要,關乎學生走向社會後的生存與自理。」校長張立峰說,「特教學校就是要通過職業教育,為他們打開美好生活的一扇窗。」(記者 王志鵬 通訊員 孫雨瑞)

相關焦點

  • 職業教育為折翼天使打開一扇窗
    職業教育為折翼天使打開一扇窗——安徽亳州特教學校助力特殊群體孩子終身發展本報記者 王志鵬 通訊員 孫雨瑞這是一群折翼的「天使」。有的看不見「雪化後的那片鵝黃、新鮮初放芽的綠」,有的聽不到「燕在梁間呢喃」,有的不知何謂「人間四月天」。
  • 用愛守護折翼天使 傅家鎮中心小學舉行送教上門服務活動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魯中網12月18日訊(通訊員 徐愛卓)特殊教育是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教育公平得以實現的標誌。傅家鎮中心小學在吳濤校長,王新靜副校長的精心組織領導下,組建了特殊教育學生送教團隊,針對片區內的特殊學生,選派了傅家鎮中心小學的骨幹教師進行上門送教。
  • 情系殘障孩子 為折翼天使打開夢想之窗
    每一個殘障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雖然他們的身體並不完整,可他們的心中也綻放著小小的夢想。正是每個普通人平凡的夢想,編織成「中國夢」的偉大藍圖。也許這些殘障孩子的夢想沒有顏色、不甚清晰,但始終有一雙溫暖的手,為他們指引前路,為他們打開夢想之窗,為他們的夢想勾勒出美麗的線條。
  • 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
    黃驊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因為各種各樣的先天原因,在智力、感官、情緒、肢體、行為或言語等方面有別於其他的同齡孩子,他們被稱為「折翼的天使」。黃驊市特殊教育學校為他們築起「新家」,這裡的老師們不只教授某一學科,還承擔起看護學生生活起居、帶領學生運動康復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黃驊市特殊教育學校是一座公立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2012年建成投用。
  •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經常會聽到有人抱怨,自己好像什麼都不行,覺得生活對自己不公平,其實上帝在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十指尚有長短,人也不可能樣樣都擅長。再優秀的人也有他的短板,而再普通的人也有他的長處。
  • 關上一扇門,打開一扇窗
    最後一堂語文課結束了——該和教壇說再見了!回首35年的教學生涯,感慨良多,最想說的話是感恩——感恩學生,感恩學校,感恩同事,感恩家長,感恩教壇……——感恩教育教學中所有的遇見,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愉快還是痛苦。
  • 致敬: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
    致敬: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她(他)是語訓班老師她(他)是啟智班老師她(他)是啟音班老師他們教孩子們生活、學習他們教孩子們唱遊律動他們撫慰孩子們心理健康他們教孩子們融入社會……他們是特教人他們是一群在特校工作的普通人
  • 上帝為你關閉一扇門,必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上帝關上了門,卻給你開了一扇窗,這扇窗到底是以何種形式讓你看到的呢。打個比方,就拿我的母親來說吧,她的RP是遺傳性的,48歲的時候網脫手術失敗,至今雙目失明,連光感都沒有的,分不清白天黑夜那種。剛失明的時候,我的老媽一度就有輕生的念頭,這麼活著一點質量都沒有。這也許就是上帝關的一扇門吧。但是窗呢?這扇窗至少在當時一段時間內沒有發現。
  • 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你就得為自己打開一扇窗
    很早的時候,我就聽過這樣一句話:「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就會同時為你打開一扇窗。」最初覺得這句話說得真好,還蠻有詩意。那個時候也沒有細想,只是想上帝的心腸怎麼那麼好,那麼仁慈寬厚,替人們考慮得那麼周到,無論如何也要給你留一條活路,絕不會置你於死地,一時間感覺幸福滿滿,一副不需要努力奮鬥的樣子。後來不斷地從網絡上讀到這句話,而且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尤其在一些「雞湯文字」中更是屢見不鮮,幾乎就是常客。
  • 一扇窗,三條命!
    一扇窗,三條命!2019年6月19日廣州荔灣區一居民樓發生火災,由於防盜窗阻礙了逃生,一家三口被困火場,父母為保護孩子,用身體築起保護牆。結果火災造成1死2傷。母親在火災中遇難,父親和孩子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
  • 怎樣為孩子打開一扇窗認識世界找對興趣?褚君浩、張文宏這樣說
    今天(8月16日),「智能和戰疫」科學起跑線叢書(第一輯)新書首發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談及之所以主編《病菌簡史》分冊,是希望家長幫孩子打開一扇窗,讓孩子自己去認識這個世界。哪怕未來沒成就,這也沒關係,哪怕做好最普通、做最簡單的事,也是為社會做貢獻。」張文宏說。作為父親,他也曾試圖以個人的經歷來影響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長大之後當醫生,但最終孩子並不願意聽家長的。「我有兩個兒子,希望大兒子做醫生,但他選擇了AI大數據方面的工作,迄今小兒子還未拒絕當醫生。」
  • 蔡建偉老師:用愛呵護「折翼天使」 | 特教人物
    他們或聽不到,或看不見,或行動不便,或智力障礙……20年如一日,蔡建偉把特別的愛給了這些特殊的孩子們,用愛心和耐心為這些
  • 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一歲半時,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她失去了視力和聽力。緊接著,瞎和聾讓這位不到兩歲的孩子又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她再也看不見園子裡的薔薇花、爸爸媽媽的臉和自己的『綠色家園』;她再也聽不見鳥兒的啁啾、河水的流動和親人的話語……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寂靜將她包圍」。 面對命運的不公,她卻從未想過放棄。
  • 「理論學習小組幫我打開一扇窗」
    本報訊 記者鄒維榮報導:「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開展科研工作才能始終保持強大的精神動力……」6月15日雖是休息日,但駐京某研究所理論學習小組成員依然相約來到會議室,結合自身實際,學習討論習主席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
  • 劉學言 因材施教,為學生「打開一扇窗」
    於是,劉學言決定拋棄應試教育的路子,帶領學校向國際化教育的方向發展。然而,轉型之路並不容易。起初,力邁引進了《劍橋英語》和歐洲《Let's Go》學科英語課程,吸引了不少家長。但劉學言知道,要辦一所真正的國際化學校,這些課程還遠遠不夠。於是,他帶領團隊將北京知名的國際學校走了個遍,了解不同的課程體系和校園文化。
  • 【紅燭照丹心】覃小梅:為「折翼天使」插上「夢想的翅膀」
    【紅燭照丹心】覃小梅:為「折翼天使」插上「夢想的翅膀」 2020-09-07 1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來浙旅院外語系 為你打開一扇觀望世界的窗!
    這是一個外語的小世界,為你開啟一扇觀望世界的窗——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外語系位於杭州錢塘江畔的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外語系擁有高質量的專業、優質的師資、有趣的課堂接下來就帶你走進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外語系的課堂~01一、海外求學渠道多,碩博學歷佔比高外語系與韓國釜山外國語大學、順天鄉大學,日本長野大學、活水女子大學
  • 項城市:送教上門情暖「折翼天使」
    中明患有先天性身體殘缺,到了入學年齡卻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入校就讀,項城市特殊教育學校針對中明的情況,安排專人上門對進行教育 在項城市,還有100多名像中明一樣的「折翼天使」,為全面落實好教育扶貧政策,切實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項城市特殊教育學校建立殘疾兒童教育保障制度,完善適齡殘疾兒童「一生一案」,壓實責任,細化措施,定期為特殊孩子開展送教上門活動,用愛去溫暖這些折翼天使。
  • 為寧波當代藝術打開一扇窗
    一間畫廊展品②    為寧波的當代藝術留一份檔案。一間畫廊藝術總監、聯合創始人謝聰有一個為當代藝術做檔案的心願。他說:「作為藝術品流通的重要環節,畫廊自身就是一個業態歷史的見證者。」    用藝術的方式表達糾結與困惑    此次參展的八位藝術家年紀相似,大都是上世紀80年代出生,雖然閱歷有所不同,但是面對的卻是在相同的社會背景下無法言說的問題,他們用藝術的方式來表達這些糾結與困惑。
  • 金德凱頓國際幼稚園:高瞻課程為孩子打開主動性學習的一扇窗
    「以兒童為本,尊重孩子的天性和興趣,金德凱頓注重培養孩子們健康快樂、習慣優良、創新思維、國際視野等特質,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園長康志琴說。據康志琴介紹,金德凱頓將高瞻將課程理念結合本園實際情況,從而形成了金德凱頓辦園特色:小班教學、三教一保、半天外教浸入式英語、興趣大超市、生態園本課程。    在中文課程裡,孩子們每天都有著科學的一日生活作息:晨間問候、PDR計劃-工作-回顧、大小組活動、戶外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