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國慶七天假日臨近
不知道你有些什麼計劃?
有這麼一位學長
他帶著湖工人的關切來到了巴基斯坦
見識到巴基斯坦「戰火」之外的異樣風採
想和他一起領略就往下看看吧
徐皞亮
湖北工程學院09級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廣告學專業學生。
90後大學教師、青旅合伙人,來自湖北武漢。酷愛旅行和攝影,走過十個國家、30個省市自治區,在臺灣留學半年。
2015~2016年擔任百度旅遊「校園沙伐旅」湖北大學大使,目前在百度旅遊、馬蜂窩等旅遊平臺上建立個人主頁(百度旅遊:一顆糯米_L;馬蜂窩:行走的Leon君),並擁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LeonsPlanet,發表遊記、攻略百餘篇,閱讀量累計超十萬。
地點:巴基斯坦
時間:7月10日--7月20日,2018
飛機平穩落地,我跟隨熙攘的客流步入伊斯蘭瑪巴德機場,恍惚間以為走進了國內的高鐵站,穿過窗明几淨的邊檢大廳,走到行李提取處。
所有的流程都極其的稀鬆平常,絲毫感覺不到我此刻正身處在一個總是被新聞形容的動蕩不安、危機四伏的國度。
學新聞傳播出身的我貌似總是比常人多一分「不信邪」。對新聞裡描述的現象或者故事,往往帶著批判和質疑的眼光,也不是說全然不信,而是覺得真相有時並不長成媒體想讓我們看見的樣子。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與祖國西部邊境接壤的巴基斯坦,是一個掛滿各種標籤的謎樣國家。
它曾是印度的一部分,它是絲路重鎮,它是玄奘西行經過的地方,而現在它信仰伊斯蘭教,它飽受戰爭和暴恐的困擾,它是全世界碩果僅存的中國最鐵的盟友(俗稱「巴鐵」).
於我而言,巴國更像一本魔法書,它的每一頁羊皮紙,都吸引著我親自翻開,一一拜讀。
所以在盛夏的七月,買一張機票,直接空降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Islamabad)。
不知道是行李太多,還是效率太低,在伊斯蘭瑪巴德國際機場足足等了兩個小時,才取到我的行李。
初來乍到,當地手機卡還沒買,下飛機就處於失聯狀態。我特別擔心來接機的華人酒店司機等得不耐煩走掉了。
我懷著忐忑的心情,拖著行李箱走出機場大門,心存僥倖地快速掃視門外接機的人群。
一分鐘後我看到不遠處,人堆裡閃現出一個舉著中文牌子的……巴基斯坦小哥?我以為來的會是華人……仔細一看,牌子上寫的是我預訂的酒店名字,OK,沒錯了……長舒一口氣,默默地把心中的plan-B劃掉。
巴基斯坦跟香港一樣,車是右舵駕駛的,我剛到停車場的時候忘記了這茬,習慣性地拉開右側的車門準備坐進去,立馬發現不對勁。
小哥用口音渾濁的英語問我,是要開車嗎?我尷尬地一笑,用英語回他:「那還是你開吧,路線不太熟。」
他開的這輛右舵的豐田,我在國內沒見過同款,兩廂車,空間很小,內飾也很簡樸,不過居然還有觸控的大屏車載電腦。
他熟練地播放了幾支一聽就是南亞風味的歌曲,我不知道是不是印度歌,按道理巴基斯坦人不應該聽印度神曲啊,但是這滿耳的濃鬱的咖喱味兒是怎麼回事兒?
從機場到市區的高速公路,修得出奇得好,寬闊而平坦的柏油大馬路,完爆東南亞很多自以為是的國家。
我忍不住誇了幾句巴國的公路,小哥面露笑意,我緊接著問他,這條路是不是中國援建的,小哥很傲嬌地說:「這是我們自己修的。」
於是就這樣,開啟了一波你來我往的尬聊……但是老巴的英語口音實在太重,我經常要連蒙帶猜才能不至於把天聊死。
其間我問他播放器裡有沒有中文歌曲,於是他調出了《甜蜜蜜》和《小城故事》,還說鄧麗君是他最喜歡的歌手。
我想跟他接著聊聊鄧麗君,結果我發現我極力想翻譯出他能理解的歌名,然而他並不知所云。
開了快四十分鐘,小哥跟我說馬上要抵達目的地了,我激動地開始清整行李。這時小哥的手機響了,他操起電話:「喂,誒,對,我是,我馬上到了,你待會兒開下門。」
我當時就驚呆了,因為他這段話是用中文講的,講得還挺順暢。我內心一陣抓耳撓腮,心想:大哥,你早說會中文啊,咱們剛才那一路就用不著這麼費勁了吧!
小哥看我訝異的表情,仍然非常淡定,臨走的時候跟我道別:「你好,我叫Li-Yong,很高興為你服務,祝你旅途愉快,再見。」
這名兒起的,我猜小哥早年可能喜歡看《非常六加一》吧,我告訴了他我的名字,然後多問了一句:「請問『你好』用烏爾都語(巴基斯坦國語)怎麼講?」
Li-Yong說:「薩拉姆。」
薩拉姆,伊斯蘭瑪巴德的陌生人!
巴基斯坦這本魔法書,已經被我打開,大冒險就要開始了。
華人酒店的管家趙哥來巴基斯坦三年了,他是唐山人,講起話來有種男版趙麗蓉老師的感覺。
我問他費薩爾清真寺怎麼走?他說離酒店非常近,只有1.7公裡,腿兒著就能到,挑個下午太陽沒那麼曬的時間可以蹓躂過去。
費薩爾清真寺(Faisal Masjid)是伊斯蘭瑪巴德的地標建築,也是伊斯蘭瑪巴德為數不多值得參觀的地方。
因為伊斯蘭瑪巴德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首都之一,沒有任何古蹟,所以費薩爾清真寺也非常年輕,1986年才竣工,到現在也才32歲。
不過它卻是南亞地區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世界第六大清真寺。
清真寺見過不少,這麼現代化的清真寺還是第一次見。
走到沙阿·費薩爾大道盡頭,就會看到一座雪白光潔的巨大三角錐映入眼帘,錐頂上立有一彎銀月,四個角落聳立著四根修長如鋼筆一樣的宣禮塔,煞有氣勢。
仔細一想,這不就是一個超大號的路由器麼?還是四根天線的「穿牆王」,這一帶的wifi信號肯定特別好吧。
我正準備沿著廣場上的小逕往清真寺大門走,忽然聽到一個聲音好像在喊我——「你好!」
聽到中文我馬上循聲而去,原來是一個穿著紅色格子襯衫的老巴,他如見故友一般地朝我揮手致意。
「薩拉姆!」我禮貌地向他回應。
他朝我走來,隨手拿出一瓶礦泉水送給我,我沒好意思要,但他還是硬塞進我的背包側兜。
這突如其來的友好,讓我有點措手不及。
接著,他叫上另一個好友,掏出手機,讓我們一同看鏡頭,他邊說著「Selfie」,邊按下了快門。
第一次在國外被路人喊住,又是送水又是合照,真是種奇妙的體驗……
不愧是「巴鐵」,當地人民如傳說中般親切友好,就跟戶外的高溫天氣一樣熱情洋溢,「老鐵」的標籤非巴基斯坦人莫屬了。
進清真寺要脫鞋,這是幾乎所有清真寺的規矩。費薩爾清真寺雖然是現代建築,但也不例外。
前院入口站滿了寄存鞋的朝拜者,5盧比存一次(約合3毛錢人民幣),我拎著鞋走過去,正要掏錢的時候,管理員看著我說了一句:「Chinese free!」然後接過我的鞋,示意我進去。
雖然5盧比根本不算什麼錢,但我還是被這意外的免費待遇怔了一下,回過神來連忙補了一句:「Thanks a lot!」,隨後迎著眾多老巴男男女女仿佛高看一眼的目光,大步邁入灰白花崗巖鋪就的庭院。
從遠處走近的老巴看到迎面而來的我,不約而同地輪番向我打招呼,有一些老巴掏出手機,三五成群地圍攏在我左右開啟自拍模式。
還有一些帶孩子的夫婦喜歡把孩子叫過來同我合影,然後一大家子人非常默契地以我為中心站成一排照全家福。
面對這些極度自來熟的陌生人,陷入受寵若驚狀態不能自拔的我,忽然間有一種明星出街的感覺。
越往裡走,遇見的老巴越多,有的老巴不由分說地把手臂搭在我肩膀上,自顧自地按著手機快門,根本不給你拒絕的機會。
老巴們對自拍也是頗有研究,會各種找角度,拍得不好就重拍,我杵在那裡臉部肌肉都要笑麻痺了……慢慢開始招架不住他們這種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的熱情。
正當我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戴著棒球帽,穿著白色長衫的小夥子,穿過人群走到我面前,用英語跟我打招呼。
我以為又是求合影的,只不過英語比其他人流利很多(大部分巴國民眾只會say hello),沒想到他緊接著跟我說可以帶我參觀一下清真寺。
終於,來了一個「志願者」……內心莫名升騰起一股強烈的無條件的信任感:「大兄弟!迫切需要你。」
未完待續,「遊記貳」詳情請見今日副刊!
今日編輯 / 初五
責任編輯 / 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