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熊孩子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平憤怒,不爭吵,不值得

2020-08-28 濁酒傾殤

經常在公共場合遭遇陌生熊孩子的莽撞或者突襲,令人非常氣憤。可是,因為他們是孩子,又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時候,該如何保持理智?

來自網友的告誡:

我出生在一個二胎家庭,弟弟比我小九歲。當我18歲的時候,他才9歲。我是一個脾氣暴躁,容易憤怒的姐姐,面對他的調皮搗蛋,上躥下跳,我喜歡以暴制暴,屢屢影響家庭和諧。

這時候,母親總會舉著鍋鏟,走到我身邊,埋怨中帶著勸誡的口吻說:「你是姐姐,是大人了。為什麼不能讓著你弟弟一點,他還是個小孩子,不要和他一般計較。」

你看,不理智的我迎來了來自母親理智的批評。而這種理智的批評,也是大多數成年人遇見熊孩子時,讓他們保持理智的第一道防線:「大人不能和小孩子計較,一旦計較,你就退化成了小孩。」

這種「強盜」邏輯就類似,一隻狗咬了你,如果你回咬過去,那你也是狗。

可能我出生的小城文明化程度不高,思想也略微滯後,所以一直以來我被潛移默化灌輸的一個觀念就是:小孩子處在釋放天性的年紀,放肆、蠻橫、無理、任性都可以被諒解,加上他們年紀小、力量小,就算做了一些過分或過激行為,也不會對他人造成太大傷害。

所以,一直到我和朋友在讀大學時遭遇被熊孩子襲擊事件,我才意識到:一定要警惕熊孩子,他們的威力堪比一枚小炸彈。

那是我們剛到英國讀書的第一周,結束學校歡迎周,迎來周末。為了慶祝開學,我和朋友們到了市中心一家美味的瑪麗炸雞店吃雞。買了炸雞的我們,就在店鋪對面的草坪上席地而吃。

遠處的街心公園,有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長椅曬太陽;不遠處圖書館門口臺階上,零星坐著悠然閱讀的年輕人;臨近空地上,是一群少年在玩滑板;而眼前草坪上,三三兩兩攢聚的是像我們一樣來享受周末悠閒時光的當地人,這是一幅和危險絲毫不沾邊的美好畫面。

正當我們起身準備離開的時候,一群當地的小孩向我們圍攏過來,他們的年紀不等,小的大概只有五六歲,大的也超不過十歲,手上拿著類似城市宣傳單一樣的東西,十分友好地遞給我們。

我們初來乍到,絲毫沒有警戒意識,還以為這是對於外國人的一種友好表達。當時我和幾個朋友走得比較快,繞開了這群當地小孩,就剩了一個朋友落在後面。

等我們回頭看她的時候,只見她一臉驚措地逃向我們,邊跑邊說:「那幾個熊小孩,因為我摸了一下宣傳單,要問我討錢。」

本以為是像萬聖節討糖一樣的「惡作劇」,誰知看到我們步伐變快,那群孩子竟蜂擁跑上來纏住我們。一番言語警告和身體糾纏後,他們才慢慢散開。

等看到他們和我們保持了一段距離,我們才安心轉身準備離開。然而就在這時,他們其中的一個小男孩突然猛勁衝上來,拉住朋友的雙肩包,跳起來朝她的後腦勺重重錘了一記。等我們反應過來,那個小男孩已經和其他孩子逃在一邊,對著我們又是做鬼臉,又是大笑。

憤怒的我們,像傻子一樣盯著他們,無能地站在那裡,什麼都不能幹,只能靜靜地等身體的怒氣飆到嗓子口和拳頭,再慢慢吞咽回去。

不要問我們為什麼不還手不反抗,因為國外的法律對於未成年人是過度保護的,像這種情況,我們一旦還手,輕則被拉到警局問話,重則直接遣返回國。

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對留學生來說,都是相當不友善的留痕。

拋開外國人的身份不談,那天就算是目睹我們被熊孩子襲擊全過程的當地人,誰也都沒敢插手,最多只是友善地走近詢問我們要不要緊,告訴我們前面不遠處有藥房。

在場的每一個大人,儘管憤怒卻都守住了自我理智,這是第二道防線起的作用:如果還擊並不會換來想要的結果卻會付出更大代價時,那就選擇克制。

熊孩子的威力不光光來源於他們存在的本身,更多的是社會為他們營造的安全可靠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在行為不受太多限制的同時,還賦予了被保護的權利。

熊孩子比瘋狗更可怕,回擊瘋狗最多是道德譴責,但還手孩子就是違反法律。面對鐵條,再多的憤怒委屈也會消化成冷靜和理智。

不知道是不是受異國文化影響太深或者實在生活壓力太大,常居日本的朋友Z面對熊孩子,出奇地平靜。上個月回國休假,我們吃了一次火鍋,她講了兩件有關熊孩子的事。

第一件事是,飛機上她睡著了,坐她後面的一個小女孩站在椅子上,揪她頭髮,硬生生把她給揪醒了。醒了之後,她瞪圓了眼睛,只是對那女孩苦笑。

第二件事是,在高速公路的休息站,她從洗手間出來,突然身後尾隨了一雙手在摸她屁股,轉過身才看到一張咧著嘴笑的男孩臉龐。

我緊緊追問她「然後呢」,渴望得到什麼意想不到的回答。萬萬想不到的是,朋友Z竟佛系地說:「然後,我就走開了。」

就這樣?朋友Z面對熊孩子,有她自己的想法,只是這個想法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境界,也是保持理智的第三道防線:把熊孩子想像成是自己的孩子。

引用朋友Z的原話:「可能我以後也會擁有自己的孩子,我會好好教育他,但是我無法保證他不會長成一個熊孩子。如果不幸有一天,我的孩子就是個熊孩子,以母親身份,除了會耐心糾正他,歸根結底還是不會和他計較。」

朋友說完這麼一大段話,我覺得自己在她面前挺渺小。至少,我遇見熊孩子的第一反應是:無法理智。只是,走出火鍋店時,朋友Z還是略帶憤怒地說:「但其實,如果那個摸我屁股的男孩,要是年紀大一點,我完全

可以告他性騷擾。」

看著這樣的朋友Z並回想她剛才說的話,我突然被戳中了什麼,忍不住笑了起來。

沒錯,熊孩子是讓所有成年人眉頭一緊的存在,他們的世界,沒有太多規矩限制,自由就是隨心所欲無需顧及左右。開心的時候,就要大笑,哪怕是在一個安靜的咖啡廳;難過的時候,就要狂哭,哪怕是在人群絡繹不絕的大街上。

面對熊孩子的打擾、幹預和冒犯,沒有一個成年人能真正地保持理智。

所謂的理智,不過是藏著一雙蓄勢待發拳頭下的表面和平。

當然啦,為了讓大家能別因為衝動犯下錯誤,這裡我結合自己的經驗,還是給大家三點如何保持理智而克制的建議。

克制第一步:克制憤怒。有了憤怒情緒又不能爆發時,第一時間最緊要的就是:轉化憤怒,可以把所有對熊孩子的憤怒都轉化成自己扭曲的面部肌肉和繃緊的四肢上。

克制第二步:克制嘴巴。不說話,只呼吸。閉上眼,用瑜伽中的自然呼吸法,做幾組深呼吸,注意力只關注在自己的一呼一吸,分散熊孩子帶來的負面情緒。

最後,克制拳頭。把集中在拳頭上的力氣用來安撫受到熊孩子攻擊的身體部位或輕揉自己的太陽穴。然後,放鬆拳頭,讓緊張的全身神經從手指開始漸漸鬆弛。

有了這三步,面對熊孩子,保持理智或許就變得沒那麼困難。其實很能理解大家碰上熊孩子的那種心情,但終歸還是要把自己當做一個大人來看待啊。

最後,請你牢記「平憤怒,不爭吵,不值得」這句九字心經,關鍵時候,反覆默念會有奇效,親測有效。

相關焦點

  • 你見過的熊孩子有多熊?來一起看看別人遇到的熊孩子
    今日咱們來討論一下,面對熊孩子怎麼辦?面對縱容熊孩子的家長你會怎麼做?相信每個人都遇到過熊孩子,而面對熊孩子時你是否會很無奈?很多朋友在遇到熊孩子時,可能都會向對方家長求助,殊不知,很多家長即使對熊孩子的行為進行暫時性的制止,卻並未反對熊孩子的行為。大家肯定也遇到過這種情況!
  • 情緒地雷:憤怒,你有「地雷」爆炸的時候嗎?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因為一些人、一些事而出現爭吵、謾罵、甚至打架,導致流血的狀況。有時候只是一句話,或者一點小事就可能引發一場口舌大戰甚至導致雙方拳腳相向。但是其實只需要壓制一下憤怒的衝動,可能結果就會大不一樣。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早年的時候,曾遇到一個青年男子突然闖入他的辦公室,並對他大罵特罵的情況。
  • 遇到熊孩子應該怎麼做?
    1.比起熊孩子,熊孩子的父母才是最煩人的。年初一,本來在裡屋玩PSP,被強行要求帶著表弟下去玩。當天下雪,但只積了薄薄一層,小辣雞一把雪和著泥就甩了我一臉。你在吃了泥衣領裡還進了雪的情況下會和顏悅色麼?當然不!所以我也抓了一把雪糊了他一臉。然後讓我相信「有志不在年高」這句話的時刻來了,小辣雞以超越百分之九十內地演員的演技哭哭啼啼地上樓告狀了。
  • 熊孩子地鐵上練體操惹人厭,網友直言:熊孩子的背後不只是熊家長
    所謂有熊孩子必有熊家長,現在的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而對於家中唯一的寶貝,家長自然是對孩子予取予求,很多時候對孩子都達到了溺愛的程度,而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自然會有一種無法無天的性格,做起事來自然不顧及他人,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當然就是熊孩子了。
  • 「表達憤怒」不等於「憤怒表達」
    因為憤怒的背後是恐懼和無力感,大部分時候的溫吞,只是不斷忍耐憤怒的假象。忍到最後一刻,表達衝突的時候,有可能就會玉石俱焚。而恰當的表達情緒更有利於身心健康,也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改善人際關係。憤怒時更需要理性表達自己的訴求憤怒表達不得體,容易讓自己和他人都難堪,後果也非常糟糕。那麼怎麼做才更有效呢?
  • 現在孩子金貴,打不得罵不得,所以熊孩子多了,遇到熊孩子怎麼做
    熊孩子的背後往往有一個更熊的家長,但熊孩子做法已經影響到了別人的感受。乃至別人的財產等各方面。然而就是因為父母教的不好,所以孩子才會有這樣的表現。如果不加以管教的話,這是助紂為虐。面對熊孩子和熊父母,你是怎麼做的?
  • 天下沒有不爭吵的感情,當兩人出現爭吵時,試試這三招
    夫妻間發生的爭吵也不另外,以下過來人總結的四條經驗值得學習;一、拒絕與對方比誰聲音大1、當在爭吵中的兩人,如果盲目地以為誰聲音大誰就能吵贏對方或壓倒對方的話,結果反而會讓爭吵火上加油,雪上加霜,情節嚴重時,還可能會出現其中一方動手打人的不可收拾的場面。事實證明,許多夫妻都是敗在比聲音的錯誤意識上,最後將爭吵推向冷戰中。
  • 跟不講理的人爭吵,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世界上沒有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能有兩個意見和想法完全相同的兩個人,與別人的意見有分歧是常態,發生爭吵是正常現象。不過,意見不合不一定會發生爭吵,只有在兩個人意見不合,且互不相讓的時候才會發生爭吵。
  • 你也遇到過這樣的熊孩子嗎?
    小七最近被一個熊孩子煩的不要不要的,整個一撒手沒,一遇到他準保是她在前面跑她媽跟在她身後說:「xxx啊,來把這口飯吃了。」然後停下來看看她媽,也不吃飯,然後接著跑。我們一大家子在吃飯,這孩子就在房子裡亂竄,她爸爸也不管她。還有好幾次撞到我也不吭聲,哎呦這給我氣的呦!其實相比較而言這孩子還不算很「熊」。
  • 如果你也曾憤怒過,讀完畢達哥拉斯的語錄,餘生就不敢再憤怒了!
    因為這個時間,還真沒有什麼事是靠憤怒解決的,大多數事情,都是安靜情況下解決的,一個人越是憤怒的時候,事情也只會越糟糕,也只有等這個人安靜下來了,事情才能得到解決,那麼憤怒可見是浪費時間,並且解決不了事情。更何況很多人今天很憤怒地批評了一個人,或是罵了一個人,第二天就開始後悔了,甚至還當著大家面前跟這個人道歉。早知現在何必當初呢?
  • 別人家的熊孩子鬧事,該不該出手管教?
    生活中,常常會看到很多讓人頭痛的熊孩子,比如:把小區裡的車故意劃花,朝樓下扔啤酒瓶差點傷到人,在餐廳裡追逐嬉戲······孩子幼小,也許一句年少無知還能讓人理解,但縱容這些孩子胡鬧的家長就讓人十分憤怒了。要知道每一個驕橫任性胡作非為的熊孩子背後必然有一個熊家長。
  • 熊孩子趁家長不注意,把超市桃子全戳個洞,寶媽做法值得學習
    答曰:我三秒沒見你,你便把桃戳個洞。熊孩子特別多,你身邊是否有一個?這不,長沙一位媽媽身邊就有一個。倒不是旁人,而是她兒子。近日,這寶媽帶孩子去超市,一會沒注意,孩子便把超市的桃子全給戳一個洞,每個桃子上面都有一個小洞。這讓寶媽很抓狂,莫不是上輩子是猴子。但無奈過後,還是把帶洞的桃子全都給買了。很多網友表示,超市老闆應該很開心,桃子一下給包圓了。
  • 清華二胎媽媽:熊孩子不聽話?送你4個錦囊妙招
    當她接納這一點、允許孩子這麼做之後,她發現原來孩子感覺到冷的時候,是會自己加衣服的。所以很多熊孩子的問題,其實出在家長這裡。這不是說家長錯了,而是說大家的標準不一樣。就像尺子的標準,有的是公尺,有的是英尺,你非要用公尺去衡量英尺,用大人的標準衡量孩子,那孩子跟你差異的部分,就是「不聽話」了。
  • 三步教你處理憤怒,做個不吼不叫的父母
    馬歇爾博士在《非暴力溝通》裡這樣描述憤怒:「憤怒是種福氣,一旦生氣,我就知道自己需要慢下來——我需要轉化這些讓我生氣的評判,了解自己的需要。問題不在於憤怒,而在於當我們憤怒時內心的想法。」簡單說就是:不是事情本身讓你憤怒。而是你心裡如何解讀這件事、這種解讀與你內心深處的什麼東西呼應,讓你憤怒。
  • 設「熊孩子車廂」的建議熊不熊?
    近日,電視名嘴孟非和「熊孩子」「熊家長」們懟上了。孟非發微博稱:「高鐵上很多熊孩子發出的噪音其實遠不如他們爹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哄孩子發出的噪音。國外已經有女性專用車廂,中國高鐵為什麼不可以有熊孩子和父母的專用車廂?」看得出來,孟非近期的一趟高鐵旅程,飽受「熊孩子」及其家長的困擾。
  • 孩子到底該不該打?打是為了孩子,還是大人憤怒情緒的宣洩?
    我問孩子:「爸媽打你,你不難受嗎?下次能記住不再犯錯嗎?」孩子回答說:「不難受。我幹了壞事,爸媽打了我,我們就扯平了,下次我想怎麼做還是怎麼做。大不了再打一頓。」不少研究已經證明,那些有暴力現象的成人或者犯罪人員,剖析他們的原生家庭,幾乎都是在爭吵的家庭環境甚至在棍棒教育中長大的。
  • 爭吵後,唯獨你不智取?
    你總是和你的男朋友吵架嗎?保持和改善你們的關係是一門藝術,當你遇到愛情,你可以也必須是一個藝術家或一個優秀的學習者。如果你和男朋友吵過架,卻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那就請繼續閱讀這篇文章吧,它包含了吵架後如何改善和男朋友關係的建議。你會學到有用的技巧和竅門,讓你在更好的關係中成為更好的愛人。
  • 遇到熊孩子,對方家長說"孩子還小",你該如何有效教育熊孩子?
    現代生活中,熊孩子並不少見。而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會有兩個&34;。因為熊孩子犯錯的時候,總少不了家長的縱容和寵溺。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那個人人避之不及的熊孩子,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怕遇到熊孩子。我之前就遇到過一個&34;的熊孩子。貝貝是我大姑家的兒子,年紀雖然小但是脾氣卻很大。有一次過年回家鄉,貝貝一家到我家拜年。
  • 熊孩子拿起別人奶茶就喝,奶奶強勢護短,女子回答讓奶奶手腳冰涼
    隨後浩浩竟直接走到店內的一個桌子旁,拿起桌上的一杯奶茶就跑到奶奶身後偷喝起來,坐在那裡的兩個年輕女子被嚇了一跳,看過去的時候,浩浩躲在奶奶的身後晃動著手裡的奶茶,並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那個被拿走奶茶的女生頓時火冒三丈,走到浩浩奶奶面前剛想張口,奶奶這時卻說:"你這人氣勢洶洶地幹嘛,小孩子不就是喝了你一口奶茶嗎?又不會死,小氣得嘞。"
  • 遇到熊孩子我要怎麼辦?這兩招早早學上,以備不時之需
    但是有時候防住了熊孩子來家裡禍害,但是卻防不住戶外熊孩子的折騰。不少人應該看過這樣一則新聞,四個小孩拿石頭劃了45輛車,其中不乏捷豹、林肯這些車。這些熊孩子們劃的時候很開心,家長可是氣死了,這些車主的索賠金額就要150多萬,家長們要為自己孩子的熊付出高昂的金錢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