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中考
(上圖為高密三中老照片)
(上圖為恩師範永振老師)
(上圖為一個村子的高密一中同學)
我是1981年參加的中考。當時考場設在高密縣柴溝鎮,那是高密三中的所在地。而我讀初中的學校是離著柴溝約12華裡的土莊聯中。
已經忘記中考是哪一天了,但永遠記著我們是在考試前一天下午,集體坐車去的柴溝。我們的班主任範永振老師領著我們,到了平日公路的土莊汽車站,然後過來一輛大卡車,我們一個一個爬上車後,很快就到的柴溝。我帶著一些娘在家烙好的單餅,用個白包袱包著,還背著書包。但我具體已經記不清了,只是感覺站在大卡車裡,那風吹著,挺舒服的。
到了柴溝那個高密三中後,我們住的是學生宿舍,是很大的幾間房子通著、睡的大通鋪,範老師也跟我們住在一起。至今記著教化學的臧老師也在,他還笑嘻嘻的跟我們開玩笑說,以後會有很多同學到這來上學了,大家不要緊張之類的。安頓好了住宿,範老師、臧老師等又領著我們去看了考場,囑咐同學們一定要拿好準考證、準備好紙筆等等。晚上吃飯的時候,範老師問大家說,誰要到街上買東西,請不要自己去了,由他代勞大家去買。後來就有幾個同學說想吃油條,範老師就一個一個收好了錢、記好了帳,然後到了街上。回來後,他老人家雙手提著幾大捆油條,都是用老家的那種麥秸草捆著,看著油汪汪的,很是饞人。但我家生活條件一般、爺娘也沒能力給我準備買油條的錢,就吃的單餅,也忘記是用什麼工具盛著水、沾著吃的了,但吃得也很飽、很舒服。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夠吃上單餅,也不是平常日子的事兒。
之後的幾天,範老師、臧老師等,就一直這麼悉心地「伺候」著大家,特別是那些需要出去買油條、買包子的同學,幾個老師都是這麼不厭其煩地往返在柴溝街、高密三中之間,給同學們跑腿。而我每頓都吃著平常難以吃到的單餅,也挺美的。至今記著有一頓,我咽下最後一口單餅後,抬起頭來,發現範老師正盯著我看,雙目對視後,他老人家微笑地看著我說,你吃的好香!然後就又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個什麼典故之類,又走過來摸了一下我的頭說,你是個心無旁騖的好孩子,也一定會考好的!非常遺憾的是,我當時看書太少,沒有記住老師給我講的那個典故。今天想起來,或許類似人窮志不短之類吧?
當時在老家農村習慣了,看完考場後,我就圍著高密三中轉悠,感覺這個學校,只是比我上學時候的土莊聯中大了些而已,而且離著我家也才12華裡的路程,如果正如臧老師所言,能夠考到這裡來讀書,親切自然,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三中很快就轉悠完了,也渴了,正好發現一個水缸在面前,邊上還掛著一個舀子,因為渴了,我拿起舀子就要盛水喝。還沒舀到水吶,臧老師那舌音很靠上的聲音就傳來了,說涼水是不能喝的!萬一拉肚子了,明天考試怎麼辦?還三步並作兩步地跑過來,把我領到一個辦公室裡,找個杯子倒上開水,讓我慢慢地喝。
這事已經40個年頭了,雖然少年的時候經常喝著老家的涼井水也很少拉肚子,但這高密三中的涼水我如果喝了一肚子,萬一真的還拉肚子了,或許連三中都讀不成了吧?
晚上睡覺的時候,有幾個家庭條件好的同學,都掛著蚊帳。而大多數同學,都跟我一樣,晚上就成了蚊子們的「美餐」。但我的老家山東高密,至少是那個時候,再熱的伏天,也不跟當今城裡這火烤火療的感覺,蚊子也少,所以我們很快就入睡了。
需要補充一下的是,當時的同學們,穿小短褲的還很少,都是光著屁股就套上一條褲子就出門上學,所以睡覺的時候,一絲不掛的很多。而且穿短褲的,那個時候的老家高密,也是帶花的短褲居多。所以,今天想起來,當時的學生宿舍裡,肯定挺多姿多彩的。
考試到底是考了兩天還是三天,已經忘記了,也忘記考完後是怎麼回的老家了。只是記著那年的中考成績是416分,而高密一中的錄取分數線是360分。還忘記當時到底有沒有填報中考志願這事了,只是記著去高密一中考試體育的時候,我也是帶著娘烙好的幾個單餅,坐了生產隊正好去縣城辦事的馬車,走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的體育考得一塌糊塗,卻被高密一中錄取了,挺不如意的。因為當時覺得,還是留在這個考試的三中讀書,多好!
今天想起來,我當時這個不思進取、守殘抱缺的性格,如果真的留在三中讀書,或許也會選擇那個彈丸小城讀大學吧?
雖然,從一中畢業去了曲阜讀書,大多原因是當時家庭條件所限,讀師範畢竟費用少些,不但管吃管住,還不需要學費不是?如果也去了那些富麗堂皇的地方,爺娘靠種地、靠等著母雞下蛋攢下的你些鋼鏰兒,會供得起我們嗎?
那年中考,我準備了兩根嶄新的原子筆芯,都是付了錢後,輕輕擦去筆芯鋼珠上的那層蠟後,感覺「出油」滑膛,才放心地收好了,拿到考場上去的。
鹿欽海草於2020年7月11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