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午10點,南國都市報舉辦的以《我的家鄉》為題的海南中小學生有獎徵文比賽頒獎典禮在海南日報社6樓舉行。活動現場,獲獎的小作者均得到了獲獎證書及面值不等的海南創新書店購書卡。
這些獲獎的小作者,均有著豐富的閱讀和寫作經驗。他們之中,有的已用3年時間完成了1本小說的寫作,有的在領完獎後就徑直奔向了書店,還有的自小心中就有一個作家夢。海南華僑中學優秀教師徐永清稱,此次獲獎作品都有著較好的文字功底,對家鄉這一主題的把握也比較準確。在當天頒獎儀式中,身位本次比賽評委的徐永清老師,在深刻分析了小作者們的作品特色後,提出了「作品貴在真誠」的寫作觀點。
一等獎得主陳子瑜
27日一大早,陳子瑜就和父母驅車從瓊海來到了海口。這次來海口,一家人的心情都非常愉悅。這個只有9歲的小姑娘,在這次徵文比賽中獲得小學組一等獎。
和陳子瑜交談時,這個可愛的小女孩聲音很輕,略微顯得有些羞澀。在小學一年級時,她便有了寫日記的習慣。現在翻到之前所記錄的生活中的趣事,陳子瑜依然覺得很好玩。對於寫作的愛好與堅持,讓年紀小小的她此前就曾發表過不少文章。但當見到自己的文章刊發在《南國都市報》上時,陳子瑜依然難掩心中的激動,「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變成鉛字印在報紙上,覺得好神奇呀。」
「我的家鄉有風光旖旎的龍壽洋、怪石嶙峋的白石嶺、古色古香的萬泉水鄉……但我最喜歡的要數美麗的萬泉河了。」家在瓊海嘉積鎮的陳子瑜,從小就被萬泉河清澈的河水所吸引。在確定要以萬泉河為題材寫作「我的家鄉」後,陳子瑜的父親陳先生還特意帶她又去了一趟萬泉河「採風」。
談到寫作時,陳子瑜誠實地說還是有一點累的,「就想把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更好地寫出來。」9月份將上小學4年級的陳子瑜,現在依然保持著一周寫兩篇文章左右的習慣。她說,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堅持下去。
寫作之外,陳子瑜還特別喜歡閱讀。在當天拿到創新書店800元購書卡的獎勵後,陳子瑜就和父母鑽到海口創新書店,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一番挑選後,她買了幾本校園類的小說和數本世界名著,其中就包括法國大作家雨果的作品《巴黎聖母院》。「暑假有時間,回去我就慢慢讀。」
除了給自己選購圖書外,懂事的子瑜還給父親買了一本關於中國歷史的書,「我看爸爸很喜歡這本書,就給他買啦。」
陳藝菲
見到陳藝菲時,她正戴著耳機在聽一首鋼琴曲。這是一個恬靜的女孩子,從她筆尖流出來的文字也滲透著一種優美。在這次比賽中,她獲得了中學組一等獎。
陳藝菲來自陵水椰林鎮文冠鄉,在那個有外婆陪伴的鄉村,她度過了無憂的童年。在她獲得此次徵文比賽中學組一等獎的作品中,她記述了與檳榔林、油菜田有關的童年記憶。記憶中的那份美好,讓陳藝菲對家鄉懷有一份濃厚的情感。
今年9月份才上初三的陳藝菲,卻已有了為時不短的寫作經歷。早在小學3三年級時,她便開始創作一本名為《夢想勇不止步》的小說寫作。這一寫,就是3年。3年間,陳藝菲幾乎都為自己的小說「添磚加瓦」,現在回頭望去,留下的是5本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
《夢想勇不止步》全文約5萬字,題材來源於網頁遊戲《洛克王國》。那時,陳藝菲在玩這個遊戲時突發奇想,將遊戲中的劇情按照自己的理解寫成小說。小說中,裡面的人物原型大都來自陳藝菲的家人、同學或朋友。而她給自己安排的角色是勇敢的女主角,歷經重重艱難險阻最終打敗「大魔王」。現在她再次回看這本小說時,明顯感覺到文筆的稚嫩和情節都不成熟。目前,陳藝菲已經決定將對這本小說進行潤色和一定程度上的改寫。
上初中後,課業的增多讓陳藝菲的寫作時間受到壓縮,但她並沒有停止寫作。生活所思、心靈所感,都是她的創作內容。她的想法是,寫作讓生活顯得不那麼「千篇一律」,用文字將生活中特別的人或事記錄下來後,數年後再度翻閱時,不失為一份美好的懷念。
右為王彩兒
獲獎選手集體合影
即將上高二的孫宜心裡有著一個作家夢。初中時,老師有一次問全班同學的夢想時,孫宜在認真思考後,給出的答案是想成為一名作家。母親黃女士記得,女兒在很小時就特別喜歡讀書,每次出去逛街只要一看到書店,就會央求母親給她買書。
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夠印成鉛字,孫宜十分開心,她希望能夠出版自己的文字作品。「當我老了,能夠翻閱著自己的作品集就是一種幸福。」
鄧浩章是一個個子很高的準初中生,和許多孩子不同的是,他認為讀書、寫作比打「王者榮耀」有趣得多。他最喜歡讀的是名人傳記,其中非常敬佩的人是愛迪生。原因是愛迪生在經歷了上千次的失敗後,還能夠繼續努力的勇氣讓鄧浩章很感動。鄧浩章還很喜歡寫作,這次他看到老師在微信群裡發送《南國都市報》的徵文比賽後,便主動投了稿。
當天獲得小學組二等獎的還有王彩兒。王彩兒的家鄉在海口永興鎮美梅村,在投稿文章「我的家鄉」中,王彩兒成為了一個熱情的「導遊」。美麗的鳳凰樹、歷史悠久的吳家大院、村民引以為豪的耆年碩德坊,王彩兒都在文中一一介紹了。
剛從老家回到市區的王彩兒說,她最喜歡的還是家鄉各種各樣的水果特產。她在文中寫道:「雖然荔枝、菠蘿蜜等水果別的地方也有,但家鄉火山地質土壤裡種出來的味道更為甜美。」
由於作品刊登時王彩兒正在老家,此前她一直沒看到自己的作品。當天在頒獎現場看到文章變成鉛字後,王彩兒顯得很開心,她說會一直保存這份報紙。
「藝菲小學時語文成績就特別好,一直都是語文課代表。」陳藝菲的母親吳女士說。吳女士記得,女兒小時候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讀書的類型也很廣闊。「她讀書不是說只讀哪一類,只要喜歡的拿到手上就會讀。」
大量的閱讀積累之後,陳藝菲心中開始有寫作的衝動。吳女士說,女兒上小學時就喜歡不停地寫,甚至會用自己攢下的零花錢去買筆記本,而那時,陳藝菲的零花錢並不多。談到對女兒未來的期待,吳女士表示如果女兒依然熱愛寫作,家裡將會十分支持。但是也不會強求,只要女兒開心就好。
在吳女士的印象中,女兒一直就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很少讓父母操心。吳女士說,女兒的性格是動靜相宜的。「她看書的時候會非常安靜,不喜歡被人打擾;但是和朋友在一起玩時,又會顯得很開朗。」
和陳藝菲一樣,陳子瑜自小也很喜歡閱讀。陳子瑜的母親餘女士記得,女兒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兒童文學類的作品。在餘女士的眼裡,子瑜是一個留心觀察生活的孩子。每當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感時,都會主動和父母分享。
「喜歡子瑜可以保持這樣的閱讀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餘女士說,閱讀有助於女兒的寫作。聊到陳子瑜的性格,餘女士說女兒是一個陽光自信的孩子,興趣也非常廣泛。「希望她成為一個善良、純真的人,心裡始終保持著孩子的純真。」
當記者問到是否希望陳子瑜以後走上寫作的道路時,餘女士的回答說:「隨她自己的興趣,只要她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
老師徐永清
當天的頒獎儀式中,海南華僑中學的徐永清老師,在深刻分析了小作者們的作品特色後,提出了「作品貴在真誠」的寫作觀點。
徐老師說,在把小學組和中學組進入決賽的文章都看了一遍後,發現小作者們的文章中有不少優點。「同學們的文筆告訴我,你們平常還是有閱讀習慣的,有比較好的寫作功底。」
優點之外,徐老師也提出了小作者們作品中的一些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情感的流露「不太自然」。徐老師說,好的文章從頭到尾看起來都應是自然、流暢的,切忌為了比賽而故意展現文採。
有真意,去粉飾。魯迅在《南腔北調集》中的《作文秘訣》曾這樣寫道,徐老師十分贊同。頒獎現場,徐老師向小作者們分享了自己少時的寫作經歷,他以前為了獲得榮譽,也會去模仿一些好的文章。但不久之後他就發現,將故意的裝飾性的東西去掉後,情感將在自然間流露,這樣的作品反而更好。
「我們最喜歡的是作品中的真誠,就像潺潺溪水般流出,在一瞬間就打動了人心。」徐老師說。但在文章創作時,「技巧」也不是需要排斥的。比如說,當表達一種「我想你」的意境時,以電線桿和以月亮來作為象徵物,效果便明顯不一樣。
寫作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是徐老師的另一個觀點。他現場舉例說,今年高考有一篇59分的高分作文,就是勝在了有個人特色。在材料中列舉了許多名言名句的情況下,作者選擇了與故鄉有關的名言,同時聯繫上了自己的人生。「因為沒有人這麼想,這樣一來在構思上就不一樣了。」
徐老師說,在寫故鄉時,許多人停留在表面的山山水水上,而當大家都這麼寫時就難以脫穎而出。但如果就選擇家鄉的一個典型人物或者特別事件,從這點闡發自己和家鄉的關係,出來的作品就會更具特色。最後,徐老師提到,這次的決賽作品都有閃光點在其中。希望小作者們以這次徵文比賽為基點,增加閱讀量,保持寫作的習慣。在作品中有個人特色的同時,還應當湧現一股真誠。
《我的家鄉》徵文比賽獲獎名單
小學組:
一等獎:陳子瑜
二等獎:莫釧菁、鄧浩章、王彩兒
三等獎:葉桐君、莫新蕉、盛開朵朵、鄒蕊妃、杜澤鋮
中學組:
一等獎:陳藝菲
二等獎:黃雨虹、孫宜、王蓓
三等獎:鄧俊立、陳晨、王尹璇、羊成翔、史麗婷
此次《我的家鄉》徵文比賽中,許多小作者的作品都非常棒,但卻忘了將家鄉的所在地點明。非常遺憾,此類作品均未能入選。這裡再次提醒小作者們,以後參與《南國都市報》的徵文比賽時,記得按照要求寫作哦。
南國都市報 實習記者 趙玉順/文 陳衛東/圖
編輯:候中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