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這樣是不是能夠執行?」的真實意思是「這根本行不通」;「真的嗎?」這句話,其潛臺詞是「胡說八道」……最近,隨著職場菜鳥的紛紛入職,一篇網上流行的「職場黑話大全」又被重新挖出來,成為新人的入職寶典。有人指出,職場如戰場,如果讀不懂這些黑話,很有可能處處受挫。
新人不懂「黑話」屢遇挫
小陳是去年剛入職的公務員,平時工作努力,同事關係也不錯。去年年終,一年一度的評優工作開始了,領導挑選員工逐一談話。輪到小陳時,領導一句「小陳啊,你去年表現很好」讓她興奮了很久。可讓她看不懂的是,凡是被領導請去談話的同事都哭喪著臉,而沒被請去談話的卻都有幾分竊喜。幾天後,「年度優秀」結果出來了,當選的恰恰是沒有輪到談話的。
「後來我總算弄懂了,這是領導的一貫『懷柔』政策,而且說辭都一樣。」小陳隨後總結出了一些規律:凡是領導想批評一個人時,都會以幾句表揚的話為開場白,對這些「表揚」,自然不用太當真。
而「職場菜鳥」小徐也碰到了類似困惑,一天晚上,部門經理帶他一起見客戶,由於平時不太喝酒,性格又內向,小徐一直悶坐一邊,聽著經理和客戶插科打諢,決定就這樣矇混過關。沒想到,在酒桌上,經理半開玩笑半認真得對他說道:「小徐啊,你比較嚴謹。」而且一連說了四遍。
這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如果在學校裡老師這樣評價我,我肯定很高興,可是在這種場合說這句話,我感覺有些心虛。」
第二天,他向公司前輩請教,前輩一拍大腿連呼不妙:他這是說你放不開啊。可惜小徐明白得太晚,以後凡是這樣的場合,經理都不帶小徐出席了,而且對他也漸漸疏遠了。
「黑話大全」被奉為寶典
一位職場人士說,所謂「黑話」,就是一些口是心非的反話。職場如戰場,如果聽不懂黑話,很有可能鬧出笑話或被疏遠。比如領導說:「耽誤大家2分鐘時間,開個會。」千萬別以為會議真的只有兩分鐘,很有可能一開就是兩個小時,而如果領導說「考慮考慮」很有可能就是「沒啥好考慮了」的潛臺詞。
最近,正值職場菜鳥入職的高峰時節,網上一篇名為「上班族黑話大全」的帖子被重新挖出,成為不少職場菜鳥信奉的「入職寶典」。
記者看到,帖中列舉,如果有人嘴上誇你「格外出色」實際意思是說你「目前還沒有犯錯」;如果有人口頭說「我了解」,其實心裡在想「這傢伙究竟在說什麼」;而老闆表揚你「溝通能力強」,可能是暗指你常打電話聊天;稱你「為人隨和」,代表你可以隨時被解僱;說你「眼光長遠」,其實是指責你總是一再地拖延工作……
「懂了,如果老闆這樣說千萬要小心了。」「完了,老闆經常說我為人隨和,原來是這個意思……」不少網友回帖。
職場前輩
所謂「黑話寶典」只能供參考
採訪中,記者發現,近半職場人士對網上流傳的「黑話」有所耳聞,認為可以幫他們讀懂「暗語」。但是「黑話」並不像網上流傳得那麼盛行。「這明顯誇大了職場的人心險惡。我覺得職場『黑話』只是一種婉轉表達意思的方式。」
在一所重點中學擔任語文老師的程小姐告訴記者,老師在給學生寫評語的時候也經常說「黑話」,比如調皮搗蛋就叫聰明有創意,看上去傻乎乎的就叫「文靜乖巧」。
「這也沒什麼,一方面教育應該以鼓勵為主,另一方面,雖然家長都知道評語的潛臺詞,但是如果真的直接評價孩子,家長心裡肯定會不舒服。」
程小姐告訴記者,辦公室就曾遇到過因為老師評語太直接而有學生家長衝到校長那裡告狀的情況。
「職場說『黑話』跟老師評語用『黑話』也許是一個道理吧。」程小姐說,「至於同事之間,儘量不用黑話。上班已經那麼累了,還要費力猜別人說話的意思,煩。」
一家外企人事經理告訴記者,職場中辨別是否說的「黑話」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有些人對喜怒哀樂從不掩飾,有些人則喜歡反過來表達情感。
「所以『黑話寶典』只是給職場菜鳥提供了參考,重要的是了解說話者一貫的表達方式和當下的立場。」
連結
●同事的暗語
我了解,我了解。(這傢伙究竟說什麼呢?)
不好意思,我並沒有參與這項計劃。(別煩我,這件事跟我有什麼關係?)
他可能不太熟悉這件事情。(他腦袋裡面裝的是糨糊!)
我會試著把這件事情插進工作進度中。(你小子怎麼不早一點兒交代?)
所以你不太滿意這件作品?(該死的,你又想挑剔什麼?)
我當然也很關心。(誰有空管這事啊!)
●領導的暗語
溝通能力強(常打電話聊天)
思維敏捷(能迅速找到藉口)
善於社交(能喝)
踏實忠誠(在別的地方很難找到工作)
工作態度熱忱(固執己見)
為人隨和(隨時可以解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