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求職陷阱有哪些 怎麼避開網絡招聘陷阱

2020-12-15 閩南網

­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網絡招聘平臺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了便利。但是,數量劇增的網絡招聘平臺良莠不齊,一些不良平臺誘導求職大學生陷入網絡招聘陷阱,很多人甚至還沒收入就背上「求職貸」。

­  網絡招聘暗藏哪些陷阱?如何防範、應對網絡招聘陷阱?記者請來了高校法學院教師為大學生支招。

­  大學生背上「求職貸」

­  來自中原工學院、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及南昌大學等省內外院校的十幾名大學生,通過網站找工作,還沒掙到錢,就因參加求職公司的培訓背上了貸款債務。「求職貸」這種曾被銀監會點名批評的借貸形式,近日再成輿論焦點。

­  「底薪四五千,沒有經驗參加完培訓也能安排工作。」8月14日,大學生小王告訴記者,看到條件這麼優厚,他很快就和一家公司籤訂了內訓合同。隨後,他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下載了百度錢包,按照工作人員的要求將一筆錢很快打到了公司帳戶,然而,參加完培訓後他並沒有得到事先承諾的工作崗位。更可怕的是,還沒掙到錢,他通過百度錢包貸的19800元加上利息已經變成了兩萬多元。

­  網絡招聘陷阱多

­  「一些不良網絡招聘平臺暗藏陷阱,想方設法誘導涉世未深、求職心切的大學生往裡跳。」河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亮說。

­  超期試用「坑」人是不法分子的常用伎倆。一般情況下,企業的試用期為1個月到3個月,如果說好的試用期到了,而用人單位仍不提轉正的事,應聘者就要小心了,這些企業超期試用,很可能是在把你當作廉價甚至免費勞動力;還有企業要求求職者提供自己需要的廣告創意、策劃文案等,然後告知你沒被錄用,無償佔用求職者的勞動成果。

­  利用木馬連結「蒙」求職者也很常見。一些不法分子在網上發布虛假兼職消息,或是假借招募手機聊天打字員之名,趁機向應聘者發送木馬病毒連結,騙取錢財。

­  把求職大學生「拐」進傳銷組織,也是不法分子挖下的一個坑。和以前傳銷人員主要依託親戚、朋友、同學等熟人拉攏組建傳銷網絡不同,隨著公眾防範意識的提升,傳銷人員將目標轉向了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將主戰場轉向了網絡平臺。如果求職者發現「公司」在破舊的居民樓、城中村等地,很有可能已陷入傳銷陷阱。

­  如何防範招聘陷阱

­  如何防範應對網絡招聘陷阱?李亮建議,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一方面求職者要在擺正心態的同時提高防騙意識。

­  他說,導致應聘者被騙的重要原因,是相關部門未能充分發揮監管職能,如個別招聘網站對企業資質的審核機制存在漏洞,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近日國家工商總局、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以「招聘、介紹工作」為名從事傳銷活動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決定自8月15日起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傳銷活動專項整治行動,保障應聘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  與此同時,大學生等年輕人在求職時要提高安全意識、防範意識,不要輕信所謂一夜暴富、在家就能賺大錢、在消費中賺錢、門檻很低報酬很高等「美好的謊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輕易給對方匯款打錢.

原標題:網上求職別盲目這些陷阱要避開

責任編輯:凌芹莉

相關焦點

  • 大學生常見的求職陷阱有哪些?
    應屆畢業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首先要清楚公司招聘的渠道有哪些,其次了解這些渠道的特點和運作流程,最後對於求職中所謂的陷阱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了。招聘渠道:公司招聘的渠道有哪些?簡單來說可分為內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內部招聘對應屆畢業大學生來說意義不大,可以暫時忽略。
  • 招聘網站有陷阱或致個人信息洩露 求職須謹慎
    招聘網站有陷阱或致個人信息洩露 求職須謹慎 這些資源充足、覆蓋面廣的招聘網站受到了越來越多畢業生的青睞。不過通過招聘網站找工作,很有可能個人信息洩露。求職者應聘時應多留心眼,謹防就業「陷阱」。  網投簡歷,竟招來「詐騙」簡訊  江西師範大學的小張在網上搜尋招聘信息廣投簡歷,在註冊一個招聘網站的帳號後,她填寫了包括姓名、手機號碼、電子郵箱等相關的個人信息,並向一些公司投出了簡歷。
  • 求職網站這三類招聘陷阱很老套,為何還有很多求職者會上當?
    最近一些招聘網站的招聘陷阱被曝光,超過5千人被騙,248名被告人被起訴,可以說這次打擊可是淨化了網絡招聘網站,讓應屆生們能夠找到正規的公司,都能夠找到好工作。不過看看一些招聘的陷阱後,卻發現很多騙局都是老套路了,為何還會有那麼多職場中人上當所騙呢。
  • 畢業生兼職刷單 網上求職陷阱多警惕招聘陷阱
    防騙提醒  網上找「高薪兼職」被騙8000元,高三畢業生兼職刷單,上大學的生活費被騙,不敢告訴父母……近期有市民反映多起疑似求職詐騙案件,給求職者帶來經濟損失,廣州市迅速組織專項整治,加大打擊力度。
  • 求職者講述網上招聘背後種種陷阱
    在這些受害者中,有不少人原本希望通過網上發布的招聘信息找份工作,沒成想卻遭遇騙局。除了傳銷,網上招聘的陷阱還有哪些?    □法制網記者 韓丹東 □法制網實習生 陳遙    近些年,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網絡招聘平臺也隨之增多,各招聘平臺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 這些求職陷阱要小心了……
    求職之路機會多多,那應該如何警惕和識別求職陷阱呢?這裡有求職應聘必知,警惕各種求職陷阱,一起來了解一下~今天為大家整理的是關於「求職陷阱系列」——假「獵頭」的相關案例及防範提示:輕信網上「獵頭」,被騙走身份證2016年11月初,南京市公安局洪武路派出所接到一起報警,報警人小張是工作幾年的小白領。他告訴民警,自己在網上找工作遇到了騙子。小張反映,他一直想趁著年底跳槽,就經常關注招聘信息,因此在網上結識了自稱是獵聘公司的「獵頭」鄧某。鄧某說自己手頭有很多不錯的資源,時不時向小張介紹。
  • 在線招聘陷阱多 招聘網站信息審核豈能睜一眼閉一眼
    ,近期曝出的「假招聘、真傳銷」陷阱讓有的求職者甚至付出了生命代價,也再次將在線招聘亂象推上了風口浪尖。在線招聘陷阱有哪些?網上求職如何擦亮眼睛?招聘網站違規失信行為如何整治?新華社記者進行了調查。  網上找工作遭遇詐騙陷阱  網上找工作時被傳銷分子盯上、想利用暑期找兼職被詐騙錢財、面試剛結束騙子卻先打來錄取電話……一段時間以來,求職者在網上找工作時遭遇詐騙陷阱的案例接連出現,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 盤點招工詐騙十大陷阱 求職高峰且行且警惕
    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孝金波 楊思萱)「金三銀四」求職高峰季到來,「求真」欄目綜合此前媒體報導過的案例,為您盤點了常見的招工詐騙陷阱,希望大家提高防騙意識。 陷阱一:崗前貸款培訓費 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張某先後接到13家「網絡科技公司」的面試通知,其中12家以招聘名義收取「培訓費」,並當即表示,如果沒有錢,可以幫助申請貸款,每個月還幾百元就可以。實際上,貸款培訓的求職者不僅沒有工作機會,還將會背負貸款產生的高額利息。
  • @求職的你,這些「工作」不靠譜,小心落入求職陷阱
    @求職的你,這些「工作」不靠譜,小心落入求職陷阱 2020-09-24 2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學畢業生如何識別求職陷阱 看看專家怎麼說
    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795萬,我市高校畢業生預計有21萬餘人。現在,大學畢業生們即將走出校園走進職場。但初入社會的他們在找工作的時候,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一個不小心就會落入求職陷阱,讓人猝不及防。那應屆畢業生該如何來識別求職陷阱呢?
  • 網絡招聘可信度有多高? 求職者講述背後種種陷阱
    原標題:求職者講述網上招聘背後種種陷阱 近些年,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網絡招聘平臺也隨之增多,各招聘平臺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網絡招聘平臺的發展,一方面為求職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另一方面由於虛假招聘信息增多,也時常導致求職者權益受損。網絡招聘的可信度有多高?《法制日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 年末警惕招聘陷阱!中招或影響職場生涯
    我們都知道,找工作是雙向選擇,這事HR和公司肯定有責任。求職者在沒正式入職籤合同前,還是不能輕信任何公司的非書面通知。更重要的是,求職者還要警惕各種招聘陷阱,免得影響自身的職場生涯。
  • 求職季要當心這些陷阱!
    兼職騙局屢屢發生,學生求職首先要選擇正規求職渠道,不要隨意從如社交軟體或網絡廣告電話、刷單兼職群等各類無保障的渠道上選擇工作。正規中介應有《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和《營業執照》,都能在當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上查詢。確定兼職時要和用人單位籤訂書面協議,看清楚工作時間和工資支付方式等,同時注意留下憑證。
  • 網絡貸款騙局「化裝」成求職培訓 合肥大學生找工作需警惕新型陷阱
    春節後,即將進入高校應屆畢業生求職找工作的高峰期,為了讓廣大求職學生提高防範意識,遠離最近新出現的電信詐騙、「校園貸」「助學貸」「網絡貸」等陷阱,合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支隊向求職者提出警示提醒。
  • 春季招聘進入高峰期,畢業生求職應聘警惕6大陷阱
    魯網2月27日訊 寒假已結束,春季招聘逐漸進入高峰期,不少同學又開始忙於找工作了職。近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學生求職招聘工作預警。  招聘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學生缺少社會經驗、求職心切的心理,趁機實施詐騙。求職過程中怎樣預防騙局的發生?需要警惕哪些陷阱?
  • 求職過程中,有哪些陷阱需要注意?
    其二,你有沒有做好準備?世上還是好人多,但是壞人也不少。人心不古,世風日下,騙子越來越多,手段越來越高明。在你找工作時,也可能妖魔鬼怪層出不窮,你需要那麼點火眼金睛。尤其初入社會的年輕人,閱歷淺且防範意識不足,加之求職心切,比較容易被騙。「海外工作,稅後五萬」,有獎金,有期權,包吃包住海景房!
  • 志願填報怎麼填?避開高分陷阱和低分陷阱
    志願填報怎麼填?避開高分陷阱和低分陷阱 原標題:   2.避開高分陷阱和低分陷阱  「儘管填報志願存在一些規律和技巧,但這些更多的是經驗的長期積澱和積累,不是依靠大數據計算出來的。一些服務機構所謂的『大數據分析』,其實跟過去在志願填報中所作的人工信息分析與處理差不多,只是他們利用計算機擴大了數據的採集範圍。然而,數據採集範圍的擴大並不意味大數據可信度的提高。」
  • 就業專家提醒:大學生求職注意六大陷阱
    就業專家提醒:大學生求職注意六大陷阱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6日 08:23 來源: 專題:關注2007屆畢業生就業   新華網瀋陽2月15日專電(記者王瑩)瀋陽市渾南新區人才服務中心助理職業指導師孫平遠根據部分大學生的投訴,總結出他們求職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六大陷阱,並給出了相應對策。
  • 合同陷阱都有哪些形式
    合同陷阱都有哪些形式1、搞文字遊戲,伺機混水摸魚,蒙到一個算一個。比如在合同中技術標準苛刻,以算命先生的語言成其條款,暗設陷阱,以騙取合同保證金、技術轉讓費等,傾銷偽劣原材料,牟取暴利。2、瞞天過海,是這些人的主要騙術。
  • 女大學生網上應聘打字員 落入"高薪兼職"陷阱被騙
    女大學生網上應聘打字員 落入"高薪兼職"陷阱被騙   在柳州某高校就讀的大一女生俞某,想利用課餘時間在網上找份兼職打字員工作,誰知遭遇騙子,被詐騙了1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