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人間觀察員
「想不到這樣的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前幾天他被帶走的時候沒有任何消息,昨天拘留通知書才寄到家裡。」
8月27號,一個女孩加入貼吧,把暱稱改成「XX我等著你」,在「坐牢吧」發出了她的第一條帖子。
結婚三年後,她的老公被警察帶走了。一切都像夢一樣,「我好焦慮,好想你。結婚三年來,我每天都粘著你,離不開你,現在真的好難過,我們還沒要一個自己的寶寶呢。」
她知道單身母親養育一個孩子要面臨多少困難,如果必須失去愛人,她希望至少有個孩子可以陪在身邊。
專注於監獄藝術創作領域的王勝華,為了了解監獄,在坐牢吧閒逛,加了一個犯人家屬群,在裡面觀察了很久,抄下了一些群友的發言,匯總成了分行詩。
一個女生的男友被判了無期,別人問她,「無期也打算等嗎?」「我會等的。」
沒有孩子,也是她的遺憾。
我們有個孩子得多好啊
出來老了
怎麼生
好後悔這個
「坐牢吧」的大多數成員都是年輕女性,吧友有個稱號——「堅強女人」。
一群女孩在這裡組成強大的女性命運共同體,互相安慰,「還要等他呢,怎麼能自己先垮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她們努力讓生活忙碌起來,這樣可以少想到傷心事,但每個晚上都很難熬,「不知道怎麼睡著的,一晚上要醒好幾次」。
懷孕好幾個月的媽媽,每天在這裡寫下對丈夫的思念。他說好陪她去產檢陪她進產房要第一個看到他們的孩子,卻忽然就沒了音信。
「懷孕很辛苦,但是有你的陪伴和照顧我就覺得很幸福。可是老公你到哪裡去了?你讓我一個人怎麼辦呀?平時快遞都是你去取,我都不知道去哪取;產檢也是你帶我去,我自己都找不到醫院的路;準生證沒辦待產包也沒準備,我已經習慣了什麼都依賴著你,你現在卻杳無音信。」
最難的是她無法和家人訴說這一切,只能一個人默默承受。
每次父母討論到她老公做什麼工作、掙多少錢的時候,她都只能敷衍,然後趕緊逃竄。但寶寶總有出生的一天,又能隱瞞多久?
「公司詐騙,員工被抓」的案例在坐牢吧屢見不鮮。
當丈夫被警察帶走後,留在婆家的妻子只會更難。
認識三個月就閃婚,跟婆婆相處不愉快,她卻從沒後悔過嫁給他。他被抓了,她比任何人都相信他不是壞人。
「律師問孩子多大了,你說還有一個月就滿兩歲了。聽律師說你前面都很鎮定,邏輯清楚,直到這裡你哭了。我也哭了,結婚3年你從來沒哭過,這是你第一次哭吧,你內心該有多煎熬,我可以體會。」
孩子是父母的鎧甲,也是軟肋。
任何來這個吧看過的人都會發現,吧裡發帖的多是女孩。
她們喜歡用第二人稱,像是給獄中的男友或丈夫寫信那樣,每天都會寫一方豆腐塊文字,記下自己煎熬的等待。
吧裡不少女孩連用戶名都沒有改過,暱稱就是「貼吧用戶_XXX」;也有一些人,會把暱稱改成「等你歸來的XX「、「待君歸來」、「等著你回來」、「我在等你XX」、「XX我會等著你」,用心中飽含著希望。
很多人都開貼倒計時,每天都在期盼戀人早點歸來。
根據監獄法的規定,只有親屬和監護人可以進行探視,但親屬的會見一般限制為直系親屬。有些沒有結婚證的女孩們,都要費盡心思找人開一張「表妹證明」。但有些監獄,即使開了「表妹證明」,也不能探視。
很多人都會為這些女孩對愛情的苦苦守候而動容。
吧裡許多女孩都選擇了義無反顧地等下去,但也有人深陷迷茫中。
而選擇不等,還會被指責。
有人在權衡之後,決定等下去。
有個吧友問,看多了深情款款待君歸來的帖子,男友或老公出獄後,有真正幸福快樂的嗎?
有的出來後仿佛脫胎換骨了一樣,不僅開始洗自己的衣服,甚至老婆的衣服也會主動洗。
有人的等待,終究是被錯付了。
坐牢吧07年剛建立的時候,一群有過坐牢經歷的人在這裡交流心得、尋找友誼。這樣不溫不火地過了10年,直到16年這裡才只有1萬個成員,現在已經有6萬人聚集在這裡。
很多人進看守所前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蹲守在這個吧裡,向「前輩們」請教經驗。
坐牢前後的每一個法律程序,都成為吧友們討論的話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新人的疑問總能得到前車之鑑,即使暫時不能答覆,也會在跟帖「我幫你問問」或鼓勵祝福。
不論是尋釁滋事、介紹賣淫、涉嫌販毒,還是電信詐騙,或是入室搶劫,在這裡,總能找到相同案例,獲得慰藉。
假釋出來的一位獄友寫了很長的帖子,分享自己在監獄裡的所見所聞。
新聞事件裡的某個人,可能就是他的獄友。17年的時候,「兩名男子在杭州連搶3家店只搶到1700元」的新聞轟動一時,這位吧友在獄中的時候,就曾和他們一起相處過幾年。
搶劫的兩兄弟剛被抓進去的時候,甚至以為只要三天他們就會被放出去。就像這位吧友說的那樣,「他們缺少教育,法律意識淡薄,不知道什麼是搶劫,不知道搶劫會判這麼重……」
最後沉重的心情匯成一句話,「他們人真的很好」。也許他們並非天生的惡人,只是機緣巧合下誤入歧途。但對於被他們搶劫的店家而言,他們就是永遠的壞人。
他不是唯一一個出獄後為家屬們解答疑惑的人。在獄中看多了各種各樣的案例,對於犯了什麼事會怎麼判,他們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出獄後來坐牢吧免費為其他家屬答疑。
學習法律知識,他們是認真的
當然也要小心甄別,有人在這裡找到財富密碼,冒充律師坑蒙拐騙。
26年後,張玉環無罪歸來,回村後卻依舊受人孤立。同村醫生張幼玲覺得,要打消村裡人對張玉環的孤立,他要融入社會,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但這對無罪釋放的張玉環來說並不容易;對其他刑滿釋放人員來說,更是一件難事。
出獄後找工作,是他們重新開始的起點。
許多公司都不願僱傭有過案底的人,「有案底的人真的無法找工作嗎?」這個帖子下有500多條回復。大多數人都在訴苦,出來後工作很難找,只能去工廠和一些小公司。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2019年各級法院審結一審刑事案件129.7萬件,判處罪犯166萬人。
166萬服刑人員,背後就是166萬個家庭,好幾百萬人。而這還僅僅是去年一年的人數。如果把時間維度再拉長一些,中國的服刑、刑滿釋放人員,是一個無法忽視的龐大群體。他們的生活和生計,與社會穩定息息相關。
福建省監獄管理局做過一份統計,在刑滿釋放後又重新犯罪的人員中,59.2%的人無法找到工作,僅僅有4%的人通過政府幫助找到工作,無業產生的經濟壓力,也讓侵財類犯罪在重新犯罪中高居榜首。
不少公司甚至國家機關明確規定不招收刑滿釋放人員,也就是所謂的「經歷歧視」。刑滿釋放人員在社會上,處於一種被放逐的狀態,一旦出獄就必須面對無休無止的騷擾和查驗,一旦前科被揭露,就要面對社會鄙夷的眼神。
「懲罰和改造相結合」是我國監獄工作的宗旨,但在漢語語境裡,「監獄」兩個字似乎更側重懲罰,很多人不願意和刑滿釋放人員來玩,他們出獄後也很難再找到好的工作。
在英文裡,監獄的正式名稱為Correctional Facility,即矯正機關。監獄的主要功能,應該是對受刑人的矯正工作。除了用懲罰的方式讓他得到教訓,還要讓他重新適應社會,並進一步回歸成為社會的一份子,也就是所謂的再社會化。
上海市青浦監獄20多年前成立了罪犯矯治「清流玉雕工作室」。團隊改造的300多名罪犯中,有很多人都成為了「玉雕大師」,6人獲海派玉雕大師稱號,1人被評為國家級玉雕大師,還有一些人成為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有短刑犯出獄後埋怨自己判刑太少了,以至於學藝不精。
這個監獄裡80%以上罪犯出獄後都從事了玉雕及相關行業,無一人重新犯罪。
如果受刑人不能在獄中獲得回歸社會的技能,出獄後找不到一份長久穩定的工作,稍有不慎又會再次犯罪,重蹈覆轍。全國監獄中被判刑2次以上的罪犯接近16%。
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吳忠憲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刑滿釋放人員作為一個非常特殊的社會群體,如果得不到妥善安置,可能會引發更為嚴重的後果」。
「把他們關起來」是我們面對的現實,「然後呢」是我們要繼續深思的問題。