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井岡文學】隨筆作品展《腳上的疤痕》

2021-02-12 井岡文學

作者簡介:張麗華,女,生於1969年2月,江西泰和縣澄江小學高級教師。熱愛文學,曾在《井岡山報》,《吉安晚報》、《江西廣播電視報》、《吉安教育》等報刊上公開發表幾十篇作品,業餘喜歡讀書看報,愛畫畫,會剪紙。多次獲徵文獎,曾獲省徵文一等獎。

 

散文

腳上的疤痕


張麗華(江西泰和)

我的小腿外側有一個三指寬的疤痕。記得是小時候長了一個大瘡留下的,童年在鄉下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長了瘡不能走路了,爺爺就摘了一片苦瓜葉揉軟了貼在瘡上面,苦瓜葉可以瀉火消炎,但是我的瘡又紅又腫又硬,貼了一點也不見效,時間久了,後來就化膿了,記得這個瘡從夏天爛到過年,過完年還沒有好。

我清楚地記得冬天穿長褲,褲子粘在糜爛的小腿上,分都分不開,每天早上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小心翼翼把褲子從傷口上撕開,有時用力重了把長好的皮又撕裂了,鮮血直流,不撕開來又不能走路,一走路褲子扯著傷口更加痛。我們小的時候,許多小朋友幾乎都會長大大小小的紅疙瘩,小的叫癤子,大的叫瘡。我長的那個更厲害叫蜂窩瘡,一般的瘡爛到最後只有一個窟窿,我的瘡爛了幾個像蜂窩一樣的窟窿,每個窟窿裡都有一根黃膿,看了很噁心,只有擠出了濃根才會好,時間久了爛掉了表皮,爛到了真皮裡面,於是就形成了一個閃光的疤痕。現在仔細看小腿外側像用刀削了一塊肉一樣,嚴重影響美觀,我很少穿短裙子,穿裙子就要穿絲襪,從不敢把小腿露出來,我是一個愛美的人,自己看著覺得醜,不想讓別人看。我的姐姐後脖子上也有一個這樣醜陋的疤痕,她更慘,據說爛到後來長了蛆,我媽媽幾次跟我講過,我聽一次心痛一次。

大妹妹一次有病,爺爺千方百計哄她去小鎮的醫療室看病,還買了幾顆糖她吃,她邊吃糖邊看醫生拿藥配藥,突然看見醫生用針筒裝藥水準備給她打針,大妹用百米衝刺的速度從醫療室跑了,年邁的爺爺拼命追怎麼也攆不到,藥費都付了,卻抓不到她來打針,最後拿了幾顆藥回來吃。我也有一次看病的經歷終生難忘,我頸脖子喉嚨這個部位長了一個大瘡,連飯也不能吞,這次引起了重視,媽媽帶我去小鎮醫療室看,醫生看了說要開刀,我媽媽是一個十分膽小又沒見識的人,醫生準備了一下,左手夾著消毒棉花,右手拿了一把手術刀,就在這時,我媽媽膽戰心驚地說:「醫生,這樣割一刀會不會割斷喉嚨?」醫生一聽氣得踢了我媽媽一腳,因為醫生雙手拿了器械,今天的手術他也可能第一次面對,這時媽媽的話讓他火冒三丈,恨不得用手打媽媽幾下,我弓著背趴在媽媽膝蓋上,地上放了一個木製的桶,桶比較淺有一個把,很像農村餵豬的那種有把的盆。我就像一隻待宰的羔羊,那時年紀小也不知道害怕,可能是長瘡痛得徹夜難眠實在難熬,也希望醫生快點幫我治好,後來醫生咬牙還是給我開了一刀,把瘡裡的膿血放掉,清理創口敷上藥棉,打了針吃了藥,慢慢就好了,由於治療及時,疤痕不明顯。小妹妹沒長過瘡,她腳環出也有一個疤痕,小妹妹才幾個月還不會講話,奶奶又要帶妹妹又要煮飯,只好把她放在灶門口取暖,因為天氣也冷,奶奶在灶臺上忙碌,剛走出幾步拿一隻水桶,小妹妹就尖叫起來,奶奶急忙跑過去,灶門口燃燒的稻草就燒到小妹妹腳上,奶奶嚇慌了,看見起了泡就吐一口痰拼命幫妹妹揉,就這樣細嫩的皮膚破了,後來感染了就留下疤痕。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身上沒有疤痕幾乎不可能,我一貫血熱老長癤子,一次臉上長滿了黃膿小癤子,彎腰低頭都不可以,整個頭都是痛的,幸好沒留下疤痕。體質好的人,不長癤子,但是要參加勞動呀,有的人切菜割到了手,有的人剁豬草剁到了手,還有的割稻子割到了手,都會留下疤痕,因為鄉下人受了一點刀傷從來不會去醫療室上藥,村裡缺醫少藥,家裡也沒錢醫治,以前的小孩割傷了手用一點菸葉或草藥敷一下就算了。農村的孩子像野草一樣自生自長,還有更慘的就是自生自滅,連飯也吃不飽的年代,誰還有時間來照顧小孩,大人整天在生產隊上工,像在前線打仗一樣拼命。

以前的小孩有爺爺奶奶帶的就已經很幸福了,我的手上沒有一個疤就說明我小時候沒幹過要拿刀的農活,我的童年是跟一幫男孩在一塊放牛,自由自在。我結婚之後,有一次媽媽發現我小腿上的疤痕,吃驚的地說:「你什麼時候留下一塊疤。」我面對媽媽無語。我斷了奶就跟爺爺睡,從我記事起就再也沒有跟媽媽睡過一床。吃喝拉撒都是爺爺管,夏天爺爺為我扇扇子。冬天為我暖被窩,瞌睡了抱我去睡覺,半夜小便,爺爺要為我點燈,我起來幾次,爺爺點幾次燈,從無怨言,那時沒電燈。爺爺一直照顧到我十歲,跟父親去灌溪讀四年級為止。

生在什麼年代就有一個什麼樣的童年,粗茶淡飯,飢餓貧困,缺醫少藥,沒有玩具零食,我們這代人能活下來就很好了,一個家庭老的老小的小,就媽媽一個人在隊裡上工,爺爺六十多歲還在隊裡的養豬場勞動,爸爸在外教書,我和姐姐對他很陌生,有一次爸爸回來,姐姐急忙告訴奶奶:「奶奶,我們家來客了!」鄰居聽到了,笑出了眼淚,到現在還有人拿這事當笑談。灰色的童年已經遠去,但是童年的苦難的經歷在我的心裡歷久彌新。

 

《井岡文學》徵稿啟事:

一、欄目設置:中、短篇小說、散文、詩歌、隨筆、文學評論、小小說、微型小說、隨筆、紀實、報告文學,書畫、攝影、小品、劇本等文學藝術作品;投稿郵箱:liang_lufeng@126.com,並請加微信號13970467096

二、各類文稿要求800字以上(詩歌20行以上),積極向上,內容健康、貼近生活,宣傳正能量,無政治敏感性問題,杜絕抄襲,文責自負。

三、投稿作品必須原創,拒絕任何平臺、網絡媒體發表過的作品。投稿作者請附作者簡介、作者近照2至3張給投稿郵箱。

四、打賞稿費80%歸作者,平臺收到打賞款後每月10日前微信支付給作者。被外刊轉載、使用稿件的稿費歸作者所有。

五、凡投稿本平臺作者稿件,著作權歸作者,使用管理權歸平臺,凡投稿作者視為默認本條款。

(特別聲明:《井岡文學》平臺刊發的稿件系原創作品,禁止任何媒體使用、轉載,如需使用、轉載,需經本平臺同意,並付資費,否則,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全球華語原創文學大展」 5萬作品競爭千萬版權
    自大展開始以來,網友投票、大眾評審、專家評委、選手拉票……一整套電視選秀節目常見的標準流程,紛紛出現於這樣一個文學作品徵集活動中。5萬作品競爭價值千萬版權金據"文學大展"組委會介紹,目前這項活動已經收到53000多部參展作品,規模之大前所未有。此次大展共設11大類型獎項,涵蓋了幾乎所有類型文學,每類型最高版權交易金高達30萬。
  • 濰坊高密:「高粱正紅」優秀作家文學作品展正式開展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8日訊11月6日上午,2020年紅高粱文化節在高密市紅高粱藝博園盛大開幕,由高密市圖書館具體承辦的「高粱正紅」高密籍優秀作家作品展正式開展。來自社會各界的文學愛好者齊聚展館,認真欣賞著一部部高密本土作家的優秀作品。
  • 文學作品的十三種體裁簡介
    第二種: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性的小故事。結構簡單,主要角色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無生物的擬人化,在簡單故事中隱寓一種道理。我國著名的寓言故事中有《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揠苗助長》等,外國的有《伊索寓言》《可雷洛夫寓言》等。
  • 隨筆小記:隨筆這一文體是一種偉大的發明
    隨筆這一文體應該被列為一種偉大的發明。它不需要什麼中心思想,不需要咬文嚼字,不需要推敲結構,而且很能直接表達情緒而不必用什麼飄渺而繁瑣的修辭手法。高興就寫高興,難過就寫難過,憤怒就寫憤怒。詩歌,散文,小說,這些是正統的文學體裁,每一個作品的創作都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然後如果成品不能被讀者接受,那就全都白費力氣。作者費那麼大功夫去雕琢一個作品為的就是能夠使作品對讀者造成普遍而廣泛的影響,如果壓根沒人搭理自己的作品,那對作者的打擊必然是很大的。
  • 請回答2020:湖北文理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舉辦第四屆學生作品展評會
    中國大學生網訊(通訊員陳小密 郭明傑)「電影名稱:請回答2020;開演時間19:00;展廳:北區八棟演播廳」12月4日晚,湖北文理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成功舉辦第四屆「光影青春」學生作品展評會頒獎典禮。歌曲《給電影人的情書》 陳今軻 攝 陳今軻 攝展評會總結了本年度的主要教學成就,現場頒發了學生優秀筆記、優秀廣告、優秀抗疫題材作品、優秀記者、最佳導演等近二十種獎項。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曹園春曉同學說:「雖然我只獲得廣播廣告類二等獎,但還是非常高興。
  • 廣西藝術學院師範美術80級同窗同學作品展——黃道鴻作品展
    1984年畢業於廣西藝術學院美術本科,文學學士學位,1976年6月參加工作。現為欽州市文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廣西文聯委員,廣西美協副主席,廣西「灕江畫派」促進會常務理事,廣西群文學會副會長、研究館員(正高),欽州市第三、第四屆政協常委,欽州市政協書畫院院長,欽州學院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欽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欽州市首批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 三個空間——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序列展之《物語系列》--趙臘梅水彩畫作品展
    「三個空間——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序列展」是學院為推動學科建設發展,提升教學科研水平,搭建展示交流平臺而舉辦的微型主題展覽,展覽將採用不間斷且連續循環的方式進行
  • 腳上長蹠疣怎麼辦
    核心提示:腳上長蹠疣怎麼辦?蹠疣主要是腳上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疾病。有的時候腳局部出現了一些小的破口,或者是在免疫力低下等情況下,接觸到這個病毒,就容易產生蹠疣。在足底部,尤其是長期摩擦的部位,經常摩擦之後,會出現增厚等表現,就形成了蹠疣。那麼腳上長蹠疣怎麼辦?
  • 推出最新隨筆集《米蘭講座》,餘華要談談文學的「無所不能」
    這是餘華的最新隨筆集,集結了餘華至之前未出版的精彩隨筆,表達了餘華對文學、生活和世界的深邃洞見。《米蘭講座》 餘華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對文學的談論,佔據了《米蘭講座》的大部分篇幅。如何描述文學,並不簡單。對於餘華來說,同樣如此。
  • 關於《蒙田隨筆》的隨筆
    看完了80多萬字的《蒙田隨筆》。好多年沒閱讀文學作品了,聽說蒙田是隨筆這一體裁的發明者,自己平時雜亂無章、嘮嘮叨叨書寫的那些東西也算是隨筆,飲水思源去翻翻祖師爺的作品也好。從1572年正式開始寫作,到1592年逝世,在長達20年時間內,斷斷續續寫出了《蒙田隨筆》這部被稱為「生活的哲學」的宏篇巨著,為後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寫作的時期正好是明朝萬曆的早期。就西方而言,文藝復興運動已經開始,啟蒙運動尚未開啟。他比培根、莎士比亞要大上30來歲,對兩位巨子都有過很大的影響,培根的散文直接脫胎於蒙田隨筆,而莎士比亞則時常從蒙田這裡尋找靈感。
  • 詩歌地圖‖廣西·武鳴八俊詩歌作品展「詩藥·原創」
    至今有小小說、詩歌、散文在《廣西文學》《中國詩選刊》《紅豆》《華星詩談》《南寧日報》《綠城作家報》等報刊發表100多篇(首);其中《特睜的婚禮》(小小說)入選《2017』中國微型小說年選》(花城出版社),《巴馬盤陽河》(詩歌)入選《廣西詩歌地理》(2017年)。
  • 「書香歷城」校園文學獲獎作品展||熱愛家鄉
    編者按: 近日,第二屆「書香歷城」校園文學作品大賽暨「以筆為援,同心抗疫」徵文活動落下帷幕,歷城職專共有30名同學獲獎,其中一等獎5人,二等獎7人,三等獎7人,優秀獎11人,3位老師獲得優秀指導教師,師生獲獎人數佔整個高中組師生獲獎人數的半壁江山,成績喜人。
  • 小說展·口袋書·文學沙龍,文學何以洞察「萬有引力」
    今年夏天,《中華文學選刊》編輯部與BIBF文學沙龍合作,以「萬有引力」為主題,推出了「萬有引力」主題小說展,合作策劃《萬有引力》口袋讀本,並將在本周舉辦三場文學沙龍活動,試圖以文學的力量「捕獲引力」,探究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關係,嘗試在作家與讀者之間建立深入而有意味的連結。參與《中華文學選刊》問卷調查的青年作家也將加入其中。我們熱切地發出訊號,只願與愛文學、愛閱讀的你,在茫漠寰宇間,同聲相應。
  • 平生厭喧譁,千瓣萬瓣描心畫:趙麗宏和他的18卷文學作品
    自1971年發表作品起,迄今共出版詩集、散文集、報告文學集等文學作品七十餘部,並有多部作品在海外被翻譯出版。曾數十次獲獎,《詩魂》獲新時期優秀散文集獎,《日晷之影》獲首屆冰心散文獎,2013年榮獲斯梅德雷沃城堡金鑰匙國際詩歌獎。
  • 亮相網絡文學+大會,黑巖網優秀作品入選
    本屆大會以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為主線,以「價值引領、精品孵化、作家培育、融合發展」為重點,以「網映時代,文譜華章」為主題,展現了網絡文學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脫貧攻堅戰目標的積極貢獻,展現了網絡文學在提高中國文化發展經濟增量,引領網絡文藝健康發展的巨大潛力,展現了網絡文學依託時代發展,「植根於民、創作為民」的寫作導向,也引導更多網絡文學作家致力於講述中國故事,譜寫時代美好篇章的精品化創作
  • 她開創了日本隨筆文學先河,卻被平安才女紫式部評價「故作風雅」
    這句話摘自《枕草子》,與另一部平安時代的作品《源氏物語》,被稱為當時文學作品的「雙壁」。短短的一句話中,運用著古老的列舉手法,使得讀者知道了好幾種事物,這正是當時最為流行的一種寫作手法——「物盡」。寫作的人是清少納言,憑藉高雅文學而出名的女作家,正是她,開創了日本隨筆文學的先河,對後世有著重要的影響。
  • 黑巖網亮相網絡文學+大會,共展行業朝氣
    本屆大會以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為主線,以「價值引領、精品孵化、作家培育、融合發展」為重點,以「網映時代,文譜華章」為主題,展現了網絡文學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脫貧攻堅戰目標的積極貢獻,展現了網絡文學在提高中國文化發展經濟增量,引領網絡文藝健康發展的巨大潛力,展現了網絡文學依託時代發展,「植根於民、創作為民」的寫作導向,也引導更多網絡文學作家致力於講述中國故事,譜寫時代美好篇章的精品化創作
  • 三亞學院作品入選國家最高級別美術作品展
    參展作品《翔》 人民網海南視窗10月10日電(餘恆平 通訊員袁欣)日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水彩?粉畫作品展在武漢美術館開展,三亞學院藝術學院教師趙生國的水彩作品《翔》代表海南省入選該屆作品展會。 海南省入選展會作品《翔》,圍繞「中國夢」的主題,運用現代雕塑語言的藝術造型手法,以大寫意式的濃烈畫筆表現了中國正與世界和諧發展的狀態,作品彰顯了超現實主義的畫風。 據了解,趙生國為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水彩畫研究會研究員。
  • 歷史上的張麗華:一個10歲的小姑娘,為何能得陳後主如此恩寵
    作為太子良娣身邊的宮女,張麗華自然是有機會見到陳叔寶了。陳叔寶對張麗華是一見鍾情。陳叔寶在見到張麗華後便臨幸了她,張麗華在得到陳叔寶的寵愛後,她先後為陳叔寶生下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被陳叔寶立為了陳朝的皇太子。張麗華受盡陳叔寶的恩寵,在陳叔寶繼承陳朝皇位後,張麗華就立即被封為了僅次於皇后的貴妃。
  • 【名師風採】春風化雨 誨人不倦——記農安高級中學教師 張麗華
    【名師風採】春風化雨 誨人不倦——記農安高級中學教師 張麗華 2020-12-08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