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上路,難免會粗心大意。在過去的面診諮詢中,總會遇到這麼些情況。很多新手爸媽,初為人父人母,在照看孩子方面過於粗心,以至於忽略了孩子的某些病症。比如說,孩子先天耳朵太小。那麼,孩子耳朵太小究竟是沒長開還是先天畸形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給大家科普一下孩子先天耳朵小,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所謂的先天耳朵小,也就是我們醫學上常說的先天性小耳畸形。
什麼是小耳畸形?
小耳畸形,又名為先天性小耳畸形,是第一腮弓與第二腮弓表面隆起的6個丘狀,它們融合出現了異常,最終導致的耳廓形成不完全甚至畸形。小耳畸形一般分為I型、Ⅱ型、Ⅲ型、IV型。
I型
耳廓各解剖結構基本存在,總體輪廓小,常合併杯狀耳或招風耳等耳畸形。治療不需耳廓再造,可通過複合組織移植和耳廓畸形矯正調整兩側大小和形態。
Ⅱ型
耳廓的部分解剖結構可辨認,耳甲腔狹小較明顯。其中ⅡA型耳廓上部摺疊的軟骨量較多,可行耳廓軟骨舒展及複合組織移植術;ⅡB型則需耳廓再造術。
Ⅲ型
耳廓解剖結構無法辨認,殘耳形態不規則近似花生狀、臘腸狀等,較明顯。需行耳廓再造術,可利用殘耳組織形成耳垂。
IV型
患側僅為小的皮贅或分散的山丘狀隆起,或耳廓遺蹟完全缺失、局部無任何解剖痕跡也稱無耳畸形,局部無可供利用的殘耳組織。需行包括耳垂在內的全耳再造術。
對於先天性小耳畸形,及早發現儘早治療才是關鍵。小耳畸形治療的黃金時間是6-14歲,一般更建議在孩子學齡前完成治療,可以較為有效的避免孩子出現心理負擔。
耳整形修復醫學專家--餘文林
餘文林教授,整形美容外科博士、博士後,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皮瓣學組委員。從業20餘年,深耕整形外科,塑造真正"活"耳朵。
他在耳再造技術上不斷創新,研創的自體肋軟骨耳再造技術,再造的耳朵色澤一致、耳部輪廓清晰、自然逼真,被公認為目前創傷更小、代價更小、疤痕更不明顯的耳再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