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九院成功為6齡童再造「耳朵」重建聽力
健健(化名)今年6歲,出生時雙耳先天性發育畸形,不但沒有正常的耳廓形態,還伴有中度傳導性耳聾,別人說話需要很大聲並不斷重複才能聽清,有時還需要根據口型來猜測。
前不久,家人帶著健健來上海第九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石潤傑主任醫師接診發現,健健的耳朵不僅有外形的缺陷,而且雙側外耳道閉鎖,聽力明顯障礙,不能進行正常交流。CT檢查結果顯示,健健雙側顳骨發育畸形,不能行常規的外耳道鼓室成形術。經與學科帶頭人吳皓教授和九院聽力中心專家會診,擬定治療方案:先一次為健健完成一側耳朵「3D生物材料支架植入全耳廓再造術同期骨橋植入聽力重建術」。
經周密的檢查與準備,12月6日,手術由石潤傑主任醫師主刀,麻醉科和相關科室積極配合,歷時5個多小時順利完成。一次手術,健健的單側耳朵不僅重建了聽力,還矯治了外觀畸形。
據介紹,手術中,石主任先在患兒的右側頭皮區製備帶血管的顳淺筋膜瓣,然後將3D生物材料耳廓支架根據健健的臉型進行適當修建塑形,再根據乳突區及顳頜關節位置確定支架植入的位置,表面覆蓋顳淺筋膜瓣,隨後又在右耳後皮下乳突表面,按照骨橋植入體的大小磨出骨槽,放置骨傳導植入裝置,用釘子固定於顳骨乳突部,關閉頭皮皮瓣,再造耳廓表面覆蓋取自於腹部的游離皮片。
石潤傑介紹,用3D生物材料支架重建耳廓可以免除切取肋軟骨之苦,再造耳外形逼真,各部細微結構顯現清晰,同時手術一次成形,節省患者時間與金錢,排異反應輕微,組織相容性好,血管等組織可長入其孔狀結構中,不會有吸收變形現象,再造耳顱角也能保持穩定。同時,骨橋植入體經手術植入耳後上方顱骨表面,術後經調試、激活,可獲得較好聽力。骨橋植入技術於2016年3月引進國內,主要應用於傳導性、混合型耳聾以及單側感音神經性耳聾,尤其適用於小耳畸形、外耳道閉鎖、聽骨鏈畸形、中耳炎等聽力嚴重損失,傳統手術無法達到很好的聽力效果的患者。
據悉,石潤傑課題組「先天性小耳畸形外形與聽力重建」臨床課題研究得到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三年行動計劃專科疾病「五新」轉化項目和上海九院臨床研究助堆項目的支持。釆用該項技術一次完成外耳再造並同時釆用骨橋植入解決聽力的手術方式在國內尚屬首例。
不日,健健即將出院。健健的媽媽說,待健健另一側耳朵的手術時機成熟,她一定會帶他再來手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