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城之味】開平元宵特色風俗——油飯的傳統與由來

2021-01-13 飛揚956


我們的祖先,從古代開始,配合節氣變化,衍生出連綿循環的歲時節慶,並在節日按傳統習俗,以米製成各式各樣的米食,敬天地、拜祖先祈求護佑,使勞苦終歲的人們豐富了生活的滋味,更進一步與生命禮俗、歲時節慶相結合在傳統生命禮俗中。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開平人家家戶戶都煮油飯,油飯就是用瘦肉、臘腸、菜果頭、蝦米、冬菇、大蒜、蔥、麥豆、胡蘿蔔切粒炒熟,飯是用糯米煮成的,加點鹽和油,再放進這些炒好的佐料拌均勻,才做成一碗香噴噴的油飯。

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碉城家家戶戶吃油飯的日子,我以前一直想:為什麼我們這裡不像中國大部分地方一樣在元宵節吃湯圓,而是要吃油飯呢?後來才知道開平吃油飯的傳統,乃是由赤坎關族從福建傳入開平的。


開平的飲食文化是由閩系、客家系和四邑系揉合而成,閩系飲食便是北宋時期關氏由福建傳入開平。赤坎關族始祖關景器於五代後晉開寶七年(974年)因官場失意來到廣東,後定居於新會縣石牌都談雅裡(今稱司前鎮)。其第六世祖關興義在北宋中後期遷入赤坎鎮,先以大梧村為基地,不斷擴展,後到了三門裡,這時候,關族已經成為赤坎鎮一帶的大族。 ­


關族帶入的福建文化很多,比如開平話赤坎口音中就有一點閩南話的味道,而關族也有吃雞酒、煮油飯的風俗,這些便是從福建傳入,再在碉城落地開花,自成一派。


油飯源於福建風俗,在幾百種風味各異的福建小吃中,只有油飯在福建人的生活中有著無可替代的角色。福建人在所有的大時節都會吃油飯,有著豐衣足食之意,所以這種風俗必定隨帶到開平,而且也延續到臺灣。三年前,我在臺北迪化老街那間創辦於1894 年的「 林合髮油飯」裡吃過他們從福建祖傳過來的油飯,用的是香菇、肉末、蝦米做料,米飯是糯米還滷汁煮,吃下去有點膩,口感還沒開平的油飯好吃,那掌柜說,冬菇、肉末和蝦米、糯米組合,才是最正宗的福建油飯。



相比之下,開平的油飯樸實又地道,口感不膩和相對可口,菜料裡除了冬菇、肉末、蝦米還有臘腸、菜果頭、大蒜、蔥、麥豆、胡蘿蔔,大雜燴又搭配相宜的菜肉組合成一鍋可口的油飯。


我後來明白,開平的油飯之所以演變成現在這樣,是跟碉城本土的地理生活有關,從前,人均生活水平一般,餐桌上菜多肉少,於是便將油飯的配料添加了本土盛產的瓜菜,漸漸的,演變成我們今天所食的「開平油飯」。


置於為什麼要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的這天吃油飯?因為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又是春節的最後一天,於是開平人便在這天煮油飯,根據鄉間說法,菜肉豐盛的「油飯」寓意著新的一年五穀豐登、油菜肉滿。




如果喜歡請與朋友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在廣東開平,元宵節要吃油飯,你吃過嗎?
    在廣東江門開平,元宵節不吃湯圓,而是要吃油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開平人家家戶戶都煮油飯,油飯就是用瘦肉、臘腸、菜果頭、蝦米、冬菇、大蒜、蔥、麥豆、胡蘿蔔切粒炒熟,飯是用糯米煮成的,加點鹽和油,再放進這些炒好的佐料拌均勻,然後做成一碗香噴噴的油飯。
  • 油飯、鹹湯圓、燒新丁炮、演大戲 江門臺山別樣元宵
    金羊網訊 記者陳卓棟,通訊員譚耀廣報導: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慶。一般印象中,過元宵節總離不開吃元宵、賞花燈等。但在江門臺山市,其沿海漁家傳統文化及本地風俗結合,造就了獨居特色的元宵節慶特色。
  • 台州各地特色元宵「狂歡」大搜羅 哪裡最有味?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台州各地部分傳統元宵習俗活動,讓你過上一個原滋原味的元宵佳節。
  • 元宵吃湯圓的由來 元宵傳說故事
    在傳統的節日裡面,總會出現一兩種特有的食物,從這些食物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就像是過不了幾天的元宵節吧,就有吃元宵的說法。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  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 元宵吃湯圓的寓意由來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是啥?
    元宵吃湯圓的寓意由來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是啥?時間:2020-02-08 16: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宵吃湯圓的寓意由來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是啥? 春節剛過,元宵又至!賞花燈,猜燈謎,都是這天的傳統習俗,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能少了傳統美食,元宵和湯圓!
  • 常州十大特色小吃
    1、大麻糕常州大麻糕,是具有獨特口感和風味的一種橢圓形大燒餅,也是常州人最喜愛吃的家常傳統食品。色澤黃潤而不焦,鹹甜適度而不膩,香酥可口而不脆,色、香、味俱佳。2、雞湯菜肉餛飩 雞湯菜肉餛飩是常州特色小吃,有40多年歷史。其特點:皮子滑爽,餡心香鮮,肥而不膩,味美可口。3、酒釀元宵酒釀元宵是常州特色小吃品種之一,民間過春節時有吃元宵的風俗。
  • 「百家號鼠你紅」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對於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你又了解多少呢?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現代年輕人對於春節的傳統習俗關注的越來越少,因此說到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很多90後、00後感到一臉茫然。
  • 三亞吉陽區舉辦迎新元宵活動 市民遊客嗨翻臨春嶺公園
    2月19日晚,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在臨春嶺公園舉辦以「我們的節日——夜賞元宵花燈 歡樂共築吉陽」為主題的2019迎新元宵活動。當晚,臨春嶺公園在五彩燈光的裝扮下美不勝收,吸引了約3000名市民遊客遊園賞燈,現場熱鬧非凡。
  • 華東地區特色美食及風俗習慣
    8.渡元宵正月十五是元宵,當天月滿,正合團團圓圓之意。每家必吃「元宵」,即湯圓。元宵別名「燈節」,燈彩造型五花八門,上海住宅區裡、街頭上最常見的有兔子燈、元寶燈、走馬燈。大人帶著小孩提燈、牽燈、觀燈,個個笑逐顏開,飽享天倫之樂。江蘇特色美食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 幼兒園大班教案《春節風俗由來》含反思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大班教案《春節風俗由來》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春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認讀字、詞「年,春節」,理解的情節和內容,了解中國春節各種風俗的由來,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春節風俗由來》含反思教案吧。
  • 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風俗演變之後臨沂人知道幾個
    在我國過春節的風俗流傳很長時間了,關於春節的由來和風俗也是各種各樣,下面小編就來說一個關於春節由來的傳說故事和春節期間都有什麼風俗習慣。   春節的由來:
  • 探訪廣東江門民間傳統特色小吃,最地道的江門傳統特色小吃
    1.雞屎藤餅雞屎藤餅,又稱烏芹藤餅,是廣東江門特色民間小吃之一,由於雞屎藤葉被揉碎後會有股如雞屎的臭味,但久聞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所以固名「雞屎藤餅」,雞屎藤餅味道清香可口,雞屎藤餅不可貌相的美味,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草語·藤》載:「有皆治藤,蔓延牆壁野樹間,長丈餘,葉似泥藤,中暑者以根葉作粉食之
  •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演變及風俗文化嗎?
    >在古代,人們並不把新年稱作「春節」,夏以「歲」稱年,商以「祀」稱年,到了唐虞時期,以「載」稱年,時間運行於變化之意。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和演變嗎?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春節的由來、演變、風俗文化。春節,古稱元旦,指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元」者始也,「旦」者晨也。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辛亥革命後,為了便於和世界各國計時一致,規定了公曆一月一日為新年,通稱「元旦」,將農曆正月初一改為「春節:,於是春節就成了正月初一的名稱。
  • 常州美食攻略2017常州特色美食有哪些
    2017常州特色美食有哪些?常州特色美食常州是重要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又稱龍城,位於江蘇省南部,是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常州小吃是常州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本地特色,品種多樣,形式各異,充分體現了民間的智慧與精湛技藝,常州美食攻略中有哪些美味呢?
  • 「鬧」元宵 各地風味飲食大PK(組圖)
    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元宵節元宵佳節除了觀燈遊藝之外,各種風味食俗也令人十分神往。    油錘  元宵節的食品出現於唐宋時的有油錘。「上元節食焦錘最盛且久。」據宋代的《太平廣記》記載:油熱後從銀盒中取出錘子餡。用物在和好的軟面中團之。將團得錘子放到鍋中煮熟。
  • 今天——清明節的由來和風俗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大的春祭節日,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由來春秋時期,晉國的大臣介子推,保護晉國重耳出逃,在饑寒交迫之際,為了不讓重耳餓死,把自己的大腿肉割下來給重耳吃。後來重耳當上了晉國的大王,要給介子推封官,介子推不肯做官,隱居到大山裡。
  • 記憶中的年味,過年風俗都有哪些
    新春賀歲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鬱,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按照舊習俗,從年尾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日(掃塵日)開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或正月十九止,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稱為「過年」。
  • LA萌蒂說/「團團圓圓」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及傳說!
    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習俗是吃湯圓、猜燈謎。這種傳統風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可是你知道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嗎?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和寓意有哪些?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
  • 油飯,屬於臺山人的元宵節味道!
    元宵佳節, 除了吃湯圓這一具有代表性的節日食品外, 各地還有許多其他應節食品。 元宵節在臺山, 大多數人會在這一天,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油飯。
  • 臺中元宵燈會現濃厚香江味 香港小吃造型燈籠登場
    臺中元宵燈會現濃厚香江味 香港小吃造型燈籠登場   中新網1月24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即將在2月9日於臺中文心公園登場的「2014中臺灣元宵燈會」今年將展現濃厚的香江味,現場將有26盞香港小吃造型燈籠空運赴臺,可愛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