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在人的一生中,遇到一個好老師真的很重要

2020-12-25 慕寒聊電影

高中的時候老師放給我們看的,當時感觸很深,印象最深的就是裡面的歌聲。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是善良的,沒有特別壞的孩子。其實他們並不想變壞,只是有時候我們忽略了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這個片子看介紹是個很普通的故事。一個年輕的老師來到了一個滿是壞學生的學校碰到了很多奇怪的事情。因為這些壞孩子,他為了他們組建了一個合唱團。正因為合唱團也讓這些孩子們變得越來越好。對老師來說,這是他人生中的一個插曲。對孩子來說,卻是改變一生的經歷,希望現實中能多有這樣的老師。片中唯一一個不好的老師就是校長了,我個人覺得其實校長是善良的。他願意放下身子跟孩子們一起玩球,也在偷偷的學紙飛機,只是他的善良和童心被欲望掩蓋了。

馬修老師在學校裡的處境和很多現實生活中的老師一樣,有很多的看不慣和不得已,但終究他還是有反抗精神的一個。教師最值得驕傲的就是得到學生的愛,他做到了,所以他是幸福的。他是一個有愛的品質的老師,音樂成為老師和問題少年溝通的橋梁,教育是愛和知識。對學生和子女都是這樣。懲罰和對立永遠都無濟於事。

看完之後覺得心裡很治癒,電影中孩子們每次演唱我都想哭。他們不是無可救藥,幸好,幸好馬修出現了,平凡卻偉大。我認為,好的老師應該是有人生閱歷的。首先就是三觀要準確,其次是年紀要中年或老年。最後就是不能把職業當職業,而是事業和生活。我覺得作為孩子的老師,應該做老師該做的事。很多時候,職業並不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勝任的職業,要勝任,就必須做好付出該付出的準備。沒有嚴厲讓他們害怕,也不會有溫柔的教導成功。這是父親和母親的結合試教育,父親嚴厲,母親溫柔。

這部片子讓我看著感觸良多,看到這群調皮搗蛋的孩子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的我們,都是如此。最記得這部片子裡有一個最經典的電影橋段:「5+3=?」「53」當時看到這裡的時候被這孩子的天真可愛給逗笑了。長大後,就再也沒有那樣開心的笑過了,只是假裝快樂。看完之後,又想起了我的童年,也是一樣的調皮。

一個民族,有這樣的好老師,是整個民族幸運。我們從小面對的老師和教育環境,就是老師對成績好的學生和家庭條件好的學生會多關照一些,這種氣氛和氛圍非常濃重。這種好電影,不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教育工作者看過。沒有所謂的好孩子與壞孩子,他們的心靈從開始就是純潔,乾淨的。成長過程中,在於啟蒙老師,教育背景和生活環境,以上這些是成年以前能決定的,成年後就需要自身修煉和造化了。

在教育這個偉大的長河裡,不只是一個人去奮鬥,要有更多的人加入進來。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扛起大旗,這樣我們中國才能更加繁榮富強。一個好老師真的很重要,他的教育方法會影響孩子們的一生。它的熱愛和執著教會了孩子們,並且讓那些處於社會邊緣的孩子們受到感化。其實每個小孩兒都是純真的,只是沒有得到好的教育,沒有遇到好的老師而已。他們非常的缺乏安全感,所以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來保護自己。我希望每一個在讀的人都能在關鍵時期或者人生中遇到一個至少像馬修老師一樣的好老師。

相關焦點

  • 《放牛班的春天》:這,是老師值得被尊敬最好的回答
    如果要描述一個老師對學生的重要性,那《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應該是最好的回答了。這部影片主要是圍繞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在一所學校裡與一群孩子的故事。而不僅僅是把孩子教育成行屍走肉麵無感情的人;同時也讓我們從中了解到孩子純真的善良和偉大的寬容。馬修老師曾經說過:「永遠別說永遠,希望就在前方。」這是他反駁外界對這些孩子的否定與斥責,慢慢地,孩子們逐漸開始顯現出善良的本性,重新認識自我;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每個孩子的心裡都有一個夢想,那是美好的,令人開心的;因此,合唱團水到渠成的建立了起來,雖然,過程很艱難,但星星之火也可燎原。
  • 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被誇上熱搜,看哭了…總有老師偷偷愛過你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人這一生中,遇到一位好老師是種怎樣的體驗?」有人說:「就是能把一門自己討厭的學科變成熱愛吧。」有人說:「讓自卑的人從此變得明亮自信起來。」有人說:「學渣也能重新燃起對學習的熱情和希望。」有人說:「堅強、勇敢、責任……除了知識,從老師身上,學會了太多。」
  • 寫好自己的教育故事——《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寫好自己的教育故事——《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葉佑健利用寒假欣賞了這部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著一個學監和一群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是我第一次看,看完之後真的讓我好感動!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我,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為電影裡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很難得到甚至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馬修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儘自己所能為孩子幹點事情。
  • 《放牛班的春天》:人生大幸運,遇見馬修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老片子了,講的故事很老套:如何對待差生。說的道理也天下皆知:天底下根本沒有差生與優生之分,所謂的差生只不過是其天賦才能未能被發現而已,老師就是要找到學生的天賦和潛能,並進行引領和教導。
  •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具有深層教育意義的電影,收藏起來!
    要是說《春風化雨》這部影片主要是給觀眾們一種心靈上的震撼,那麼《放牛班的春天》是給觀眾們一種心靈上的陶冶:孩子乾淨明亮的眸子,充滿活力的合唱,還有悠遠的歌聲以及童心的嚮往和理想……所有的場景都讓人深深感動。這所以推薦給大家這部影片,是因為它具有教育意義,並且是真實且多面的。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是壞人,對他們身體上的懲罰也只能讓他們一時屈服,並不能徹底勸服他們。
  • 《放牛班的春天》:影史上最偉大的教育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我們可能會聯想到放牛的娃娃,然後組建了一個班級啥的,事實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只不過電影是假借放牛這個比較貶義的詞語來代指那些有問題的學生,由這些在家長們眼裡的差等生組成的班級,就是放牛班,法語全稱為「Les Choristes」,意思就是未來沒有希望的一群人,只能回家放牛。
  • 放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是一場溫暖的救贖
    學校教育自古以來都是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載體。慶幸的是,小編沒有成為大家口中的「熊孩子」。不過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法語 Les Choristes),我算是真正見識了什麼是「熊孩子」。其實第一次聽說這部電影時,我覺得片名(當然是中文翻譯了,這是一部法語電影)好土,為什麼要叫「放牛班」呢?
  • 《放牛班的春天》
    池塘之底馬修這裡只有鐵門、牢房、冰冷的空氣還有盲目反抗、衝撞、瘋狂的撕扯他們厭惡我們//馬修所有人都說我們無藥可救還有曼妙的音樂//馬修星期六的等待總是有道理的等來黎明、等來燈塔等來不朽的你馬修,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 放牛班的春天在哪裡?
    兒子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若有所思地說:「你帶不好我們班的,一個某某某就夠你受的了。我們班的英語課,簡直就是那個《放牛班的春天》裡面的那個放牛班,你佔不了便宜的。」「還放牛班?我一人抽兩個耳光,看誰還敢在上課的時候搗亂!」也許是說了大話無法收場而惱羞成怒吧,我又展現了我的潑婦本色。「喲呵!」父子倆人同時給我喝了一個倒彩。
  • 《放牛班的春天》:每個人都是潛力無限!
    作為一部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打破了音樂劇高雅藝術電影的怪圈,它以溫和敘事的手法,向觀眾展現了一個溫情且充滿了正能量的故事。全片的「音樂」元素,搭配故事情節和背景很柔和地展現出來,一氣呵成,沒有任何衝突與違和感,是非常成功的一部音樂主題電影。
  • 重溫經典,你可否還記得那個池塘之底(放牛班的春天)~~
    2004年法國最賣座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橫空出世,這是一部充滿音樂和人性關懷的電影小故知也是呢,不過小故知忘了是什麼老師放的了,但是這部影片小故知可是印象深刻,直到現在還在反覆的觀看呢(小故知覺得真的炒雞好看(。・ω・。)ノ♡)放牛班:這是一種俚語稱呼,在臺灣,「放牛班」就是指初中的不升學班(個人理解應該就是差班吧,,Ծ^Ծ,,)影片中,是馬修老師驅散了池塘之底的孩子們的冬天,帶來了春天。
  • 《放牛班的春天》:善良的老師用音樂感化問題少年
    天真無邪的孩子有很大的可塑性,即使他們調皮,可是我們仍然要相信,只要耐心引導總有一天他們會成為一個善良且成功的人。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就是這樣的道理,懷才不遇的音樂家馬修來到輔育院成為了一名老師,面對一群被家長放棄的野孩子,馬修用音樂改變了這群孩子的一生。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教育電影,這是一部以師生關係為核心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劇照影片所講述的是著名的指揮家,因為母親的葬禮,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遇到了少時的同學,
  •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好老師改變他一生,從壞學生成為音樂家
    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培養著一批批學生。老師傳授給學生知識,教學生做人的道理。老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和鼓勵,指引他們前進的方向。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個好老師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把一群公認為的「壞學生」變得越來越好。他的到來,影響了莫翰奇的人生,讓他成為著名的指揮家。01馬修在人生低谷的時候應聘當老師。他任職的地方是青少年偏差的輔助院,名為池塘畔底。他第一天到來就感受到學生們的瘋狂,讓他害怕。
  • 又是別人的老師,《放牛班的春天》願每個人都能遇見良師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國電影,片子裡充滿天籟童聲,充滿人性的溫情,是一部會讓你靜靜流淚的電影。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影片中出現的人物。馬修老師:一個長像普通,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一直想要在音樂上取得什麼成果,但是顛沛流離多年後,一無所有。
  • 從《放牛班的春天》中得到啟示:如何解決教育衝突讓孩子走向成功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它的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其實這一部電影所講述的就是上個世紀40年代所發生的一個故事,在那個年代,法國邊陲一個教養學校所發生的故事。雖然這部電影已經拍攝了10幾年了,但是在其中所蘊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對於如今的家長來說具有非常好的借鑑意義。所以,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我們能夠從《放牛班的春天》中得到哪些啟示,用如何用這些啟示去幫助孩子們呢?
  • 從「壞小孩」角度解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所傳達的教育理念
    答案就在《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中。電影的社會背景作為排在豆瓣電影Top250的第15位,《放牛班的春天》一直是學生時期必看的一部佳作,豆瓣評分上96萬人打出了9.3的高分。該片於2004年在國內上映之後,該片一直是探討師生話題的重要談資。片名《放牛班的春天》是電影在臺灣上映時,觀眾們為電影取的名字。
  • 沒收到鮮花罵學生的老師,可有《放牛班的春天》馬修的一半素養?
    《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裡的音樂老師馬修,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的老師形象。不管是一般的孩子還是喜歡搗蛋的孩子,像馬修這樣的老師是都想遇到的吧!馬修其貌不揚,還是禿頭,但他心胸開闊,用他善良溫暖的眼神關注著每一個孩子。
  • 《放牛班的春天》:真正的教育,往往潤物細無聲
    他們有的刻板,有的溫柔,但無一例外,都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燈塔,《放牛班的春天》裡的克雷芒·馬修老師,就是如此。 《放牛班的春天》豆瓣評分9.3,這是一部講述師生情誼的電影。它並不深刻,卻在日常瑣事中,讓我們看見了教育的微光,那是對個性的尊重、對理想的執著、對未來的熱忱。
  • 《放牛班的春天》豆瓣9.3: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這種對孩子身心的傷害,不僅僅只是特例,而是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樣的現象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就有體現。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裡,導演通過一群孩子和老師的相處方式,揭示了不同教育方式下形成的差別。最終揭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