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出了一則非常讓人害怕的新聞。在河南鄭州一急診室裡,一位3歲大的寶寶正在進行洗胃,因為寶寶誤吞了20多片降壓藥。好不容易把藥物清理掉,終於把孩子的命給撿了回來。可是,好好的孩子怎麼會吃降壓藥呢?原來就是因為前幾天,奶奶哄孩子吃藥時說「這是糖,不是藥,不信你嘗一嘗是不是甜的啊?」小孩子吃了以後,就以為藥是糖了。後來孩子看到茶几上奶奶的降壓藥以為是糖,抓起來就吃了。
孩子被洗胃折磨的難受,當媽的肯定更難受。可能大家覺得這例子還算少數,引不起相當的重視。其實,類似事件真的不是一兩起。十之八九都是家長的錯!
一、家長做這些,孩子容易誤食藥
1、騙孩子「藥是糖」現在的藥片大多都是加了糖衣的,吃上去並不苦,甚至有點甜,外表也很像「糖豆」。有時家長一句「藥是糖」成功騙過了寶寶,並沒有讓孩子意識到這個東西是不能隨便吃的。何況孩子都喜歡甜味的東西,也難怪誤食帶有甜味的藥物了。我們不但自己不要騙孩子「藥是糖」,也要叮囑平時照料孩子的人,比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月嫂等。
2、藥品隨意擺放
寶寶很小的時候,喜歡用嘴巴去探索世界。雖然極個別在1歲時就可以改掉這種習慣,但大部分寶寶在童年期會一直用嘴來探索環境。寶寶的探索欲這麼強,對他來說屋裡的藥物和很多東西都是危險的。如果你並不需要這些東西和藥品,就把他們清理掉,或者放到寶寶拿不到的地方,以免他誤食。
3、當著孩子的面吃藥
「當著孩子的面吃藥」是家長最容易忽略的一個小細節,誰會知道貪吃的小寶寶「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了呢。孩子好奇心很大,對所有東西都充滿了求知慾和探索欲,並且會模仿大人的動作和習慣。一旦寶寶不知道藥物的危害,模仿大人吃藥就不好了!
二、孩子誤食了藥物怎麼辦?
如果發現孩子誤食了藥物,媽媽千萬別驚慌失措。除了撥打120急救熱線之外,知道下面這些,關鍵時刻真的能保命!
1、及時掌握寶寶情況並告訴醫生
急救電話裡描述清楚寶寶吞下的藥物和攝入量,還有你發現的寶寶任何的身體變化。去急診的時候,儘量帶上藥物容器和標籤。如果對寶寶誤服的藥物情況不詳,路途中可以收集如嘔吐物、尿、便及剩餘的可疑食品物品等,以便做標本讀物分析。
2、不要理所當然的「自己處理」
在專業的醫療人員救助之前,不要輕易給寶寶服用任何東西,除非醫生在電話裡建議你這麼做。如果要給寶寶催吐的話,也要諮詢急救人員的意見,因為在一些情況下,這樣做反而會造成進一步的傷害,比如深昏迷、吃了強腐蝕性物質、驚厥、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等不建議催吐。
3、就近儘快送醫院
洗胃是徹底清除胃內容物和口服中毒病人搶救成功的關鍵措施,一般在4至6小時內最有效。因此一定儘快送就近可進行洗胃醫院先進行救治,而不要一味的想送遠的大醫院。和催吐一樣,不是所有的情況都適合洗胃,具體需要醫生判斷。
三、家長這樣餵藥也是很危險
1、 捏鼻子強行灌藥
這樣不僅會引起寶寶咳嗽、嘔吐,還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引起窒息,危及生命。正確餵藥方法是用注射器或者藥用滴管,將藥慢慢送入寶寶的臉頰和牙齦間,一次即滴。注意避開寶寶嘴裡敏感部位。
2、不遵醫囑餵藥
對於內分泌系統、內臟器官都尚未發育完全的寶寶來說,家長不按醫囑給孩子服藥是特別危險的,比如:不按劑量服藥。前一頓藥忘記吃了,下一頓就服用2倍的藥量,可能會導致藥物過量;給孩子吃成人的藥。有的家長覺得藥都一樣,為了圖方便,把成人的藥減半就能給孩子吃。孩子不是縮小版的大人,內分泌系統、內臟器官都沒發育完全,貿貿然吃大人的藥只會害了孩子。
3、給小於2歲的孩子吃可咀嚼的藥片
2歲左右的孩子仍然在學習咀嚼和吞咽,很可能不經過咀嚼就直接將藥片吞下,導致被噎住的風險很高。嚴重的話還會跑到氣管裡,引起窒息。
4、 把藥溶果汁裡
喝藥物溶在果汁裡確實會讓孩子好接受一些,但是果汁中含果酸,可能會降低藥效。而且孩子如果喝不完混合後的牛奶或果汁,就吃不到完整的劑量。如果要和食物混合吃的話,一定要提前和醫生確認會不會影響藥效。
希望今天這篇文章對大家有用。其實,預防寶寶誤食藥物和其它危險物的最好辦法,就是將物品放到寶寶接觸不到的地方。看完這篇文章,一定趕緊把家裡的藥品、洗潔精、殺蟲劑、化妝品等都收納好。還有,當寶寶真的生病了的時候,一定要遵醫囑餵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