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不僅是新晉網紅之城,也是資深的美食之都,重慶火鍋全球聞名,重慶小面遍布全國,重慶小吃與江湖菜更是多不勝數,這些都是倍受世人青睞的重慶美食代表,這其中又以重慶火鍋的影響力最大,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還被評選為「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首。
世界火鍋看中國,中國火鍋看重慶,雖然在哪裡都能吃到重慶火鍋,然而這火鍋前面到底還是加了重慶兩個字,只有在重慶吃重慶火鍋、有當地調料與食材的加持才更加正宗、才更有味道,而且在重慶吃火鍋,吃的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地方特色文化。
或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們了解重慶火鍋文化,幾年前,陶然居、騎龍火鍋、秦媽火鍋、孔亮火鍋、橋頭火鍋、家全居、大隊長火鍋、五鬥米、齊齊火鍋等36家重慶本土餐飲企業的36位重慶美女老闆一起成立了一家重慶火鍋天下宴博物館,旨在梳理重慶火鍋歷史、宣傳重慶火鍋文化。
這家博物館很特別,是一家不僅可以免費參觀,還可以涮火鍋的博物館,它位於重慶市江北區的北濱路上,一共分為四層,一樓是真正的火鍋博物館,展示了重慶火鍋的歷史與文化,其餘三層則為商業層,相當於一個對外營業的精品火鍋店,能同時容納500人就餐,裝修風格高檔,還可提供青銅火鍋鍋具。
既然叫博物館,自然有不少文物的展示,據同行的工作人員介紹,博物館從許多藏家手中淘來了各種各樣的寶貝,包括從先秦到戰國時期再到近現代的一些灶具和各式各樣的火鍋。一共有76件貨真價實的青銅文物,還有的則是複製品。
「5000年前,在遠古先民的生活中最早出現三足飲煮陶器;3000年前,巴人使用的炊具稱鍪或釜,它可視為現代所使用的『鍋』前身,商周時期出現鼎——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兩耳,可稱為最早的火鍋。」 重慶火鍋天下宴博物館的講解人員熱情的為我們講述著重慶火鍋的前世今生。
三國時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與現今的「鴛鴦鍋」,有異曲同工之妙。南北朝時期 「銅鼎」是最普遍器皿,即現在的火鍋。唐宋時火鍋開始盛行,名流家中設宴,多備火鍋。五代時開始出現五格火鍋,即將火鍋分成五格供客人涮用。
明末清初,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縴夫的粗放餐飲方式,民間也稱火鍋為「水八塊」,並用於開船儀式上,標誌火鍋在民間的具有了儀式化、殿堂化、商業化的開始。1921年在較場口誕生了重慶第一家毛肚火鍋館——白樂天,這應該算是火鍋商業化運營的開端。
據說,為了尋找重慶火鍋文化發展脈絡,重慶火鍋天下宴博物館專門找到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王川平予以梳理,並根據其內容投入上千萬到處收集各種與火鍋有關的文物,其中有不少都價值不菲,其中還有1979年小平總設計師邀請工商界元老一起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吃涮羊肉時用的火鍋。
博物館的二至四樓雖然皆為對外營業的商業場所,但每層樓的消費定位卻不一樣,據工作人員介紹,二樓主要是滿足普通市民消費,採取自助形式,鍋底全為大鍋,菜品按色彩盤結算,人均消費約60-80元。不同顏色盤子裝的食材價格不同,比如淺藍色飯碗免費、綠色盤6元/份,最貴的黑色盤98元/份,客人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取食自己喜歡的食材。
至於三樓與四樓,則皆為包間,主要採取點菜制的形式消費,鍋底不僅可以選擇不同的口味,還可以選擇一人一個的小鍋或多人共享的大鍋,人均消費約100-120元左右。在菜品提供上,多了如牛肝菌、白靈菇、杏鮑菇等菌類菜品和鮑魚、大象拔蚌、龍蝦等海鮮河鮮。
值得一提的是,特色小吃是重慶火鍋天下宴博物館另一大特色,包括擔擔麵、抄手等眾多重慶知名小吃,品種多達22款,甚至還可以參與打餈粑、推石磨等巴渝傳統農活,感受其中的樂趣。而且吃火鍋的同時,還可以觀看正宗的川劇《變臉》表演,為助食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