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強推《放牛班的春天》,用最古典的技法,訴說最純真的故事!

2020-12-11 娛樂影子哥

電影強推《放牛班的春天》,用最古典的技法,訴說最純真的故事!

相信有很多人聽說過《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但是可能看過的也就幾個,這部電影是一部老電影了,這是一部法國電影,在2004年的時候播出的,距離現在已經有十幾年了,但是現在再翻出來看看並不顯老,它還是一部好電影,而且讓人回憶,講述的故事也很美好,整個電影的基調是蠻溫暖清新的。

電影講述的故事也充滿趣味,電影的主角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他的名字叫馬修,因為懷才不遇來到了一所輔育院,而且他面臨著很多難題,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男孩們大多很調皮,而且非常喜歡捉弄老師,調皮搗蛋,儘管有時候很過分,但是馬修仍然悉心教導他們,馬修的到來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

電影的視角也很獨特,別具一格,是一個人回憶童年時候的故事,這個人是世界著名的指揮家,叫皮埃爾·莫昂克,他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昔日的舊友佩皮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這本是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故事就是在主人公的回憶下展開的,而回憶裡的主人公就是他的啟蒙恩師馬修。

馬修其實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可是那個年代的法國,他沒有施展自己的機會,最終來到了一所學校擔任教師,這個學校也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池塘底教養院」。為什麼要叫"池塘之底"?因為這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非常頑皮可惡的孩子。而且校長會以暴制暴的虐待這些孩子,打罵是常有的事,孩子們抓弄老師也是常有的事,然而馬修老師的到來成為改變這些狀況的轉折點,他的到來影響了孩子們的一生。

儘管《放牛班的春天》的主題結構並不算新鮮,但是整個故事講述的確實非常有趣,這部電影倍受好評總是有原因的,他把輕鬆逗趣、溫馨可愛推到極致,而且師生情令人感動,復古的畫面就像一股清流,她用最古典的技法為觀眾們講述了一個最純真的故事,讓觀眾們深陷其中得到了心靈的洗滌和淨化。

推薦大家抽時間找找資源看看這部電影,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義,想看的歡迎收藏這篇文章並且分享給愛電影的人哦,碼字不易,感謝大家能關注小編

相關焦點

  • 重溫「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與音樂
    8月2日晚,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原唱傳承者聖馬可室內童聲合唱團登上盛京大劇院的舞臺。合唱團的團員們分成兩排站開,一身藍黑色上衣的他們,沒有太多花哨的修飾與肢體動作,但在指揮尼古拉斯·博特的指揮與鋼琴手的伴奏下,歌劇廳內流淌出優美的旋律。
  • 《放牛班的春天》:影史上最偉大的教育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部很經典的電影,我記得是上大學時我們老師放給我們看的,因為小梁的專業和教育有關,所以看這部電影時很有感觸,時至今日仍然記憶猶新。而這部電影也獲得了第77屆奧斯卡做佳外語片提名,雖然最後並沒有獲獎,但是由此可以看出這部電影的魅力。電影的主題就是教育,而教育可能是全人類最偉大的東西吧,它關乎每個人,每個家庭,甚至是國計民生。而電影裡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值得很多老師學習借鑑,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小梁看後的心得,對的地方和大家共勉,不對的地方還請多多包涵。
  • 《放牛班的春天》:純真的歌聲讓心靈得到淨化,劇情走向觸動內心
    電影是什麼?可以是造夢機器或者反映現實的利器。經典影片有種撲面而來的無敵魅力,它娓娓道來不急不躁,卻讓你度過了生命中無從體會的精彩時光。小不點實在萌化了,念法語臺詞時習慣性上揚嘴角,別人合唱時百無聊賴坐在半人高的講臺,最後抱著玩偶帶著行李勇敢地說走就走。
  • 兒童節,致敬那些經典的兒童電影
    馬上就要六一兒童節了,雖然作者已經是個快三十歲的「老人」了,但是我內心依然保持著當初的那份純真。《放牛班的春天》2004年作品法國電影「放牛班」是來自中國臺灣的一個俚語,意思就是那些成績不好調皮搗蛋的差生組成的一個班級,這些孩子一般都來自社會底層,被人看不起;掌權者的思路是讓他們在一起自生自滅就好,《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
  •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具有深層教育意義的電影,收藏起來!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國電影,一部會讓人悄悄流淚的電影。一群頑皮的學生,一位認真負責,充滿愛心,諄諄教誨的教師,還有幾個頑固、專制、粗暴的學校領導,他們的相遇,卻演繹出一首最動人的歌,使孩子們喚醒了心中那份善良。這樣一群人似乎就是教育題材電影的一個固有的組合。
  • 《放牛班的春天》:一個人性歸途的故事,引發關於教育的深思
    電影海報第一次看《放牛班的春天》是在很多年前,那時候剛上大一,很多同學在教室裡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當時,這部影片並沒有給我留下太多印象,多年來也只隱約記得電影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學校裡,還有就是通往學校的那條林蔭小道。可多年後再次觀看這部影片,心中卻充盈著無限感動,同時也引發了我的諸多思考。
  • 寫好自己的教育故事——《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寫好自己的教育故事——《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葉佑健利用寒假欣賞了這部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著一個學監和一群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我,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為電影裡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很難得到甚至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馬修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儘自己所能為孩子幹點事情。
  • 《放牛班的春天》表達了什麼?
    《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部情節沒有跌宕起伏的電影,其中的演員也沒有各種光環。有的是涓涓細流般教導我們如何成長的故事。《放牛班的春天》最能讓人感受到的是馬修的教育方式與校長的教育方式天差地別。其實《放牛班的春天》想表達的有4點。
  • 留守兒童的呼喚 | 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教師馬修來到一所學校,遇到了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他決定用音樂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改變了孩子們和自己的命運。在電影中,馬修帶著孩子排練合唱的鏡頭,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簡陋的教室內,馬修用手指指揮歌聲,孩子們的質樸童聲十分動人。
  • 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5月溫暖首演
    由法國經典電影改編的《放牛班的春天》音樂劇中文版,5月3日晚在北京保利劇院舉行了全國首演,眾多觀眾走進劇院觀看了本次演出。本劇由七幕人生音樂劇出品。今年全新製作的暖心大戲——中文版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原版來自法國,改編自同名經典電影,由原版導演巴拉蒂親自操刀,原電影作曲家布魯諾·庫萊斯創作新曲目,2017年在法國上演。法國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劇照原版上演後法國媒體和觀眾好評如潮,《巴黎人報》更是稱「比電影更加震撼人心。」
  • 《放牛班的春天》:每個人都是潛力無限!
    作為一部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打破了音樂劇高雅藝術電影的怪圈,它以溫和敘事的手法,向觀眾展現了一個溫情且充滿了正能量的故事。全片的「音樂」元素,搭配故事情節和背景很柔和地展現出來,一氣呵成,沒有任何衝突與違和感,是非常成功的一部音樂主題電影。
  • 看廣州電影《點點星光》——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
    而它淳樸的故事,平實的手法,轉折而動人的電影鏡頭,讓我們仿佛看到了熟悉的世界經典名片《放牛班的春天》。所有熱愛電影的人們都不應該是首先追求名和利的,譬如這部影片《點點星光》。也許你想像不到會有如此充滿精神生活然卻物質貧乏的故事。什麼叫充實的精神生活?為什麼它又發生在物質貧乏的環境當中?電影是為心靈而書寫的,這就是《點點星光》在質樸的畫面背後告訴我們的一切。
  • 從「壞小孩」角度解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所傳達的教育理念
    答案就在《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中。電影的社會背景作為排在豆瓣電影Top250的第15位,《放牛班的春天》一直是學生時期必看的一部佳作,豆瓣評分上96萬人打出了9.3的高分。該片於2004年在國內上映之後,該片一直是探討師生話題的重要談資。片名《放牛班的春天》是電影在臺灣上映時,觀眾們為電影取的名字。
  • 放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是一場溫暖的救贖
    不過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法語 Les Choristes),我算是真正見識了什麼是「熊孩子」。其實第一次聽說這部電影時,我覺得片名(當然是中文翻譯了,這是一部法語電影)好土,為什麼要叫「放牛班」呢?但看完整部片我才發現,這可不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放牛班」,在遇到一個負責任的好老師後迎來了屬於他們的「春天」麼!
  • 《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廣州首演
    請到場支持24位中國小演員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10月24日晚,由法國經典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改編的同名音樂劇中文版在廣東藝術劇院舉行廣州首演。高還原度的情節、接地氣的改編以及令人驚嘆的天籟童聲,在舞臺上重現了這個曾感動無數人的故事。據悉,該劇在廣州的演出將持續至10月27日,共演出6場。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在中國觀眾中有著很高的知名度,此次中文版音樂劇是第一個非法語的音樂劇版本。該劇由七幕人生音樂劇出品,由原版導演巴拉蒂操刀監製,作為80後、90後觀眾的經典童年回憶,今年將在國內多地巡演百餘場。
  • 九江市湖濱幼兒園組織教師觀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圖)
    為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在11月24日政治學習時間,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集中會議室觀看了教育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並以此作為師德學習的內容之一組織教師展開討論。 九江市湖濱幼兒園組織教師觀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以「愛,在理解的盡頭」為主線,針對特殊兒童教育的一部非常感人的法國電影,頌揚了助理教師克萊蒙
  • 豆瓣9.3《放牛班的春天》:同樣是差生,他們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
    徐徐落下的紙飛機,承載著無法親口訴說的話語,帶去最珍貴的愛與敬意。 這是2003年上映的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最經典的畫面之一,導演克裡斯託夫·巴拉蒂的處女作。
  • 《放牛班的春天》:沒人生本惡,只是無情的手把人推向無盡的深淵
    法國音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把故事徐徐展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電影,在次上映之前可以說默默無聞,但在上映後卻引發了當年法國觀眾的觀影熱潮。
  • 《放牛班的春天》
    原來活著不止有疼痛和挨打還有曼妙的音樂//馬修星期六的等待總是有道理的等來黎明、等來燈塔等來不朽的你馬修,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主人公,一個落寞的音樂家,一個偉大的助理教師。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法國2004年),導演克裡斯託.巴拉蒂。男子寄宿學校「塘底」,學校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學校的校長冷漠自私,常用暴力手段體罰學生。馬修的到來慢慢改變了這一切。莫尼耶擁有天使般的面孔,內心卻住著一個惡魔,敏感自私又愛搗蛋......珀林,一個五歲的孤兒,智力低下,總在星期六等待他父母來接他......
  • 神還原《放牛班的春天》 這個鄉村小學合唱團暖哭網友
    網友們稱,這段視頻神還原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帶著孩子們唱歌的鏡頭,是電影故事的鄉村小學版。18日,揚子晚報記者核實了解到,這段視頻出處是徐州新沂邵店鎮中心小學「6秒合唱團」,該團在日常排練時被學校體育老師拍下,如同電影故事情節,在留守兒童為主的校園內,音樂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課餘生活,也彌補了孩子們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缺失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