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碩博去街道辦:舊聞戳中社會輿論哪根神經?

2020-09-03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如果一則舊聞火了,那它一定是戳中了當下痛點。

杭州市餘杭區一張兩年前的招聘公示,這幾天引發網友熱議。名單上金光閃閃,清一色的北大清華畢業生,不是碩士就是博士。而這些學生的報考單位中出現了多個「街道辦」,讓觀者咋舌。

「清北」碩博任職餘杭街道,真的是地方「高攀」、人才「低就」嗎?

2018年餘杭區面向應往屆高校畢業生招聘名單(圖源:網絡)

圍繞這事,網友們的質疑有如下幾點:

第一,這麼「高」的學位,去了那麼「低」的崗位。

第二,這麼「深」的專業,去幹那麼「淺」的職業。

第三,這麼「專」的所學,去做那麼「泛」的所為。

今年疫情給就業造成很大壓力,找工作難,找好工作更難。這個舊聞迎合併加深了一種焦慮:你看,連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都去街道辦幹了,足見畢業生就業之難。

表面看,確實如此。一個北大地球物理學博士,怎麼著也得去中科院、中科大之類的單位吧?去街道辦能幹啥?

但仔細想想,又並非如此。當前的就業市場,多元選擇與雙向選擇並存。學歷越高,學校越好,就業選擇面就越廣。況且職業和專業不是強關聯,崗位和學位沒有固定搭配,所幹非所學的,比比皆是。

而具體到杭州餘杭,那裡的環境、待遇絕非西部市縣可比,是當之無愧的就業高地。

先說環境:據餘杭區政府工作人員介紹,餘杭現在被稱為「浙江第一區」,擁有像阿里巴巴這樣的明星企業,2019年全區生產總值超過2800億元,經濟增速達8.6%,財政總收入逾700億元,在杭州各區縣中遙遙領先。

再說待遇:據餘杭區政府公開信息,該區錄用的「清北」博士研究生年薪約38萬元,碩士研究生年薪約35萬元,還可分別領取8萬元、6萬元的生活安家補貼,未來也可申請20萬元、10萬元的購房補助。

最後是個人發展:這些「清北」人才雖是在街道辦工作,但餘杭是中國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的前沿陣地,若在這裡幹上幾年,與最優秀的服務對象打交道,視野、格局、思維將大不一樣。

島叔前幾年去唐山調研鋼鐵行業,接觸到了市、區工作人員,感覺他們的思維都很活躍,說起行業情況頭頭是道,談到市場前景頗有見地。

為啥?他們自己說了,我們天天跟頂尖的鋼鐵企業經營者打交道,看到的聽到的就算不是至理名言,起碼也是真知灼見,耳濡目染之間,近朱者赤了。誰都願意和優秀的人共事。傳統企業扎堆的地區尚且如此,遑論電子商務巨頭所在的餘杭?

所以,餘杭這種地方,基層工作對人才的要求不僅不低,反而挺高。2017年起,餘杭區走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進行專場招聘,目前已有上百名「清北」碩博畢業生來餘杭工作——這是勞動力市場供需關係和應聘者的個人選擇決定的。

並不是什麼「大材小用」的問題。

清華大學二校門、北京大學校門(圖源:網絡)

尊重高學歷人才的就業選擇,這本身沒啥好說的。

不過,這則舊聞也提醒我們去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當下的科研環境很好,待遇又高,那麼高學歷人群還會選擇「降維打擊」嗎?把所學和所為無縫對接,豈不是能讓勞動力資源得到更高效的配置?

昨天島上文章《從北大畢業去街道辦工作是什麼感覺?》發表後,有網友留言說,大家討論得這麼熱鬧,是擔心最需要高質量人才資源的高精尖科技行業招不到人才。學地球物理、材料工程的學生,明明搞科研對國家的貢獻更大,卻偏要進街道辦,未免太「浪費」。

尤其是當前中國的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面臨「卡脖子」局面,在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下,方方面面的科技競爭不能有絲毫怠慢,這時候科研領域怎麼能招不到人才、開不足馬力?

具體到個人選擇,不好說,如果人家就不喜歡搞科研呢?強扭的瓜不甜。但是放到整個社會層面考慮,這一問題就值得深思,國內科研行業待遇普遍還不高,工作強度大,從業穩定性差,與餘杭這類地方的基層公務工作相比,確實缺乏吸引力。

怎麼去培養更多一流人才和科研團隊,最大限度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提高科技產出效率,需要不斷探索、提供實打實的政策支持。

像網友說的,今天國家應該加強對科技研發方面的投入,保障科研人員待遇,讓人們對科研保持嚮往和羨慕,淡化「學而優則仕」「東華門外唱名者方為好男兒」之類的想法。

「清北」畢業生在餘杭一地的就業,雖然不是就業市場的主流,卻可一窺當下人才流動的部分趨向。現有人才的就業選擇值得尊重,但核心科技行業的「就業吸睛力」更需長線加強。

畢竟,這些國家發展急需的「人才營養」,既要供給到基層土地,更需在關鍵時刻撐住「命門」。

如此,方是真正的才盡其用。

(文/田獲三狐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俠客島:名校碩博去街道辦:舊聞戳中社會輿論哪根神經?
    如果一則舊聞火了,那它一定是戳中了當下痛點。杭州市餘杭區一張兩年前的招聘公示,這幾天引發網友熱議。名單上金光閃閃,清一色的北大清華畢業生,不是碩士就是博士。而這些學生的報考單位中出現了多個「街道辦」,讓觀者咋舌。
  •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有什麼理由不能去街道辦工作?
    近期,浙江餘杭的一份引進人才公示在社會上引起輿論風波。因為大家發現,當地的街道辦是清北碩博扎堆。於是,就有人問了,這些街道辦的崗位真的需要這麼多的清華北大出身的高學歷人才嗎?還有人「痛心疾首」,批評這些清北碩博是奔著餘杭給出的高薪待遇去的,是社會人才資源的浪費。
  • 去街道辦工作 清北碩博「低就」了嗎
    引起輿論熱議的是,名單中有8人被招錄進了餘杭區的各個街道辦事處,崗位為綜合管理,其中不乏北大地球物理學博士、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等。許多人感嘆「大材小用」,質問「不知道這些專業的碩博生在街道辦這樣的基層能找到什麼適合自己的崗位」,還有人直截了當:「不就是衝著50萬元的年薪去的嗎?」
  • 清華北大碩博都爭去街道辦說明什麼?
    近日清華、北大的碩博畢業生都爭搶去浙江杭州某街道辦說明什麼問題:1.高學歷能力幾何?應試教育的後果,考試肯定一流,別的不敢定論。估計連名校畢業生都對自己沒有信心。3.我質疑這裡將誕生多少高智商貪官,講話水平一流,為民辦事時讓你永遠猜不透他是什麼意思,就看想辦事兒人的「悟性」,文憑是否代表素質和境界一定高?4.國家一流學府培養他們,他們去這些舒適環境目的何在?如果他們真的能夠讓政府更高效服務態度更優秀,更有創新為民服務那是值得支持的。
  • 清華北大碩博生搶街道辦崗位,為什麼令人五味雜陳?
    北大地球物理學博士去了南苑街道辦事處;北大軟體工程碩士去了喬司街道辦;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去了倉前街道辦;北大生物學博士去了五常街道辦……..可別小看這些額外的附加待遇,對雖然不是畢業於名校,但是剛剛走出校門的普通畢業生來說,這個時候可能才真正體會到考上名校的重要性,後悔當初沒有往死裡學,也考個名校。對於不想要編制的人,餘杭還推出了政府僱員靈活用工。事實上,這48位清北碩博只是餘杭區2018年人才引進的一部分。
  • 北大碩士畢業辭職送外賣,觸動了社會的哪根神經?
    最近,題為《一個北大畢業生決定去送外賣》(作者張根)的文章刷屏了。伴隨著刷屏,熱議也洶湧而來,有點讚有吐槽,有分析和爭論。和北大畢業生買豬肉的爭論模式很相似,此次爭論依舊是圍繞著名校、碩士生、該不該送外賣、焦慮等進行。
  • 清華學霸回鄉當保安,北清碩博去街道辦,哪裡才是人生起跑線?
    戴著長沙縣理科「狀元」的榮譽,承載著父母和鄉親的希冀和祝福,在同學們羨慕的眼光中,踏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在清華大學,張曉勇學的是生物科學與技術,他很刻苦,而且他還聯合同學一起做過一些相關的研究課題。轉眼間,就到了畢業季。
  • 清華學霸回鄉當保安,北清碩博去街道辦,哪裡才是人生起跑線?
    戴著長沙縣理科「狀元」的榮譽,承載著父母和鄉親的希冀和祝福,在同學們羨慕的眼光中,踏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在清華大學,張曉勇學的是生物科學與技術,他很刻苦,而且他還聯合同學一起做過一些相關的研究課題。轉眼間,就到了畢業季。1996年,面臨著就業。是選擇月薪400元的事業單位,還是選擇1000元月薪沒有編制的企業?
  • 清北畢業碩博到街道工作,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的「精英落差」
    最近,一張2018年初杭州市餘杭區招聘公示圖引起熱議——名單裡清一色都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碩博畢業生,去向多是「街道辦」這樣的基層部門。有人質疑,這是清華北大畢業生「屈就」「大材小用」。一是這些清華北大畢業的碩博,本科不一定是清華、北大,清華北大的本科生,質量比清華北大的碩博高,二是這是杭州餘杭的街道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鄉鎮街道辦,也是人才競爭十分激烈的地方;三是這是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結果,清華北大畢業生也只能到街道辦就業,說明現在就業很艱難,不能再以過去的觀點看待就業了。
  • 問教丨清北畢業碩博到街道工作,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的「精英落差」
    一是這些清華北大畢業的碩博,本科不一定是清華、北大,清華北大的本科生,質量比清華北大的碩博高,二是這是杭州餘杭的街道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鄉鎮街道辦,也是人才競爭十分激烈的地方;三是這是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結果,清華北大畢業生也只能到街道辦就業,說明現在就業很艱難,不能再以過去的觀點看待就業了。
  • 清北的碩博都去街道辦上班了,努力學習還有意義嗎?
    一個兩年前的舊聞卻在最近的網絡世界裡掀起了驚濤駭浪,就是杭州餘杭區一張街道辦兩年前的招聘公示,因為名單裡是清一色清華北大的碩士或博士。,而北大清華的畢業生那可都是實打實的天之驕子、人中龍鳳,清北的碩博跑街道辦上班,是不是有點鳳凰主動鑽進了雞籠呢?
  • 清華、北大碩博高材生進街道辦大材小用?學者認為並不是壞事
    浙江杭州餘杭區招聘的清華、北大碩博高材生到街道辦工作一事,連日來引發熱議。有聲音認為,這些「天之驕子」加入公務員隊伍,會提高公務員的整體素質,有助於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也有聲音認為,擁有碩士博士學歷的畢業生,選擇去一個街道辦事處是否大材小用,尤其是理科專業的高材生,「生物學博士去街道辦事處,這不僅是浪費,而且專業也不合適」。
  • 別用老觀念看「清北碩博下餘杭」
    別用老觀念看「清北碩博下餘杭」作者:陳志文《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6日16版)【光明時評】浙江杭州餘杭區2018年引進人才的公示近日在社會上引起熱議。有觀點認為,清華北大碩博畢業生去了街道辦,是「屈就」。
  • 清北碩博任職餘杭街道,是地方「高攀」人才「低就」了嗎?|新京報快評
    清北畢業生放下名校包袱,投身基層施展才華,是擇業觀逐漸自主和成熟的標誌;而基層部門有魄力有底氣去清北等一流高校搶人才,也是我國公職人員聘用制度的創新。此前,深圳南外高級中學、華中師範大學附中等招聘清北碩博等高層次人才當老師也曾引發熱議,不過總體來說,隨著雙向選擇空間越來越多元,如今輿論層面對清北碩博到最基層工作已經基本脫敏了。但此次杭州餘杭區的招聘名單依舊引發了熱烈的討論。不少網友質疑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去街道工作,會不會大材小用?還有人發出靈魂拷問,名校碩博竟然這樣「不值錢」了?
  • 馬亮:清北碩博進街道辦,是人才的浪費還是善用?
    文 | 馬亮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最近,杭州市餘杭區街道辦錄用清華北大碩博生一事引發社會熱議。對此,有強烈支持者,也有大力反對者。很多人認為,餘杭區的做法是大材小用,天之驕子不應「下凡」街道辦,而街道辦也無法為高材生提供用武之地。
  • 「街道辦」招聘,清北生搶破頭!名校學霸應聘是大材小用嗎?
    其中,杭州餘杭街道辦招聘8人,清一色全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碩博高材生。有人認為名校畢業生去街道辦是浪費人才,有人覺得這樣的招聘結果從側面反映了當今社會的就業壓力大,職場競爭激烈。但不論外界如何評斷,無法忽略的一個事實是,清北畢業生選擇街道任職,實際上是「互選雙贏」。
  • 清華北大碩博搶佔「街道辦」?
    如下圖所示: 有人說,清北畢業生去街道辦是人才的浪費,這些專業人才應該去造晶片、搞科研,壯大我國的科技實力;也有人說,去哪裡是個人的選擇,別人無法幹涉。都有道理,我實打實地說幾點我的看法: 一、清北碩博不只是奔著一個編制去的,主要是待遇不錯。「餘杭區為參加現場面試的考生提供免費食宿及一定的交通補貼。清北招聘錄用人選中,博研參照事業副處級薪酬水平,碩研參照事業正科級薪酬水平,政府中級僱員年薪博研約38萬元,碩研約35萬元。
  • 清北博士應聘街道辦公務員重點不是基層公務員,重點是年薪38萬
    1.清北碩博都去了街道辦當公務員。街道辦啊,是中國最普通的基層單位,而清華北大啊,卻是中國最高端的頂級名校。注意這個邏輯的引申,你看,最高端的名校生都去了最基層的街道辦工作。那麼說明什麼?說明好的工作崗位越來越少,存量競爭殘酷啊,你焦慮不焦慮?
  • 湖北高考狀元有志從事研究工作,清北碩博扎堆街道辦,我看迷糊了
    近日,8名清北碩博研究生扎堆應聘餘杭街道辦事處崗位一事大紅於網絡,也是引起了不小的紛爭,眾說紛紜起來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官方態度也來了:無論是去科研單位,還是去街道辦,都值得被祝福。讓我們來捋一捋這樣幾條相互關聯的信息:2020年湖北理科狀元(也是全國I卷狀元)唐楚玥有志從事研究工作、中科院合肥研究所研究人員集體辭職、8名清北碩博生扎堆應聘街道辦。
  • 繼清北碩博生後,哈佛博士後也入職街道辦,普通畢業生出路在哪?
    前幾日,杭州餘杭區的街道辦,招聘了8名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畢業生,消息一出,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認為是高端人才的浪費,而就在近日,深圳南山區也出現了類似情況,同樣引發熱議,轄區內的副主任羅林姣竟然是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