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就是醒過來了,還是受到因果法則管轄 | 全部生命系列

2021-02-22 Now 歸心之旅

今天來談一談因果法則和對稱法則。

很多朋友很害怕"業力",總感覺那意味著不好的事,罪過、懲罰。其實,業力就是因與果。總帶著對「業力」的恐懼生活,也就始終在牢籠裡。想打破業力,最關鍵就是在生活中活出醒覺,回到「在」,從而就從因果鏈條中跳出來了。

醒覺,是意識的翻轉

在人間活出醒覺的生命,是這一生最大的目的。

──楊定一博士

「對稱法則 vs 因果法則」

選自《神聖的你》第六卷12

生命的內在,遠大於外在。醒覺,也只是內在完全翻出來,是必然的結果。

從古至今,很多人都認為law of causality因果法則(業力法則),是通過修行、成道可以打破的。然而,這個觀念並不正確。因果的法,其實比牛頓的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一反作用力)還更基本,是根本不可能打破的。在有時空的人間,它永遠存在。

此外,本書稍早提過的另一個法「對稱法則」,同樣是最基本的物理原則,也是無法違反的。即使可以違反,也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因為立即帶來一個失衡,無法長久。整體來看,對稱法則還是成立的。

一個人醒覺過來,才會突然理解——對稱的法則與因果法則,不光在人間的表面生命成立,也同時在外在世界和內在生命運作。生命的外在,從來沒離開過內在。內在,也從來沒離開過外在。兩個層面是相對相成的。只是我們通過知覺,看不到內在,最多偶爾體會。

其實,嚴格講,連「相對相成」都是不正確的說法。它是整體的,而外在只是內在的一部分,內和外是分不開的。只是人類看不到全面,無法理解整體。所以,我借用「相對相成」這四個字,勉強表達這個整體的連貫性。

在這裡,我想用另一個比喻,希望可以表達得更清楚。這個因果的法,比較容易在外在世界看到。也就是說,東西和事件的連貫性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觀察到的。假如觀察不到之間的連貫性,我們就會稱為巧合。太意外的話,我們就會稱為奇蹟。

而內和外之間的聯繫,屬於對稱法則,也就是兩面一體的觀念。但是,內在向外在透露的比例和內容,隨時可以變,和意識的狀態相關。一個人內心突然寧靜,外在也跟著平安。反過來,內心不寧靜外在可能顯出著急憤怒。

通過外在的眼光,我們只看到外在和外在的關聯,看不透內在的運行。有時認為因果的法則被打破了,其實,所謂的打破,也只是外和內突然做了一個調整。站在整體什麼都沒有動。只是某個東西或某個人和內在做了一個相稱的對應,而使得外和內的比例發生變動。

從外在的角度來觀察,會感覺不符合因果。因為找不到關聯,我們才會認為某件事是巧合或奇蹟。然而,所謂的奇蹟,其實既沒有違反因果法則也沒有違背對稱法則。

懂了這些,自然會發現全部生命的奧妙,都是本來有的,再明白不過,只是我們通過外在的邏輯沒辦法理解。

生命的任何奇蹟,本身也只是反映生命內在的延伸。重點是——通過內外的通透,才讓內在生命的全部或部分浮出來,其實什麼法都沒有違反。只是站在外在的角度來觀察,會以為外在有了變化而沒辦法跟因果或周邊的因素聯繫起來,才會以為打破了因果。

懂了這些,一個人會遺憾自己過去的理解太過狹隘。誤以為人間的知識,就是我們可以懂的一切。誤以為可以拿人間有限的知識,遮蔽生命本的奧秘。卻不知道,這根本是不可能的。

進一步說,一個人就是醒過來了,還是受到因果法則管轄。只要活在人間,這個管轄還是存在。

人間本身就是限制,是制約所成立的。留在這個瞬間,他自然要受到這個限制、因果的作用。

一個人醒覺,即使完全醒覺,他來到這世間,還是通過因果來的。醒覺了,他還有殘留的業力要消化,要受到這個法的作用。梵文有一個詞「隨伴業」(prarabdha karma),意思是一個人全部醒來,還是要隨順過去的因果活下去,因為他本身就是這些因果組合的。

重點不在這裡。一個人醒過來了,自然會發現生命的內在遠遠大於外在。甚至,內和外從來沒有分過。「內在」本身是「空」,本身是「在」,是還沒有成形的絕對,要通過意識的化現,才局限到這個世界。

這麼一懂,一個醒覺的人不光對外在所有的現象都可以容納,都可以臣服。對內在生命的一切同樣可以容納,可以臣服。這樣,生命的內在通過對稱不斷地翻出來,而且從每一個角落都翻出來。

周遭的人會認為這一切都是不可思議,都是奇蹟,甚至打破因果。其實一個醒覺的人知道,這些還都符合生命更大的原則,通過遊戲,在開展。

所以才會說,最後,是生命來活我們。

這樣,對稱的法也沒有違反,因果的法也沒有違反。什麼都沒有違反,因為什麼都不存在。

也只有一片空。

一片寧靜。

我過去從來沒有談過這些,也就是擔心一個人聽到這些,自然會建立另外套邏輯,進入一個邏輯的系統,而又被這個系統困住了。

正因如此,過去幾乎看不到這種解釋。古人希望我們直接進入全部的生命,而不是在思考裡打轉。但我認為年代已經不同,人類最大的優勢,正是人腦的分別思考能力。通過我們腦的思考能力,我認為我們已經到一個地步,機緣成熟,通過它,反而可以通到底。

把念頭當作解脫最大的工具。解脫了,一個人自然會發現宇宙不可能犯錯。站在整體,沒有什麼對錯好談的。大自然,也在等著我們醒覺。只要我們醒覺,通過我們,大自然也突然可以觀察到自己。宇宙,也就跟著醒過來了。

制約是個能量場,由瞬間到瞬間,這一生到下一生,不斷地通過形相再生。人類的歷史可以說是一個無盡的能量循環,不斷地再生,不斷地和形相綁在一起。

這張圖的第一個圈圈(左上)代表最原始的階段,沿著時空,不斷地往右、往下循環和流轉。

人類視這樣的循環為理所當然。然而,制約由條件所建構,本身還是局限,必然帶來限制。如果我們不跳出制約,也就只能依照時空的先後順序架構,沿著過去的設定,走到現在,由此決定未來。只有將綿延不絕的念頭之流中斷,打破念頭與念頭之間的制約,才能把生命的全部潛能發揮出來。

遇到每一個狀況、眼前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內心首先做一個感恩——「謝謝!」

再進一步,用「我喜歡」,帶著欣賞的念頭,肯定這個瞬間的圓滿。

再重複一次「謝謝!」只是在心裡快樂地帶出感恩或欣賞的念頭。

碰到樣樣狀況,甚至不好的事,繼續肯定、繼續接受、繼續感謝。

不斷在內心湧現——

「謝謝!」

「我願意接受!」

甚至「我可以享受!」

「再讓我選擇一次,我也自然會選擇這件事。感謝宇宙的安排。」

接受,再接受。

享受地接受。

臣服地接受。

自然會發現,無論眼前有事還是沒事,好消息、壞消息、高峰、低谷...

我的快樂,其實和人間的狀況不相關。

從人間任何的角落,我都可以回到快樂。

即便眼前要處理表面看來不好的事,

甚至看來很糟的事,

但內心自然有一團平靜,可以把任何瞬間包容起來。享受瞬間,自然就跟任何條件無關。

合理、不合理,你都可以快樂。

~ end ~

作者:楊定一,美籍華人,醫學博士,紐約洛克菲勒大學-康乃爾醫學院生化博士,曾任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實驗室主持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諮詢委員,是迄今唯一獲得過美國「自由神獎章」的華裔科學家。對整體療法有獨到研究。

與臺灣「天下生活」合作出版「全部生命系列」作品。包括《真原醫》《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全部的你》《神聖的你》《我是誰》《定》《時間的陷阱》《豐盛》《奇蹟》《唯識:新的意識科學》等著作;並與風潮音樂合作出版《等著你》《蛻變·重生》《最終的真相》等音聲引導專輯。

針對忙碌的上班族的簡單輕鬆的運動方式,效果卻是不得了。

只要每天做五分鐘,帶著享受的心情來做,身心會越來越舒暢。

身體舒暢了,情緒結也就相應打開了。

自然,沉澱和領悟也就發生了。

專訪 · 轉載 · 商務合作:曉溪

(微信:xiaoxi36677)

掃碼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感恩身體的功課:久坐族的結構調整」

相關焦點

  • 因果定律是不變的法則
    有些人聽到佛法講「因果」,認為是消極、迷信。事實上,「因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定律、法則,違背了這個法則,處處都會不如意;有了正確的因果觀念,能將正見落實於生活中,世間的亂象自然能夠減少。社會上竊盜、勒索的案件為什麼層出不窮?正是為非作歹的人缺乏因果觀念所致。
  • 非常重要的生命定律:自然全息因果律!
    作者:空淨人生的來去因緣,人生的歸宿規律,生老病死的因由,命運 浮沉的根蒂,人生一切的來龍去脈,都在自然法則的全息 因果 律之中,洞徹全息 因果 律者,則容易明白人生的生死、環境、疾病、命運 、際遇的形成、展現、重複、轉換的機制和機理。立志於修真 直證聖道者,最難也最關鍵的一關,也就是徹底地在本因上清因消業。
  • 前世今生因果輪迴
    人世間是如此美好,今生修來的福分是前世的因果。好人必有好報。前世的因果,決定了今生的命運。命是天註定的,生命靈魂是自己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隨時跟著你的肉體隨影而行,出生日期生辰八字,就是生命的靈魂表現。不但註定了你一生的富貴貧賤,還會決定你一生中每一個階段所發生的事情。靈魂出竅生死離別,這是無法阻擋避免的事情。
  • ※ 關於因果關聯的宇宙法則
    點擊上面 ↑ 藍色字關注:改變的力量更多精彩內容請加微信號:13962211855關於因果關聯的宇宙法則作者/徐敬東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因果關係是這個宇宙的定律。我們就生活在這樣的關係之中。 那麼,究竟因果關係是如何產生和運作的呢?
  • 餘歡水、丁元英和葉子農,命運、因果法則和文化屬性
    丁元英:爸現在還在病危階段,先搶救生命。不確定是植物人的最後一刻,還是搶救。如果確定是植物人了,我就去拔管子。大哥:就算確定是植物人,也不能拔管子。我是長子,就應該聽我的。我不想讓別人說我們不孝順。別說家裡還有點錢,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保住爸的一口氣。
  • 【兔臥荒山 原創】《生命及其生命法則》連載17 第二章 原子生命自私法則
    由於「異種」雙方互相需要對方的某種性質(正電荷,或者負電荷)的生命屬性,所以便「相吸引」。這就如同第五級別人類生命體性愛自私一樣,男人和男人,或者女人和女人總是相互排斥,男人和女人總是相互吸引。原子生命體自私法則的總表現。原子生命體自私法則總體表現就是原子生命體自私法則基本或者根本的整體表現。這個全部集中在原子生命主要活動行為特點上。
  • 人間看似簡單的人際往來,卻都有其因果法則
    有些時候做事也是給自己做的,有些時候做事就是做人的基礎。不要計較太多的得與失,要學會用一顆寬容的心包容世間所有的缺點與失誤。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對現實微笑。看自己的心情,快樂自己的歲月。給生活,再微笑啊。
  • 午睡的時候意識是清醒的,但就是醒不過來是為什麼?
    有人堅定地覺得沒有必要睡午覺,也有人肯定地認為只有睡了午覺,我們的生命才能夠得以延續。但是,更多的人則是在「睡了醒不了,不睡困死了」之間糾結。的確,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但是大家知道為什麼自己沒有辦法從午覺之中清醒過來嗎?尤其是大部分人其實在午睡的時候,都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意識是清醒的,但是就是沒有辦法完全清醒過來,甚至身體都沒有辦法動彈。一個短短的午覺仿佛就讓人的肌肉全部都凍結了一樣。
  • 什麼才是生命的法則?其實只有兩個字……
    作者認為,世間所有生命系統不論等級高低、體型大小,都受到一條相同法則的制約,也就是「生命的法則」,簡單說就是:所有這些生命系統,都有這麼一種趨勢,那就是讓自己的內部環境保持穩定。一個內部環境穩定的生命系統就是健康的生命系統,如果穩定被破壞,那這個生命系統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和毛病,甚至走向崩潰。
  • 《天道》因果律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個因果報應一樣嗎?為什麼
    因果律,就是事物在某種變化發展的一種必然的聯繫。因,就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和原理。果,就是事物依據條件而產生變化的結果,也就是事物變化的某一個階段。因和果兩者是相對而言的,不是絕對的。規律,廣義來說就是事物一種重複性的變化現象以及現象背後的聯繫。 但狹義來說,也可僅僅指對重複的現象一種邏輯性推理總結。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科普了一系列的概念,從上帝視角,讓我們以為正確的那些觀念裡面辨是非、明事理、分對錯,曉大是大非。看雲淡風輕。
  • 大安法師:錯綜複雜的業因果報
    佛教講的三世因果的法則三世因果所傳達的是真理,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是佛教勸善的語言,說教之詞,不是那麼回事。我們一定要建立一個生命輪轉的觀念,我們的神識不會隨著肉體的消滅而消亡。如果一個人接收了斷滅見,人死燈滅,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那他就很難接受三世因果的法則。實際上生命是流轉輪迴的,人死之後,神識(阿賴耶識)離開身體,它又要找尋一種生命的載體,在六道中輪迴。
  • 【兔臥荒山 原創】《生命及其生命法則》連載14 第七章 宇宙生命力量法則
    這樣找到的「力」(力量法則)的本質還是有極大局限的,沒有放大到第二級別有機物生命體、第三級別植物生命體、第四級別動物生命體和第五級別人類生命體來考察、來研究,沒有找到宇宙生命力量法則共同的、最大的公約數;沒有給出力量法則的本質,即便這樣這個「力」還是十分有意義的,對歷史生命哲學的啟發是很大的。那麼,力量法則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 刑法因果關係的理論爭鳴
    以強姦致人重傷死亡為例,強姦後導致受害人自殺的情形中,要判斷強姦行為與自殺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就必須考察立法者設置強姦致人重傷死亡的規範目的。立法者把強姦所導致的重傷或死亡作為加重犯罪構成予以規定,其規範目的為保護婦女性的自主權和附隨的生命與健康權。在立法中關於故意殺人罪的規定中,被他人剝奪生命才是保護的範圍。
  • 佛教:為什麼很多人還是不相信因果?因果何曾虧待誰?
    賭博就是這個心理,當你貪圖美味,殺生的時候就是這個心理。吃算了,明天再說。僥倖心理是個什麼前提?僥倖心理有兩個因素,第一,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眼前的利益放大了自己所有的,讓自己忘記了所有的恐懼。第二,在這個前提之下,這個世界上,小學畢業的人都不是傻子,智商都沒問題,人跟人之間絕對不是智商上的差異,人跟人之間它只是一個認知角度問題。
  • | 全部生命系列
    但是接觸了楊博士的「全部生命系列」之後,我才意識到,「自我覺察」並非目的,而是起點(也許是一個相對高一些的起點),是要從了解自我開始,而後要迴轉到源點。是清晰地看,而不去定義。如果沒有這樣的意識,一味地自我覺察,很容易陷入分析、評判、糾結、自責、不停尋求自我改變的心理狀態,而且很難踩個剎車。覺察更多是看見。
  • 因果的法則是無法逃避的
    自殺從玄學上解釋就是五行嚴重失衡,顛覆陰陽,我舉一個例子,木克木,這是正常情況下的五行相剋,土可以解釋為泥土,木就是樹木,木在上,土在下,木棒能把土壤打松,這是常理的五行解釋,但如果石(石即是土)在上,木在下,石塊就把木壓碎,就是五行失平衡,凡事失平衡的,什麼事情也會發生。
  • 凱西解讀-業力法則與恩典法則(上)
    有一次,凱西在描述如何通過業力還是恩典,來面對遭遇自我時,對一位32歲的工人這麼說: 因為耶和華的律法是完美的,任何實體、個人所播種,他就必會收穫... 至於是在業力法則中還是在仁慈、恩典中遭遇(所播種的),就變成了實體的選擇。如果一個人有憐憫、恩典、愛心、友善,就必須以這種方式向與之交往的人活出來。
  • 生命偉大的秘密:吸引力法則
  • 【兔臥荒山原創】《生命及其生命法則》連載20 ​第五章 植物生命自私法則
    植物生命體完成了一次空間環境大轉移、大開拓和大創造;完成了一次生命層次大跨越、大提升、大質變,不僅在植物生命體級別層次發展徵程上具有裡程碑意義,而且在宇宙生命發展徵程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其三,三億六千萬年前(石炭紀)植物生命體層次演繹進化、探索過程中受到挫折,裸蕨滅絕,蕨類衰落。
  • 兒童生命發展法則系列之獨立法則(上)——20190616劉老師微課
    首先,其表現的一個現象就是獨立。獨立對於人類來說也是生命法則之一。孩子從出生之後,是完全要依賴於成人而存活的。孩子表現的是非常弱小,甚至連自己的體溫調控都不能做到;吃的食物必須依賴於成人給Ta提供。運動時翻個身都極其困難。一個人的出生之後,並不獨立,就從身體能力上來說,很直接、很具體地表現出來。獨立最簡單的表現就是自己的事情都能自己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