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人生大幸運,遇見馬修老師

2020-09-04 岫澒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老片子了,講的故事很老套:如何對待差生。

說的道理也天下皆知:天底下根本沒有差生與優生之分,所謂的差生只不過是其天賦才能未能被發現而已,老師就是要找到學生的天賦和潛能,並進行引領和教導。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生的幸運就是遇到一位有一雙「慧眼」的好老師。

人生的不幸就在於在你需要有人教導、引領、發現的時候,遇到一位永遠只會打擊、諷刺、謾罵、漠視你任何優點的老師吧。

(一)好老師會有意無意改變學生的人生命運

少年時的皮埃爾身處一所專為問題青少年矯正教育而設立的寄宿學校「池塘之底」裡。

那裡面的學生全部都是問題少年,大多是被父母以及公立學校放棄的孩子。

在別人的眼中,他們只會調皮搗亂,專職破壞;他們謊話連篇、毫無未來。他們支配淪為社會的底層,成為沒出息的社會渣滓。

而電影的開頭,五十餘年後的皮埃爾已經變成著名音樂家,在金碧輝煌的大廳裡從事著高雅的音樂盛典。

誰能想到年少的他曾多次被當著刺頭而常常遭受懲處呢?誰能想到他會有日後的成就呢?

如果不是遇見當年愛好音樂的馬修老師,如果不是他發現了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皮埃爾的人生會怎樣呢?

但是走上人生通途的皮埃爾,在漫長的音樂生涯中,早已經將改變他命運的馬修老師忘記了。

泛黃的照片,陳舊的日記本,兒時的同伴,才讓他想起了當年那段學習生涯,那被有意無意忘記的人生低谷。

當年的馬修老師,不過是在努力完成自己作為教師的職責而已,他自己並不覺得自己做了多麼偉大的事情。

所以當離別不得不到來,他被校長驅逐出學校時,從窗口飛出的一隻只紙飛機就讓他滿足了。

這就是教師這個職業的魅力所在。

教師不僅僅是傳遞知識的火種,更重要的是引領學生為更加美好、幸福的人生而努力。

作為老師,在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之時,或許都曾像馬修老師一樣,無意之中改變了某個學生的人生軌跡。

教育,是個良心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好老師要做學生優點和長處的發現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有自己的長處。只是有的明顯、有的隱晦,有的深深掩埋,需要細細尋找。

皮埃爾的歌唱才華在馬修老師到來之前,從未被人發現,包括他自己和他的媽媽。

在其餘老師、學校校長和他媽媽的眼睛裡,這都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孩子,他除了會調皮搗蛋,就是會打架鬥毆。

誰都對他的人生沒報什麼希望,包括他自己。

同樣的對於皮埃爾所在的班級,人們的看法也是一樣:這就是一個問題孩子的集中營,等待這群孩子的唯一命運就是成為社會渣滓。這是一個放牛班。

幸運的是,馬修來到了這所學校,這個班級。於是,音樂也隨之到來,孩子們的人生發生了轉變。

歌聲在校園裡響起,對自己一無是處的認知減少,調皮行為大幅度降低。

天才少年皮埃爾被發現,馬修一再對皮埃爾媽媽的建議得到採納,皮埃爾的人生走向得以改變。

這讓人不由得深思:現在的一些學校,老師們一提起學生就搖頭,張嘴就是學生底子差、留守兒童多、單親離異家庭孩子多,學習習慣差……

或許他們真的在知識學習上有欠缺,但是,他們真的就一無是處嗎?

人生,得一好老師,足矣!

相關焦點

  • 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被誇上熱搜,看哭了…總有老師偷偷愛過你
    如果你也看過,一定曾被裡面的禿頭老師馬修深深打動。然而,一切都在音樂老師馬修到來後,發生了改變。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遇見好老師,是一生的幸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讓人感動,而現實版「放牛班的春天」,亦讓人體會到,遇見一位好老師,很幸運,但並非難尋。
  • 沒收到鮮花罵學生的老師,可有《放牛班的春天》馬修的一半素養?
    》,影片裡的音樂老師馬修,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的老師形象。這個辱罵學生的老師,連馬修的一半素養都沒有。01 每個學生都想遇見的老師二戰結束幾年後,落魄的作曲家馬修,來到一個被叫做「池塘之底」的男生寄宿學校當學監。
  • 《放牛班的春天》中馬修的三幅畫像
    作者:湯雪灝又到教師節,談起關於老師和教育的影片,觀眾很容易想起《放牛班的春天》。它在以溫暖、樸實的情感讓觀眾感動的同時,也影響了人們對教育的態度。德國哲學家、教育學家卡爾•西奧多•雅斯貝爾斯曾有一段著名的論述,認為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 《放牛班的春天》:這,是老師值得被尊敬最好的回答
    如果要描述一個老師對學生的重要性,那《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應該是最好的回答了。這部影片主要是圍繞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在一所學校裡與一群孩子的故事。在這部影片中,最戳我眼睛的是最後馬修老師離開的時候,學生們為了表達對馬修老師的愛,每個學生親自疊了幾千隻的飛機,在他走的時候,全都飛出去了,衝出了塔樓,落在了馬修老師的眼前,瞬間,淚流滿目。
  • 走進最美教師|鄉村小學「放牛班的春天」走紅網絡 現實版的「馬修...
    網友們稱,這段視頻神還原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帶著孩子們唱歌的鏡頭,是電影故事的鄉村小學版。18日,揚子晚報記者核實了解到,這段視頻出處是徐州新沂邵店鎮中心小學「6秒合唱團」,該團在日常排練時被學校體育老師拍下,如同電影故事情節。在留守兒童為主的校園內,音樂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課餘生活,也彌補了孩子們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缺失的關愛。
  • 豆瓣9.3《放牛班的春天》:同樣是差生,他們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
    《放牛班的春天》這個名字好像並不怎麼起眼,很多人或許在看到這部電影名的第一刻就選擇了略過。但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的確是一部經典,尤其是對學生和老師關係的刻畫上,反映地尤為深刻。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一所外號叫「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學校當學監,他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問題兒童,他們如同被放棄的、骯髒的池塘之底的爛泥。 而馬修就是這個「放牛班」的春天,他通過「友愛」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們帶來了希望,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
  • 《放牛班的春天》:沒人生本惡,只是無情的手把人推向無盡的深淵
    法國音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把故事徐徐展開。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寫下的日記,他和多年未見的老友同學不禁想起那個給了他們重塑信心的老師馬修,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隨著日記的講述慢慢浮現在眼前。
  • 《放牛班的春天》
    池塘之底馬修這裡只有鐵門、牢房、冰冷的空氣還有盲目反抗、衝撞、瘋狂的撕扯他們厭惡我們//馬修所有人都說我們無藥可救野蠻、暴力、不聽話是你,讓我們看到光明//當曼妙的音符在教室裡徜徉我不再是野蠻的我我是嗓音優美的歌喉當曼妙的音符在教室裡徜徉我不再是暴力的我我是唯一的男中音//馬修原來還有不一樣的大人
  • 從「壞小孩」角度解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所傳達的教育理念
    答案就在《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中。電影的社會背景作為排在豆瓣電影Top250的第15位,《放牛班的春天》一直是學生時期必看的一部佳作,豆瓣評分上96萬人打出了9.3的高分。該片於2004年在國內上映之後,該片一直是探討師生話題的重要談資。片名《放牛班的春天》是電影在臺灣上映時,觀眾們為電影取的名字。
  • 寫好自己的教育故事——《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寫好自己的教育故事——《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葉佑健利用寒假欣賞了這部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著一個學監和一群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我,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為電影裡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很難得到甚至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馬修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儘自己所能為孩子幹點事情。
  •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具有深層教育意義的電影,收藏起來!
    影片的主人翁老師馬修並沒有放棄他們,任由他們揮霍人生,而是選擇以一種溫柔的方式去感化他們。而音樂就是一個最好的媒介,音樂具有感染力,當你看到孩子們一心陶醉在歌聲中時,你也會情不自禁地投入其中,和他們一起吟唱。有很多人說,這部電影真正的意義就是讓人理解什麼是一個好老師,怎樣做一個好老師。
  • 重溫經典,你可否還記得那個池塘之底(放牛班的春天)~~
    2004年法國最賣座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橫空出世,這是一部充滿音樂和人性關懷的電影老師和學生幾乎都看過這部影片,大部分學生應該是老師放給同學們看的吧。小故知也是呢,不過小故知忘了是什麼老師放的了,但是這部影片小故知可是印象深刻,直到現在還在反覆的觀看呢(小故知覺得真的炒雞好看(。・ω・。)ノ♡)放牛班:這是一種俚語稱呼,在臺灣,「放牛班」就是指初中的不升學班(個人理解應該就是差班吧,,Ծ^Ծ,,)影片中,是馬修老師驅散了池塘之底的孩子們的冬天,帶來了春天。
  • 《放牛班的春天》|何以為師?
    而近日,我也看到了朋友分享的一則消息:一個小學的女老師,因為懷孕生二胎,被家長聯名告到校長處,列舉的幾條原因可笑至極,其中就包括擔心她懷孕耽誤孩子的課程。我回想《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思考&34;的問題,已經不單單是站在老師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還站在了家長、社會的角度,來審視什麼樣的老師才是一個好老師的問題。
  • 跟隨《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的日記,走進孩子們的春天!
    今天東方君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導演克裡斯託夫·巴拉帝執導的、直到今日還是極具教育意義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豆瓣評分高達9.3!該電影以1949年法國鄉村的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家克萊蒙馬修(傑勒德·尊諾 飾)生平的日記為線索,以倒敘的方式講述了他和一間外號叫「塘底」的男子寄宿學校的故事。
  • 《放牛班的春天》:每個人都是潛力無限!
    作為一部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打破了音樂劇高雅藝術電影的怪圈,它以溫和敘事的手法,向觀眾展現了一個溫情且充滿了正能量的故事。全片的「音樂」元素,搭配故事情節和背景很柔和地展現出來,一氣呵成,沒有任何衝突與違和感,是非常成功的一部音樂主題電影。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教育電影,這是一部以師生關係為核心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劇照影片所講述的是著名的指揮家,因為母親的葬禮,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遇到了少時的同學,一本特別的日記,記錄著一個充滿愛心與耐心卻又懷才不遇的代課老師。
  • 《放牛班的春天》:這樣的老師請給我來一打
    「這的老師真可憐」「不,這的老師不可憐,這裡的學生才可憐」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一位屢經挫折依然胸懷理想的音樂教師克萊蒙·馬修和學生們的故事。這裡的老師不叫老師,叫學監。這裡奉行的教育準則就是「行動-反應」,孩子們一旦犯錯,就會面臨嚴厲的懲罰。
  • 《放牛班的春天》:影史上最偉大的教育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部很經典的電影,我記得是上大學時我們老師放給我們看的,因為小梁的專業和教育有關,所以看這部電影時很有感觸,時至今日仍然記憶猶新。放牛班的春天 但是這種不良的教育氛圍隨著一個新老師馬修的到來被打破了,馬修第一天來到學校就見識到了這群壞學生搗蛋的功力。
  • 九江市湖濱幼兒園組織教師觀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圖)
    為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在11月24日政治學習時間,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集中會議室觀看了教育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並以此作為師德學習的內容之一組織教師展開討論。 九江市湖濱幼兒園組織教師觀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以「愛,在理解的盡頭」為主線,針對特殊兒童教育的一部非常感人的法國電影,頌揚了助理教師克萊蒙
  • 《放牛班的春天》:善良的老師用音樂感化問題少年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就是這樣的道理,懷才不遇的音樂家馬修來到輔育院成為了一名老師,面對一群被家長放棄的野孩子,馬修用音樂改變了這群孩子的一生。沒有唯美煽情的畫面,沒有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放牛班的春天》只是講述了一個老師和一群孩子的故事,然而這部影片上映後,卻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人們紛紛被馬修無私的愛,以及孩子們的轉變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