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子生命自私法則
這篇醜陋的文字鄙人用「倒敘」的辦法來安排,先討論原子生命自私法則的意義,再討論原子宇宙生命體,最後討論原子生命自私法則。
先討論原子生命自私法則的意義。
回答了哪裡來的問題。即原子生命自私法則回答了宇宙生命自私法則從哪裡來的問題。
137億年前原子生命體的誕生,不但讓我們第五級別人類生命體找到了生命的來源,而且找到了自私法則的來源。
因為,自私法則同其它生命法則一樣,是宇宙生命基本的、天然的和自在的屬性,所以有了生命就有了自私法則,有了原子就有了自私法則。我們第五級別人類生命體,或者高級的人類生命自私法則既不是人類所創造的,也不是人類的意志所決定的,更不是有了人類才開始有的;當然也不是人類所能消滅的,而是在人類生命體以前就有了自私法則,就存在著自私法則,在宇宙之始端就有了自私法則,並伴隨著宇宙生命永遠的存在。這樣以來就是說,自私法則存在於第五級別人類生命體,存在於第四級別動物生命體,存在於第三級別植物生命體,存在於第二級別有機物生命體,存在於第一級別無機物生命體,存在於原子生命體。
所以我們高級別生命體人類的自私法則是很正常的,很客觀的,很現實的,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或者不好意思,沒有什麼不能拿到桌面來討論的。因為,原子作為次級生命體就潛伏於我們體內,它攜帶的自私法則就潛伏於我們體內。
解決了如何發展的問題。即原子生命自私法則解決了自私法則應該如何發展的問題。
原子生命自私法則解決了宇宙生命自私法則應該如何發展的問題。作為生命精神的自私法則和生命物質的其它諸法則一樣,不能停留在原地踏步不動,故步自封,老子天下第一,而是必須運動,必須發展。
但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什麼?方法是什麼?路徑是什麼?必須解決。而解決這個問題根本出路就是自私法則統帥下的化合,就是化合法則。
因為原子低級別生命體的生命精神就是自私法則,自私法則就是原子的思想,原子的思維,原子的智慧。通過自私法則原子生命體除保障自己的生存之外,找到了一個方法,找到了一條路徑,這就是不斷的化合或者化合法則,是原子自身化合為分子,分子化合為細胞,直至我們第五級別人類生命體。
當生命在不斷發展的同時,自私法則也得到不斷的發展。自私法則不能永遠的停留在低級別低層次的原子生命體上;不能永遠的模糊、朦朧和隱性的存在;不能永遠的單一、簡單和淺浮的存在。自私法則必須從低級別低層次向高級別高層次發展;必須從模糊向清楚,從朦朧向鮮明,從隱性向顯性發展;必須從單一向多項,從簡單向複雜,從淺浮向深厚發展。
原子生命自私法則解決了我們第五級別人類生命自私法則應該如何發展的問題。除過我們第五級別人類之外,其它四個級別宇宙生命之所以能夠發展,那就是不斷地化合,在化合中的分解是為了原子生命體再一次的化合,再一次的參與化合,再一次分配化合,再一次調整化合,再一次更好的化合。
化合就是團結,就是凝聚,就是提高,就是更好的發揚光大自私法則。所以,我們第五級別人類要解決自私法則發展問題,無疑正確的、科學的方法或者機制模式就是化合而成為一個統一體,就是團結而成為一個大機體,就是合作而成為命運共同體。在合作中通過分解消除對立面,通過分解調節對立面或者分解調節矛盾(主要矛盾調節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調節為隱性矛盾),讓一些力量法則重新開始參與新的循環化合,新的團結合作,從而實現自私法則又快、又省、又好的發展,較大或者更好的促進人類生存生活的運動發展,滿足需求需要,創造生命的價值。
由此可見,要解決宇宙生命的發展問題就是遵循化合法則(就是化合與分解,就是以化合為主導,以分解為調節的機制),解決自私法則的發展問題就是實踐化合法則。
原子生命自私法則響應了怎麼對待的問題。即我們第五級別人類生命體沒有選擇,只有響應,只有面對自私法則時,應該怎麼對待?應該怎樣處理?既然自私法則在宇宙生命之祖原子生命統一體中,就以基本屬性的身份已經存在,那麼,我們第五級別人類只能是接受、學習和利用;只能是正面面對,深刻認識,科學實踐;只能是順應自私法則規律,遵循自私法則規律,從而必須積極的、認真的、嚴肅的保護、愛護自私法則,而不是辱罵、批判和強姦,而不是肆意曲解自私法則,而不是迴避或者否認。
因為,自私法則在原子生命體那裡就是一種宇宙生命屬性,而且由於原子生命是人類生命統一體內部最基本(最低層次)的次級生命體,它傳遞的數據、信息、思想和意志對於人類生命體(生物體)相距較遠,中間要經過無機物、有機物、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的上傳才能到達,它直接的作用對於生命體(生物體)來說是一種無意識狀態,因而是人類生命體無法分割的一種法則屬性。
因為,科學的自私法則實踐能夠創造生命,創造生命美好的存在和生命高尚的價值。生命必須彰顯,必須大張旗鼓的宣揚,必須旗幟鮮明的樹立,這樣以來自私法則伴隨著宇宙生命就得到大張旗鼓的宣揚,就得到旗幟鮮明的樹立。認識生命就是認識自私法則,因為生命的本質是自我,自私法則能滿足於自我。熱愛生命就是熱愛自私法則,因為只有自私法則能更好的呵護生命,能更好的維護生命,能更好的發展生命。
原子生命自私法則詮釋了什麼作用的問題。即詮釋了自私法則於宇宙生命、於我們人類社會的偉大作用。自私法則確保了原子個體的存在,確保了原子群體的存在,確保了原子化合升級的存在,從而拉開了宇宙生命升級、運動發展的序幕,從而是宇宙生命從原子到分子,從分子到細胞,直至我們第五級別人類生命體。如果沒有自私法則宇宙生命就不可能化合升級,就不可能發展壯大,就不可能充滿活力五彩繽紛。
因而,自私法則決定了化合法則,沒有自私法則就沒有化合法則,從而就沒有宇宙生命,或者宇宙生命只是停留在原子狀態的宇宙生命而沒有其它高級別的宇宙生命。所以,自私法則是宇宙生命運動發展的金鑰匙,是我們人類生命或者人類社會發展的金鑰匙。自私法則是宇宙生命的文化,是我們人類的文化,而且是文化的根源和演繹中心。
一切文化都是圍繞自私法則而展開、而發展、而創造,自私法則始終處於文化的中央位置,靈魂地位。這種文化不是我們第五級別人類所特有的,在其它四個級別宇宙生命那裡就存在了,只是由於我們人類科學的限制,我們人類還無法和它們溝通,還無法取得它們的自我說明。它們每一個級別之間一定是有文化交流的,它們之間是溝通的。
當然科學的自私法則必須有正確的方向,有正確或者準確的目標。這種方向和目標是戰術的,但更多是戰略的,否則就走上了非科學的道路。如果是非科學自私這樣就會對生命,對我們人類造成傷害或者很大的傷害。自私法則是雙刃劍,是辯證的,我們必須牢牢的、緊緊的掌握科學自私法則的方法,必須堅決的、果斷的唾棄非科學自私法則,從而真正的、實質的實現個體的自私法則,實現人類的自私法則,是個體,是人類社會幸福快樂,和諧進步,創造價值,分享生命。
原子是劃宇宙(而不是劃時代)的,劃生命的。
原子開創了宇宙生命的先河,開創了自私法則的先河,開創了化合升級的先河,開創了生命文化的先河,只是沒有用我們第五級別人類的「語言」表達出來,只是沒有用我們第五級別人類的「文字」書寫(以後簡稱原子「四先」精神)。雖然如此,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它的這些「信息」、「數據」都蘊含、儲存在它們的生命體以及生命活動(運動)行為之中,等待著我們解讀和判斷。
所以,它們的生命體就是一部收錄機等著我們打開去收聽,這就是「語言」;它們的生命體就是一部書籍等著我們打開去誦讀,這就是「文字」。所以,宇宙生命演繹發展到我們第五級別人類生命體的時候,我們人類生命體發展到有文字記載的時候,所傳播的一切所謂「傳統文化」都是生命的文化,都是自私法則演繹豐富、發展創造的文化。
這些文化的成果深厚的包含著原子生命體的功勞,這些文化的源頭或者始端在於原子生命體。可以說,沒有原子生命就沒有文化,沒有自私法則就沒有文化。一切文化的精髓是生命及其自私法則,一切文化的本質是生命及其自私法則,一切文化的動力是生命及其自私法則。原子「四先」精神在以後的宇宙生命演繹發展中都得到了傳承、發揚和無限的升級擴展,發揚光大,以至於創造了我們第五級別人類生命體及其自私法則的空前高度和趨於完美表現。
再討論原子生命體。
在鄙人的《微生物生命哲學》、《再論統一性》等文中,原子是我們已經確認的宇宙生命體。
原子既是我們第五級別人類的「爺爺」,又是我們第五級別人類的「孫子」。
說是「爺爺」是因為原子就是我們的祖先,是137億年前宇宙誕生的第一生命體,後來以它為原始生命,以它為基礎、為條件、為前提,由它化合升級為分子生命體、細胞生命體,直到我們人類生命體;
說是「孫子」是因為它是金塔中級別層次最低、位置最低,各個生命法則它都處於原始狀態,初始狀態,開創狀態,處於隱晦、隱秘和朦朧狀態,就像人類的精子剛穿入卵子化合構成的精卵細胞一樣,經過10個月以後則是一個人類生命體(嬰兒),它則經過137億年化合構成了五個級別的宇宙生命體,它處於五個級別中第一級別無機物生命層次的位置,是構築金塔的底部和基部的部分。沒有原子生命體就沒有歷史生命哲學的金塔,就沒有今天的宇宙,就沒有今天的生命,當然也就沒有我們人類生命體。
生命越低級,自私法則的行為和反映越模糊、越微弱、越雛形、越低端,越容易被我們高級的人類所忽視,所視而不見、所習以為常,(生命越高級,自私法則的行為和反映越清晰、越鮮明、越公開、越高端)。因為,它距離我們第五級別人類高級別生命體時間越遠,差異越大,越要本質而理性的判斷。
所以,我們越是要緊緊抓住和緊緊把握,已知的、顯性的和表現的以自我為中心生命的各種活動、各種運動所引起的變化和所引起的「行為」,進行思維,進行抽象,進行辨別,進行歸納和總結,最後得出結論。我們對原子生命統一體的自私法則的判斷分析就是這樣,因為我們現在還無法和原子對話和溝通,還無法直接獲得原子的「表白」和「思想」。
「原子」最早是哲學上具有本體論意義的抽象概念,隨著我們第五級別人類認識的進步,原子從抽象概念成為自然科學概念,現在原子既是自然科學的概念,也是社會科學--哲學的概念。
不過作為哲學,原子現在是歷史生命哲學之生命概念。鄙人在《宇宙規律》中就提出過原子生命雙「11」的特徵。道爾頓第一次將原子從哲學帶入自然科學(化學)研究時,就明確了科學家們後邊努力的方向,化學真正從古老的鍊金術中擺脫出來,道爾頓也因此被後人譽為「近代化學之父」。
歷史生命哲學的《宇宙生命金字塔》已經明確:原子生命體處於金塔中第一級別無機物層次的位置,是級別層次最低、輩分最高的宇宙生命體,是最始端,最原始的宇宙生命體。在宇宙於137億年前由緻密熾熱的奇點大爆炸發生以後,宇宙曾有一段降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宇宙空間法則在不斷地膨脹,使傳統所謂「物質」亦或歷史生命哲學的生命基因(亞原子粒子)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
爆炸之初,傳統觀念中所謂「物質」,亦或只能以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生命基因形態存在。隨著溫度降低、冷卻,它們逐步化合誕生了原子生命統一體。
當然,在此同時原子進一步化合為群體生命體,即通常的氣體。氣體逐漸凝聚成星雲,星雲進一步化合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和星系,最終化合形成我們今天無極而太極的宇宙統一體。
原子宇宙生命體從此誕生,宇宙首次、破天荒出現了生命,出現了生命之父,生命之祖。
那麼,什麼是宇宙原子生命體?原子生命統一體是原子小家庭--元素保持其宇宙生命屬性(化學性質)的最微小宇宙生命體,是宇宙生命及其功能的最小單位,和後來的細胞生命體相比是宇宙生命一級結構單位和一級功能單位(細胞是宇宙生命二級結構單位和二級功能單位)。
原子生命統一體是參加化學變化的最小單位,在化學反應中,原子僅僅是重新排列(次序和方式),而不會被創造或者被消滅。這裡這個化學變化或者化學反應在歷史生命哲學中就是生命變化或者生命反應,化學性質就是生命性質,「化學」存在就是生命存在,「化學」機制或者機理就是生命機制或者機理。
所以,原子在生命屬性中或者保持生命屬性的前提下,是不能本能的、自主的、自在的和天然的自我分割。即就是自我不存在也只能聚變成另外一個或者一種原子生命體(而不能分解成原子核和電子,原子核分解成中子和質子),或者化合升級的分子生命體。
這裡必須明確,一切亞原子粒子在原子生命統一體之內,屬於原子生命體的生命基因,屬於為宇宙生命基因,具有宇宙生命屬性,但不是宇宙生命體。
原子生命統一體內部生命基因有原子核和電子。
原子核又有質子和中子。質子帶有一個正電荷,質量是電子質量的1836倍,為1.6726×10--27kg,然而部分質量可以轉化為原子生命體的「結合」能(這是質量法則向能量法則的轉換)。中子不帶電荷,自由中子的質量是電子質量的1839倍,為1.6929×10--27kg。中子和質子的尺寸相仿,均在2.5×10--15m這一數量級。質子和中子分別由夸克構成。
夸克是費米子的一種,是原子生命基因亞基因,或者所謂「物質」的兩個基本組分之一。另外一個基本組份就是輕子,電子就是輕子的一種。夸克共有六種,每一種都帶有分數的電荷,不是+2/3就是-1/3。
質子就是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化合組成,擁有相同質子數的原子是同一種元素,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中子是原子統一體中質量最大的生命基因。中子由一個上夸克和兩個下夸克化合組成,兩種亞生命基因的夸克的電荷相互抵銷,相對保持了一種平衡,因而生命基因的中子不顯電性。
正原子生命統一體的原子核帶正電,周圍的電子帶負電;而負原子生命統一體的原子核帶負電,周圍的電子帶正電。正原子生命統一體的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電中性的中子化合合作組成。負原子生命統一體的原子核中的反質子帶負電,從而使負原子生命統一體的原子核帶負電。
原子核也稱作核子,由原子中所有的質子和中子化合合作組成,原子核生命基因的半徑約等於1.07×A^1/3fm,其中A是核子的總數。原子半徑的數量級大約是105fm,因此原子核的半徑遠遠小於原子的半徑。
而對於某種特定的元素之原子生命體,中子數是可以變化的,擁有不同中子數的同種元素被稱為同位素。
中子數決定一個原子生命統一體的穩定程度,一些元素的同位素能夠自發進行放射性衰變。當質子數與電子數相同時,這個原子就是電中性的,生命統一體得到保持、保存,是穩定平衡的,內部的一切變化是量的變化,原子生命體的質沒有變化。如果不是這樣,原子生命統一體就發生質變,原有的原子生命統一體已不復存在,即就是帶有正電荷或者負電荷的離子而成為特殊的原子生命統一體,等待著新的穩定的原子生命統一體的誕生。
根據質子和中子數量的不同,原子生命統一體的類型也不同:質子數決定了該原子屬於哪一種小家庭或者小群體元素,而中子數則確定了該原子生命統一體是此小家庭或者小群體元素的哪一個同位素,即小家庭什麼成員。
有些優秀的原子生命體為了提升自己的生存,主動化合合作構成高級別分子生命統一體。在分子生命統一體中,原子作為次級生命體其在遵循分子生命統一運動要求的同時,保持著自身相對獨立的生命運動,即同種電荷相互排斥,不同種電荷相互吸引,或者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原子生命空間法則的直徑的數量級大約是10--10m。原子質量法則的一般為-27次冪,質量法則主要集中在質子和中子上,是宇宙生命最小的質量法則。原子核外部空間或者區域分布著不停運動的電子,電子躍遷產生光譜。
電子是最早發現的亞原子粒子,或者宇宙生命基因。到目前為止,電子是所有粒子或者生命基因中最輕的,或者說質量法則最小的,只有9.11×10-31kg。
電子帶有一個單位的負電荷,即4.8×10-19靜電單位或1.6×10-19庫倫。電子離原子核越近,吸引力則越大。因此,與外層電子相比,離核近的電子需要更多能量才能夠逃逸。電子決定了一個元素原子的宇宙生命性質,或者傳統所謂的元素原子的生命性質或者傳統所謂的化學性質,並且對原子生命統一體一種磁性力量法則有著很大的影響。每種或者每個小家庭--元素大多有一種不穩定的同位素,可以進行放射性衰變。
地球和其它星球一樣,是處在宇宙生命金字塔中第一級別無機物生命體的位置,是元素原子生命的群體社會,元素原子生命體是地球群體社會中的成員。一大部分元素原子來源於太陽系剛形成的時期;一小部分元素原子來源於核衰變的結果。大部分地殼中的氦都是α衰變的宇宙生命體。
第一級別無機物生命體群體社會的地球含有大約1.33X10E50個原子,可見原子這個地球群體社會的龐大和原子個體的眾多,這樣的體量恰好說明了它為什麼能夠成為宇宙生命金字塔基礎的原因。
最後討論原子生命自私法則。
論述原子生命自私法則是歷史生命哲學最大挑戰。因為,對原子作為最原始的宇宙生命統一體的認知,很多堅守傳統的人,或者思維不開放的人還沒有樹立起來,還沒有得到確認,現在又要討論原子生命自私法則,加之原子作為一種最低級別的宇宙生命和我們最高級別的人類沒有建立任何思想、語言溝通的途徑或者渠道,在這種情況下怎樣討論原子生命自私法則成了一些人疑惑不解的問題。
但我們不需要疑惑不解,只需要觀察原子的一切活動,一切運動的「行為」即可,就如同我們觀察我們群體中的一個人一樣,不需要他或者她告訴我們什麼。我們只需要通過他或者她的一系列活動、運動行為的收集、歸納和總結分析即可,便可知道這個人的思想或者自私法則的存在。
原子生命體自私法則的總特徵:即「同種電荷相排斥,異種電荷相吸引。」作為137億年前宇宙原始生命的原子生命統一體,我們第五級別人類生命體最熟悉的行為特徵便是「同種電荷相排斥,異種電荷相吸引」的外顯行為。
由於「同種」意味著某種性質(正電荷,或者負電荷)的生命屬性雙方都有,雙方都不需要對方的,所以便「相排斥」;況且「同種」對於第三方或者第四方來說,如果雙方有一方需要,另一方也必然需要,所以雙方形成競爭、對立和鬥爭,最後還是歸於「相排斥」的行為。由於「異種」雙方互相需要對方的某種性質(正電荷,或者負電荷)的生命屬性,所以便「相吸引」。這就如同第五級別人類生命體性愛自私一樣,男人和男人,或者女人和女人總是相互排斥,男人和女人總是相互吸引。
原子生命體自私法則的總表現。
原子生命體自私法則總體表現就是原子生命體自私法則基本或者根本的整體表現。這個全部集中在原子生命主要活動行為特點上。這個特點就是原子是宇宙生命最基本單位,或者宇宙生命的一級結構單位和一級功能單位,是宇宙生命包括第五級別人類在內的化合和分解的最微小和最原始生命體。
原子生命在運動、活動中,或者生命反應中,或者傳統觀念所謂「化學反應」中是不可再分的統一體,是宇宙生命的基本生命,簡一生命;是不可自我再劃割的宇宙生命統一體;是不可在生命自在演繹運動中再隔離的宇宙生命統一體;處於中心位置的核子在保持能量、質量、力量和數據等等的同時,死死控制著自身周圍的電子,維護著生命統一體的存在,如果非要消滅自己,那就是與其它諸多原子互相吸引、化合和合作而成為高層次的分子生命統一體,是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續和加強。否則,原子生命統一體就不復存在。因而,原子不僅是最低級別層次宇宙生命體,而且是宇宙生命一級結構和一級功能的生命體(細胞是宇宙生命二級結構和二級功能的生命體),所以,原子生命是最小的、再不能分解、分割和分離的宇宙生命體。
這就是原子為了自身的存在和發展,為了自身的生存在生命意願和活動中,表現出基本的和根本的自私法則。
原子這種自私法則不但對原子生命體自身有深遠的意義,而且對宇宙生命也有深遠的意義。正因為如此,原子生命體選擇了三種生存方式。
個體存在。原子永恆的在第一級別無機物生命層次地位中存在,「老」的死亡,「新」的誕生,即低級別、低層次中存在、繁衍、延續,這是基本的和根本的生命存在。這種情況如同植物生命體在宇宙生命第三級別中存在、延續一樣,如同動物生命體在宇宙生命第四級別中存在、延續一樣,如同我們人類生命體在宇宙生命第五級別中存在、延續一樣。
群體存在。以相同質子數為紐帶維繫的小家庭,即同類(質子數相同)意願相同,達成共識的原子生命體採取合作、群居的方式形成小群體生命體--元素。當然,還有另一類群體社會的存在,這就是各類天體或者行星、恆星。這種情況如我們第五級別人類家庭和人類社會一樣,在金塔中級別層次、地位作用沒有改變。所以,這是低層次、簡單的、沒有前途的聚集或者集中,就是原子的一個小群體社會或者大社會,進一步保住原子生命的基礎地位。
升級存在。原子的誕生開創了宇宙生命的先河,分子的誕生開創了宇宙生命升級發展的先河。這種模式或者方式機制的創新發明對宇宙生命系列發展,或者鏈條發展產生深遠的意義,深刻表現了「有名萬物之母」所承載的思想。這種存在就是意願相同、達成共識的原子生命體以合作、化合的方式,升級形成分子生命體。
這種情況如同結構相同、功能類似的細胞化合合作,升級為組織、器官、系統生命體一樣,有戰略眼光,有發展前途,有無限的升級空間,開闢了宇宙生命漫長而永遠向前(向上)的第一步,開始了「路漫漫其修遠兮」的徵程。
原子生命這種生存方式或者存在模式深刻揭示了一個道理:原子生命體按照自我生命意願的活動、運動只能是化合升級,而不是分解。這是原子生命最基本、最顯著和最典型自私法則的表現和反映。
由此可見,沒有原子生命自私法則就沒有原子的個體存在,就沒有原子群體存在,就沒有原子升級存在,就沒有宇宙生命金字塔,就沒有五個級別層次的宇宙生命,也就沒有今天的宇宙生命統一體。
當然,原子生命體遭遇天災人禍,遭遇違背生命意願的機械運動、或者物理運動、或者外力強加時就會在生命不自願的這種狀態中統一體被破壞分割,失去生命,即物理狀態中原子生命統一體將可能被分割,將可能被「殘殺」。這時原子生命統一體雖然粗暴的被撕裂,被宰割,被分為若干小的存在,但此時此刻已經不是宇宙生命體,而是宇宙生命基因。有生命某種屬性,但不是生命。
因為,無論中子、質子、電子還是原子核等生命基因,都不能獨立的參加原子以後的宇宙生命的化合與分解,都必須以一定機制存在於原子生命統一體內部,並以原子生命統一體的身份參與宇宙生命的化合與分解,比如就不能直接化合為分子生命體;因為,不是原子生命體生命的自我要求和自我意志。這對於原子生命體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這種力量超越它自身的抵抗能力,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
原子生命自私法則在化合上的表現。
原子生命統一體內部生命基因有原子核和繞核活動(運動)的電子。原子核又由亞生命基因的質子和中子化合、合作構成;質子、中子又由夸克等更深層生命基因化合構成。
原子為了自身存在並維持生命活動正常進行,原子將自己核生命基因置於統一體中心位置,並通過其力量法則(引力)牢牢的控制住電子生命基因,讓其圍繞核旋轉、運動,保持自身生命統一體的平衡(電中性)、穩定並富有活力,但又不要電子融入原子核而導致死水一潭,保持一定的距離使之形成生命的空間法則和體系法則。為了原子核有引力、有力量、有電荷,為了確保質子群體的存在而讓中子牢牢抓住,實現原子核強大的力量法則,從而為原子生命統一體的存在夯實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為了彰顯自己的存在,原子讓充滿數據、信息的「腦」,或者「中樞神經」--核子佔據整個能量和質量,深謀遠慮巍巍不動,居於空間法則的中央,讓電子馬不停蹄不斷地活動,不斷地調動電子表演,以電子的行為代表自己的行為,從而來對外表現自己的存在,並尋求機會參與某些「社會」活動。
原子生命自私法則在次級生命體上表現。
原子生命體是宇宙生命中最低級、最弱小、最原始、最歷史的生命體,故而以往傳統觀念中認為,原子生命體是構成一般所謂「物質」的最小單位。原子生命體在這點上很聰明,很有智慧,從空間法則,從力量法則,從質量法則、體系法則等等方面看,這是自己的弱處、短處,劣勢的地方,但從次級生命體的方面看卻最是長處,最符合條件,最優勢的地方。
因為它之小就容易融入其它生命統一體,它之弱其它生命體就容易容忍,從而成為其它生命的次級生命體。從而堅定不移投身到高一級的宇宙生命統一體的懷抱,堅定不移的充當高一級宇宙生命統一體的次級生命體,這樣就可以寄生在所有高級生命體之中,這樣就可以隨著高級別生命體無處不在,無處不能,無處不有,這樣就完全徹底的保障了自己的生存,自己的安全。
作為次級生命體:原子生命體存在於分子生命體(無機物生命體和有機物生命體),存在於細胞生命體,存在於植物生命體,存在於動物生命體,存在於人類生命體,存在於一切宇宙生命之中。
相對於原子生命體的這些高級別生命體誰也無法分離或者拋開小小的、不起眼的原子生命體。原子生命體為了自身存在算是想盡辦法,開闢出無限空間,在宇宙生命中遍布了整個宇宙生命。
原子生命自私法則在群體上的表現。
宇宙生命原子統一體為了提升自己的力量法則,從而保持級別層次和地位的存在,以相同質子數為紐帶,維繫一個小家庭、小社會群體,這就是元素。
很多元素化合、合作構成第一級別第一層次宇宙生命「社會」群體,無數原子生命體化合構成天體和各種恆星、行星。這每一顆恆星、行星就表現出無窮的力量法則,比如地球的引力等,如果每一個原子生命體都以基態方式單獨存在就無法發揮這樣的作用。
原子生命自私法則在運動上的表現。
宇宙原子生命體為了表明自己的存在,一方面要保持群體狀態,要努力化合升級,另一方面還在做不停的無規則運動,這種運動是一種特殊的運動法則。
原子生命體為了保持這種運動法則,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獨立性,所有原子生命統一體之間都有間隔,都有空隙,都有空間。無論在群體之中,還是在升級的過程之中,在遵循高一級生命統一體運動規律的同時,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獨立運動;或者在堅持客觀環境生命體運動規律的同時,堅持著自己獨立的運動。比如,布朗運動或者原子不停地無規則運動。
沒有運動就沒有行為表現,沒有行為表現就無法知道生命的存在,就像我們第五級別人類一樣,總是要有各種行為的活動或者運動表現生命的存在。比如,四肢運動或者活動,五官運動或者活動,呼吸運動或者或者活動,語言運動或者活動等等。如果沒有這些行為表現,我們對一個人生命的判斷就是死的,無生命的。運動就是生命。
原子生命自私法則在電子控制上的表現。
獨立的電子是傳統所謂的亞原子粒子,在歷史生命哲學這裡是宇宙生命基因(當然,還有其它亞原子粒子都是生命基因);但電子如果是處在原子生命統一體空間內部則是原子生命基因。電子在原子生命統一體中的運動或者活動特性鮮明的反映和表現了原子生命自私法則。
電子生命基因分布在整個原子核上,就如同散布在一個正電荷的海洋之中,它們的負電荷與那些正電荷互相吸引,與此同時在力量上互相牽制,互相相持,互相衝擊,從而達到外在表現上是電荷或者電磁相互抵消,但並不是消失,而是隱性的存在。兩性電荷如此吸引,如此對立,如此存在,如此「統一」,從而保持原子生命統一體內部平衡和穩定,因此使原子生命體得以保持和存在,得以永遠運動和充滿活力,充分展現了原子生命體的對立統一,完美的演繹了宇宙生命的「辯證」機理。
原子中大部分或者主要質量和正電荷都集中在位於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當中,電子則像行星圍繞太陽一樣圍繞著原子核。比如,帶正電的氦離子在穿越原子核附近時,就會被大角度的反射。從而保持了原子的核式結構,保持了原子生命統一體體系法則、空間法則的存在。
電子位於原子內確定的軌道之中,並且能夠在不同軌道之間躍遷。電子在這些固定軌道間躍遷時,必須吸收或者釋放特定的能量。吸收與釋放是一種化合與分解,是生命統一體如同高級生命的一種新陳代謝,是生命機理所必須的,否則影響原子生命體的存在。
原子對生命基因電子的控制不僅通過原子核的力量法則控制,而且通過內部軌道對不同類型電子(不同類型電子主要指的是不同能級電子,即不同能量法則級別的電子,能量法則不同力量法則等肯定也是不同的)進行控制。即每一個原子軌道都對應控制一個能級電子。雖然電子通過化合法則(電子可以通過吸收一個帶有足夠能量的光子而躍遷到一個更高的能級。同樣的,通過自發輻射,在高能級態的電子也可以躍遷回一個低能級態,釋放出光子)可以改變自己的能級,但這時原子又通過另外的軌道來控制。
原子通過對電子的控制以確保自身生命基因的需要,以確保自身統一體構件的存在。
任何原子生命統一體都必須使最外層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否則關乎原子生命體正常生存或者存在。正因為如此,導致了原子生命體互相之間對電子激烈的競爭,對電子你死我活的爭奪,互相之間產生嚴重的矛盾對立。
由於這種機理或者自私法則的存在最後形成兩種結果:一個是一個弱者原子和一個強者原子爭奪一個電子的話,最後導致的是弱者的原子因失去一個電子,自己生命統一體平衡被打破,統一體被破壞,從而成為離子態的原子,成為帶性的原子。另一個是弱者原子與弱者原子、強者原子與強者原子爭奪電子時,由於力量相當,勢均力敵,處於相持狀態,在這種沒有任何一方取勝的情況下,雙方只有妥協,只有合作,只有是這個電子成為兩個原子的共用或者公用生命基因,即所謂化學鍵或者共價鍵,是兩個原子生命體成為一個相對統一體,從而為宇宙生命的升級發展創造了機遇機會,為宇宙生命的演繹化合打下基礎,為原子層次地位生命體升級為分子生命體創造條件。
原子生命自私法則在放射衰變上的表現。
如果原子生命統一體內部原子核的質子數和中子數不相同,那麼該原子核兩個生命基因力量失衡,平衡性和相持性就被打破,從而原子核就很不穩定,很不安定,原子生命統一體就很不穩定,很不安定,原子生命統一體就受到威脅,受到影響,於是原子生命體為了自身生存,沒有任何外部力量作用的情況下,自我革命,自我調節,把體內多餘的、不需要的,或者導致動亂的生命基因(粒子)自我放射而分解,而清理,從而衰變降到一個更低的能級,並且使得質子數和中子數更加相近,確保原子核的穩定,確保自身生命的安全穩定。
原子這種寧願衰變,寧願降低能級而獲得保持生命統一體的自我做法,充分暴露和顯示了原子生命自私法則的考慮。
當然,這種情況有一定度的要求,有一定上限量的要求。因為,當原子序數逐漸增加時,質子之間的排斥力就會增強,就會需要更多的中子來保障原子核的穩定,從而保障原子生命體的穩定,所以對上述趨勢就有所影響。因此,當原子序數之量大於20時就會發生質變,就無法找到一個質子數與中子數相等的原子核,原子生命體就不復存在,這時原子生命體就又自我調節,自我放射性衰變。
由此原子生命體的「思想意識」可見一斑。
這裡反映了原子自私法則的辯證性,即:既化合又分解。但原子生命中心主題沒有變,也就是說自私法則沒有變,設法保持生命存在的要求沒有變。
原子生命自私法則在誕生過程的表現。
原子生命體誕生過程就是核聚變過程。核聚變實現了原子生命體的誕生,在其中兩個質子聚變生成包含有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的氘原子核,從而誕生一個氘原子生命統一體。但此時對於氘原子生命體來說統一體內部多餘了一個正電子(電子反「物質」)以及一個電子中微子,所以為了確保氘原子生命體的穩定和成功誕生,這時這個統一體毫不猶豫地分解釋放出一個正電子及一個電子中微子,將多餘的沒有用處(或者有害的)的生命基因丟掉、拋棄,以利於自己的存在和正常活動。
原子生命體誕生的過程就是核裂變的過程。在核裂變中,一個原子核通常是經過放射性衰變,如果分裂成為兩個更小的原子核,那麼在這一個過程中,原子核中質子數發生了變化,則此原子就必然變成了另外一種元素原子了。舊有的原子生命統一體不復存在而被新生的原子生命體無情的替代。
不管核聚變還是核裂變,不管是化合還是分解,背後深層原因都是圍繞生命統一體的存在自私法則在作怪,在起主導作用。這裡我們同樣看到原子自私法則的辯證性,看到自私法則對立(聚變和裂變)統一(生命統一體)性。
宇宙生命原子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生命與生俱來就伴隨著自私法則,自私法則之所以保障了原子生命體的生存,並自然選擇,演繹、進化和升級,從根本上講是因為原子生命體的力量法則。比如,原子彈(核武器)爆炸釋放的能量比化學炸藥要大得多:1千克鈾全部裂變釋放的能量約8×1013焦耳,比1千克TNT炸藥爆炸釋放的能量4.19×106焦耳約大2000萬倍。
當然,原子生命自私法則的表現和反映是宇宙生命中最天然、最原型和最淺浮的,沒有遮掩、沒有裝飾、沒有打扮、沒有偽裝、沒有虛情假意,自自然然、大大方方的以最簡單、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進行;沒有策略、沒有技巧、沒有戰略、沒有過多的考量,更沒有複雜的思維。
因為,原子是宇宙生命之祖,是宇宙生命之始;同時是金塔之底,金塔之基,是宇宙生命最低級別層次生命體。這點和高級別植物、動物和人類生命體形成強烈的反差。
我們對原子生命自私法則的認知只能去抽象,去推理,以高級別生命自私法則趨勢去度量。因為,它無法直接地用語言來告訴你(或者,它有「語言」,但我們現在還無法聽懂),只能用它的行為(肢體語言)告訴我們。我們接收到「行為」這個信號後,要從生命的角度,從它演繹發展的高級別生命體的角度去理解,去闡釋,去判斷,去結論。我們只能這樣,就如同我們觀察植物、動物和人類生命自私法則一樣,也只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