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在我剛記事的時候,村裡有些人家種植,煮大麥仁粥喝非常美味。後來它卻慢慢退出了我們當地的種植產業。隨著市場上湧出用大麥做出的一些美食,我又重新認識了一次大麥,也了解到,為何大麥在有些農村地區種植的少。
一、大麥用途沒有小麥用途廣泛。對比一下它們的成分,就會明白一些。
大麥含碳水化合物63.4%,蛋白質10.2%,膳食纖維9.9%,還含有B族維生素等。大麥芽主要含α、β兩種澱粉酶、轉化糖酶。大麥芽還含麥芽糖、糊精、B族維生素、磷脂、葡萄糖等。 小麥的營養價值:小麥的主要成分是澱粉、蛋白質、胺基酸(麵筋)和B族維生素。
大家對比一下它們各自的成分,大麥的物質成分比較豐富;但是,主要的是它的成分沒有麵筋,意味著麵粉無法發酵。雖然說大麥用作造酒的需求量很大,食用價值也很不錯;但是,單單麵粉一項的需求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它的實際用量和用途。這——已經定位了它們種植的規模。
二:大麥產值不夠高。
通常情況下,現在的大麥優良品種,畝產在700斤左右;而小麥可以達到900斤左右。以目前市場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小麥的種植收益更好一些。再者說,通常的大麥的秸稈比較軟,抗災害天氣能力差,易倒伏,容易造成減產。產量沒有小麥高,價格比小麥也高不了多少。那麼,它的「地位」就比較尷尬,作為經糧食作物,它和小麥比沒有任何優勢;作為經濟作物,它並沒有花生帶來產值好。
三、作物的種植選擇。
我小時候,村裡種植的大麥品種,也叫原麥,畝產才三四百斤,小麥七八百斤。雖然說現在大麥有很多優良的抗伏倒,抗旱的品種,產量也大幅度提升。但是,介於它的經濟價值,種植效益。人們已經習慣於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作物。經濟作物,人們因地制宜,會選擇種植高附加值的作物,比如傳統的花生,以及果蔬類,還有一些特色的經濟作物,比如麻山藥,各種中草藥等作物。大麥經濟價值沒有那麼大,人們就沒有種植大麥的「硬性」需求!
在一些地區,大麥被邊緣化,是有一定的道理。雖然說大麥也有不少品種,主要有四稜大麥和六稜大麥之分。比如比較出名的變種大麥——青稞;但是,並不適合太多的地區種植,這些原因造成了,在有些農村地區,種植大麥被邊緣化。其實,最主要的還是種植大麥的經濟附加值不夠大!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歡迎留言探討。
作者簡介:三農的高度 分享農村 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