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定律是不變的法則

2021-02-19 騰訊佛學

新朋友可點擊本文標題下「騰訊佛學」,查看微信帳號並加關注,點擊【查看歷史信息】閱讀之前發送內容~

修學佛法,除了建立正確的知見,更進一步要身體力行。如果把佛法當做學術來研究,不用在日常生活上,必然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

有些人聽到佛法講「因果」,認為是消極、迷信。事實上,「因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定律、法則,違背了這個法則,處處都會不如意;有了正確的因果觀念,能將正見落實於生活中,世間的亂象自然能夠減少。社會上竊盜、勒索的案件為什麼層出不窮?正是為非作歹的人缺乏因果觀念所致。行竊者不了解別人的成功與財富是經過一番努力所得,不知道自已也要從「因」上去努力,妄想一夕致富,甚至不擇手段去巧取豪奪,最終必然落得鋃鐺入獄、終身桎梏的果報。

惟覺長老:因果定律是不變的法則(資料圖)

在學校裡,有些學生平時上課不專心聽講,成績不好。不少家長為孩子到寺廟燒香、拜拜,祈求佛、菩薩或神明加被,希望孩子的學業突飛猛進。家長認為佛、菩薩慈悲,可以滿他們的願,這種想法不能說完全沒道理。佛、菩薩確實慈悲,但是佛、菩薩也告訴我們人生的真理,即凡事要從「因」上努力。勤學用功,學業才會進步;若是平常上課不用心,回家後又沉迷於電視、電玩,不溫習功課,中下懈怠、放逸的「因」,怎會有好成績的「果」報呢?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的定律,是不變的法則。

因果通三世

有些不信因果的人會質疑:「假如真的有因果,為什麼有些人從來沒做過善事,卻能平步青雲?有些人做了許多善事,卻沒有善報?」殊不知因果的規律貫通於三世。三世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過去世,也並非僅指過去的上一世,現在世之前的都屬於過去世。未來,也並非僅指下輩子。今日相對於昨日,今日就是未來;明年相對於今年,明年就是未來。生命是由無數個過去、現在、未來所組成。

在佛陀的時代,弗加沙王聽聞十二因緣的道理,反覆思惟而有所領悟,後來將國事交付給太子,自行出家。佛陀知道弗加沙由於過去世的惡業緣故,第二天將被牛觸死,因此特地為他開示法義,弗加沙在思惟妙法的當下,攝心入定,證阿那含果。次日,弗加沙果然被一頭母牛觸死。牛主因為心生恐懼,就把牛給賣了。奇怪的是,買主牽牛去喝水時,又被這頭牛從背後觸死。買主的兒子很生氣,把牛殺了,將牛肉拿到市場賣。有位買了牛頭的人,在回家的途中,把牛頭掛於樹枝上,坐在樹下休息,不一會兒,樹枝斷了,牛頭掉下來,牛角正好刺中這個人,此人立刻命終。

有人請問佛陀,為什麼這一頭牛竟然在短短的時間內讓三個人喪命?佛陀回答:「惡緣業報必定有其原因,不能只用現世所見來解釋。此因久遠前,有三個商人,旅途中寄宿在一位老婦家裡,他們見老婦孤苦無依,就聯手抵賴房租和夥食費用。老婦為此憤恨不平,心想:你們三個無賴,欺負我年老力衰,現在雖奈何不了你們,但我發誓來生若和你們相遇,一定要報復,要殺掉你們才甘心!那時的老婦就是今世的牛;那三個商人就是被牛觸死的三個人。」

種善因好比在銀行裡存錢,我們這一世所享用的一切,是以前的存款;如果不再繼續培福、修福,毫無節制地耗費,總有一天福報會用完。有些富貴人家不了解三世因果,以為這一生的成功、富貴都是自己掙來的,是自己應得的成果。於是恣意揮霍,不知道惜福、修福,就如前例所說的中年階段,浪費、奢侈,極盡吃喝嫖賭之能事及追求物質的享樂,乃至造作惡業。有朝一日,過去的福報揮霍完了,事業就開始走下坡,或是身體出毛病、家庭鬧糾紛等,這類事情在社會上屢見不鮮。

人的一生,成功、失敗,富貴、貧賤,絕非偶然,「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切事物的成立,必定遵循著因果法則。

如是因如是果

有人說:「因果的道理,既沒有根據,也看不到;即使今生做善事,死了以後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來生的事,又有誰能看到呢?」這種缺乏因果的人生觀,易導致思想行為上的偏頗。當生活貧困或事業不順利時,就會怨天尤人,覺得社會現實、不公平,只講究權力、手段,哪有什麼因果可言?有了這種思想,人生觀就會變得消極、冷漠,對於未來更會感到絕望。

佛法告訴我們要建立正知正見,要相信「如是因,如是果」,有了正確的觀念,人生就充滿光明和希望。當事業或生活不如意時,一般人總認為「運氣不好」而哀聲嘆氣;有正確知見的人,不會埋怨、煩惱,因為他深信因果,知道這是自己過去沒有種善因所招致的果報,所以不管運氣好壞、路途再怎麼不順遂,都能積極努力地從現在開始種善因。

一個人想要改變事業上的不如意,必須努力增進自己的工作技能,提升道德、智慧,腳踏實地的做事;想要家庭和睦,也要不斷種下和言愛語,關愛家人的種子,除此之外,應廣修善法,淨化心靈。只要我們堅持修習善法,善因緣會慢慢成就,一切境遇會變得越來越順利,人生的前途也將愈來愈光明。(文:惟覺長老)

歡迎訪問騰訊佛學:http://foxue.qq.com,或者安裝「騰訊新聞」客戶端,添加「騰訊佛學」頻道,隨時隨處了解佛學內容。

特別提示:

新朋友可查找公眾帳號:騰訊佛學,或者搜索微信號:rushidao_qq,關注騰訊佛學官方微信,收聽和轉發每日精彩佛學內容,積福德,開智慧。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墨菲定律》:助益人生的100個經典法則
    墨菲定律由此誕生: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麼一定有人會按照這種方法去做。你的生活中有過這樣的事情嗎?上班不想遲到偏偏就遲到了,不想生病偏偏就生病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能丟的東西偏偏就丟掉了……「墨菲定律」的事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說不定你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它所控制,真是讓人防不勝防,而且還越在意越防不住。幾十年來,墨菲定律的內涵被不斷豐富。其中最著名的闡釋被稱為「菲納格定律」:會出錯的,終將會出錯。
  • 二元法則、3法則和7定律
    數字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以數字命名的法則和定律廣泛存在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在品牌戰略領域,有三個數字比較知名,他們就是:2(二元定律)、3(3法則)和7(7定律)。一、二元法則二元法則是定位大師艾·裡斯(Al Ries)與傑克·特勞特(Jack Trout)在《22條商規》中提出的觀點。二元法則是說在任何一個領域,最終都只會有兩個品牌主導市場。
  • ※ 關於因果關聯的宇宙法則
    點擊上面 ↑ 藍色字關注:改變的力量更多精彩內容請加微信號:13962211855關於因果關聯的宇宙法則作者/徐敬東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因果關係是這個宇宙的定律。我們就生活在這樣的關係之中。 那麼,究竟因果關係是如何產生和運作的呢?
  • 詞條帖:因果關係的定義與定律
    詞條帖:因果關係的定義與定律2019.07.07 20:20甘雨本文,仍然是政治邏輯學專題 今天是7月7日,雖然不是農曆的七月七,我心裡還是迴蕩著 一、因果關係定義 因果關係是一種思維模式,是人們認識判斷對象的重要方式;是人們建立社會秩序的基本方法。
  • 再談《莎莉之定律》——選擇、人生與因果
    兩年前《莎莉之定律》上架TapTap時筆者曾做過推薦。對於莎莉定律及其起源墨菲定律,筆者最初接觸於電影中,此後興趣持續不散。前段時間,筆者在某東購有一本直接以「墨菲定律」為名書籍,本想系統性了解相關內容,卻發現該書內裡幾乎與書名完全無關,空有噱頭,言之無物。氣憤至今,借活動機會,筆者就來聊聊自己理解的《莎莉》遊戲與定律。
  • Marcus Schmieke:因果律與非因果律的物理定律
    在那個時代,量子物理的探索大大挑戰了經典物理的因果律法則(這是本次視頻要談的主題),這樣的挑戰又難道不是一種對探索者的屬靈功課嗎?以下視頻僅是個人學習與收藏之用,直接轉自YouTube頻道TimeWaver TV。從牛頓到愛因斯坦,中間的許多代科學家,他們都對同一件事情深信不疑:世界是神所創造的,而神的創世密碼是唯一的,有完美規律,且能被精確表達。
  • 一個人就是醒過來了,還是受到因果法則管轄 | 全部生命系列
    今天來談一談因果法則和對稱法則。很多朋友很害怕"業力",總感覺那意味著不好的事,罪過、懲罰。其實,業力就是因與果。總帶著對「業力」的恐懼生活,也就始終在牢籠裡。想打破業力,最關鍵就是在生活中活出醒覺,回到「在」,從而就從因果鏈條中跳出來了。
  • 二八定律——企業的重要法則
    二八定律又名也叫巴萊特定律,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及企業管理學等。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 風直播 | 印剛法師:因果定律沒那麼簡單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確性。
  • 1從因果律出發,踏上智慧之旅
    如果選出一個世界上最具影響力、支配力的法則或定律,你會選哪一個?牛頓運動定律?熵增定律?弦理論?或許這幾個你都不會選,因為有一個更好的答案:因果律。因果律也稱因果法則,因果定律,是世界上最重要、覆蓋面最廣的法則。
  • 72法則和250定律
    那麼我今天第一個介紹的72法則就有用處了,72法則指的是在資產重複投資的時候,72除以你的年回報率,就是你需要資產翻倍的時間。就是說如果你有10萬理財,年收益率為百分之八,那麼大約需要72/8=9年,就是9年後會達到20萬.當然這並不精準,收益率越低越準,過高的收益率會造成較大誤差。
  • 深刻:在倒放的世界裡,物理定律會有什麼變化?
    今天有小夥伴問我,在倒放的世界裡,物理定律會有什麼變化?我的答案是物理定律沒有變化,這裡面涉及到對稱性、因果律和守恆定律。接下來咱們就聊聊這個看似簡單,實則深刻的物理問題。這意味著,空間各處對物理定律是一樣的,所以又叫做空間的均勻性。2.2、物理定律的轉動對稱性。把上面的實驗轉一個角度,則在相同的初始條件下,實驗也會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進行,這說明物理定律沒有因為轉動而發生變化。這就是物理定律的轉動對稱性。這表明空間各個方向對物理定律是一樣的,這叫做空間的各向同性。
  • 墨菲定律之-生存競爭法則-總結
    墨菲定律第一章:生存競爭法則(共總結七點)第一理論:以變應變,才能贏得精彩在商業競爭中,要有善變的思想。第二定律: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果我們只懂得沿著既有的路循規蹈矩地走,即使能取得一點進步,也不容易超越他人;只有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創造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才有可能把別人甩在身後。
  • 因果的法則是無法逃避的
    「燒炭」「服藥」「溺水」「墮樓」「割腕」等等自殺的形式都跳不出五行,都離不開因果,他/她們都是憐主。從三世書來解釋,憐主死後要入枉死城。燒炭五行屬火,水克火,這是正常相剋,當巳月,八字又忌火,火太旺,就把子年的水燒乾,吐血而死(血屬水)。
  • 理財投資最實用的法則之一——80定律
    摘要: 在面對如股票這類高收益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時,投資人若正確運用80定律,投資決策會容易許多。經濟學家說,利用經濟學原理,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的確,經濟活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以科學的理論法則來指導人們的經濟行為,會更具規劃性和戰略性。這一點,在人們的理財生活中體現的最為明顯。
  • 人生比讀十本書之墨菲定律
    前言:世界是紛繁複雜的,很多事情我們雖然習以為常,但並不了解其真相,我們需要用一些理論來揭示事物運行的邏輯規律,推演命運發展的因果關係。我們更需要用一些理論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工作更加順利。
  • 因果關係是宇宙定律嗎?(神秘園,下雨的時候,美極了)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李小託,關注我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神秘園,下雨的時候,美極了《因果關係是宇宙定律嗎?》作者李小託 我始終認為因果關係當然是宇宙定律了,這真沒有什麼可質疑的!雖然中觀和唯識,對於因果問題的解釋是不同的,但結論上兩派都有「因果究竟上不存在,相對上存在」的結論。
  • 非常重要的生命定律:自然全息因果律!
    作者:空淨人生的來去因緣,人生的歸宿規律,生老病死的因由,命運 浮沉的根蒂,人生一切的來龍去脈,都在自然法則的全息 因果 律之中,洞徹全息 因果 律者,則容易明白人生的生死、環境、疾病、命運 、際遇的形成、展現、重複、轉換的機制和機理。立志於修真 直證聖道者,最難也最關鍵的一關,也就是徹底地在本因上清因消業。
  • 2020年中考數學複習資料之運算定律、性質、法則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數學複習資料之運算定律、性質、法則,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運算定律、性質、法則   1.分式的加、減、乘、除、乘方、開方法則   2.分式的性質   ⑴基本性質: = (m≠0)   ⑵符號法則:   ⑶繁分式:①定義;②化簡方法(兩種)   3.整式運算法則(去括號、添括號法則)   4.冪的運算性質:① ·
  • 善用業果法則
    一、佛陀;二、法;三、僧;四、業果法則,也稱因果律。業果法則很重要,因為生命的運作取決於業果法則,佛陀所揭示的十二緣起法就由業果法則貫穿。業字面意思是做、行為、造作。表現在道德上稱為善業或不善業。在勝義諦上,業是指善與不善之思。無意的、無念的、無心的行為並不構成業,因為沒有造業的重要因素——思,唯有思心所才能夠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