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公共場合遭遇陌生熊孩子的莽撞或者突襲,令人非常氣憤。可是,因為他們是孩子,又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時候,該如何保持理智?
來自網友的告誡:
我出生在一個二胎家庭,弟弟比我小九歲。當我18歲的時候,他才9歲。我是一個脾氣暴躁,容易憤怒的姐姐,面對他的調皮搗蛋,上躥下跳,我喜歡以暴制暴,屢屢影響家庭和諧。
這時候,母親總會舉著鍋鏟,走到我身邊,埋怨中帶著勸誡的口吻說:「你是姐姐,是大人了。為什麼不能讓著你弟弟一點,他還是個小孩子,不要和他一般計較。」
你看,不理智的我迎來了來自母親理智的批評。而這種理智的批評,也是大多數成年人遇見熊孩子時,讓他們保持理智的第一道防線:「大人不能和小孩子計較,一旦計較,你就退化成了小孩。」
這種「強盜」邏輯就類似,一隻狗咬了你,如果你回咬過去,那你也是狗。
可能我出生的小城文明化程度不高,思想也略微滯後,所以一直以來我被潛移默化灌輸的一個觀念就是:小孩子處在釋放天性的年紀,放肆、蠻橫、無理、任性都可以被諒解,加上他們年紀小、力量小,就算做了一些過分或過激行為,也不會對他人造成太大傷害。
所以,一直到我和朋友在讀大學時遭遇被熊孩子襲擊事件,我才意識到:一定要警惕熊孩子,他們的威力堪比一枚小炸彈。
那是我們剛到英國讀書的第一周,結束學校歡迎周,迎來周末。為了慶祝開學,我和朋友們到了市中心一家美味的瑪麗炸雞店吃雞。買了炸雞的我們,就在店鋪對面的草坪上席地而吃。
遠處的街心公園,有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長椅曬太陽;不遠處圖書館門口臺階上,零星坐著悠然閱讀的年輕人;臨近空地上,是一群少年在玩滑板;而眼前草坪上,三三兩兩攢聚的是像我們一樣來享受周末悠閒時光的當地人,這是一幅和危險絲毫不沾邊的美好畫面。
正當我們起身準備離開的時候,一群當地的小孩向我們圍攏過來,他們的年紀不等,小的大概只有五六歲,大的也超不過十歲,手上拿著類似城市宣傳單一樣的東西,十分友好地遞給我們。
我們初來乍到,絲毫沒有警戒意識,還以為這是對於外國人的一種友好表達。當時我和幾個朋友走得比較快,繞開了這群當地小孩,就剩了一個朋友落在後面。
等我們回頭看她的時候,只見她一臉驚措地逃向我們,邊跑邊說:「那幾個熊小孩,因為我摸了一下宣傳單,要問我討錢。」
本以為是像萬聖節討糖一樣的「惡作劇」,誰知看到我們步伐變快,那群孩子竟蜂擁跑上來纏住我們。一番言語警告和身體糾纏後,他們才慢慢散開。
等看到他們和我們保持了一段距離,我們才安心轉身準備離開。然而就在這時,他們其中的一個小男孩突然猛勁衝上來,拉住朋友的雙肩包,跳起來朝她的後腦勺重重錘了一記。等我們反應過來,那個小男孩已經和其他孩子逃在一邊,對著我們又是做鬼臉,又是大笑。
憤怒的我們,像傻子一樣盯著他們,無能地站在那裡,什麼都不能幹,只能靜靜地等身體的怒氣飆到嗓子口和拳頭,再慢慢吞咽回去。
不要問我們為什麼不還手不反抗,因為國外的法律對於未成年人是過度保護的,像這種情況,我們一旦還手,輕則被拉到警局問話,重則直接遣返回國。
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對留學生來說,都是相當不友善的留痕。
拋開外國人的身份不談,那天就算是目睹我們被熊孩子襲擊全過程的當地人,誰也都沒敢插手,最多只是友善地走近詢問我們要不要緊,告訴我們前面不遠處有藥房。
在場的每一個大人,儘管憤怒卻都守住了自我理智,這是第二道防線起的作用:如果還擊並不會換來想要的結果卻會付出更大代價時,那就選擇克制。
熊孩子的威力不光光來源於他們存在的本身,更多的是社會為他們營造的安全可靠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在行為不受太多限制的同時,還賦予了被保護的權利。
熊孩子比瘋狗更可怕,回擊瘋狗最多是道德譴責,但還手孩子就是違反法律。面對鐵條,再多的憤怒委屈也會消化成冷靜和理智。
不知道是不是受異國文化影響太深或者實在生活壓力太大,常居日本的朋友Z面對熊孩子,出奇地平靜。上個月回國休假,我們吃了一次火鍋,她講了兩件有關熊孩子的事。
第一件事是,飛機上她睡著了,坐她後面的一個小女孩站在椅子上,揪她頭髮,硬生生把她給揪醒了。醒了之後,她瞪圓了眼睛,只是對那女孩苦笑。
第二件事是,在高速公路的休息站,她從洗手間出來,突然身後尾隨了一雙手在摸她屁股,轉過身才看到一張咧著嘴笑的男孩臉龐。
我緊緊追問她「然後呢」,渴望得到什麼意想不到的回答。萬萬想不到的是,朋友Z竟佛系地說:「然後,我就走開了。」
就這樣?朋友Z面對熊孩子,有她自己的想法,只是這個想法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境界,也是保持理智的第三道防線:把熊孩子想像成是自己的孩子。
引用朋友Z的原話:「可能我以後也會擁有自己的孩子,我會好好教育他,但是我無法保證他不會長成一個熊孩子。如果不幸有一天,我的孩子就是個熊孩子,以母親身份,除了會耐心糾正他,歸根結底還是不會和他計較。」
朋友說完這麼一大段話,我覺得自己在她面前挺渺小。至少,我遇見熊孩子的第一反應是:無法理智。只是,走出火鍋店時,朋友Z還是略帶憤怒地說:「但其實,如果那個摸我屁股的男孩,要是年紀大一點,我完全
可以告他性騷擾。」
看著這樣的朋友Z並回想她剛才說的話,我突然被戳中了什麼,忍不住笑了起來。
沒錯,熊孩子是讓所有成年人眉頭一緊的存在,他們的世界,沒有太多規矩限制,自由就是隨心所欲無需顧及左右。開心的時候,就要大笑,哪怕是在一個安靜的咖啡廳;難過的時候,就要狂哭,哪怕是在人群絡繹不絕的大街上。
面對熊孩子的打擾、幹預和冒犯,沒有一個成年人能真正地保持理智。
所謂的理智,不過是藏著一雙蓄勢待發拳頭下的表面和平。
當然啦,為了讓大家能別因為衝動犯下錯誤,這裡我結合自己的經驗,還是給大家三點如何保持理智而克制的建議。
克制第一步:克制憤怒。有了憤怒情緒又不能爆發時,第一時間最緊要的就是:轉化憤怒,可以把所有對熊孩子的憤怒都轉化成自己扭曲的面部肌肉和繃緊的四肢上。
克制第二步:克制嘴巴。不說話,只呼吸。閉上眼,用瑜伽中的自然呼吸法,做幾組深呼吸,注意力只關注在自己的一呼一吸,分散熊孩子帶來的負面情緒。
最後,克制拳頭。把集中在拳頭上的力氣用來安撫受到熊孩子攻擊的身體部位或輕揉自己的太陽穴。然後,放鬆拳頭,讓緊張的全身神經從手指開始漸漸鬆弛。
有了這三步,面對熊孩子,保持理智或許就變得沒那麼困難。其實很能理解大家碰上熊孩子的那種心情,但終歸還是要把自己當做一個大人來看待啊。
最後,請你牢記「平憤怒,不爭吵,不值得」這句九字心經,關鍵時候,反覆默念會有奇效,親測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