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中遇到過一個好老師嗎?他把你視作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他會用智慧把你打磨得璀璨發亮。如果你幸運地找到了一條通向他們的途徑,那麼你在生活中就不會迷失了方向。」這是米奇·阿爾博姆在《相約星期二》中對好老師的描述。
學生時代,遇到一個合適的好老師對於學習成績的提升是巨大的。最初,李聆希找到掌門教育的原因很簡單,希望通過便捷的線上學習路徑,利用掌門教育的高效率,為自己爭取更多學習的時間。幸運的是,她不僅擁有了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學習和練習時間,還遇到了三位給她極大幫助「好老師」,分別是數學、化學和物理。每一位老師都以他們獨有的特質和適合於李聆希的學習方法,幫助李聆希重新理解了科目邏輯和提升了學習興趣。
李聆希的筆記
高考中,李聆希的理綜成績達到了279分,屬於高分行列。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與掌門教育老師的科學指導,合理規劃分不開。李聆希表示,物理宗老師構建學習框架的能力很強,每個知識模塊的講解都自成一套體系,能將題型歸納成不同模型,各個模型的表述也很清晰,最終做到查漏補缺,使我的學習效率提升很快。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我理清思路,分步驟解題,方便我自己的體會理解。
化學的王老師則特別會活躍課堂氣氛。李聆希表示,之前對於化學這一科目,信心和興趣都不是非常足,這也成為成績提升的最大障礙。王老師似乎很快便明白了我的處境,每當我在課堂上有進步或者答對問題時,王老師都會立刻給予誇獎和肯定;每當我有疑問或者知識點掌握得不好時,老師都耐心的引導,這讓她對攻下化學學科充滿了自信。
李聆希的筆記
在數學學習中,如何找到「解題思路」一直是李聆希的弱項。她的掌門數學老師高老師認為,遇見難題不會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沒研究過以前的題是怎麼做出來的。學生總結數學題一般就分兩種,一種「一看就會」,一種「怎麼看都不會」,問題就出在這裡。當我們遇見「一看就會」的題目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看」的過程,先注意到了什麼條件,想到了什麼信息,做了哪些嘗試,然後根據什麼把題目解出來的。只有研究總結了自己以前做對的題目,獲得了「經驗」,才能在遇見難題的時候調動自己的智慧去使用「經驗」。
高老師在輔導中,首先就是幫助李聆希歸納分析了高考題型,熟悉高考題中的「套路」,讓李聆希通過熟知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應對變化多端的題目。這一方法使得李聆希在考試過程中,對解題思路的把握得心應手,不會看到題目出現「無從下手」的窘境。也正是在掌門老師科學合理的方法引導下,李聆希的數學成績在高考中有了出色的發揮。
李聆希的父親說,除了感謝三門學科老師給聆希的幫助外,聆希的班主任袁老師也是一個非常認真負責的人。「袁老師會經常打電話和我們溝通、了解孩子的現狀,並且積極協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在每一個節假日都會和孩子提前確認放假時間,爭取能夠安排到最科學合理的上課時間。」這也是孩子能夠心無旁騖,專心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
最終,李聆希在高考中取得667高分,其中理綜279分,被中山大學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