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組介紹
背光模組為液晶顯示器面板的關鍵零組件之一。功能在於供應充足的亮度與分布均勻的光源, 使其能正常顯示影像。
主要組成為:發光源( L i g h t s o u r c e) 、導光板( l i g h t g u i d e p l a t e )、膠框(housing)、反射片(Reflector)、擴散片(Diffuser)、增光片(BEF、稜鏡片)、黑白膠(Curtain Tape)等。由於背光要求越來越薄,所以有部份需加鐵框(METAL FRAME )。
LCD面板主要系:由彩色濾光片、背光模組、驅動IC、補償膜及偏光板、玻璃基板、ITO膜、配向膜、控制電路等零組件所組成,由於液晶面板本身不具發光特性,必須藉助背光模組來達到顯示的功能。
主要組件
背光源組基本結構
背光源模切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傳統的背光源模切加工與其它的模切不同,背光源模切講究對特定材料,特定的模切工藝,如增光膜最重要的要注意增光膜角度,這一點就要調好模切方向,刀模方向,背光源模切加工講究的是材料的配套和生產製造環境的主導,模切工藝佔據第一個重點,工藝的完善成就產品的合格率的提升。
背光源模切的精密度如何把控:
目前國內的模切機在歇機構造方面,與主轉動系統的連結之間的匹配和製造的精密度直接影響著模切機的速度與跳距,另一個關鍵就是在刀模的製造上面,刀模的開發與製作是建立在,深刻理解客戶產品需求信息和對材料有相當了解的基礎上的。客戶要表達的信息,都呈現在那張設計圖上,所以要審圖在先,把客戶的要求轉換成自己的工藝流程,呈現出最終產品。
背光源模切排廢的關鍵在哪裡:
背光源模切如遮光口字膠一般內框是做成全斷的,再看材料,不管是什麼品牌的黑白膠,衝切時都會出現擠壓斜切現象,就是說當刀模攜帶泡棉全力壓下來的時候,壓力會使兩層黑白膠壓縮變形,而此時刀模衝切把下層黑白膠切斷,壓力消失後我們就可以看到,邊緣切口,是斜的下大下小。排廢的關鍵在角度,與機器的拉力,背光源模切排廢先排除內框的廢料,再除去兩邊的邊料,一次成型,工藝完美。
基於以上分析,你覺得使用哪種刀模比較好呢?為了儘量減輕擠壓程度,當然選擇膠板刀模了,如果量很多就用鋁板刀模。
總結:關於背光源模切技術的解析就跟大家分享到這,如果你有更專業的分析思路歡迎留言區探討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