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知識的搬運工,你怎麼看這個觀點?

2020-12-13 英語一時代

在1200多年前,唐朝的韓愈在著作《師說》中表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就已經明確表明了老師的三個功能:

傳道:傳授道理,培養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授業:利用多種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傳授知識與技能;

解惑:教師用自己的智慧,閱歷,去幫助學生解決成長的各種疑惑,在迷途中給他們指引正確的方向!

所以,在21世紀的今天,居然還在討論老師是不是知識的搬運工,這難道不該反思自己的淺薄和自以為是嗎?

單從授業這個環節來說,教師也不是知識的搬運工,「春蠶到死絲方盡",如同蠶一樣,教師必須廣泛地擷取有營養的桑葉(知識),經過自己的咀嚼內化,形成營養的精華(絲),再呈現在人們的面前,這哪裡是搬運?這就是再創作呀!面對著不同的生源,不同的學情,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深入淺出。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是最難的,網上曾經有段子「最難的工作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把我腦子裡的知識和思想傳授給你,讓你接受」。這個工作就是教育教學工作呀,就是教師的工作呀。

如果教師只是知識的搬運工,那麼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家長們,為什麼不滿足學生自學?在電腦上,在智慧型手機裡,什麼知識查詢不到呢,電腦是知識寶庫,最棒的知識的搬運者呀!家長們,為什麼呼喚著趕緊開學?為什麼在廣大教師充當18線主播時,還因為自己的言行不妥當投訴被處分投訴被處分被開除?

所有的事實都表明,教師,這個職業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創造性的職業。他們在如此複雜的社會環境下,把來自千家萬戶,充滿個性的孩子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引導好,教育好。沒有能力,沒有智慧,沒有情懷,沒有創造力,是絕對不能勝任的,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

教師的教學工作是一門教學藝術,他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

一、教師要懂得學生的心理。

如一個小學生坐在教室裡,他沉默少言,整天愁眉不展。老師是把知識照搬給學生呢,還是要老師打開學生的心結呢。打開學生心結,這就不是照搬知識。老師要運用語言,心理教育的手段先打開學生不開心的心結,然後教給學生知識,他才接受。這是搬運工嗎?

二、老師在教學工作中要開拓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1加1等於2,那麼為什麼社會上有人說1加1不等於2呢?這時老師就要啟發學生,兩個經濟體結合在一起,數字是2,但經濟效益要大於2。如果知識照搬,學生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再如語文教學,以一二年級識字為例,如教河海江三個字,照搬知識的話,就是讀寫,告訴學生偏旁是什麼。這樣教學生沒有做到拓展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拓展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老師會問這三個字有什麼共性,學生會說有三點水,老師再問,還有哪些字帶有共性呢?學生會找出樹林根板棵,也會找出吃喝唱叮叫等。這就是拓展啟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起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知識照搬不是教學藝術,啟發了學生的思路才是教學藝術。

三、老師的教學工作需要語言藝術。

如講解知識的淺入深出,聲調的抑揚 ,吐齒的清楚,更重要的是用簡潔的語言把知識講清楚。這些是搬運工做不到的。

四、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要用他她的言談舉止,學識,風度,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學生。這就是品德方面的教育。

五、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說教師是知識的搬運工的人,或同意這一觀點的人,有可能他自已的孩子沒有上學,他自己在家當知識的搬運工。假如說,社會上有許多的學生不上學,他她們的父母都在家裡當知識的搬運工。說教師是知識的搬運工,這句話是成立的,如不是這樣的,這句話就說得不對。

其實要當一名教師,他她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外,還要有教學藝術,他她還要用自已的學識,人格魅力,言談舉止去感染教育學生。

我們老師,首先就是知識的搬運工。

這沒有貶義的意思,就像說農民工要搬磚一樣,他的工作就是搬磚啊,實事求是的說就行了;我們老師實際上也就是把現有的知識搬運給學生啊,也實事求是說就好了。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01、我們不怕當知識的搬運工,就怕當知識的創造者!

我們其實不是要怕老師去當知識的搬運工,而是要怕老師們不去當知識的搬運工,去自個兒創造知識,到時候在課堂上天南地北、或有或無的、高談闊論,無中生有,就真的貽害無窮了!

比如,地球是圓的,這個知識不是老師能發明出來的,老師只需要告訴學生,地球是圓的就行了,就怕老師,不僅不和學生說地球是圓的,還要別出心裁,告訴學生地球是方的,那就糟糕了。其他知識也是如此。比如數學,1+1=2,這不是老師發明的,老師只要把這個知識教給學生就行了,也千萬不要另闢蹊徑,告訴學生,1+1=3。類似這種在知識上的創新,我們說,就不僅不是幫助學生,甚至是害了學生了。

所以,當好知識的搬運工,這是我們一線教師最主要的工作,我們把這個工作做好了,也就問心無愧了。那些發明創造、科學研究,進一步探尋世界真理的事情,我們還是交給科學家、文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各類大家吧。他們負責創造、發現,我們負責搬運給學生,延續火種,各有分工,這樣既科學又合理,多和諧!

別做那種,一線中小學老師既傳授知識,又要搞科學研究的大夢,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像中小學科研論文這類的東西,大部分,無非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和精力而已!

02、我們另外的身份是,學生品行的引領者、創新能力的培養者。

另外,除了知識的搬運工以外,我們老師也還有另一重身份,就是學生品行的引領者、創新能力的培養者!

有人說,這和前面說的教師是知識的搬運工不是有點自相矛盾麼?

其實兩者是不矛盾的。

品行的引領者,是指我們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以身作則,教會學生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所以,教師本身品格高低,對學生個人素質的提高,是存在密切關係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者,是指,我們在搬運知識的過程中,同時要告訴學生如何去發現這些知識,如何去觸類旁通,在我們對於知識的準確傳遞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們去搞發明、搞創造。我們老師可能成不了發明家、科學家,但是,我們的學生,存在著無限成為發明家、科學家的可能性。我們不去扼殺這種可能,並在一定的時機加以鼓勵,這就是對教育最大的貢獻了。

03、結束語:

一線教師就是知識的搬運工,國家給我們的任務,就是把世界的真理、最準確的知識傳遞給學生,發明創造知識,這不在我們的權力範圍之內,胡亂地去發明創造知識,這也是在害了學生。

但與此同時,我認為,教師除了知識搬運工作以外,還有學生品行引領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的職責。

這3樣加在一起,你就是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了!

相關焦點

  • 你怎麼看「你把這個遊戲停掉,就什麼事也沒有了」的觀點?
    不少持該觀點的人表示遊戲娛樂性太重,玩家在遊戲中是可以獲得一定的「快樂」等正面情緒,但是這是一個機械性的獲取行為,在這個過程中除了「促進多巴胺分泌」之外,沒有創造其他有意義的價值。玩家不斷在遊戲行為的過程中獲取成就感,但是這個時間和行為的成本投入並沒有增加玩家的知識或是技能上的進步。
  • 教師在教師節來臨強制收禮物,對此,你怎麼看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在我們的人生路上,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師是我們的老師,同事朋友只要有助於我們成長的都是我們的老師。今天在這我們不說其它的老師,只來說說教師。教師本來是引領祖國的花朵前進的領路人,這個世上最純粹、最真實的人,他無私的奉獻著自己的知識海洋,引導著你成長。隨著社會的發展,不知從何時起,一些教師慢慢的變得勢力起來,把學生劃分三六九等,逢年過節收受學生的禮物,把學生當做廉價的勞動力等等。這不,最近一中學的班主任竟然讓學生用班費給教師購買禮物走紅網絡,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
  • 做知識的「搬運工」 物理老師李永樂火了
    做知識的「搬運工」 讓大家愛上科學物理老師李永樂火了《我不是藥神》裡的格列衛為什麼這麼貴?星際旅行可能嗎?世界盃上韓國隊為什麼能戰勝德國隊?考清華和中500萬哪個更難?但一開始也沒怎麼當回事兒,就放任各種片段在網絡上自行傳播了近半年。到了2017年底,身邊開始陸續有同學、朋友建議,是否可以順著這個方向,多做一些科普的內容,「既然大家都這麼說,那我就試試唄。」
  • 地球上的水怎麼形成的?這個行星是地球的搬運工,網友:真神奇!
    地球上的水怎麼形成的?這個行星是地球的搬運工,網友:真神奇!我們現在都知道水是我們的生命之源,而在地球上有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足以證明水對我們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樣的重要,我們的人體也是需要水分的,可見水對我們多麼重要,但是問題就來了地球上的水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地球在剛剛誕生的時候,星球上除了一些比較重要的元素,地球上的水怎麼形成的?
  • 不做知識的搬運工,有效知識體系該如何建立?
    因為問題是最好的老師,它會引領你。對解答的渴求是學習的根本動力。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知識,讀書不加以選擇,沒有目標和規劃,隨興之所致東看一本西看一本,不管逮到一本什麼書就開始讀,並且最可怕的是——還讀得極其認真,還做詳細的思維導圖,花時間慢慢啃,就差把整本書背下來了。 這哪叫讀書啊?這叫給書當奴隸,給書的作者搬磚。
  • 現在的老師不再是一種神聖的職業,只是知識的搬運工?
    你怎麼看?孩子的父母在外上班,說到底也是因為工作忙,才讓孩子跟爺爺住一起,工作的目的說白了也是為了家庭的生活,為了送孩子讀書。老師逼孩子的父母回家,這是一件非常諷刺和搞笑的事情。居然是因為爺爺不識字不能批改作業?!批改作業是誰的職責?是爺爺的職責嗎?是父母的責任嗎?批改作業本身就是一位老師應該做的事情,是責任,也是義務。
  • 斯賓塞觀點及知識小結
    斯賓塞是「社會達爾文之父」觀點一: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斯賓塞作為創立階段代表人物,代表著作有《教育論》提出教育的任務是教導人們怎麼生活,反對古典語言和文學的教育觀點二:教育目的斯賓塞和杜威都倡導生活本位論,認為教育目的應該和受教育者的生活聯繫起來
  • 暑期教師培訓,你怎麼看?
    首當其衝的就是暑期裡的教師培訓。就筆者所在的學校來說,從23日開始,上午開了全體教師會議,下午就舉行了教師專業成長專家講座,由利辛中學的沈智宏老師主講。培訓從教師正確認識自己的專業角色開始說起你怎麼看?歡迎寫下你的觀點一起交流。
  • 「老師」這個稱呼,各行各業都在用!你怎麼看?
    今天,小編想問問教育圈裡的老師們,對於這一現象,大家怎麼看呢?  觀點一:  顯示出社會對教師這一職業的尊重  有一部分人認為,在中國的歷史中,老師往往都是受人尊敬、被人愛戴的。教師是全社會最受尊敬的職業之一,老師這一稱呼代表著尊重,才被廣泛使用。
  • 2019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桑代克觀點總結
    2019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桑代克觀點總結 2019年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公告陸續發布中,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她是孩子的「清潔工」「搬運工」「綠化工」浦東三林實驗小學這位...
    有幾個曾經怎麼也讀不好的孩子,他們的家長輪值時,就會特別留意別的孩子是怎麼讀的,讀得好的同學是什麼樣的表現,讀得不好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然後再去啟發自己的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所以,現在全班的閱讀質量比半年前有了明顯提升。」鄔老師說。暑假裡,全班同學都會每天自覺用一小段時間誦讀中華經典美文。
  • 教師權威的解構與建構
    還有一種則是知識的壟斷性和稀缺性。教師權威的解構隨著社會的發展,師權天授即便認可,但是也沒有辦法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服從老師了,畢竟不是蒙昧時代,即便是蒙昧時代,人長大了自然不會絕對服從老師的了。這個觀點應該不用反駁。
  • 「損招父子」吃西瓜火了,電風扇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成了「搬運工」
    小編覺得,看親子之間的相似之處有時候並非看的是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而是看到配合的時候默契程度是怎樣的。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一對「損招父子」也真的是讓大家見識到了,懶人必定是有懶招的,為了更加便捷,兩個人把電風扇變成了得力的助手,奶爸把西瓜放在綁在電風扇上面的勺子上,然後到了萌娃的面前張嘴吃掉,就這樣如此高姿態吃西瓜,讓人也是格外佩服,估計電風扇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成了「搬運工」吧?
  • 看你的英語該怎麼學
    看你的英語該怎麼學在網上看到「英國警犬一退役就要被安樂死」。「安樂死」一詞,一下觸發我「安樂死用英語怎麼說說來著?」的思考,也反應出「你的英語一直來都是怎麼學的?」問題。1) 「知識搬運工」式枯燥乏味「學習」你會拼命「想」/「回憶」:咦,「安樂死」不是那個好像有什麼eu字母開頭的英語單詞來的嗎?是怎麼寫來著?一下「想不起來了」(其實,是euthanasia這個英語單詞)。
  • 漵浦訊|我們在等您,愛心搬運工……
    等到天都藍了,等到雲都白了,等到每縷微風,都帶著醉意,等到花都開了,等到山頂紅了,等到每顆星星都為你亮起,我們在北鬥溪等你,等你和我們相遇,來教我們共同的孩子,加入吧,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成長!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及教師素質(多才多藝者優先考慮),有合格的文化素養,全日制專科及以上學歷,熱愛教學事業。能夠通過團隊安排的相關考核。 3. 能夠保證至少一學期的支教時間,如因特殊情況需提前離隊,需先報備,協調安排後方可離開。4. 身體素質良好,適應能力強,能吃苦耐勞,富有愛心和責任心。
  • 德先生說丨我們是愛的搬運工
    「愛的搬運工,幸福的紅衣人」 2020年11月,德基金鄉村藝術支教第十年的第一站在廣東雷州流沙小學,這是我第三次參加支教活動。這次我想用另外一個角度談談感受。眾所周知,靠單純的財物捐助不能解決文化知識的貧乏、觀念意識的落後、思維方式的單一。開闊孩子們的眼界,啟發他們的心智極為重要。
  • 2017廣東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
    2017廣東教師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學習理論—行為主義主要觀點
  • 「英語這一學科,毀掉了中國許多天才」,對於這個觀點你怎麼看
    其實,和英語這門學科並無太大關係,那麼這一觀點是從何而起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一起來看看。「毀掉」了多中國天才的學科,是英語的錯嗎?貌似英語和研究能力不能共存,但有一位知名教授,強海燕教授說:「這並不是英語的錯,有研究能力的學生,英語之所以不好,主要是對英語不感興趣,甚至討厭英語,而這個責任要歸咎於學習方法的不對。」這句話很有道理,確實很多有研究天賦的學生,本質上很討厭英語,那麼討厭英語的原因都有哪些?
  • 有人說:看一眼就是一輩子,你認同這個觀點嗎?
    導語:有人說:看一眼就是一輩子,你認同這個觀點嗎?在很多人的眼裡或許追求愛情不是他們用盡一生要去做的事情,但是這也不能說明他們就不注重愛情的質量。那麼有人說:看一眼就是一輩子,你認同這個觀點嗎?不知道對方說了什麼,然後琪琪竟然開心的說,好啊,下次一定帶你看看!今天跟客戶聊天的時候,他們都在說我年輕貌美,你怎麼看這個問題,你別告訴我和我生活這麼久了,一點都沒覺得我美哦!家裡的小雛菊你可要幫忙照看好了,我回去可要查看哦!
  • 只是收藏下載轉發,像個信息搬運工?做好這三步,讓信息為你所用
    像小郭這樣,經常做信息的轉發、收藏、儲存,而不是深入閱讀的人,網際網路上有一個詞,叫做「信息的搬運工」,他們勤於把網絡上的信息從這個地址搬到那個地址,從一個帳號發送到另一個帳號,看起來每天忙忙碌碌,接收了大量信息,實際上並沒有把信息轉換為頭腦裡的知識,更無法轉化為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