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千萬不要,再這樣騙小孩了,容易釀成家庭慘禍

2020-09-05 寶寶萬事通

前幾天,出了一則非常讓人害怕的新聞。在河南鄭州一急診室裡,一位3歲大的寶寶正在進行洗胃,因為寶寶誤吞了20多片降壓藥。好不容易把藥物清理掉,終於把孩子的命給撿了回來。可是,好好的孩子怎麼會吃降壓藥呢?原來就是因為前幾天,奶奶哄孩子吃藥時說「這是糖,不是藥,不信你嘗一嘗是不是甜的啊?」小孩子吃了以後,就以為藥是糖了。後來孩子看到茶几上奶奶的降壓藥以為是糖,抓起來就吃了。

孩子被洗胃折磨的難受,當媽的肯定更難受。可能大家覺得這例子還算少數,引不起相當的重視。其實,類似事件真的不是一兩起。十之八九都是家長的錯!

一、家長做這些,孩子容易誤食藥

1、騙孩子「藥是糖」現在的藥片大多都是加了糖衣的,吃上去並不苦,甚至有點甜,外表也很像「糖豆」。有時家長一句「藥是糖」成功騙過了寶寶,並沒有讓孩子意識到這個東西是不能隨便吃的。何況孩子都喜歡甜味的東西,也難怪誤食帶有甜味的藥物了。我們不但自己不要騙孩子「藥是糖」,也要叮囑平時照料孩子的人,比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月嫂等。

2、藥品隨意擺放

寶寶很小的時候,喜歡用嘴巴去探索世界。雖然極個別在1歲時就可以改掉這種習慣,但大部分寶寶在童年期會一直用嘴來探索環境。寶寶的探索欲這麼強,對他來說屋裡的藥物和很多東西都是危險的。如果你並不需要這些東西和藥品,就把他們清理掉,或者放到寶寶拿不到的地方,以免他誤食。

3、當著孩子的面吃藥

「當著孩子的面吃藥」是家長最容易忽略的一個小細節,誰會知道貪吃的小寶寶「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了呢。孩子好奇心很大,對所有東西都充滿了求知慾和探索欲,並且會模仿大人的動作和習慣。一旦寶寶不知道藥物的危害,模仿大人吃藥就不好了!

二、孩子誤食了藥物怎麼辦?

如果發現孩子誤食了藥物,媽媽千萬別驚慌失措。除了撥打120急救熱線之外,知道下面這些,關鍵時刻真的能保命!

1、及時掌握寶寶情況並告訴醫生

急救電話裡描述清楚寶寶吞下的藥物和攝入量,還有你發現的寶寶任何的身體變化。去急診的時候,儘量帶上藥物容器和標籤。如果對寶寶誤服的藥物情況不詳,路途中可以收集如嘔吐物、尿、便及剩餘的可疑食品物品等,以便做標本讀物分析。

2、不要理所當然的「自己處理」

在專業的醫療人員救助之前,不要輕易給寶寶服用任何東西,除非醫生在電話裡建議你這麼做。如果要給寶寶催吐的話,也要諮詢急救人員的意見,因為在一些情況下,這樣做反而會造成進一步的傷害,比如深昏迷、吃了強腐蝕性物質、驚厥、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等不建議催吐。

3、就近儘快送醫院

洗胃是徹底清除胃內容物和口服中毒病人搶救成功的關鍵措施,一般在4至6小時內最有效。因此一定儘快送就近可進行洗胃醫院先進行救治,而不要一味的想送遠的大醫院。和催吐一樣,不是所有的情況都適合洗胃,具體需要醫生判斷。

三、家長這樣餵藥也是很危險

1、 捏鼻子強行灌藥

這樣不僅會引起寶寶咳嗽、嘔吐,還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引起窒息,危及生命。正確餵藥方法是用注射器或者藥用滴管,將藥慢慢送入寶寶的臉頰和牙齦間,一次即滴。注意避開寶寶嘴裡敏感部位。

2、不遵醫囑餵藥

對於內分泌系統、內臟器官都尚未發育完全的寶寶來說,家長不按醫囑給孩子服藥是特別危險的,比如:不按劑量服藥。前一頓藥忘記吃了,下一頓就服用2倍的藥量,可能會導致藥物過量;給孩子吃成人的藥。有的家長覺得藥都一樣,為了圖方便,把成人的藥減半就能給孩子吃。孩子不是縮小版的大人,內分泌系統、內臟器官都沒發育完全,貿貿然吃大人的藥只會害了孩子。

3、給小於2歲的孩子吃可咀嚼的藥片

2歲左右的孩子仍然在學習咀嚼和吞咽,很可能不經過咀嚼就直接將藥片吞下,導致被噎住的風險很高。嚴重的話還會跑到氣管裡,引起窒息。

4、 把藥溶果汁裡

喝藥物溶在果汁裡確實會讓孩子好接受一些,但是果汁中含果酸,可能會降低藥效。而且孩子如果喝不完混合後的牛奶或果汁,就吃不到完整的劑量。如果要和食物混合吃的話,一定要提前和醫生確認會不會影響藥效。

希望今天這篇文章對大家有用。其實,預防寶寶誤食藥物和其它危險物的最好辦法,就是將物品放到寶寶接觸不到的地方。看完這篇文章,一定趕緊把家裡的藥品、洗潔精、殺蟲劑、化妝品等都收納好。還有,當寶寶真的生病了的時候,一定要遵醫囑餵藥呀!

相關焦點

  • 別人這樣逗孩子玩,家長要及時制止,以免釀成大錯
    文|秘籍君對於那些生了孩子的寶媽們來說,應該都有這麼一個困擾,那就是帶著孩子出去玩,或者是走親戚,總有一些不識相的朋友喜歡拿孩子開玩笑,家長覺得不合適,但又不好意思說。但是, 如果再有人這樣逗孩子,家長要學會及時制止,以免釀成大錯。
  • 只因做了1件事釀成慘禍
    只因做了1件事釀成慘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7個月的胎兒死於腹中,罪魁禍首竟是父親!只因做了1件事釀成慘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新生寶寶雖可愛,但這3個部位千萬不要亂摸
    新生兒的降臨,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巨大的驚喜,看到寶寶軟軟的小身子,許多家長都會忍不住親親臉蛋、摸摸小手,怎麼看怎麼喜歡,恨不得整日都抱在懷裡親親摸摸。原來,米粒發現自家寶寶經常碰耳朵,以為是寶寶耳朵裡有異物所以才不舒服,就拿著棉籤給掏了幾下,沒想到掏耳朵的過程中,寶寶無意間動了一下,結果就釀成慘禍
  • 千萬別打孩子這六個部位,家長再生氣也別動手!
    「棍棒教育」至今仍然存在於不少家長的觀念裡,更是有很多老人把「不打不成器」掛在嘴邊。但是「打」真的有用嗎?事實證明孩子大多是越打越差,越打越沒有出息的,不僅如此,如果打到了孩子的關鍵部位,還很有可能釀成慘禍。
  • 注意,這幾種鞋子很傷腳,家長千萬不要再給孩子穿了!
    家長鬚注意,這4種鞋很傷腳,千萬別再給孩子穿了。小孩子腳部骨骼肌肉韌帶尚未完全發育,鞋底偏硬、鞋跟偏高會影響孩子腳部正常發育,且容易扭傷。還有不合腳型的歐版鞋、安全隱患極大的人字拖、不具有固定支撐作用的雪地靴。家長們不要為了美,把對孩子的愛變成了傷害。
  • 哥哥舉著奶瓶給妹妹餵奶,動作嫻熟讓媽媽暖心,網友:騙我生二胎
    網友看到這一幕紛紛調侃:「這要是要騙我生二胎的節奏啊」「有個這麼懂事的哥哥,妹妹一定非常的幸福」小靜看到這樣暖心的一幕,深感欣慰,為自己當初的選擇而慶幸,當初懷二寶時,有人說太早了,也有人說有點兒晚。案例是令人痛心的,父母的失職同時,也印證著兩個寶寶年齡差過大,也是不利於家庭穩定發展的。兩個寶寶年齡差太大,則彼此之間無法擁有共同語言,父母的側重點容易偏離,造成一個孩子內心的失衡,極容易釀成最終的慘禍。所以,兩個孩子的年齡差不宜過大。
  • 佛山一母親開電動車送小孩,結果悲劇了!家長們千萬別嘗試
    危險解析:由於站在踏板上的孩子沒有任何東西保護,一旦發生事故,容易直接甩出車外,易受重傷。危險解析:這種情況,一旦有意外情況發生,一手騎車的家長往往沒法及時應變,讓事故發生。很多家長喜歡在踏板上放小凳子或小椅子,讓孩子面朝著家長坐。
  • 2歲女童誤服降壓藥釀成悲劇,家庭用藥安全要注意
    悲劇讓人心痛,但也給了我們很大的警示——家庭用藥安全不可忽視。 在生活中,就有兩大誤區,家長們一定要注意! 誤區一:騙孩子藥是糖 孩子喜歡甜甜的東西是一種天性,有時候,家長為了「哄」孩子吃藥,會選擇「騙」孩子說這是糖果,而有些藥的外層恰好有糖衣,孩子就相信了。 但這是完全錯誤的!
  • 家長快看看,自家寶寶是不是這樣
    雖然現在大家防患意思都加強了,但是還是經常可以看到小孩被拐賣的報導。一個人販子,為了自己的利益,拐賣了兒童,讓一個完整家庭支離破碎,毀掉了一個美滿的家庭。這種傷害對於家長來說是巨大的,對於孩子未來也是影響很大。有的孩子被拐去別人家當小孩,有的被人販子弄斷手腳成為殘疾人,讓他們乞討賺錢。
  • 家長快看看,自家寶寶是不是這樣
    雖然現在大家防患意思都加強了,但是還是經常可以看到小孩被拐賣的報導。一個人販子,為了自己的利益,拐賣了兒童,讓一個完整家庭支離破碎,毀掉了一個美滿的家庭。這種傷害對於家長來說是巨大的,對於孩子未來也是影響很大。有的孩子被拐去別人家當小孩,有的被人販子弄斷手腳成為殘疾人,讓他們乞討賺錢。家長們看到新聞都很痛心,也想知道有什麼辦法可以防止寶寶遇到人販子。
  • 2歲女童誤服降壓藥釀成悲劇,家庭用藥安全要掌握這幾點!
    悲劇讓人心痛,但也給了我們很大的警示——家庭用藥安全不可忽視。醫藥科普必不可少家中有小朋友時,需要同孩子明確什麼是藥,藥不能亂吃等問題。在生活中,就有兩大誤區,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誤區一:騙孩子藥是糖孩子喜歡甜甜的東西是一種天性,有時候,家長為了「哄」孩子吃藥,會選擇「騙」孩子說這是糖果,而有些藥的外層恰好有糖衣,孩子就相信了。但這是完全錯誤的!
  • 請不要這樣逗孩子,否則我不會客氣的
    一家三口就這樣悲劇地離開了...除了調侃小孩,每個大人都有自己逗小孩的絕招,從捏臉到嚇唬,從拋舉到騙小孩喝酒。這些情況在我們生活中總是猝不及防,而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威脅到孩子的性命!記得前兩年,看過一則新聞。
  • 有小孩的家長請注意,不要讓小孩誤食這些容易被忽略危險性的東西
    小型恐龍模型等玩具觸感很硬,而且帶尖角,誤食以後容易劃傷食道,並且難以取出。2歲男童趁家人不注意弄壞體溫計,將水銀喝進肚子裡。體溫計是每個家庭都會配備的,有孩子以後更是經常會用到,對於好奇寶寶來說,一定會對體溫計裡的水銀感興趣。
  • 小孩是「生的容易、養得難、養的容易、教的難」知道費用多嚇人?
    如題所示:小孩是「生的容易、養得難、養的容易、教的難」知道費用多嚇人? 這可能很多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就是第一胎是女兒有的重男輕女的家庭就是想再生男孩,可是有想過整體費用嗎?就只是那麼簡單嗎? 首先我自己的想法還是那句話這是要看整體的經濟實力的,作為家長也不能一味地要生男孩就去生孩子,你生出來後不能給孩子更方面更好的教育和成長環境那不是害了孩子嗎?所以還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一定的道理。
  • 6個月女嬰嗆奶夭折,家長千萬不要再這樣做了!
    寶寶嗆奶時千萬不要直立,因為豎著抱以後這些分泌物,或者是奶液不容易被咳出來,反而容易進到更深的部位,導致嗆咳會更加嚴重。孩子在吃奶的時候,因為氣管封閉得不好,喉軟骨軟化的情況下,吃奶以後,會有一些奶液進入到了氣管內,導致了孩子一個劇烈的咳嗽反射新生兒嗆奶的家庭緊急救護。1.
  • 家長千萬不要這樣和孩子溝通 |親子關係|溝通方式|家庭教育_網易親子
    指責埋怨型溝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責黑三角」:在這樣一個「黑三角」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有一個較為固定的指責對象,家庭問題往往在相互指責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歡而散,問題最終並未真正解決,成為一個未了結事件遺留下來。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未了結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悶或緊張,危機四伏。
  • 最容易毀掉孩子的一件事,家長千萬不要這樣做
    居然有家長用來「對付」自己的親生骨肉?求孩子的心理陰影面積!不要以為孩子小不記事,他們的記憶是碎片化的,或模糊或清晰。而對於特殊場景,比如極度興奮、極度恐懼的經歷,他們會印象深刻,長大後即便細節想不起來,感受也會深深烙印在心上。家長如果把面壁思過、站牆角、關小黑屋、看恐怖片等極端的方法當作懲罰,不僅是在製造恐懼,同時還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產生不安全感。
  • 家有考生,家長千萬不要這樣說
    家有考生,考前關鍵時刻,家長鬚注意自己說話的內容、語氣和影響。 多做一些暖心的事,少說負面的話。學會閉嘴,只問吃喝,千萬不能這樣說:趕緊睡吧,要不然睡不好,會影響明天的考試發揮。家長要向孩子滲透積極面對挫折的觀念;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這不放心那不放心;要相信孩子有時處理問題的能力比大人強;要營造輕鬆和諧的家庭氛圍,給予孩子積極的情感支持。
  • 小孩吞食異物的窒息率很高,家中把這幾樣東西收好,千萬不要大意
    引言:自從有了孩子以後,父母就一直繃著弦,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受傷,尤其是一歲以下的小孩,發生危險的機率非常高。而且最容易讓孩子受傷的東西,往往是家裡比較常見的東西,這些東西體積不大,很容易被孩子放進嘴裡,卡在喉嚨裡,造成發生窒息的危險。
  • 二胎家庭最忌諱說的話,容易惹大寶「炸毛」,家長不要脫口而出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家裡有了第二個寶寶之後,很多父母通常習慣拿兩個孩子作對比,尤其是在教育大寶時,父母的無心之言往往會傷害到孩子的內心,二胎家庭的家長們千萬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