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影史上最偉大的教育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2020-12-17 小梁講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部很經典的電影,我記得是上大學時我們老師放給我們看的,因為小梁的專業和教育有關,所以看這部電影時很有感觸,時至今日仍然記憶猶新。而這部電影也獲得了第77屆奧斯卡做佳外語片提名,雖然最後並沒有獲獎,但是由此可以看出這部電影的魅力。電影的主題就是教育,而教育可能是全人類最偉大的東西吧,它關乎每個人,每個家庭,甚至是國計民生。而電影裡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值得很多老師學習借鑑,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小梁看後的心得,對的地方和大家共勉,不對的地方還請多多包涵。

放牛班的春天

首先說一下電影的劇情吧,電影的名字很特別,放牛班的春天,可能我們看到這個詞語時根本想不到它是一部有關教育的電影,我們可能會聯想到放牛的娃娃,然後組建了一個班級啥的,事實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只不過電影是假借放牛這個比較貶義的詞語來代指那些有問題的學生,由這些在家長們眼裡的差等生組成的班級,就是放牛班,法語全稱為「Les Choristes」,意思就是未來沒有希望的一群人,只能回家放牛。

放牛班的春天

這樣一個由問題學生組成的學校,名字也很雷人,池塘之底,校長和這裡的老師們更是體罰狂魔,只要學生出錯,體罰便是唯一的懲戒手段。久而久之,學生們也習以為常了,而且還會組隊和老師們對抗,其實這些孩子的成長環境都很差,他們當中有離異家庭的,有父母雙亡的等等。因為成長的道路上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導致他們的性格怪異,行為極端,因此調皮搗蛋也就成了家常便飯,在外人的眼裡,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他們都是沒有希望,沒有未來的,更過分的是,這個校長的心思完全就不在教育上面。他一心想著升官發財,根本不關心學生的教育問題,他處理犯錯學生的唯一手段就是暴力,我們都知道暴力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可是在新學監馬修到來之前,沒有一個人意識到這個問題。

放牛班的春天

但是這種不良的教育氛圍隨著一個新老師馬修的到來被打破了,馬修第一天來到學校就見識到了這群壞學生搗蛋的功力。一個學生當著他的面弄傷了一位老師的眼睛,校長知道後,瞬間怒火衝天,他召集全校師生,準備找出兇手嚴懲,可是學生們很團結,校長在臺上喊破了喉嚨也人主動站出來,不得已,校長只能使出必殺技,那就是一人犯錯,全校的學生跟著連坐,而且還讓馬修選擇一個替罪羊,馬修很不情願,可是迫於校長的威嚴,他只能盲目選擇了一個,可是名字被報出來後,學生們哄堂大笑,原來,被選擇的這個學生是全校最弱的一個

放牛班的春天

在隨後他的第一節課上,學生們就公然挑戰他的權威,面對學生的捉弄,馬修沒有像其他老師那樣暴力鎮壓,反而,他還一門心思的為學生遮醜掩蓋,使得他們免於校長的懲罰,而他的這種懷柔政策很快就收到了效果,那個弄傷老師眼睛的學生主動站出來承擔了錯誤,而且還主動去照顧受傷的老師,直到他痊癒為止。更令人稱道的是,一個學生在黑板上畫了他禿頭的畫像,他看到後不僅沒發怒,反而一本正經的修改起來,如此幽默滑稽的情景,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這種輕鬆的氛圍很快就拉近了他與學生們之間的距離,為後來組建合唱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放牛班的春天

電影的高潮部分來自於合唱隊的組建,因為馬修老師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聽到了一個學生的歌唱,歌詞儘管是在嘲笑他,但是馬修老師並沒有批評他,而是鼓勵他唱完,而且還及時糾正教會了他正確的發音,也正是從這一刻開始,馬修老師有了組建合唱隊的想法,他一對一的去聽學生的歌唱,然後按照高低重音給他們分類,全班同學都在這個合唱隊中有了一席之位,而且還發現了最能搗蛋的皮埃爾的歌唱天賦最高,於是在合唱隊裡,馬修老師特地在合唱隊裡安排了一段個人獨唱

放牛班的春天

而正是這段經歷,才為後來皮埃爾的成功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合唱隊大獲成功,而且名氣越來越大,孩子們也在歌唱過程中發生了悄悄的變化,他們不再調皮搗蛋,不再惹是生非,可以這樣說,孩子們後來取得的成就大部分都跟這段經歷有關,因為馬修老師改變了他們,他用這世間最溫暖也是最有力量的愛去安撫了孩子們受傷的心靈,讓他們從問題學生變成了好學生,也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放牛班的春天

其次來說一下電影最大的亮點,就是教育問題,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而天使是不分好壞的,而之所以有優等生和差等生,不過是後來人為的因素造成的,就像我們現在的教育,人為的去區分優等生和差等生,成績好的就會被貼上優等生的標籤,差的就會被貼上差等生的標籤,可是我們仔細想一想,孩子背的好,記得單詞多,考試成績高,這些真的就是評價一個好學生的全部嗎?或者說,成績好的學生就一定能成功,差的學生就一定不能成功嗎?

放牛班的春天

不見得吧,之所以有優等生,不過是這個學生目前的表現讓你滿意,符合了學校的一些評審指標罷了,而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可能目前不能表現的很好,那是因為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心智還不穩定,只需要一個有經驗的良師益友輕輕的點播一下,這些所謂的差等生就會實現最華麗的人生逆襲,而他們一旦找到了自己奮鬥的方向,那進步的速度和成長的空間絕對要比那些所謂的優等生更快,更大,更強!

放牛班的春天

最後再說一下電影的藝術魅力,教育是一個很宏大的命題,他需要一批有愛心,懂技巧的老師承擔起更多的責任,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更喜歡馬修老師,而對於殘暴的校長,我相信沒有幾個人會喜歡,只有愛才能改變一個人,也只有愛才能推動教育這艘巨輪乘風破浪,所以對待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學生,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一視同仁,不能人為的用這些成績來劃分,區別對待,我們應該用關愛,耐心去溫暖,感動孩子,對於他們的天賦我們要善加引導,對於他們的不足,我們要鼓勵關心,只有形成了這樣一個良性的教育氛圍,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教育才有更多的可能

放牛班的春天

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這部優秀的作品,也希望更多的人再看後能有所反思,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待別人,只有這樣,我們的家庭才能更和諧,我們的孩子才能更優秀,我們的社會和國家才能不斷的進步和強大!

相關焦點

  • 《放牛班的春天》:對待「問題學生」的教育該何去何從
    《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由導演克裡斯託夫·巴拉蒂執導,該片也是他一鳴驚人的導演處女作。上映後成為法國最賣座電影,也讓他拿下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01、導演克裡斯託夫·巴拉蒂的電影風格:以輕鬆愉悅的觀影體驗,外加一些幽默詼諧的手法,對當下問題學生教育中存在的體罰教育和音樂教育形成鮮明對比《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將教育的對象放在一些「問題學生」的身上,同時又帶一些幽默詼諧,讓觀影者的體驗在輕鬆愉悅的狀態下跟隨影片走,對於當下的教育有非常大的啟發意義。
  •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具有深層教育意義的電影,收藏起來!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國電影,一部會讓人悄悄流淚的電影。一群頑皮的學生,一位認真負責,充滿愛心,諄諄教誨的教師,還有幾個頑固、專制、粗暴的學校領導,他們的相遇,卻演繹出一首最動人的歌,使孩子們喚醒了心中那份善良。這樣一群人似乎就是教育題材電影的一個固有的組合。
  • 寫好自己的教育故事——《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寫好自己的教育故事——《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葉佑健利用寒假欣賞了這部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著一個學監和一群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是我第一次看,看完之後真的讓我好感動!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我,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為電影裡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很難得到甚至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馬修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儘自己所能為孩子幹點事情。
  • 放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是一場溫暖的救贖
    「教育」一詞最早出現於《孟子·盡上心》。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這裡的教育指的是教誨、培育,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教育的由來。學校教育自古以來都是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載體。慶幸的是,小編沒有成為大家口中的「熊孩子」。不過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法語 Les Choristes),我算是真正見識了什麼是「熊孩子」。
  • 九江市湖濱幼兒園組織教師觀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圖)
    為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在11月24日政治學習時間,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集中會議室觀看了教育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並以此作為師德學習的內容之一組織教師展開討論。 九江市湖濱幼兒園組織教師觀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以「愛,在理解的盡頭」為主線,針對特殊兒童教育的一部非常感人的法國電影,頌揚了助理教師克萊蒙
  • 從「壞小孩」角度解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所傳達的教育理念
    答案就在《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中。電影的社會背景作為排在豆瓣電影Top250的第15位,《放牛班的春天》一直是學生時期必看的一部佳作,豆瓣評分上96萬人打出了9.3的高分。該片於2004年在國內上映之後,該片一直是探討師生話題的重要談資。片名《放牛班的春天》是電影在臺灣上映時,觀眾們為電影取的名字。
  • 《放牛班的春天》
    池塘之底馬修這裡只有鐵門、牢房、冰冷的空氣還有盲目反抗、衝撞、瘋狂的撕扯他們厭惡我們//馬修所有人都說我們無藥可救野蠻、暴力、不聽話是你,我是嗓音優美的歌喉當曼妙的音符在教室裡徜徉我不再是暴力的我我是唯一的男中音//馬修原來還有不一樣的大人理解、寬容、珍惜我們原來活著不止有疼痛和挨打還有曼妙的音樂//馬修星期六的等待總是有道理的等來黎明、等來燈塔等來不朽的你
  • 《放牛班的春天》表達了什麼?
    《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部情節沒有跌宕起伏的電影,其中的演員也沒有各種光環。有的是涓涓細流般教導我們如何成長的故事。《放牛班的春天》最能讓人感受到的是馬修的教育方式與校長的教育方式天差地別。其實《放牛班的春天》想表達的有4點。
  •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放牛班的春天》:教育理念對孩子的深遠影響
    導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一群問題少年,並改變了孩子們以及他自己命運的故事。影片獲得了全球獎最佳電影獎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影片題材陳舊,卻是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作品。
  • 經典影片分享:放牛班的春天——被寬容和善良救贖的孩子們
    今天影投天地小編想和大家分享一部這樣的電影,它是治癒系風格,它是一個關於童年,理解,寬容和善良的故事,它是上映當年法國本土年度最賣座的電影,它就是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和眾多朋友一樣,第一次看《放牛班的春天》的時候都被它深深打動。簡單卻有張力的故事安排,細膩巧妙的情節走向,乾淨純粹的音樂,仿佛緩緩流淌的清泉,洗滌著所有觀眾的靈魂。
  •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人之初,性本善,該怎麼教育好您的「壞孩子」
    小C觀影/每天一部經典電影推薦 窗外下著小雨,雨水滴落的聲音以及不知名小鳥的嘰嘰喳喳形成了大自然動聽的合唱,這些無不傳達著春天來了的信息。春天是溫暖且溫馨的,值此萬物復甦之際,我極力推薦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放牛班的春天》:教育理念對孩子的深遠影響
    導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一群問題少年,並改變了孩子們以及他自己命運的故事。影片獲得了全球獎最佳電影獎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影片題材陳舊,卻是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作品。
  •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引發的教育深思
    《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 我爸爸會在星期六來接我~ 他是班裡最小的男孩子,父母在一次戰役中犧牲,小佩皮諾就此成為孤兒,但他一直不願相信,他常常在星期六獨自跑去校門口,扒著欄杆等待,他堅信,爸爸會在某個星期六「如期而至」…… 他是馬修見到的第一個孩子,「你在這裡幹什麼?」「我爸爸會在星期六來接我!」
  • 電影強推《放牛班的春天》,用最古典的技法,訴說最純真的故事!
    電影強推《放牛班的春天》,用最古典的技法,訴說最純真的故事!相信有很多人聽說過《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但是可能看過的也就幾個,這部電影是一部老電影了,這是一部法國電影,在2004年的時候播出的,距離現在已經有十幾年了,但是現在再翻出來看看並不顯老,它還是一部好電影,而且讓人回憶,講述的故事也很美好,整個電影的基調是蠻溫暖清新的。
  • 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5月溫暖首演
    由法國經典電影改編的《放牛班的春天》音樂劇中文版,5月3日晚在北京保利劇院舉行了全國首演,眾多觀眾走進劇院觀看了本次演出。本劇由七幕人生音樂劇出品。今年全新製作的暖心大戲——中文版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原版來自法國,改編自同名經典電影,由原版導演巴拉蒂親自操刀,原電影作曲家布魯諾·庫萊斯創作新曲目,2017年在法國上演。法國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劇照原版上演後法國媒體和觀眾好評如潮,《巴黎人報》更是稱「比電影更加震撼人心。」
  • 從《放牛班的春天》中得到啟示:如何解決教育衝突讓孩子走向成功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它的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其實這一部電影所講述的就是上個世紀40年代所發生的一個故事,在那個年代,法國邊陲一個教養學校所發生的故事。所以,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我們能夠從《放牛班的春天》中得到哪些啟示,用如何用這些啟示去幫助孩子們呢?
  • 高分電影100部之《放牛班的春天》:教育,究竟是誰成就了誰?
    人往往有很多遺憾,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不能選擇自己接受教育的環境和老師,但是每個人都具備可以磨練的心智,心智會隨著接觸外界信息,而獲得更高級的反應能力。那麼人們心目中的教育,應該是讓人類擁有更高級反應能力的一種工作。教育的根基就是建立在偉大之上的。
  • 重溫經典,你可否還記得那個池塘之底(放牛班的春天)~~
    2004年法國最賣座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橫空出世,這是一部充滿音樂和人性關懷的電影小故知也是呢,不過小故知忘了是什麼老師放的了,但是這部影片小故知可是印象深刻,直到現在還在反覆的觀看呢(小故知覺得真的炒雞好看(。・ω・。)ノ♡)放牛班:這是一種俚語稱呼,在臺灣,「放牛班」就是指初中的不升學班(個人理解應該就是差班吧,,Ծ^Ծ,,)影片中,是馬修老師驅散了池塘之底的孩子們的冬天,帶來了春天。
  • 重溫「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與音樂
    8月2日晚,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原唱傳承者聖馬可室內童聲合唱團登上盛京大劇院的舞臺。合唱團的團員們分成兩排站開,一身藍黑色上衣的他們,沒有太多花哨的修飾與肢體動作,但在指揮尼古拉斯·博特的指揮與鋼琴手的伴奏下,歌劇廳內流淌出優美的旋律。
  • 《放牛班的春天》:真正的教育,往往潤物細無聲
    他們有的刻板,有的溫柔,但無一例外,都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燈塔,《放牛班的春天》裡的克雷芒·馬修老師,就是如此。 《放牛班的春天》豆瓣評分9.3,這是一部講述師生情誼的電影。它並不深刻,卻在日常瑣事中,讓我們看見了教育的微光,那是對個性的尊重、對理想的執著、對未來的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