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血管狹窄——尹奶奶中風的原因

2021-01-16 騰訊網

有人說,神經內科,是最容易收到疑難雜病和奇葩病人的科室。於我而言,科室所遇之人、之事往往不僅如此,這裡也是最容易看清疾病本源的地方。《小竹醫記》,聚焦神經內科眾多病例,從病例透析事件,追溯病因,探索病例背後的故事。

腦的血管猶如一棵參天大樹裡的樹幹、樹枝、樹梢,而腦細胞是樹葉、花朵、種子。樹幹輸送營養,樹枝滋養樹葉,樹梢生花結果。

每天數萬次心率健康、有序、平穩的波動,才能保證人體百億腦細胞的氧氣、養分和養料。

但我們的腦血管要比大樹還要聰明,他們之間比樹枝多了很多互相的代償,也相互協助,協同一起來供應所有的腦細胞

比如側枝循環:

血管雖然豐富,但代償也有極限。

顱內血管狹窄就是一個例子:

它猶如大樹分級的枝幹折斷,導致一部分血管閉塞、狹窄。血液不能有效地達到遠端血管的枝枝叉叉,樹葉也不能得到營養。雖然緩慢閉塞的情況下有側支血管和微血管代償,但大腦代償功能不全總會有缺血發生,腦梗死就這樣發生了。

有高達46.6%的腦梗死或短暫性腦供血不足合併有顱內動脈的狹窄;

有顱內動脈狹窄的情況,其1年缺血性卒中復發率為5.99%,而且隨著顱內動脈狹窄程度的增加,復發率也在增加。

今天我們講的病例就是一個典型的顱內血管狹窄導致穿支血管病變,主人公是我們的尹奶奶。

尹奶奶今年76歲,已經進入暮年的奶奶平時生活很和諧,兒孫滿堂,老伴陪在身邊。但同時尹奶奶也被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纏身。

2020年12月19日凌晨4點多,奶奶曾經起床上廁所當時就有左側肢體一過性乏力,但幾分鐘後就好了,奶奶以為是自己累了、乏了,回床上就繼續睡覺了。等7點多再次起床的時候就怎麼也起不了身,左側手腳一點力氣也沒有,怎麼用力都抬不起來,奶奶知道自己應該是得了腦中風,急忙叫醒老伴,把在樓下的女兒喊了上來。

奶奶被送到了當地醫院。經過頭顱MRI檢查,明確為右側外囊及半卵圓區腦梗死。

經過一系列檢查,奶奶被確診為右側大腦中動脈90%狹窄近閉塞

奶奶常年高血糖和高血壓促發顱內血管狹窄的發生,大血管的逐漸狹窄,導致血管上面穿支血管的急性閉塞

閉塞導致腦梗死,而腦梗死讓奶奶的左手、左腳喪失了活動能力。經過近兩周積極的抗血小板、抗凝、降脂等治療,尹奶奶肢體無力症狀有所減輕。相信在經過積極的康復治療後,尹奶奶會再次下床行走,肢體肌力也會得到恢復。

尹奶奶的病例是一個典型的顱內動脈狹窄導致中風的病例。

我們來就尹奶奶的病例,了解下顱內動脈狹窄。

1、顱內動脈結構特點

(1)顱內動脈因走形比較曲折,所以容易出現血管動脈硬化發生。

(2)顱內血管的動脈壁比顱外段薄,所以缺乏彈性。

(3)顱內血管外面是腦脊液,其周圍沒有組織包繞。

(4)顱內動脈血管會發出諸多穿支血管,其側枝循環沒有大血管間完善。

2、動脈狹窄如何導致腦梗死

常見的類型包括:

(1)動脈到動脈的栓塞。

(2)板塊導致穿支病變,尹奶奶的類型。

(3)原位動脈斑塊導致的狹窄或血栓形成。

(4)血流低灌注損傷。

(5)複合型。

3、影像診斷方法

(1)超聲學 TCD是一種診斷顱內外血管閉塞性疾病的超聲檢查技術,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臨床。其診斷大腦中動脈狹窄的特異性、敏感性分別為82.7%、91.4%。

TCD的操作技術比較簡單,但對超聲操作者的依賴性非常強,技術較差者會造成漏診、誤診和定位不準確。

(2)MRA、CTA和DSA目前已經廣泛的應用於顱內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研究顯示MRA與DSA對比,其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符合率為83.5%,針對血管狹窄診斷的金標準依然是DSA。

DSA可非常清晰的顯示顱腦內各個動脈血管的分支,其病變血管的狹窄和閉塞程度,也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血流動力學改變和病變血管遠端側支血液代償的情況。

4、治療

要針對病人病情進行綜合評估,包括:病人的症狀、體徵、發生卒中時候的病例特點;DSA血管造影代償情況;腦血流的灌注情況;高解析度核磁等等,最後給予治療方案。

(1)雙聯抗血小板治療,較阿司匹林單血小板治療有獲益,且未顯著增加出血事件。

(2)對卒中急性期及反覆發作性卒中可應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或新型口服抗凝藥物進行治療。

(3)他汀類藥物可以有效地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復發風險,它可以穩定板塊甚至逆轉斑塊。

(4)血壓控制需要綜合評定血管情況。若顱內狹窄超過90%,且其他血管代償較差。血壓的控制需要謹慎,降得太快或太低,都會導致低灌注的發生

寫在最後——

尹奶奶腦梗死原因,最後在住院的綜合評定下,診斷較為清楚,在院治療也有效,擬定了出院後的服藥方案。

經過2周的抗栓+抗凝+降脂的治療,尹奶奶終於可以下床攙扶行走。相信在後期卒中康復的幫助下,尹奶奶肢體無力終究會恢復如初。

幸福生活也會和以前一樣「兒孫滿堂、老伴陪伴」。

作者介紹

武玉軍 主治醫師

解放軍第905醫院 神經內科

章悅 主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

簡介:章悅,男,1981.07出生,1999年考入復旦大學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七年制,2006年神經病學專業碩士畢業進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工作,2011年晉升為主治醫師,2014年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神經病學博士畢業。

專業方向:癲癇,神經遺傳病及神經內科各類疑難雜症。目前為華山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

相關焦點

  • 中風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高血壓引起中風,人們患有高血壓後會使血管的張力增高,血管開始緊繃,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下,血管壁的彈力纖維就會斷裂,引起血管壁的損傷,血液中的脂質物質滲透到血管、血壓升高就會引起中風。其次糖尿病引起中風,據國資料統計,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硬化的發生率較正常人要高,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造成動脈硬化等疾病的發生,最後導致中風。
  • 高血壓頭痛「突襲」,是中風了?可能是這4個原因在「搗鬼」
    有高血壓在威脅健康,要通過正確的治療讓血壓穩定,因為不斷血壓升高會讓血管承受的壓力增大,很多人腦出血就和高血壓病情發展有關,因此,應對疾病的時候方法要正確,耐心治療,還要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才能讓血壓保持穩定。
  • 顱內動脈瘤遇上腦血管狹窄 哈醫大四院神經介入手術成功「拆雷...
    隨後,陶大娘在活動中突然出現右側手腳活動障礙,同時伴有言語障礙,在哈醫大四院檢查發現,大娘同時患有左側頸內動脈重度狹窄近閉塞和左側後交通動脈動脈瘤。拿到檢查報告時,哈醫大四院微創神外二病房血管病醫療組副主任醫師慕璐巖博士十分意外。
  • 缺血性中風是怎麼引起的?心腦血管原因最常見,不排除其他可能
    缺血性中風是腦中風的一種類型,除了在發病的時候會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外,還會導致比較嚴重的後遺症,所以缺血性中風已經成為了危害很多人健康的因素之一。想要解決缺血性中風,較好的方法就是在早期了解引起中風的原因,並且及時預防。
  • 腦血管狹窄需要治療嗎?
    退休工人王阿姨平時身體健康,在一次體檢中發現右側頸內動脈狹窄30%,做了頭顱核磁共振,並沒有發現有異常。儘管如此,本來開朗樂觀的王阿姨非常焦慮,擔心中風,不知如何是好。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腦血管狹窄」。
  • 懷孕9周痛失寶寶,中風為啥盯上了她?
    懷孕9周痛失寶寶,中風為啥盯上了她?國內較早開展顱內動脈狹窄支架成形術、急性腦梗塞血管內再通治療。擅長:腦動脈狹窄,腦梗塞,腦供血不足等疾病的臨床研究和介入診療,如頸動脈狹窄支架術,椎動脈狹窄支架術,大腦中動脈狹窄支架術,基底動脈狹窄支架術,腦動脈血管內取栓術,腦動脈夾層支架成形術,頸動脈、椎動脈、顱內外腦動脈慢性閉塞介入再通術。
  • 經常頭暈要查一下頸動脈,醫生提醒:狹窄了不治療,腦梗就不遠了
    頸動脈容易堵塞有哪些原因? (2)診斷頸動脈狹窄程度的準確性在95%以上,都卜勒-超聲檢查已被廣泛地應用於頸動脈狹窄病變的篩選和隨訪中。 (3)超聲檢查的不足之處包括:不能檢查顱內頸內動脈的病變;檢查結果易受操作人員技術水平的影響。
  • 兒童顱內動脈瘤是怎樣形成的?|細菌性動脈瘤|顱內動脈瘤|血管|損傷...
    兒童顱內動脈瘤是指發生於15歲以內的兒童病人的顱內動脈瘤,它的發病率佔所有顱內動脈瘤的0.5%~4.6%。兒童顱內動脈瘤的病因、發生部位、大小、臨床表現、自然史及腦血管痙攣發生率與成人顱內動脈瘤有顯著不同。
  • 超聲術診斷頸動脈血管狹窄-
    近日,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心血管內科專家通過多年研究,在國內率先採用一種新型影像學介入技術、唯一能在人體內構建血管三維圖像反映動脈壁結構的血管內超聲技術,診斷頸動脈血管狹窄效果顯著。  人體頸動脈是聯繫心、腦的重要橋梁,導致頸動脈狹窄的原因有多種,以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最為常見。衛生部統計,我國患病人數超過800萬人,缺血性卒中佔所有腦卒中的80%以上。
  • 「中風」有徵兆,身體出現6種異常信號,或是「中風」到來的徵兆
    腦血管疾病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中風就是其中非常常見的一類。現如今,發生中風的人越來越多,這給家庭、社會都帶來了極大的負擔。俗話說,一人中風,全家發瘋,可見中風對患者、家人帶來的影響有多大。要知道,「中風」並非「空穴來風」,如何提前知道中風到來的「步子」?
  • 出現中風別忽視,小毛病可能有大危險,身體的症狀,要多重視
    可能是這幾種原因,別忽視(一)總述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的原因不同。缺血性中風是由向大腦提供氧氣和營養的血管變窄或阻塞引起的。出血性中風是由大腦內或周圍的出血引起的。高血壓是腦出血的最常見原因,動脈粥樣硬化是腦血栓形成的最常見原因,心源性栓子脫落是腦梗塞的最常見原因,顱內動脈瘤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見原因。
  • 看看中風的11種症狀是什麼
    中風前兆1、哈欠不斷在快發生中風的時候比較常見的一個前兆就是會出現哈欠不斷,人在疲倦、睡眠不足等情況下打哈欠是正常的。如果沒有以上原因存在的情況下,哈欠連天,這可能是由於腦動脈硬化日趨嚴重,血管內徑越來越小,引起腦組織慢性缺血缺氧。中風前兆有哪些症狀?
  • 上半身一處血管最怕堵塞,是中風的「加速器」!學會4招幫你預防
    現代我們常說的中風,一般的就是指內傷病症的中風,也就是內中風。內中風絕大部分原因是氣血不通、血脈麻痺阻塞、腦部血管堵塞或者腦溢血所致。中風常常起病急,變化快,讓人防不勝防,難以預防和醫治。這種血管,往往會成為中風的「加速器」大多數人覺得中風這種嚴重的病離自己很遠,其實不然,人體在過了30歲之後,血管就會出現老化的現象,血管會逐漸越變越窄,最後堵塞。
  • 潘教授和你聊聊天-年輕型中風 vs 膽固醇關係,血管裡的殺手or清道夫?!
    妻子「筋肉媽媽」也是健身達人,她在臉書中表示,某天發現 37 歲的丈夫「筋肉爸爸」有點不對勁,送醫檢查竟然是中風,「眼睜睜看著至愛,與死神擦身而過……」小編:37 歲就中風!?這也太年輕了吧!跟我的歲數好像也沒差多少ㄟ…..
  • 中風發病率越來越高了?總吃這2種食物,可能會讓血管變堵
    為什麼現在中風的人越來越多呢?中風的患病人數越來越多,和多方面因素有關,有可能是飲食不正確引起。因為不正確飲食行為的幹擾下會導致血管發生病變,這樣血管堵塞,狹窄之後發生中風的可能性會增加。除此之外,很多人經常熬夜,缺乏運動或者某些慢性疾病出現之後沒有及時控制,都有可能在這些不良因素的幹擾下,導致中風的患病率增高。因此,需要遠離這些誘發疾病的因素,降低中風的患病率,這樣才能防止中風的出現帶來負面影響。日常有哪些食物攝入過多容易讓血管堵塞?
  • 中風前兆 老人需注意身體的11個前兆
    中風前兆1、哈欠不斷在快發生中風的時候比較常見的一個前兆就是會出現哈欠不斷,人在疲倦、睡眠不足等情況下打哈欠是正常的。如果沒有以上原因存在的情況下,哈欠連天,這可能是由於腦動脈硬化日趨嚴重,血管內徑越來越小,引起腦組織慢性缺血缺氧。中風前兆有哪些症狀?
  • 德州市中醫院東院區腦病科李元民:腦動脈狹窄的危害你一定要知道
    1什麼是腦動脈狹窄腦動脈是供給腦部血流的動脈總稱,包括顱內動脈,也包括顱外供給顱內血流的動脈。各種原因導致的腦動脈血管變窄、變細統稱為腦動脈狹窄。最常見的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腦動脈內膜增厚、斑塊形成、管腔變窄。
  • 顱內血腫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腫瘤?血管病?外傷?
    顱內血腫引起的原因,這個是非常的多元化的,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在臨床當中最常見到的原因就是本身有腦血管相關疾病而造成的,比如說高血壓性質的腦出血,尤其是對於一些患者長期無法控制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相關的狀態,一旦血管形成破裂,那麼就會形成顱內血腫。
  • 血管出現這些情況有多...
    經顱都卜勒可以探測顱內血流 腦血管堵塞,也叫腦血栓,其發生原理包括顱內血管發生粥樣硬化,繼發血栓形成,致使腦部血管閉塞;或供應腦部的顱外動脈血管,如頸動脈斑塊脫落至腦動脈、頸動脈重度狹窄引起腦梗死等;或心臟血栓脫落栓塞至腦動脈等。
  • 6歲孩子清晨醒來突然中風,關於孩子中風,家長不得不防
    導讀:6歲孩子清晨醒來突然中風,關於孩子中風,家長不得不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6歲孩子清晨醒來突然中風,關於孩子中風,家長不得不防!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