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可以讓4、5歲的小朋友,最害怕的一句話不是父母的責罵而是在一起玩的孩子說的的一句「我不跟你玩了」。
前段時間回老家住了幾天發現了一件事,發現我女兒在和他表哥玩的時候,他表哥一不滿意就是用這句話威脅我閨女,我閨女就會乖乖的聽話還跟他哥說對不起,都成常事了。
於是我就問了問寶媽群裡的寶媽們,有很多寶媽也發現過這樣的情況。
那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害怕這句話呢?
2-5歲是孩子人際交往最敏感的時期,這一階段,孩子的內在心理會強烈的驅使孩子和別的孩子玩耍,這個階段,孩子會不斷的處在人際交往中。
從和別的小朋友交換吃的或玩具開始,到尋找相同興趣的小夥伴並開始相互依賴,從和很多朋友一塊玩只有幾個可以一塊玩,孩子經歷了人際交往的全過程,而這種交往技能多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和別人相處是這個年齡段所有孩子的必須經歷,所以可不可以和你玩就變成了孩子們之間的貨幣,也成為了孩子們攀比的資本,這時候,孩子就不單純的試玩了,並且孩子們開始在同伴身上尋找認同感。
孩子被別人拒絕一起玩,應該如何應對?
6歲以內的孩子拒絕別人一起玩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是父母不可以忽略孩子的感受,因為被拒絕的孩子特別傷心,沮喪,如果父母沒有及時的正確引導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
下面是4個步驟可以幫助化解孩子不良的情緒:
第一步,理解孩子的心情
孩子被拒絕後會變得特別的沮喪,我們要理解孩子的心情,我們可以抱一抱孩子,告訴孩子被拒絕是一件很令人傷心的事情,媽媽被拒絕的時候也會很傷心的。
第二步,嘗試讓孩子理解他們的行為
利用孩子平時的一些行為,告訴孩子被拒絕時的感受
第三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被拒絕之後,自己的情緒肯定會被這件事情幹擾,她們會感到委屈,這個時候,我們要及時的幫助孩子的心態調整好,不需要讓孩子去刻意的討好他們,我們要及時的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開。
第四步,告訴孩子一些社交技巧
告訴孩子一些社交的技巧,鼓勵孩子和別人去交流。要讓孩子多保持笑容;平時多鼓勵孩子,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1、出門帶玩具、小零食
出門帶些零食或玩具可以招來一些小孩子,必須讓孩子學會分享,分享後就會有很多的小朋友來交往,喜歡分享想的人會有更多的人來交往。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分享。
2、告訴孩子找同齡小朋友玩
讓孩子找一些同齡的小朋友玩,或者是比孩子年齡稍微小一些的。
3、鼓勵孩子要遵守遊戲規則
搗亂的孩子想要加入其中,卻因為自己不擅長表達,又不遵守遊戲的規則,所以,很容易被拒絕加入。有些孩子被拒絕後會參與進來進行搗亂,這類孩子會更容易遭受到大家的排斥,以後遇見後都會躲的遠遠的。
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玩遊戲的時候一定要遵守遊戲的規則。
4、與孩子做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
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和孩子去做一些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就是為了讓孩子在社交中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情況時要如何應對各種各樣的人。孩子們將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的一些模仿,再運用到現實社會中的人際交往
5、生活中給孩子「選擇權」和「決定權」
孩子兩歲後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一些事件可以讓孩子去選擇,比如,去超市買玩具的時候,給孩子選擇權;每天給孩子搭配兩套衣服,讓孩子決定穿那一套。隨著年齡增加,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搭配衣服。
6、鼓勵孩子做自己
作為父母,看著孩子被拒絕自己內心其實也很心痛,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去代替孩子來交友,如果最開始讓孩子養成了依賴父母的習慣那以後孩子遇到困難也不會去自己動腦思考只會來求助父母。
孩子被拒絕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不要非得讓孩子參與進去。否則,將會有可能導致孩子成為討好型的人,所以,當自己家孩子被拒絕後,要讓孩子去接受被拒絕的這個事實,調整自己的情緒,並且讓孩子的注意力分散,讓孩子做回自己,只有自己充滿了自信,內心變得強大了,才會不會被別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