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種植,為何在一些農村地區,逐漸消失了?

2020-12-25 三農的高度

大麥在我剛記事的時候,村裡有些人家種植,煮大麥仁粥喝非常美味。後來它卻慢慢退出了我們當地的種植產業。隨著市場上湧出用大麥做出的一些美食,我又重新認識了一次大麥,也了解到,為何大麥在有些農村地區種植的少。

一、大麥用途沒有小麥用途廣泛。對比一下它們的成分,就會明白一些。

大麥含碳水化合物63.4%,蛋白質10.2%,膳食纖維9.9%,還含有B族維生素等。大麥芽主要含α、β兩種澱粉酶、轉化糖酶。大麥芽還含麥芽糖、糊精、B族維生素、磷脂、葡萄糖等。 小麥的營養價值:小麥的主要成分是澱粉、蛋白質、胺基酸(麵筋)和B族維生素。

大家對比一下它們各自的成分,大麥的物質成分比較豐富;但是,主要的是它的成分沒有麵筋,意味著麵粉無法發酵。雖然說大麥用作造酒的需求量很大,食用價值也很不錯;但是,單單麵粉一項的需求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它的實際用量和用途。這——已經定位了它們種植的規模。

二:大麥產值不夠高。

通常情況下,現在的大麥優良品種,畝產在700斤左右;而小麥可以達到900斤左右。以目前市場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小麥的種植收益更好一些。再者說,通常的大麥的秸稈比較軟,抗災害天氣能力差,易倒伏,容易造成減產。產量沒有小麥高,價格比小麥也高不了多少。那麼,它的「地位」就比較尷尬,作為經糧食作物,它和小麥比沒有任何優勢;作為經濟作物,它並沒有花生帶來產值好。

三、作物的種植選擇。

我小時候,村裡種植的大麥品種,也叫原麥,畝產才三四百斤,小麥七八百斤。雖然說現在大麥有很多優良的抗伏倒,抗旱的品種,產量也大幅度提升。但是,介於它的經濟價值,種植效益。人們已經習慣於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作物。經濟作物,人們因地制宜,會選擇種植高附加值的作物,比如傳統的花生,以及果蔬類,還有一些特色的經濟作物,比如麻山藥,各種中草藥等作物。大麥經濟價值沒有那麼大,人們就沒有種植大麥的「硬性」需求!

在一些地區,大麥被邊緣化,是有一定的道理。雖然說大麥也有不少品種,主要有四稜大麥和六稜大麥之分。比如比較出名的變種大麥——青稞;但是,並不適合太多的地區種植,這些原因造成了,在有些農村地區,種植大麥被邊緣化。其實,最主要的還是種植大麥的經濟附加值不夠大!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歡迎留言探討。

作者簡介:三農的高度 分享農村 傳播正能量!

相關焦點

  • 啤酒大麥是什麼 啤酒大麥的種植條件
    其實喝進去的啤酒都是用糧食做的,而且這種糧食種植效益還很高!那麼啤酒大麥是什麼?啤酒大麥有哪些種植條件?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啤酒大麥是什麼性狀要求啤酒大麥是釀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啤酒大麥與飼用大麥從形態上看沒有太大差別,但是在籽粒的性狀和內在質量上有一些特殊要求。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啤酒大麥蛋白質含量不能過高,蛋白質含量高會使籽粒溶解度降低,釀出的酒易混濁,保存期短。
  • 大麥在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
    1、麥田的選擇如果想要讓大麥收成特別好的話,首先就要選擇一塊適合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讓大麥生長得特別茂盛,最後也可以達到顆粒飽滿的效果。麥田也要選擇那些比較寬闊和肥沃的土壤。而且在種植之前,一定要對土地進行翻土和疏鬆,這樣就能夠讓大麥在種植以後變的更加的通氣和能接受到更多的養分了。這樣就可以給它以後的收成打好一個好的基礎。2、怎樣播種在播種之前一定要先選種和拌種,那就是要選擇一些適合的以及品質比較好的種子,只有種子好了,才能談以後的豐收,這是一個最基礎的條件。
  • 小時候常吃的寶塔糖,為何逐漸消失了?
    小時候常吃的寶塔糖,為何逐漸消失了?文|慶哥歷史解析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講一件暴露年齡的事情。記得我們小時候非常喜歡吃的寶塔糖嗎?在過去物資十分匱乏的年代,能吃到糖已經算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寶塔糖是我們心中不可多得的美味。
  • 大米和小麥「缺點」明顯,為何大麥和粟米還會被「擠下」神壇?
    實際上,大米和小麥並不是一開始就被稱為主食的,在這之前社會中只要能滿足人們生存溫飽的食物大都能夠被稱作主食,像粟米、大麥,然而隨著社會的逐漸發展,大米和小麥在社會中的主食地位得以確立。但是大米和小麥也並不是「天生完美」的主食,小麥口感差,大米挑土地,為什麼大米和小麥能擠掉粟米和大麥,確立自己的主食地位呢?
  • 高效種植模式早稻一大白菜一大麥
    (一)種植配套一般畝產大麥300千克 早稻400千克,大白菜4500千克左右。(二)種植方式大麥、早稻種植規格與早稻-慈姑-大麥模式相似。早稻收穫後耕翻曬垡,分層施肥,開溝作廂。大白菜廂寬240釐米,每廂種植4行,行距60釐米,兩邊行各離溝30釐米。溝寬25釐米,溝深27釐米,與外三溝配套。
  • 大米「挑地」,小麥口感差,為何能奪走粟米和大麥的「主食權」?
    歷史的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耕種技術,因此百姓嘴上的吃的東西也在逐漸變化從最初的的食粟米和大麥到今天的食大米和小麥,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大米和小麥為何能夠取代粟米和大麥成為主食? 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劣者理應淘汰.
  • 很多人不明白,大麥和小麥一樣嗎?大麥又該如何來種植呢?
    很多人真的不明白,不知道小麥跟大麥是不是同一種東西。在小編老家,大部分的農戶都是以種植小麥為主的。其實大麥也是一種咱們常見的能吃的農作物,它和小麥其實差不多的,有些成分會比小麥高一些。現在大麥和小麥差不多是一個持平的狀態,都是一種質量和產量非常高的農作物。
  • 未來的山區農村,會逐漸消失嗎
    走進農村,看農民生活,講農村發展,躬耕三農一直在路上!如果您喜歡,請多關注!未來的山區農村,會逐漸消失嗎曾幾何時,都會在想,一部分年輕人帶著父母都進了城市生活,年邁的老人隨著時間也逐漸老去,村內人口將會一直在減少,那這個村莊會不會在若干年後就不服存在了?我現在在城市生活,每次回到老家,都感受到無比悽涼。本身村莊的地勢都不平坦,導致人員住的格外分散,在村裡瞎轉悠的時候,莫名的就會有一種沒落感,不知道你有沒有?難道小村莊在未來真的要被時間淹沒嗎?
  • 科學網—古老粟黍種植者將大麥帶到青藏高原
    本報訊(記者劉曉倩)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孔慶鵬團隊與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董廣輝團隊合作,通過分析大量現代藏族及其周邊人群的線粒體DNA遺傳變異數據,並結合已發表的考古證據,破解了大麥農業向青藏高原傳播過程中的人群遷徙歷史
  • 農村逐漸消失的六種野果子,第五個已很難找到,全是兒時的回憶
    眾所周知,農村有許多植物和野生果樹。這些野生果樹不需要人類種植。他們可以自己生產水果。它們中的許多都很好吃。但現在由於嚴重的生態破壞,許多野生水果正逐漸消失。接下來,我們將對這些野生水果做一個簡短的盤點。龍葵在許多地方也被稱為黑猩猩。這種龍葵又甜又酸。它的果實是黑色的。
  • 傳遍江南講三農:大麥是一種糧食農作物,在種植的時候也有方法
    大麥在現在種植的地方也比較多,而且這種物質跟小麥有著差不多的地位,是經濟物質比較高的一種作物,在中國也有很多地方大面積的在種植這種物質。但是如果在種植的時候也有很多的方法,而且大麥在種植的時候不是非常的簡單,一起來看一下應該怎樣種植大麥。
  • 在農村逐漸消失的美食,年底才能見到,用綠豆做的丸子吃過嗎?
    如果說起鄉下漸漸消失的美食,那可就多了,像兒時常吃的辣麵糊、甜餅、地瓜糖等,現在都很難吃到。「失傳」一定有其原因,要麼是製作過於簡單,口味過於普通,沒有傳承的必要;要麼是製作過於複雜,與現代生活節奏不相適應,總之,是舊的淘汰了,新的出現了,不管是人還是事物,這就是社會發展的規律。
  • 鹹海為何逐漸在消失?
    那麼這個曾經位居世界第四的湖泊是如何消失的呢?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想要憑藉人力改變環境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不管人類怎樣折騰,大自然總能夠通過自己的手段反敗為勝。但自從人類文明進入工業時代以來,這種平衡就被日新月異的科技打破,人們開始肆意妄為地改變生態,但結果換來的不是「勝利」,而是「兩敗俱傷」。在這一點上,鹹海留給我們的教訓最為深刻。
  • 最常見的糧食作物-大麥的栽培技術介紹
    大麥跟小麥都是大家很常見的糧食作物,麥穗上其實稍有些相似,有的人會很容易混淆,但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大麥種植也非常簡單,對土壤的適用範圍很廣泛,田間管理起來也很方便,沒有太多的技術要求,冬季也一樣生長得很好。
  • 曾家喻戶曉的「寶塔糖」,為何後來消失無蹤了,蘇聯的教訓不能忘!
    在很多人的童年,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孩子,對打驅蛔蟲藥這件事印象深刻,小孩子也才知道肚子裡還會出現蟲子,並且讓小孩子期待的是村上的醫生在為孩子打針前,都會給顆糖,糖的味道是甜的。
  • 大麥作為牧草飼用效果好嗎?種植技術和主要價值介紹
    對於大麥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大麥是禾本科,屬於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麥的生長環境很廣泛,在我國南北各地都有栽培。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養殖飼料作物,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下面就一起來看下這種大麥的種植技術。
  • 農村常見種植蓖麻,有什麼作用?為何現在種植少了?看完漲知識了
    農村常見種植蓖麻,有什麼作用?為何現在種植少了?看完漲知識了!以前在農村常見種植蓖麻,為什麼現在種植少了?蓖麻有什麼作用?說到蓖麻,滿滿都是兒時記憶,就是在80年代剛剛責任田到戶那會,我們這裡家家戶戶都要種植一些蓖麻的,到了秋天一茬一茬地成熟起來,家長們帶著小孩兒們去採摘,邊摘心裡邊高興,因為採摘收穫的蓖麻子是要賣錢的,那是響噹噹的經濟作物,農家一家老小穿衣問題和調料這些都要靠這些蓖麻了!
  • 農村種植蔬菜從幾月份開始種?種哪些蔬菜?
    農村種植蔬菜幾月開始?種植哪些蔬菜?現在的農村,都是見過大世面的人,走南闖北,看到了各地栽培蔬菜的相關操作,要已經不是原來的常規操作了,條件許可可以進行保溫溫室大棚的,一年四季都可以播種和收穫蔬菜,當然,絕大多數還是以露地栽培為主,栽培常規蔬菜,對於日光大棚,冬季也可以生產耐低溫蔬菜。1.常規種植。
  • 大麥和小麥傳入中國時間一樣嗎?
    小麥較大麥率先進入中原地區!   就目前中國史學界的研究顯示,大麥和小麥傳入我國的絕對年代集中在公元前2000年以後,而且小麥要先於大麥進入中原地區。   具體而言,大麥出現在中原地區的時間是公元前900年後,而小麥出現在這一地區的年代則在公元前1400年——公元前1900年。換句話說,小麥於青銅時代進入中原地區,而大麥是鐵器時代傳入的。
  • 農村俗語: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啥意思?還有道理嗎?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顧名思義,就是雨水開始增多的時候。春季的降雨量一般都是從雨水節開始逐漸增加的。在農村就有這種說法「春雨貴如油」。~立春後大地氣溫回升,萬物復甦,春暖花開。越冬農作物,如小麥、大麥、油菜、馬鈴薯、各種蔬菜等等,正在生長發育期,需要足夠的水分,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生理需要。小麥和大麥在立春到雨水節之間開始返青,需要足夠的水分供給幼苗春季分櫱和拔節階段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