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快過『19歲』生日了!」這位身穿中山醫院「綠葉志願者」馬甲的老徐是中山醫院的第一位「換肝人」,如今他是中山醫院癌症康復、移植受者志願者服務基地的一名志願者。今天老徐和其他幾位在中山醫院接受器官移植的「肝友」、「腎友」作為志願者來為中山醫院對接「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做宣傳。陪伴過太多病友的老徐說道:「現在肝移植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往往決定生死的就是有沒有合適的肝源,我們總在為等待肝源的病友祈禱。」
站在老徐身邊的另一位志願者德叔17年前做了腎移植手術,「我們的第二次生命是中山醫院給的,更是那一位捐獻器官的『恩人』給的。器官捐獻是生命的傳遞,所以我想為社會多做點事,讓自己的第二次生命發光發熱。」他說。
圖說:現場圖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在今天舉行的東方器官移植大會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對接上線正式啟動。上海首批兩家三甲大型公立醫院正式對接「施予受」平臺,未來在這兩家醫院登記器官捐獻的志願者可以直接進入「施予受」平臺資料庫。
東方器官移植大會是由上海市醫學會、上海市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主辦、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承辦的器官移植界高水平的學術盛會,也是上海市醫學會東方系列品牌會議之一。本次會議邀請了國內器官移植的知名專家學者到會並做主題演講,重點呈現最新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力爭為器官移植同道打造理想的學術交流平臺,成為服務於國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服務於上海「建設亞洲一流醫學中心」目標的學術盛會。
圖說:現場圖
在「『施予受』宣傳基地」授予儀式上,中山醫院副院長周儉、仁濟醫院副院長夏強分別代表醫院接受「『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基地單位」牌匾。同時,兩家醫院分別向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捐贈100萬,助推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的發展。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全國最早開展器官移植的單位之一,目前在腎移植、肝移植、心臟移植和肺移植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發展,是我國唯一完全依靠本院力量完成腎臟、肝臟、心臟和肺臟等大臟器移植的醫院。中山醫院院長樊嘉說:「醫院是一個生死相搏、匯聚愛與希望的地方,我們與『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完成對接,讓器官捐獻登記變得更加可及。我們也將繼續開展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宣傳工作,並且將『施予受』埠延伸到醫聯體醫院,讓更多生命得到延續,讓人間大愛發光。」
器官移植被稱為「外科手術塔尖上的明珠」,可為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帶來重生希望。「自2015年開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成為我國移植器官唯一合法來源,我國建立了合理有效的人道主義救助模式,讓生命在陽光下延續。」啟動儀式上,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表示。
2014年,中國首個網上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系統——「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正式上線,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運行管理。目前通過該平臺登記的器官捐獻志願者人數已超過100萬。儘管如此,仍存在公民缺乏自願捐獻的意識、器官嚴重供不應求、擁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較少、服務能力有限等問題。醫院是當前器官移植工作的主要戰場,人體器官捐獻信息的產生地和匯集區。黃潔夫呼籲,廣大醫務人員應率先垂範,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通訊員 馮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