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批兩家三甲公立醫院中山、仁濟對接「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

2020-12-22 騰訊網

「我已經快過『19歲』生日了!」這位身穿中山醫院「綠葉志願者」馬甲的老徐是中山醫院的第一位「換肝人」,如今他是中山醫院癌症康復、移植受者志願者服務基地的一名志願者。今天老徐和其他幾位在中山醫院接受器官移植的「肝友」、「腎友」作為志願者來為中山醫院對接「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做宣傳。陪伴過太多病友的老徐說道:「現在肝移植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往往決定生死的就是有沒有合適的肝源,我們總在為等待肝源的病友祈禱。」

站在老徐身邊的另一位志願者德叔17年前做了腎移植手術,「我們的第二次生命是中山醫院給的,更是那一位捐獻器官的『恩人』給的。器官捐獻是生命的傳遞,所以我想為社會多做點事,讓自己的第二次生命發光發熱。」他說。

圖說:現場圖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在今天舉行的東方器官移植大會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對接上線正式啟動。上海首批兩家三甲大型公立醫院正式對接「施予受」平臺,未來在這兩家醫院登記器官捐獻的志願者可以直接進入「施予受」平臺資料庫。

東方器官移植大會是由上海市醫學會、上海市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主辦、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承辦的器官移植界高水平的學術盛會,也是上海市醫學會東方系列品牌會議之一。本次會議邀請了國內器官移植的知名專家學者到會並做主題演講,重點呈現最新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力爭為器官移植同道打造理想的學術交流平臺,成為服務於國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服務於上海「建設亞洲一流醫學中心」目標的學術盛會。

圖說:現場圖

在「『施予受』宣傳基地」授予儀式上,中山醫院副院長周儉、仁濟醫院副院長夏強分別代表醫院接受「『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基地單位」牌匾。同時,兩家醫院分別向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捐贈100萬,助推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的發展。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全國最早開展器官移植的單位之一,目前在腎移植、肝移植、心臟移植和肺移植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發展,是我國唯一完全依靠本院力量完成腎臟、肝臟、心臟和肺臟等大臟器移植的醫院。中山醫院院長樊嘉說:「醫院是一個生死相搏、匯聚愛與希望的地方,我們與『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完成對接,讓器官捐獻登記變得更加可及。我們也將繼續開展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宣傳工作,並且將『施予受』埠延伸到醫聯體醫院,讓更多生命得到延續,讓人間大愛發光。」

器官移植被稱為「外科手術塔尖上的明珠」,可為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帶來重生希望。「自2015年開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成為我國移植器官唯一合法來源,我國建立了合理有效的人道主義救助模式,讓生命在陽光下延續。」啟動儀式上,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表示。

2014年,中國首個網上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系統——「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正式上線,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運行管理。目前通過該平臺登記的器官捐獻志願者人數已超過100萬。儘管如此,仍存在公民缺乏自願捐獻的意識、器官嚴重供不應求、擁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較少、服務能力有限等問題。醫院是當前器官移植工作的主要戰場,人體器官捐獻信息的產生地和匯集區。黃潔夫呼籲,廣大醫務人員應率先垂範,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通訊員 馮穎

相關焦點

  • 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服務網正式上線
    原標題:面向全國器官捐獻志願者服務  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服務網正式上線  「我剛在手機上完成登記,現在也是一名器官捐獻志願者了。」在廣州出差的李先生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展示手機上的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電子卡。
  • 「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仁濟醫院 百餘位黨員醫務人員線上登記器官...
    央廣網上海9月19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今天(19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組成的「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與該院共同開展「志願公益,黨員先行」主題黨日活動。
  • 名院周報 | 多家醫院科研成果引起國際關注
    ⊙ 仁濟醫院:臨床研究中心揭牌8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臨床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研究中心仁濟醫院分中心」正式揭牌。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鄔驚雷,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王興鵬等參加揭牌儀式。仁濟醫院副院長戴慧莉主持揭牌儀式。據戴慧莉介紹,中心的正式成立,對參考借鑑全球先進經驗,對接國家戰略,推動學科融合,完善平臺建設,加快仁濟醫院臨床研究的發展和水平提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心將以服務健康中國為核心,充分發揮已有的基礎與臨床優勢,進一步關注和重視臨床研究,穩步並高質量的開展臨床研究工作。
  • 上海閔行三甲醫院和社區衛生中心已實現雙向轉診
    經家庭醫生介紹,張強生得知居住地的七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了由「中山醫院-閔行」醫聯體「頸肩腰腿痛」多學科診療門診,7月14日,他按照預約時間到社區就診,中山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餘勇為其進行了詳細診療,最終建議進行脊柱內鏡微創治療。通過雙向轉診機制,張強生於8月10日進入閔行醫院神經外科病房。
  • 一年60餘次攜人體捐獻器官飛行救命的上海醫生,給東航發來感謝信
    文/李盛2021年1月6日,東航收到一封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肝臟外科醫生朱建軍的感謝信。據了解,朱醫生2020年乘坐東航航班趕往外地完成人體捐獻肝臟器官手術60餘次,攜帶60餘個肝臟器官成功挽救了60多名患者的生命。朱醫生還曾於2019年11月26日,攜帶一例肝臟器官,從青島搭乘東航MU5518航班提前24分鐘落地虹橋機場,在東航地面服務部員工的全程陪同下快速抵達機場到達大廳,登上趕往醫院的專車。
  • 上海推進公立醫院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三甲醫院真正開到近郊市民的「家門口」,讓百姓再不用奔赴市區就醫,對優質醫療資源的「放大」,在上海已有實踐基礎,並正向縱深推進。昨天,在閔行區浦江鎮運行8年的「仁濟醫院南院」告別獨立建制,併入擁有176年歷史的仁濟醫院。由此,仁濟醫院開啟三個綜合性院區(位於浦東的總院,山東路的西院區、浦江鎮的南院區)齊頭並進的發展新格局。
  • 上海醫生一年運輸人體捐獻器官60餘次,最近一次他遲到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李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1月6日,中國東方航空收到一封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肝臟外科醫生朱建軍的感謝信。最終,攜帶人體捐獻器官的兩名醫生在航班起飛前10分鐘順利登上飛機。「東航人在整個過程中奔跑的背影、揮灑的汗水以及細緻耐心的態度深深感動了我們,特此向全體東航工作人員致以最衷心的感謝!」在感謝信的末尾,朱建軍說,這次順利帶回上海的肝臟移植給了一個4歲的終末期肝病小患者,手術順利,目前患者順利恢復中。
  • 上海38家三甲醫院最新科研競爭力榜單出爐,中山醫院第一!
    來源:文匯報/唐聞佳上海各大醫院的科研表現如何?近日發布的「上海市38家三甲醫院2018年度科研競爭力排行」給出答案,前十名依次為:中山醫院、瑞金醫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並列)、仁濟醫院、華山醫院、長海醫院、長徵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腫瘤醫院、新華醫院、東方醫院。
  • 上海38家三甲醫院最新科研競爭力榜單出爐,中山醫院拔頭籌,瑞金...
    原標題:頂尖醫院「科研全景圖」彰顯各家潛力  上海各大醫院的科研表現如何?近日發布的「上海市38家三甲醫院2018年度科研競爭力排行」給出答案,前十名依次為:中山醫院、瑞金醫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並列)、仁濟醫院、華山醫院、長海醫院、長徵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腫瘤醫院、新華醫院、東方醫院。
  • 廣州這家醫院九年累計完成器官獲取近300例
    每年的 6 月 11 日是 " 中國器官捐獻日 ",南部戰區總醫院器官獲取組織協調員和肝臟移植中心等部門的醫務人員在南部戰區總醫院門診大廳,開展了 "611 中國器官捐獻主題活動日 " 公眾宣傳教育活動。
  •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趙洪濤:弘揚慈善文化 積極動員...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趙洪濤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上發表演講  2016年底,基金會正式接管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網,趙洪濤被任命為施予受登記系統主任。當時,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網站已經上線2年多,但全國器官捐獻志願者僅有八萬餘人,與我國器官捐獻移植事業發展嚴重不匹配。趙洪濤推動「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在支付寶客戶端實現便捷登記,該平臺大大簡化了登記流程,上線後,兩天半就達到過去兩年半的登記量,目前已與全國60家醫院實現對接。  趙洪濤表示,器官移植是一項非常特別的工作,它不僅關乎醫療,還涉及社會、法制、倫理和經濟各個領域。
  • 中國公民今起可在線登記器官捐獻意願
    新京報訊(記者 魏銘言)今天下午,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國際扶輪3450地區合作實施的「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站(www.savelife.org.cn)在廣州正式啟動。這意味著,全中國的公民今後都可在該網站登記身後自願捐獻器官的意願。
  • 全市公立首家!仁濟醫院實現醫療電子票據全覆蓋
    圖說:仁濟醫院成為全市首家全面啟用住院、門診、網際網路三類醫療電子票據的公立醫院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7月9日傍晚5時,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急診留觀室內,黃先生在其家人就診完後,在仁濟醫院就醫服務公眾號中支付了醫藥費
  • 器官捐獻該怎麼捐?想要了解器官捐獻的朋友看過來
    我們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了解一些器官移植及器官捐獻的知識,在開始科普之前,來看看這個催淚的小視頻(準備好紙巾)。父親推開房門,瞬間忍不住了,裡面全是女兒器官的受捐者……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在我院已開展多年,2019年有一名男性捐獻者,是我院職工的親屬,因搶救無效,家屬一致同意進行器官捐獻。
  • 瑞金九院中山三強爭奪僅零點幾分之差!上海三甲/區級醫院科研競爭...
    牛玉宏介紹,此次有38家三甲醫院參評,前三強——瑞金醫院、第九人民醫院、中山醫院的總分之差都是「零點幾分之差」,呈現「你追我趕」的激烈態勢。在此期間,腫瘤醫院作為專科醫院亦好多年連續現身前十名榜單上,表現搶眼。
  • 上海十大醫院:仁濟第4,上海九院第5,共4家入圍全國20強!
    而上海對於醫院的發展,一直都非常重視。早在多年前,上海就出臺了進一步深化公立醫院體制機制的改革。經過長期的努力,上海各級公立醫院的改革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當然,上海的醫院發展和北京一樣,主要是基於醫學院校的支撐。雖然在某些地區,地方醫院的發展可能勝過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但目前中國各大頂級的醫院,基本都是高校附屬的。
  • 廣東55人通過考核 成首批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
    南都訊 記者萬蜜 實習生邱慧君 近日,廣東省衛生廳官網發布《關於做好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簡稱《通知》),正式公布了6家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 rgan Procurem entO rganizations,以下簡稱O PO )名單,還公布首批通過考核的55
  • 讓更多生命得以延續 中山一院器官捐獻突破1000例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辦了「器官捐獻1000例感恩會暨2020年移友會」。會上,三個接受器官移植手術的孩子,向三位器官捐獻者家屬代表獻花,表達對逝去生命的致敬和感恩之情。  「當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我,器官捐獻可以幫助更多人,為更多人帶來希望,其生命在他人身上延續下去時,我便決定捐獻妮妮的器官和眼角膜。」妮妮的媽媽講述替女兒捐獻器官的心路,「我不想讓其他家庭也像我們一樣經歷生離死別的痛苦。妮妮的眼角膜可以在別人眼睛裡看到這個世界,她的心依舊會跳動。」
  • 有了這份上海醫院排行,看什麼病去什麼醫院了如指掌
    消化病學全國排名醫院2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5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8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風溼病與代謝病學全國排名醫院4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10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14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 器官捐獻常見的26個問題
    ,在京人員請與以下單位聯繫: 北京同仁醫院眼庫 58269676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眼庫 82266593 問 3、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諮詢 答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