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
引言:宋金時期花錢,鑄造工藝精,藝術水平高,堪稱中國花錢發展歷程中的巔峰。宋金花錢中,神怪花錢屬大綱,其中品類最多的當屬本命星官系列,本命元神系列次之,還有很多無銘文的仙人龜鶴背十二生肖題材(即壽星系列),目前花錢界通常將三者混為一談。本文試分別對宋金時期花錢中的本命星官、本命元神和壽星進行考證與梳理。
三、本命元神信仰
1、本命元神的由來
敦煌遺書S.2404《後唐同光二年甲申歲具注曆日並序》中「猴相本命元神圖」註解:「申生人,猴相本命元神,若有精心之者逐日供養元神者,消災益福,及畫形頭前安之,大吉。」筆者理解文字注釋的含義是:「申年生的人,歸屬於猴屬相的本命元神(這裡的猴相本命元神不應理解為猴相貌的本命元神,因圖中的本命元神並非是猴的相貌),如果有虔誠的人每天供養自己的本命元神,就會消災添福,如果畫本命元神的圖放在頭前會大吉。」由此我們可知本命元神是掌管不同生肖的神仙,並可推斷出有十二位本命元神。
河北毗盧寺壁畫中有十二元辰壁畫,一組在東北壁,題記為:十二元辰等眾,繪有六位神仙,分別繪有鼠、牛、虎、兔、龍、蛇六個生肖;另一組在西壁,繪有六位神仙但未繪有生肖。毗盧寺的壁畫據專家考證是明代時依據較早的壁畫「粉本」繪製的,對於本文的考證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從壁畫可以看出共有十二位元辰。
圖14 河北毗盧寺東北壁十二元辰壁畫
山西永樂宮元代壁畫中繪有持圭戴通天冠的十二元神像(註:壁畫中沒有明確的十二元神文字題記,《永樂宮壁畫》一書的主編肖軍教授定名為十二元神,當代美術學家、歷史學家金維諾教授在《永樂宮朝元圖的發展淵源及其藝術成就》一文中也定名為十二元神),十二位神仙的冠前圓圈內分別繪有十二生肖。
綜合毗盧寺壁畫以及永樂宮壁畫的繪畫內容來看,筆者認為十二元辰即為十二元神,再結合敦煌遺書S.2404來看,十二元辰及十二元神即為本命元神。
圖15 太歲並十二元神真形圖
圖15為敦煌遺書S.612《宋太平興國三年戊寅歲應天具注曆日》太歲並十二元神真形圖,文字註解:「今年新添換太歲,並十二元神真形各注吉兇圖。右件十二元神,凡人本命之日,於夜靜燒銀錢馳(紙?)馬名香恭果,並畫形供養,必得除災添壽,故安(按)歷上切耳。」這張圖中,太歲被十二元神(持圭或躬立仙官狀,冠上分別有十二生肖)環繞,並註明新添換太歲,充分說明了十二元神與十二辰的太歲紀年法關係密切。
十二元神即十二位本命元神應無爭議,上圖註解中也註明了人的本命指日要供養元神。圖中十二元神形象的主體特徵基本與河北毗盧寺壁畫中的十二元辰吻合,說明了本命元神又稱本命元辰,同時河北毗盧寺壁畫題記為十二元辰,從字面上也可看出十二元辰與十二辰的關係密切。由此筆者認為,本命元神(或元辰)即是指周天十二辰區域內神仙人物化的十二位管理各區域的神仙,分別與地支生肖對應。雖然十二辰不是具體的星,但屬於星空區域,因此十二元神(元辰)也屬於星宿崇拜的範疇。
隋代蕭吉著《五行大義》載:「其十二屬並是鬥星之氣,散而為之人命,事故用以為屬。」說明了十二地支實際上是北鬥七星的氣散而成,北鬥七星與十二辰關係密切。
關於十二元辰,學術界很多專家認為是十二生肖的神仙人物化,主要理由基於唐代墓葬中流行生肖頭人身的陪葬俑。如下圖:
圖16 國博館藏唐代十二生肖俑
筆者認為這種觀點不完全正確,據考為金元時期的《大漢原陵秘葬經》中記載:「天子山陵用盟器神煞法:十二天官將相,本形,長三尺三寸,合三十三天也。十二元辰,本相,長三尺,合三才,安與十二方位上……二十八宿……歲星……太白星……熒惑……辰星……鎮星……」,這裡的十二元辰指的是鎮墓陪葬明器,十二元辰與二十八宿、歲星等星宿在一起,說明了十二元辰與星宿崇拜(太歲紀年的十二辰)有關,而非簡單的十二生肖人物化。由於十二辰和地上的十二生肖對應,因此十二元辰必然有生肖的形象特徵。
筆者認為:無論是生肖頭人身俑還是仙官像冠上畫生肖,抑或仙官像手捧生肖,都是十二元辰的不同表像;唐代墓葬流行類似國博館藏的生肖頭人身俑,應該就是去唐不遠的金元時期《大漢原陵秘葬經》中記載的本命元辰。
2、本命元神的職能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敦煌遺書S.612文字註解明確說明了本命元神的職能是除災添壽,其與本命星官的職能是完全吻合的,其核心職能就是掌管凡人的壽命。同時說明了本命元神的供養方法是:本命之日,於夜靜燒銀錢馳(紙?)馬名香恭果,並畫形供養。
3、本命元神信仰的盛行時期
目前存世的本命元神類花錢雖然沒有本命星官花錢數量多,但其品類也不算少,且觀其形制仍屬宋金時期居多,說明了本命元神信仰是伴隨這本命星官信仰在宋金時期廣為流行。
鄭子聃《中都十方大天長觀重修碑》:「大定七年……自經始迄於落成,凡八年……次有殿曰延慶,以奉元辰眾像。」說明金代本命元辰信仰在皇家的盛行。此觀即是今天的北京白雲觀,其元辰殿供奉著六十位甲子神,筆者認為六十位甲子神是十二元辰的發展,由十二地支紀年神發展為六十幹支紀年神。
4、關於本命星與元神(元辰)星理論存在的另一種說法
敦煌遺書《推人元辰法》亦載:「推人元辰法, 假令甲子生,男以乙未為元辰,女以乙巳為元辰……若人本命在子,男在未女在午(巳);本命醜,男午女申;本命寅,男酉女戌(未)……」
在劉長東先生《本命信仰考》一文中,曾就本命與元辰的關係作出推斷:假設某人本命年為申,申為陽,按陽八來推算,自申起第八位是卯,那麼本命申的元辰是卯(筆者理解卯不是指兔,而是周天中卯的區域,是星宿的範疇),申與卯互為本命和元辰;假設某人本命年為亥,亥為陰,按陰六來推斷,自亥起第六位是辰,那麼本命亥的元辰是辰,亥和辰互為本命和元辰。
劉長東先生的推論與敦煌遺書中的記載是相符的。這裡的元辰是什麼意思呢?敦煌遺書《推人元辰法》又載:「已(以)上元辰者是人生死之決也……死生者對推,此元辰日者是人厄會之期也。」
綜上筆者粗淺理解:元辰是某種屬相的人遇到災難的地支紀年(與後世流傳至今的道教犯太歲說法關係密切),即《推人元辰法》中所說的「厄會之期」。以申卯互為本命元辰為例,本命年是申(即申年生)的人,遇到卯年就碰到元辰星,卯年對申年生人是多災多難。這裡所說的元辰不等於本命元辰(十二元辰、本命元神)。
日僧靜然在《行林抄》中言:「本命元神者,北鬥之中一也……祿命師雲,本命元神就七星論之也,每人取二星,所謂本命星本命元神星也。假令子歲生人者,以貪狼星為本命星,以武曲星為元辰星也。陽男陰女前一衝為元神,陰男陽女後一衝為元神。子寅辰午申戌是雲陽神,醜卯巳未酉亥是雲陰神。
明代《正統道藏》中收錄的《六十甲子本命元辰歷》中,將本命星和元辰星作了一一對照,例如:「甲子本命王文卿,從官十八人,貪狼星。元辰乙未杜仲陽,十六人。女,癸巳史公來,從官九人。……」筆者理解為:甲子年生(男)人的本命星官是王文卿,屬下有十八人,屬於貪狼星。他的元辰是乙未,本命元辰(元神)是杜仲陽,屬下有十六人。如果甲子年生人是女人,那麼他的元辰是癸巳,本命元辰是史公來,屬下有九人。這裡的本命與元辰對應是沒有問題的,但本命星官對應的本命元辰(元神)就有問題了,這裡所說的男人本命星官是貪狼星,名叫王文卿,本命星官名字叫什麼無關緊要,但說其本命元辰是乙未杜仲陽,這就與S.2404《後唐同光二年甲申歲具注曆日並序》中 「申生人,猴相本命元神圖」中的註解不符了。「猴相本命元神圖」中註解的含義是某年地支所生的人,其元神與地支對應屬相相符。這個問題的產生筆者認為尚待進一步研究,不排除道教在吸收發揚傳統祿命理論的過程中給予了改造或臆解。
6、本命元神花錢的主要種類
本命元神題材花錢的種類同本命星官花錢一樣,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十二枚為一套的套系花錢,每枚各有一生肖與元神對應;一類是單枚花錢,一面為本命元神圖,一面為十二生肖或其他圖案,用一位本命元神代表了十二位本命元神。
一類:本命元神套系花錢
圖17 宋金福德長壽背本命元神虎
圖18 宋金九疊篆本命元神背元神雞
圖19 唐五代長命富貴背十二元神兔(文字有唐風,屬於元神中的早期品種,園地泉友發圖)
二類:本命星官單枚花錢
圖20 宋代高裝巾子(東坡巾)本命元神(周璽先生藏品)
圖20十二生肖分別用直線相隔的構圖,筆者理解可能存在這樣的含義:中間的圓孔象徵的太歲星,子醜寅卯等十二地址象徵著十二辰,而鼠牛虎兔等十二屬相象徵著十二辰所對應的不同屬相的人。
圖21 遼金十二元神及十二生肖
圖21每面各有六位戴通天冠的仙官,每位仙官對應一個生肖,從圖案判斷應為十二位本命元神花錢。
三類、本命星官與本命元神並鑄花錢
圖22 宋代並列本命元神與本命星官(劉路先生提供)
圖22有本命元神銘文,左右分列兩位人物,應分別為本命星官和本命元神。
(未完待續)
本文由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圖文由作者提供
樂藝會延伸主題閱讀
劉源/胡堅:《重慶大足石刻與同時期花錢相同題材的考證》
宋代人怎麼過本命年?《劉源宋金花錢題材考:本命星官篇》
陸昕:遼代手雕鎏金佔天圖宮錢賞析
陸昕民俗錢幣系列談:《宋代民俗錢幣的哲學內涵》
陸曉洪(花無缺) :宋遼金元人物故事鏡的收藏
不戒:宋劍修復記
懶禪:金代的鑄幣
老趙:八個遼代娃娃之間的美麗故事
雷星巖:《大明天順通寶光背大錢考 》
劉春聲:鏤空魅影兩千年
雷星巖:風景入泉來——衡陽八景花錢
朱滸:党項遺珍——新品西夏錢幣發現記
朱滸:張獻忠大西國錢幣的前世今生
一枚千秋萬歲錢的奇妙故事
水族的古老文字和待解之迷
契丹字吉語錢「福壽延長」的文化探索
龍光鵬:水書民俗錢幣與水族節日
曾鈞:銅錢上的對聯
李書明: 一枚早期人物背生肖大花錢的多元考證
郭偉亭:我的父親文博專家郭若愚
胡堅:《西遼花錢:充滿神秘未知的領域》
赤兔鬥烏騅,秦瓊追關公——劉向東的馬錢軍團(壹)
謹以此文紀念民俗錢幣收藏家木魚先生:雅玩中的吳膺珩
如願意接受本微信號信息,可按右上角「樂藝會」訂閱。
更多精彩藝術生活鑑賞與創造見證與您分享。 歡迎轉發。
歡迎關注訂閱。 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